- 年份
- 2024(12773)
- 2023(17665)
- 2022(15148)
- 2021(13933)
- 2020(11847)
- 2019(27068)
- 2018(26792)
- 2017(52154)
- 2016(28118)
- 2015(31144)
- 2014(30747)
- 2013(30685)
- 2012(27939)
- 2011(24686)
- 2010(24450)
- 2009(22483)
- 2008(22080)
- 2007(19232)
- 2006(16662)
- 2005(14539)
- 学科
- 济(115401)
- 经济(115278)
- 业(101689)
- 管理(92103)
- 企(89419)
- 企业(89419)
- 方法(55270)
- 数学(45447)
- 数学方法(44871)
- 农(35515)
- 财(34330)
- 业经(33586)
- 中国(27699)
- 农业(24954)
- 务(24603)
- 财务(24531)
- 财务管理(24500)
- 企业财务(23270)
- 地方(22680)
- 学(21902)
- 技术(21892)
- 制(21885)
- 理论(20678)
- 贸(20313)
- 贸易(20301)
- 和(20087)
- 易(19731)
- 划(18394)
- 环境(17260)
- 策(17206)
- 机构
- 学院(395284)
- 大学(392142)
- 管理(163543)
- 济(159054)
- 经济(155713)
- 理学(142033)
- 理学院(140574)
- 管理学(138205)
- 管理学院(137471)
- 研究(124573)
- 中国(94693)
- 京(82068)
- 科学(78183)
- 财(72392)
- 农(67802)
- 所(61426)
- 业大(60914)
- 财经(58553)
- 江(58326)
- 中心(57946)
- 研究所(56075)
- 经(53477)
- 农业(53210)
- 北京(50562)
- 范(48972)
- 师范(48505)
- 经济学(47207)
- 州(46867)
- 院(45635)
- 财经大学(43678)
- 基金
- 项目(274885)
- 科学(217666)
- 基金(201093)
- 研究(199677)
- 家(174859)
- 国家(173365)
- 科学基金(151098)
- 社会(126956)
- 社会科(120388)
- 社会科学(120356)
- 省(108904)
- 基金项目(107044)
- 自然(99613)
- 自然科(97382)
- 自然科学(97357)
- 自然科学基金(95625)
- 教育(90834)
- 划(89765)
- 资助(82420)
- 编号(80997)
- 成果(63409)
- 重点(60609)
- 部(60137)
- 创(58750)
- 发(58177)
- 创新(54344)
- 课题(54288)
- 科研(52807)
- 国家社会(52167)
- 教育部(51612)
- 期刊
- 济(171683)
- 经济(171683)
- 研究(109999)
- 中国(70558)
- 管理(62427)
- 农(61798)
- 学报(61083)
- 财(57601)
- 科学(57090)
- 大学(46994)
- 学学(44453)
- 农业(43181)
- 教育(37498)
- 技术(36267)
- 融(31655)
- 金融(31655)
- 业经(30851)
- 财经(28359)
- 经济研究(26370)
- 业(24586)
- 经(24335)
- 问题(22458)
- 图书(21101)
- 技术经济(21044)
- 科技(19052)
- 现代(18730)
- 版(18469)
- 理论(18428)
- 商业(18080)
- 资源(17411)
共检索到567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斌 曹娜娜
文章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对安徽省2005-2010年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其中三大行业分别进行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低,竞争力优势较弱,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不明显;金融业发展较为迅速和稳定,竞争力逐年改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行业结构存在劣势。随着中部崛起的契机,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和培育,逐步提升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DSSM 竞争力 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保伦 路红艳
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和要素密集、地理聚集、价值增值等特性,决定了通过影响企业的创新、制造业生产率、产业集群竞争和改善地区投资环境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地区制造业的需求、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支持、地区政策的推动,因此要在从地区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互动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文兵
本文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在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下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位分析,并探讨制约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义根 项桂娥
文章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涵义的论述,建立了评价地区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市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探讨了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可能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克伟 潘和平
文章在检索核心竞争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系统;在分析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与江苏、浙江和四川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低,结合安徽省省情提出提升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颖慧 段铸
本文以我国六个生产性服务行业1997-2012年的数据为对象,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国际竞争优势指数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程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邹蔚 宋维玮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与制造业共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面板数据计算区位熵、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对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6类行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了提升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惠民 杨上广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制造业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而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率。本文通过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安徽省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业、商业服务和租赁业的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多样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表现出了Jacobs外部性;各市的制造业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江茜 王耀中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0个城市2003—2012年面板数据,可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推动制造业升级、促进制造业创新和支撑制造业集聚三个角度作用于制造业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正向作用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且通过空间外溢辐射影响周边地区制造业竞争力,长期趋势稳定。FDI、城市交通水平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竞争力加强促进作用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竞争力 空间外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停
本文借鉴Logistic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进行理论界定,分别讨论了水平竞争、水平协作和垂直协作三种情形下模型的均衡解。研究发现,存在水平竞争关系的产业构成的共生系统,产业平衡规模水平是由外生的资源供给和产业相互影响系数内生决定,与共生单元产业固有的成长率无关;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时间短且均衡稳定,而非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缓慢且不稳定。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出1992—2012年间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并对二者共生模式进行经验判定。目前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正处在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卉 汪本强 江可申
本文选取2000-2013年共14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但高技术产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效果并不显著,呈现出具有替代性的冲突局面。根据结论,本文分析了相关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安徽省今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间良性互动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甘蕊 李龙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关系网络,为网络中各企业提供合理的资源配置、优质的信息交换,从而在各方面促进行业、企业的发展。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因而无法实现信息、技术等资源互换,拖慢了行业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竞争力的指标建构和测量,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情况做出分析,旨在促进服务业集聚。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咨询业为集聚水平最高的行业;商业租赁业属于集聚水平较高的行业;信息业、物流业、金融业属于集聚水平中等的行业;商业房地产业属于集聚水平较低的行业;同时各行业均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江浙沪集聚竞争力及其它指标均位列前三;贵州、云南集聚竞争力及其它指标均位列倒数;长江经济带其它省市处于中间位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萍 洪晨翔
本文基于劳动力异质性视角,使用2000~2019年上市企业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测算了我国人力资本质量,并考察了人力资本质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我国人力资本质量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大体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趋势;(2)人力资本质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质量每提升1%,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就提升18.26%;(3)人力资本质量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并且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4)外国直接投资强化了人力资本质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促进效应,特别是对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和创新实力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人力资本质量 外商直接投资 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磊 陈彦
从工业排放绿色竞争力、工业产品绿色竞争力以及工业要素绿色竞争力三维度构建工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作用机理。基于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为"倒U型",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多样化集聚与工业绿色竞争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工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存在FDI的双重门槛效应。实际利用外资额占GDP的比重跨越门槛值0.1395后,对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当增加至0.1417后,促进作用大幅下降且不显著。因此,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集聚,优化FDI投资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工业绿色竞争力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