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6)
- 2023(15053)
- 2022(13019)
- 2021(12259)
- 2020(10506)
- 2019(24619)
- 2018(24163)
- 2017(44993)
- 2016(24852)
- 2015(28131)
- 2014(28042)
- 2013(27391)
- 2012(25259)
- 2011(22773)
- 2010(22782)
- 2009(21228)
- 2008(21032)
- 2007(18294)
- 2006(15545)
- 2005(13465)
- 学科
- 济(101328)
- 经济(101221)
- 管理(69423)
- 业(67523)
- 企(55352)
- 企业(55352)
- 方法(51112)
- 数学(45707)
- 数学方法(44959)
- 农(27032)
- 财(25571)
- 中国(24909)
- 学(22624)
- 业经(20939)
- 贸(20069)
- 贸易(20061)
- 地方(19751)
- 易(19506)
- 农业(18125)
- 务(16553)
- 制(16498)
- 财务(16491)
- 财务管理(16452)
- 理论(16093)
- 企业财务(15570)
- 技术(15243)
- 和(14979)
- 环境(14673)
- 银(13983)
- 银行(13917)
- 机构
- 大学(357338)
- 学院(356996)
- 济(140885)
- 经济(138105)
- 管理(137082)
- 研究(120262)
- 理学(120096)
- 理学院(118667)
- 管理学(116036)
- 管理学院(115399)
- 中国(87952)
- 科学(79271)
- 京(74589)
- 农(69658)
- 所(62378)
- 财(61596)
- 业大(60600)
- 研究所(57693)
- 中心(55821)
- 农业(55728)
- 江(51855)
- 财经(50311)
- 范(46290)
- 北京(45799)
- 经(45787)
- 师范(45633)
- 院(43003)
- 经济学(42871)
- 州(41238)
- 技术(39234)
- 基金
- 项目(251403)
- 科学(196517)
- 基金(183157)
- 研究(172734)
- 家(163983)
- 国家(162669)
- 科学基金(138025)
- 社会(108239)
- 社会科(102579)
- 社会科学(102546)
- 省(99216)
- 基金项目(97399)
- 自然(94280)
- 自然科(92171)
- 自然科学(92139)
- 自然科学基金(90494)
- 划(84874)
- 教育(81340)
- 资助(75605)
- 编号(68483)
- 重点(57631)
- 部(54807)
- 成果(54024)
- 发(53257)
- 创(52592)
- 科研(49743)
- 计划(49731)
- 创新(49210)
- 课题(47373)
- 教育部(46149)
- 期刊
- 济(143179)
- 经济(143179)
- 研究(93309)
- 学报(66525)
- 中国(63673)
- 农(61631)
- 科学(58214)
- 大学(48755)
- 财(48360)
- 管理(47722)
- 学学(46417)
- 农业(41948)
- 教育(34987)
- 技术(31905)
- 融(26826)
- 金融(26826)
- 财经(24090)
- 业经(23800)
- 经济研究(23709)
- 业(23328)
- 经(20654)
- 版(19472)
- 问题(19205)
- 统计(18867)
- 业大(17749)
- 技术经济(17652)
- 策(17289)
- 科技(17270)
- 资源(16653)
- 商业(16186)
共检索到502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瑞阳 何英彬 赵锡海 罗善军 杨近鹏 于金宽 朱娅秋 赵畅 李志强
[目的]文章基于DSSAT-SUBSTOR作物生长模型,分析1961—2017年东北三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内均匀分布的21个国家气象局气象观测站点马铃薯的潜在单产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对潜在单产的影响。[方法]首先,基于东北三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内均匀分布的21个国家气象局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运用验证后的DSSAT-SUBSTOR模型模拟该时段站点位置马铃薯潜在单产;然后运用灰色关联法提取影响马铃薯潜在单产的优势气象因子;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主要优势气象因子对潜在单产的影响程度,分析马铃薯潜在单产及其气候影响因子的时空差异性。[结果](1) 1961—2017年东北三省国家气象局站点马铃薯潜在单产均呈减少趋势,潜在单产最低和最高的站点分别是五大连池和梅河口,变化最小和最大的站点分别是兴城和绥芬河;(2) 1961—2017年黑龙江省增温幅度最大,吉林省气温日较差降低最多,辽宁省日辐射量减少最明显;研究区生长季平均温的升高、气温日较差的降低以及辐射量的减少均导致马铃薯潜在单产降低,其中,平均温度是对研究区马铃薯潜在单产减产贡献最大的气象因子;对平均温度、气温日较差和日辐射量最敏感的站点分别是五大连池、公主岭和瓦房店。[结论]东北三省地区已进入气候暖干化阶段,在今后的马铃薯生产中应通过适时调整播期、培育或引进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等科学农田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生产力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意博 孙爽 李鸣钰 常峻菲 王立为 高西宁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年平均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50%以上,明确其高产稳产区分布特征,对合理布局大豆种植区域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1991—2020年研究区域内9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基于参数校准并验证后的DSSAT-CROPGRO-Soybean模型,对不同产量潜力下的大豆产量进行模拟,以产量平均值和产量变异系数作为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划分指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产高稳、高产低稳、低产高稳和低产低稳4个亚区,在此基础上探讨降水和土壤条件对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结果] 三种产量潜力下大豆产量均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趋势,光温产量潜力下东北地区大豆平均产量最高,气候产量潜力次之,气候-土壤产量潜力最低。随着限制因素的增加,大豆平均产量逐渐下降;大豆高产区和高稳区占总研究区域的耕地面积比例逐渐降低,低产区和低稳区的耕地面积比例逐渐增加;大豆高产高稳区耕地面积比例逐渐降低,光温产量潜力下最高,占研究区域耕地面积的62%,气候-土壤产量潜力下最低,占41%;降水对于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限制要远大于土壤。[结论]高产高稳区是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区域,而高产低稳区是潜在的高产高稳区,采取一定措施可以提高产量潜力的稳定性。基于DSSAT模型对东北地区大豆高产稳产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合理布局种植区域,提升东北地区大豆产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 赵儒楠 任钢 曹福亮 祝遵凌
【目的】中华枸杞在我国大多地区处于野生状态,应用方式较为局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中华枸杞当前及未来适宜分布区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引种栽培以及大面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ArcGIS与MaxEnt模型,利用124条中华枸杞分布数据和8个气候变量,评估了制约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探讨了其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当前中华枸杞的总适生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6.73%,水平分布区间约为18°~45°N、90°~123°E。其中核心适宜区主要位于秦岭、太行山以及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安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及其各自的邻近区域。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度、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暖月最高温度。随着未来气候变暖,中华枸杞总适生区面积与当前相比相差不大,但其主要核心适宜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扩张"、"沿海地区迁移"及"中部聚集"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陕西、甘肃等秦岭地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张,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狭条带状核心适宜区,中部湖南、湖北等地区逐渐形成大面积片状核心适宜区。【结论】中华枸杞的适生区主要呈现广域和连续特点,而核心适宜区呈狭域、间断分布。影响其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为温度和降雨,其中最冷月最低温度是限制其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未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别山地区,中部秦岭、大巴山等地区,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等地及其邻近区域适合进行枸杞的引种、栽培及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颖 梁淑敏 潘哲超 李燕山 谢开云 Roberto Quiroz 隋启君
[目的]计算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潜在产量及产量差,分析产生巨大产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文章采用由国际马铃薯中心开发的新型植物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模型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更精确地评估马铃薯潜在产量。[结果]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产量潜力巨大。云薯401潜在产量为138 t/hm2,云薯505潜在产量为147 t/hm2,合作88潜在产量为91.9 t/hm2,与实际产量之间的产量差(YGM)最大的为云薯505,为117 t/hm2,与基于FAO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光温产量潜在模型算法得出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叶青
基于东北地区18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05年该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动因,并划分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①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黑土区和辽河平原区,单产水平较低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区;②区域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单产水平增加的县域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约占全部县域的83.61%;③粮食单产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总体表现为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低山丘陵区扩张的趋势,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总体呈现南部向北部减缩的趋势;④农业投入变化是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刘文新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
粮食单产 时序变化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孟龙 曹小曙 周建 冯小龙 高兴川
【目的】通过探究渭北黄土旱塬区粮食单产在县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小尺度粮食单产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研究、区域粮食单产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自相关、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渭北黄土旱塬区典型粮食主产县陕西彬县粮食单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结果】彬县粮食单产的Moran’s I指数为0.328,显著性检验的Z值为5.51,呈北高南低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坡度、耕层厚度、土壤有机质、道路密度和施肥成本对彬县粮食单产具有正向影响,土壤类型、侵蚀程度和地下水埋深对彬县粮食单产具有负向影响,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相对极差范围为0.55—14.11。空间上,耕层厚度、土壤类型、侵蚀程度、土壤有机质和道路密度对彬县南部、东南部梁峁丘陵沟壑区粮食单产的影响强于北部黄土旱塬区,而坡度、地下水埋深和施肥成本则表现出相反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OLS模型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与GWR模型回归系数的相对极差呈负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2比OLS模型提高了0.04,AIC值减少了11.04。【结论】彬县粮食单产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施肥成本和地下水埋深是渭北黄土旱塬区县域粮食单产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同一影响因子在县域内的不同空间位置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各影响因子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空间非平稳性是导致OLS模型回归系数显著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GWR模型在空间非平稳性数据建模方面的解释能力与估计精度都优于OLS模型,且能够实现模型估计参数的空间可视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蔡福 武晋雯 陈鹏狮 纪瑞鹏 米娜 刘晓梅
利用1961年—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而计算水分盈亏量,对水分盈亏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地区10年际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以亏缺为主,夏季以盈余为主,东北地区全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4.2mm/10a、-3.4mm/10a、-2.2mm/10a、-0.7mm/10a;春季呈弱增多趋势,其速率为7.5mm/10a,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从地域分布看,有2/3的地区呈下降趋势,1/3的地区呈上升趋势。对各气象因子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明杰 鲁洪威 李婷婷 薄沁箐 罗其友
为明确马铃薯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保持我国马铃薯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本研究运用VAR模型对1982-2018年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我国马铃薯生产影响机制,最后对合理引导我国马铃薯生产平稳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显示:(1)自然因素对产量波动多为负向影响,经济、科技和政策以正向影响为主;(2)自然、科技和市场因素对马铃薯产量波动的影响较大,科技进步与政策影响较为长远。研究认为应从制定适当生产引导政策、提升马铃薯生产效率水平、增强应对自然因素冲击能力、拓展多种马铃薯产品消费途径四个方面采取对策措施,稳定马铃薯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伦闰琪 罗其友 高明杰 杨亚东
[目的]马铃薯是粮菜饲多用途作物,在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马铃薯价格进行预测分析,对于保障马铃薯生产者利益、稳定马铃薯生产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2005—2019年共15年的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数据,运用ARIMA预测模型、GM(1,1)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进行预测。[结果]ARIMA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0%以内,可以利用该模型对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价格进行预测;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模型精度为1级,可运用该模型进行价格预测;建立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两种单一模型;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从高位逐渐回落。[结论]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的下滑态势会对马铃薯市场产生不利影响,马铃薯生产者应根据预测结果主动调整生产策略,控制生产规模,提前制定替代种植计划,以规避价格下滑带来的经济损失。组合预测模型能更好地发挥各单一模型的优势,使预测误差最小化,并可以提供稳定的预测性能,长期预测效果较好。预测模型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参数和优化模型结构,以实现精准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妍 吴克宁 程先军 刘霈珈
耕地产能能够揭示耕地生产能力及生产潜力的数量和空间布局,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东北地区三个层次产能核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8个二级区耕地产能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规律,并在农用地分等因素与耕地利用潜力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对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与分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各二级区内耕地产能提升的主导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西部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最大,理论利用潜力、可实现利用潜力基本表现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逐渐减少,理论利用强度、可实现利用强度表现为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逐渐减少。土壤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坡度等因子是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洁平 王霞 闫晶
基于东三省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该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采用Malmquist指数计算其效率变动值,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生态效率整体呈良好发展趋势,且发展主要受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推动,利用Tobit模型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研发强度和利用外资外,其他因素对生态效率均呈负面影响,最后针对提高区域的生态效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磊
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2001—2008年间东北地区工业部门中2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国内投资的潜在影响。结论认为,无论是从东北三省整体看,还是从各省单独看,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均表现为挤入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国内投资 东北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海明
本文从找因子分析精确解的角度,以主成份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矩阵运算方法,建立了新的因子分析模型,消除了理论假设的误差;给出了因子分析模型的精确解;找到了因子分析与主成份分析的关系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光惠 杜虎平 李夏隆 亢福仁
【目的】分析陕北8个县(区)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和变异性,明确病毒变异程度,为脱毒马铃薯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陕北8个县(区)种植2~3代疑似携带病毒的马铃薯叶片为材料,首先用Trizol法提取8个采样点马铃薯叶片总RNA,以已公布的马铃薯X病毒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扩增目的DNA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然后对CP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分析陕北马铃薯X病毒CP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12个马铃薯X病毒进行比较,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从陕北8个县(区)马铃薯叶片中均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长度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