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3)
- 2023(15940)
- 2022(13910)
- 2021(13189)
- 2020(10963)
- 2019(25409)
- 2018(25227)
- 2017(49590)
- 2016(26837)
- 2015(30086)
- 2014(30012)
- 2013(29151)
- 2012(26618)
- 2011(23762)
- 2010(23871)
- 2009(21836)
- 2008(20867)
- 2007(18040)
- 2006(15753)
- 2005(13459)
- 学科
- 济(103198)
- 经济(103086)
- 管理(79366)
- 业(74803)
- 企(62952)
- 企业(62952)
- 方法(51101)
- 数学(44999)
- 数学方法(44226)
- 农(28436)
- 财(27058)
- 中国(26053)
- 业经(23031)
- 学(21414)
- 地方(20169)
- 贸(18877)
- 贸易(18870)
- 农业(18853)
- 理论(18471)
- 易(18367)
- 制(17814)
- 务(17434)
- 环境(17421)
- 财务(17347)
- 财务管理(17311)
- 技术(17164)
- 和(16521)
- 企业财务(16383)
- 策(15714)
- 划(15600)
- 机构
- 学院(371432)
- 大学(369296)
- 管理(151271)
- 济(146019)
- 经济(142816)
- 理学(132039)
- 理学院(130660)
- 管理学(128040)
- 管理学院(127371)
- 研究(118081)
- 中国(89033)
- 京(77034)
- 科学(73811)
- 财(66838)
- 农(59011)
- 所(57649)
- 业大(56156)
- 中心(55340)
- 财经(54012)
- 江(53672)
- 研究所(52777)
- 经(49272)
- 北京(48066)
- 范(48063)
- 师范(47607)
- 农业(46155)
- 院(43622)
- 州(43536)
- 经济学(43165)
- 财经大学(40366)
- 基金
- 项目(259938)
- 科学(205133)
- 研究(190155)
- 基金(188570)
- 家(163625)
- 国家(162274)
- 科学基金(140908)
- 社会(118126)
- 社会科(111982)
- 社会科学(111952)
- 省(102277)
- 基金项目(99678)
- 自然(93473)
- 自然科(91338)
- 自然科学(91318)
- 自然科学基金(89636)
- 教育(88905)
- 划(85779)
- 资助(78734)
- 编号(78556)
- 成果(62507)
- 重点(57768)
- 部(57051)
- 发(54974)
- 创(54478)
- 课题(53654)
- 创新(50675)
- 科研(49828)
- 教育部(49213)
- 大学(48755)
- 期刊
- 济(152958)
- 经济(152958)
- 研究(105503)
- 中国(65266)
- 学报(56628)
- 管理(54798)
- 农(52825)
- 科学(52361)
- 财(50189)
- 大学(43653)
- 教育(42713)
- 学学(41248)
- 农业(36275)
- 技术(34930)
- 融(34337)
- 金融(34337)
- 业经(26437)
- 财经(25203)
- 经济研究(24531)
- 经(21410)
- 问题(19591)
- 业(18509)
- 图书(18261)
- 技术经济(18137)
- 科技(17834)
- 理论(17725)
- 统计(17169)
- 版(16728)
- 实践(16358)
- 践(16358)
共检索到526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遥 潘冬阳 彭俞超 梁希
在绿色金融政策实践与有关学术理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为切入点,提供一种分析绿色金融政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基于模型开展量化的政策效果分析。本文在真实商业周期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银行部门,通过拆分厂商部门为"绿色"与"其他"两部分,并设置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相关政策,纳入了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发现,针对绿色信贷的贴息、定向降准、再贷款(调整再贷款利率与质押率)均是有效且合意的激励政策,一定强度的政策不仅能够提高绿色信贷量,在绿色意义上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对总产出、总就业不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
绿色信贷 激励政策 DSGE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慧 王子晗 刘微
通过构建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厂商异质性的NK-DSGE(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科技信贷激励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政策效果从大到小依次是常规货币政策、政府部门贴息、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定向降准、中央银行再贷款抵押率,与我国科技信贷激励政策的实践效果相吻合。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贴息、再贷款利率的外生冲击波动幅度对政策效果影响弹性更大。建议地方政府应和银行加强联动,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贷款担保体系;另外,中国人民人行应加强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精准性,并探索更加灵活的结构型货币政策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天宇 杨旗 齐亚东 王宝玲
高质量发展要求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部门,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电力生产系统和环境要素在内的DSGE模型,对比分析了碳税政策和环境公共支出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治理效应,并结合现实背景考察了“保增长”和“控碳排”双重偶然紧约束下非线性联合政策规则的调控机制,利用福利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政策规则盯住系数的设定规律。研究发现,第一,盯住碳排放的碳税政策和环境公共支出政策都能实现碳排放的治理;第二,碳税政策通过激发电力生产商提高自主减排的努力程度实现碳减排,但代价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而环境公共支出政策具有治理碳排放和拉动总需求的双重红利,但减排效果不如碳税政策;第三,偶然紧约束下的非线性联合政策规则能够有效应对现实经济在“保增长”和“控碳排”之间的权衡取舍,实现经济的合理调控,但福利分析发现政策规则盯住系数设定时要充分考虑两种政策间的相互影响,合理搭配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尘永魁 关健 田冬冬
本文以2012年原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政策的出台,重污染企业投资和负债规模均明显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说明绿色信贷政策的惩罚效应和波特效应得到了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该项政策提高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抑制。异质性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不同,绿色信贷政策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所有制为国有且规模较大的重污染企业,《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对投融资的惩罚效应更加明显,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林 刘继才
文章在公平偏好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政府与绿色建筑开发商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开发商的节能减排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应将正向与负向激励手段相结合,一方面对实行节能减排的建筑开发商进行补贴,参与此类项目的风险分担,另一方面对开发商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收费,遏制污染行为。另外,奖励及收费额度的设置应将开发商的公平偏好因子及盈利能力考虑在内,从而实现激励的有效性。
关键词:
演化博弈 建筑节能 公平理论 风险分担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新林 胡盛强 刘晓斌
研究政府的激励政策对于制造商研发设计绿色产品以及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影响。通过构建集中决策下的垂直博弈模型、分散决策下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得到均衡的绿色度、定价策略以及各组织利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收益共享或成本共担契约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得到最优的成本共担与收益共享比例。利用数值分析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并进行了参数敏感度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分散决策,集中决策下的绿色度更大、零售价更低、供应链整体利润更大。单一的成本共担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协调;对于综合契约协调机制,收益共享比例与成本共担比例负相关。各组织利润与绿色产品单位补贴调节因子以及绿色度敏感度系数正相关、与价格敏感度系数以及绿色投资系数负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绍祥 周新苗
以前景理论为基础,笔者选取了2009年~2012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导中主要参与国际经营的行业企业,通过非线性参数估计等计量方法证明了中国参与对外经济个体企业的损失厌恶存在。结果显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绿色贸易政策应对步入衰退初期的行业或企业实行充分甚至不对等的贸易保护,主要表现为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及征收环境关税;而对于处于持续衰退期的产业链低端企业及发展较好且已步入正轨的企业应适当减少政府政策的关注。
关键词:
绿色贸易政策 损失厌恶模型 前景理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绍祥 周新苗
以前景理论为基础,笔者选取了2009年2012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导中主要参与国际经营的行业企业,通过非线性参数估计等计量方法证明了中国参与对外经济个体企业的损失厌恶存在。结果显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绿色贸易政策应对步入衰退初期的行业或企业实行充分甚至不对等的贸易保护,主要表现为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及征收环境关税;而对于处于持续衰退期的产业链低端企业及发展较好且已步入正轨的企业应适当减少政府政策的关注。
关键词:
绿色贸易政策 损失厌恶模型 前景理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程 白唯 王野 李玉善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商业银行是否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因素,并根据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评价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商业银行是绿色信贷的主体,提高绿色信贷收益、降低绿色信贷成本、加大不实施绿色信贷的惩处成本(如不实施绿色信贷所带来的声誉风险),均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性;绿色信贷政策目前对商业银行绩效在某种程度上有负向的影响,说明绿色信贷政策落到实处还有一定困难,但随着政策的实施和完善,这种负面影响正在减弱。基于上述结论,推动绿色信贷政策可持续实施,应当建立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给予积极实施绿色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焱林 施博书
绿色信贷政策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国企业环保升级。文章利用2008—2017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信贷政策有助于绿色生产经营企业通过获取信贷资金促进企业研发创新;(2)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最强,对西部地区企业的正向影响次之,对中部地区企业创新影响不显著;(3)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民营企业创新正向影响最强,外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瑾
文章从绿色建筑发展政策激励的角度出发,运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理论,通过建立绿色建筑发展过程的政策激励模型,研究政府与开发商群体的非对称博弈问题,从而提出博弈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政策激励 非对称博弈 有限理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奕林 申玲 孙其珩
在绿色施工推广初期,政府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推进绿色施工的开展。本文通过参考绿色建筑对增量成本的定义,给出了绿色施工增量成本的概念;通过分析增量成本的来源及特点,总结出绿色施工增量成本的构成,并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增量综合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绿色施工增量成本产生的环境、社会效益远大于其经济收益,但难以进行量化计算。因此,本文参考先进的量化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量化计算,提出了增量成本分摊模型,引用案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懋雄 赵晟骜 张柏杨
绿色低碳发展是社会经济的一种结构性调整,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绿色外部性等问题。根据以往研究和实践经验,结构性政策往往是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清洁型、污染型两类异质性企业的DSGE模型,创新性地将污染企业碳排放对社会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作为一种使居民产生“无效消费”的负外部性引入模型,研究了定向贴息、定向降准、绿色再贷款、碳税等四种结构性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总产出而言,除贴息影响不大外,另外三种结构性政策的正向冲击均有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对于碳存量而言,定向降准、绿色再贷款和碳税的正向冲击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绿色低碳发展实践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威 曾新欣
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对我国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绿色信贷支持下不同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正向集聚效应,以排污费为代表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为代表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单独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约束性较弱,而加入绿色信贷的综合视角后约束性显著增加,绿色信贷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且绿色信贷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能显著促进工业增长绩效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得到政策启示如下:我国可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为环保而竞争,构建多样化环境规制体系,商业银行可完善从绿色信贷审批、环境风险评估、产品设计等在内的绿色信贷全方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与环境规制的协调配合机制,积极结合相关产业政策,以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晨晖 危平
在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的背景下,绿色信贷成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金融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模式。以博弈模型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演化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重复博弈等模型,从新的视角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时的策略选择,并探索推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为保证绿色信贷的有效供给,应提高绿色信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附加收益,适当降低发放绿色信贷的成本,加强对商业银行环境表现的监管。同时,通过商业银行的示范作用给污染企业形成"不治理不贷款"的可置信"威胁",并密切监控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以分阶段放款取代单次放款,形成长效的绿色信贷约束机制。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商业银行 博弈 环境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