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9)
- 2023(9391)
- 2022(7993)
- 2021(7665)
- 2020(6540)
- 2019(15260)
- 2018(15245)
- 2017(29674)
- 2016(15771)
- 2015(17831)
- 2014(17485)
- 2013(16842)
- 2012(14919)
- 2011(12964)
- 2010(12691)
- 2009(11194)
- 2008(10695)
- 2007(8851)
- 2006(7229)
- 2005(5784)
- 学科
- 济(66923)
- 经济(66866)
- 管理(49861)
- 业(45318)
- 企(39453)
- 企业(39453)
- 方法(35883)
- 数学(32837)
- 数学方法(32223)
- 财(17905)
- 农(14535)
- 中国(14243)
- 务(13014)
- 财务(12957)
- 财务管理(12930)
- 业经(12389)
- 企业财务(12288)
- 理论(10722)
- 贸(10147)
- 贸易(10140)
- 易(9907)
- 制(9838)
- 技术(9633)
- 地方(9446)
- 学(9411)
- 农业(9353)
- 和(8726)
- 划(8576)
- 环境(8393)
- 银(8127)
- 机构
- 学院(208426)
- 大学(206653)
- 管理(87916)
- 济(84834)
- 经济(83300)
- 理学(77604)
- 理学院(76912)
- 管理学(75208)
- 管理学院(74841)
- 研究(59155)
- 中国(45596)
- 京(41173)
- 财(38569)
- 科学(35573)
- 财经(31929)
- 业大(30835)
- 中心(29734)
- 经(29353)
- 农(29288)
- 江(28819)
- 所(27169)
- 经济学(26606)
- 研究所(24880)
- 北京(24711)
- 财经大学(24374)
- 经济学院(24233)
- 范(23984)
- 师范(23693)
- 商学(23292)
- 经济管理(23196)
- 基金
- 项目(151566)
- 科学(121737)
- 基金(112930)
- 研究(109315)
- 家(97839)
- 国家(97085)
- 科学基金(86103)
- 社会(70210)
- 社会科(66826)
- 社会科学(66809)
- 基金项目(59934)
- 省(59450)
- 自然(57823)
- 自然科(56633)
- 自然科学(56624)
- 自然科学基金(55576)
- 教育(52748)
- 划(49850)
- 资助(47027)
- 编号(43972)
- 部(34078)
- 重点(33795)
- 成果(33172)
- 创(32682)
- 发(31059)
- 创新(30460)
- 教育部(30033)
- 科研(29803)
- 国家社会(29344)
- 人文(29319)
共检索到281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唐文层 莫敏
在“房住不炒”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的背景下,实施“双支柱”调控有助于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不同房价波动冲击下的两种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效果有所差异。文章基于DSGE模型研究房价波动与“双支柱”调控,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规则选择泰勒规则相较于麦克勒姆规则更符合中国现实发展情形,引入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房价的波动,短期内在住房需求冲击、金融冲击以及生产技术冲击下的房价变动不一致,会对未来中期、长期房价的上涨具有抑制作用。鉴于此,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明晰房价波动的来源,根据冲击来源通过“双支柱”进行协调搭配,从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房地产 DSGE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成晓 李梦嘉
通过建立包含双支柱政策组合三区制变化的MS-DSGE模型,运用反事实方法考察了双支柱政策组合变动影响信贷周期波动过程中的理性预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双支柱政策组合对信贷周期波动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构建的双支柱组合调控下信贷响应,与其他两种政策组合相比,路径和波幅均出现异常变化;将经济主体理性预期纳入DSGE模型框架后与未纳入的DSGE模型结果对比,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理性预期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娜 彭玉婷 徐卉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单独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障金融稳定,需要配合宏观审慎政策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笔者通过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配合及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冲击下,引入"双支柱"政策不仅不会加大经济波动,反而相互配合,进一步改善金融市场体系;在货币政策冲击下,加入宏观审慎政策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波动幅度略有增加;在房价冲击下,采用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持续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研究结论对我国双支柱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刘翠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下,本文构造了两个包含多个经济主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分析显示: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均具有顺周期特征,并且与产出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投资、消费、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与产出保持高度一致,符合实际经济的特点;同时,鉴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模拟可以更好地预测实际经济,考虑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模型中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值均显著低于不考虑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模型中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值,故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能有效降低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以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江振龙
房地产市场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家庭购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商抵押贷款嵌入带有金融中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传导机制,讨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并评估双支柱调控效果。研究发现:住房偏好冲击驱动房价上涨,拉升银行杠杆,扩张信贷,积累金融风险;一旦风险显现,来自银行内部的金融冲击通过恶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紧信贷约束,造成经济波动。本文选取两类住房金融监管工具进行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贷款价值比政策和最优资本充足率政策对房价均可积极调控,但对信贷调控力度存在差异;宏观审慎政策对不同家庭福利存在取舍,社会福利通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增进。基于拓展的政策前沿曲线分析可知,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降低顺周期信贷波动减轻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并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提高了经济和金融稳定性。本文为厘清房地产市场波动的传导机制、研判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以及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价波动的有效调控,而且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最小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高房价粘性情况下偏离稳态的幅度较小,同时高房价粘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黎明 孙德轩
房地产市场最近两年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因为房地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的泡沫和泡沫破裂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历史经验表明,从1930的经济萧条到最近两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都证实了这个观点。金融系统风险和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产生于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产出和信贷的强相关性。本文从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HP-at-Risk的概念,建立了在一定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下度量房价波动风险的分析框架,通过房价波动相对于GDP缺口和CPI波动的对比关系,合理地刻画了房价运行风险,反映出房价超出实体支撑的程度和导致市场局部失衡的程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林宏山
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日益成为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主要方式。本文建立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多部门DSGE模型,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考察双支柱最优的协调配合模式。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逆周期的双支柱政策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2)双支柱政策均应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关注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贷款价值比关注贷款是更优的组合方式;(3)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如果采取政策叠加的方式,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效果反而不理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DSGE 双支柱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凯 杨源源 许承明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逐步显现金融体系杠杆率日益攀升与房产价格持续高企、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家庭流动性约束、企业信贷约束和价格粘性等市场摩擦引入开放经济DSGE模型,以系统研究金融杠杆演变对房价和汇率两大资产价格变动的动态影响,并采用TVP-SV-VAR模型进行经验验证。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金融杠杆是影响我国房价和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金融杠杆冲击可解释25.07%的房产价格波动和21.97%的汇率波动,增加1%单位的金融杠杆将引起房价上涨0.8411%以及汇率贬值0.2807%。进一步的时变参数经验分析表明,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杠杆波动率逐年攀升,并在绝大部分时期显著推高房产价格,切实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为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时应充分关注金融杠杆的影响,具体应通过深化金融部门去杠杆改革以消除金融杠杆恶化对房产价格合理运行和汇率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货币政策调控亦应充分考虑金融杠杆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避免金融杠杆恶化导致宏观不审慎发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柳思维
住房兼具消费品与投资品双重属性,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亦具双重性:既存在促进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又存在抑制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同时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信心效应等影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以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倒U假设、房价波动的合理区间理论等为基础,房价合理调控需要在充分发挥住房民生保障功能的基础之上,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分享机制,以实现房地产发展、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房价波动 居民消费 财富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永亮
本文运用EGARCH模型求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量度,然后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人民币升值会推动房价上涨;(2)房价上涨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与房价上涨二者之间存在正反馈效应;(3)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会降低房价。在当前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产生的对高房价调控的有所顾虑的可能行为,从而有利于加强对高房价的调控。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汇率波动 房价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锦华
投机性因素、限购政策博弈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限购后我国城市房价波动的区域性差异和上涨趋势,对此,应切实落实中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2010年4月以来,国务院从住房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先后提出了以限贷、限购、限外为特征的一系列调控城市高房价的严厉措施。这些政策对缓解我国房地产业持续"高烧"起到了一定的"降温"作用。从2010年4月起,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从17.3%下降到12月份的8.5%。2011年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由1月份的3个增加到12月份的52个。进入2012年以后,70个大中城市环比价格依然保持下降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预期收入、收益率和房价波动——基于35个城市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
金融冲击与中国房价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考察
货币供应量与房价波动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与国际经验
政策不确定、宏观冲击与房价波动——基于LST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房价与经济波动的区制转移——基于STAR系列模型的实证研究
人口抚养比、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
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及作用效果——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房价过度波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测度——基于GARCH-CopulA-CoVAR模型
房价波动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基于省级面板空间滞后模型
房价波动对中国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面板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