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2)
- 2023(6096)
- 2022(5331)
- 2021(5223)
- 2020(4324)
- 2019(10052)
- 2018(10054)
- 2017(20213)
- 2016(10807)
- 2015(11989)
- 2014(11902)
- 2013(11380)
- 2012(10406)
- 2011(9185)
- 2010(9158)
- 2009(8249)
- 2008(7811)
- 2007(6545)
- 2006(5694)
- 2005(4863)
- 学科
- 济(40989)
- 经济(40952)
- 管理(33191)
- 业(31590)
- 企(26293)
- 企业(26293)
- 方法(20193)
- 数学(18371)
- 数学方法(18092)
- 农(11992)
- 财(11804)
- 中国(10343)
- 策(8950)
- 贸(8948)
- 贸易(8945)
- 易(8770)
- 业经(8492)
- 地方(7926)
- 农业(7512)
- 制(7491)
- 务(7356)
- 财务(7319)
- 财务管理(7310)
- 企业财务(6933)
- 技术(6746)
- 理论(6503)
- 银(6400)
- 银行(6398)
- 环境(6223)
- 和(6148)
- 机构
- 学院(142813)
- 大学(140562)
- 管理(62025)
- 济(61714)
- 经济(60455)
- 理学(53740)
- 理学院(53301)
- 管理学(52638)
- 管理学院(52368)
- 研究(43632)
- 中国(33873)
- 财(29055)
- 京(27946)
- 科学(24014)
- 财经(22758)
- 中心(21290)
- 江(20829)
- 经(20765)
- 所(20043)
- 业大(18418)
- 经济学(18076)
- 农(18013)
- 研究所(17982)
- 北京(17288)
- 范(17252)
- 师范(17146)
- 财经大学(16939)
- 州(16411)
- 经济学院(16339)
- 院(16159)
- 基金
- 项目(98060)
- 科学(79095)
- 研究(76016)
- 基金(72156)
- 家(60732)
- 国家(60210)
- 科学基金(53550)
- 社会(48200)
- 社会科(45828)
- 社会科学(45820)
- 省(38295)
- 基金项目(38094)
- 教育(35431)
- 自然(34345)
- 自然科(33580)
- 自然科学(33575)
- 自然科学基金(32982)
- 划(32144)
- 编号(31886)
- 资助(29829)
- 成果(25649)
- 部(22529)
- 重点(21516)
- 课题(21406)
- 创(21329)
- 发(21256)
- 教育部(19943)
- 人文(19909)
- 创新(19794)
- 项目编号(19736)
共检索到20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林宏山
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日益成为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主要方式。本文建立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多部门DSGE模型,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考察双支柱最优的协调配合模式。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逆周期的双支柱政策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2)双支柱政策均应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关注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贷款价值比关注贷款是更优的组合方式;(3)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如果采取政策叠加的方式,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效果反而不理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DSGE 双支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严佳佳 许莉莉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协调是构建更加开放、团结、普惠性全球经济金融系统的客观要求。本文创新性地突破独立分析边界,综合研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两类政策的溢出效应及传导渠道。通过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以及对比亚洲金融风暴、广场协议、后次贷危机时期国际协调的历史案例,本文论证只有对称性国际协调才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基于此,本文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参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国际协调的难点与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成晓 姜旭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有金融加速器及逆周期信贷调节型宏观审慎工具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通过等价补偿变动法计算了不同政策规则各自的最优参数组合,进一步选出最优的政策规则,并对我国双支柱政策间的协调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探索,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仅使用包含金融因素的货币政策即可达到价格与金融的双重稳定目标,但当经济中存在较高金融风险时,需要同时辅以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以保证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盛雯雯 栗亮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呈现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更加紧密结合的趋势,凸显出准确把握二者关系的重要性。本文全面总结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作用关系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各类传导渠道,比较了对二者关系的三种代表性观点,探讨了相关的机构设置安排。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普遍认同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存在互动关系。在不同渠道下,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作用既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因此,需要选取相应的宏观审慎政策与之协调配合,达到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川
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我国货币政策实施面临的制约因素逐渐增多,政策有效性备受挑战。本文通过带有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单纯的货币政策导致较高产出和通胀波动性,从而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水平。不仅如此,相比前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后顾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较好稳定性,无论是产出缺口还是通货膨胀变量的波动性都较小。因此,以福利损失度量,后顾型的宏观审慎政策明显优于前瞻型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元涛 郭树华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货币政策无法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融稳定管理。宏观审慎管理侧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并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侧重维护价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并非完全独立而且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宏观政策配合有效性和实施好经济管理,要把握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定位、执行和测度的兼容性,加强宏观审慎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在种类设置、使用规则、使用时机上的配合,统筹实施主体的权责设置、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政策边界及国际合作,在政策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金融失衡 信贷决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沈姗姗
构建包含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制定规则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用以模拟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合作效率,结果显示,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合作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波动,提升社会福利,比非合作调节更加有效。为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和实现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有必要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独立决策制定目标、保证政策目标有所侧重、完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形成广泛的政策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闫先东 张鹏辉
基于宏观审慎工具贷款价值比的动态化,本文考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和传统型货币政策配合可以在不损害实体经济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护货币目标、缓解金融顺周期造成的金融市场失衡问题;(2)纳入宏观审慎目标的加强型货币政策既无法维护货币政策目标也无法有效实现宏观审慎目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闫先东 张鹏辉
基于宏观审慎工具贷款价值比的动态化,本文考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和传统型货币政策配合可以在不损害实体经济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护货币目标、缓解金融顺周期造成的金融市场失衡问题;(2)纳入宏观审慎目标的加强型货币政策既无法维护货币政策目标也无法有效实现宏观审慎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立伟
本文建立了一个带有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将资本要求、准备金要求和贷款价值比(LTV)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基于福利损失函数和最优简单政策,定量研究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作用。本文发现,使用恰当的宏观审慎工具能够减轻货币政策的负担,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福利,但部分工具可能会提高利率变化的波动。从政策工具是否合作看,通常情况下,合作对整体有利。当货币政策关注金融稳定时,政策工具合作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兴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中国进入了经济新时代,其最基本特征就是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向了高质量的增长。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以7月份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契机,中国金融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总书记特别强调的金融回归本源、要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与此同时,从2016年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吴恒宇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在中央银行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强化。随着具有顺周期波动特征的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规模显著增大,金融管理政策需要更加关注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政策目标的变化相应要求优化和完善政策工具箱,需要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作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并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形成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支撑起"双目标"的基本框架,共同维护好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在此框架中,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不可或缺,须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政策效应增进效果。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利于把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维护经济稳定与促进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许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及两者间的协调搭配意义重大。通过分别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金融稳定指数,运用动态时变参数TV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并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协调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但实施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影响;物价和资产价格涨跌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面临政策目标的相互"冲突",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双涨"或"双跌"时,两政策互为"补充"。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郑联盛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两个政策支柱相对分离的杰克逊霍尔共识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盛行、反思和回归三个阶段。杰克逊霍尔共识的回归本质是金融稳定机制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安排,涉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及微观监管等三个政策支柱。货币政策不是金融稳定的主导性政策,应该通过拓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来缓释单一政策的多重目标均衡,同时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互补性。基于央行职能的拓展可构建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治理框架。在双支柱框架中,央行需要重点发挥两个政策的"链接"功能,实现央行职能与货币政策职能、法定职能与市场职能、合作博弈与均衡博弈等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金融稳定 双支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爽 李沂
2008年金融危机使各国监管部门和学者认识到单独的货币政策不能使经济平稳发展,由此引入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政策如果合理搭配,则可以使经济平稳发展。文章主要对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目标、工具、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货币政策 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