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7)
- 2023(12243)
- 2022(10692)
- 2021(10082)
- 2020(8660)
- 2019(20347)
- 2018(20520)
- 2017(39397)
- 2016(21542)
- 2015(24511)
- 2014(24658)
- 2013(24148)
- 2012(22217)
- 2011(19770)
- 2010(19875)
- 2009(18324)
- 2008(17954)
- 2007(15971)
- 2006(13542)
- 2005(11587)
- 学科
- 济(89598)
- 经济(89519)
- 管理(61822)
- 业(57921)
- 企(47174)
- 企业(47174)
- 方法(46355)
- 数学(41671)
- 数学方法(40974)
- 农(25227)
- 财(21650)
- 中国(20240)
- 地方(19953)
- 学(18706)
- 业经(18289)
- 农业(16868)
- 环境(16287)
- 贸(15333)
- 贸易(15327)
- 易(14857)
- 理论(14510)
- 和(14233)
- 务(13909)
- 财务(13845)
- 制(13810)
- 财务管理(13809)
- 企业财务(13045)
- 技术(12984)
- 划(12837)
- 银(11293)
- 机构
- 学院(305332)
- 大学(301428)
- 管理(121319)
- 济(120386)
- 经济(117708)
- 理学(105713)
- 理学院(104542)
- 管理学(102280)
- 管理学院(101743)
- 研究(97467)
- 中国(72028)
- 科学(63917)
- 京(62726)
- 农(53772)
- 财(52537)
- 所(49472)
- 业大(49344)
- 中心(46845)
- 江(45667)
- 研究所(45613)
- 财经(42693)
- 农业(42487)
- 范(39546)
- 师范(39124)
- 经(38685)
- 北京(38391)
- 州(36100)
- 经济学(35995)
- 院(35315)
- 技术(33648)
- 基金
- 项目(213945)
- 科学(168096)
- 基金(153891)
- 研究(152424)
- 家(134781)
- 国家(133705)
- 科学基金(115218)
- 社会(94514)
- 社会科(89596)
- 社会科学(89564)
- 省(87918)
- 基金项目(82111)
- 自然(77375)
- 自然科(75522)
- 自然科学(75502)
- 自然科学基金(74090)
- 划(72355)
- 教育(71656)
- 资助(64100)
- 编号(62257)
- 重点(48869)
- 成果(48528)
- 部(46494)
- 发(45999)
- 创(44433)
- 课题(43185)
- 科研(41655)
- 创新(41537)
- 计划(40486)
- 教育部(39381)
- 期刊
- 济(125084)
- 经济(125084)
- 研究(77337)
- 中国(54540)
- 学报(48763)
- 农(47458)
- 科学(44590)
- 财(41550)
- 管理(41369)
- 大学(36758)
- 学学(34891)
- 农业(32904)
- 教育(30543)
- 技术(30274)
- 业经(22072)
- 融(21774)
- 金融(21774)
- 财经(19969)
- 经济研究(19161)
- 业(18510)
- 统计(18079)
- 经(17017)
- 问题(16821)
- 策(16622)
- 资源(16570)
- 技术经济(16102)
- 版(15254)
- 决策(15153)
- 科技(14386)
- 商业(13724)
共检索到42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莲莲 谢永宏 宋冰冰 李峰 傅晓华 陈心胜 邓正苗
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系统研究了1989-2012年间湖南省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探讨诱发其变化的各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从安全状态降为轻度预警状态的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由0.550降至0.420,其中驱动力指数由0.140降至0.052,压力指数由0.204降至0.007,状态指数由0.092降至0.044,影响指数由0.074上升至0.220,响应指数由0.057上升至0.098。就安全格局而言,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比例增大,13个城市中处于轻度预警状态的城市达9个,湘中、湘南与湘西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云 施生旭
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生态治理,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DPSIR概念模型构建含有30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2006-2015年生态治理状态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生态治理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子系统中,驱动力、状态、影响、响应四个子系统发展态势趋好,压力子系统发展态势趋劣,生态治理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加大。基于研究结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对湖南省生态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成 张晨成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态效率是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真实反映,将农业面源污染CODCr、TN、TP的排放量作为湖南省农业生态效率非期望产出的考量,分别运用Dea-CCr模型和sbmuNDesirable模型对湖南省及14个市区2004-2013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化肥使用过剩、农业用水消耗较大和农业污染问题三方面。最后为保障湖南省农业高效、生态、环保、协调、可持续发展,给出了相关措施及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哲丽 曹冰玉
林业投资效率分析对湖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林业投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投资效率分析的先决条件是分别选取合理的指标来测度这些效益。选取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产业结构比例、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三项投入指标,人均林业收入、造林面积、林业总产值三项产出指标,采用DEA分析法对湖南省林业投资的综合效率值、规模效率值以及纯技术效率值进行分析测度,同时分析林业固定资产完成额、林业产业结构比例、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三项投入指标,人均林业收入、造林面积、林业总产值三项产出指标的投影值。结果显示,湖南省林业投资规模在2014、2016、2017年较为合理,2003—2013这11年,2015年和2018年都处于规模无效,且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浪费现象。投影值比较分析得出2004—2006、2010—2012、2016年湖南省林业发展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研究建议,湖南林业发展要稳定林业投资规模,探索更多融资渠道,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应当充分发挥林业第一产业在改善生态效益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林业第三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方面的产业潜力,不断加强第三产业对于林业整个行业的带动作用,探索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鼓励第二产业生产科技含量更高、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产品,并使其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发挥其放大效应,打造出健全的林业生产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曼玉 彭建军
中原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流经区域,在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上面临着考验,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进行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评价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中原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全局熵值法和Lotka-Volterra模型对2010—2019年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的生态安全整体有向好的趋势;(2)在空间序列上,中原城市群则呈现出由中部差四周好到四周好中部差的变化格局,但地区之间呈现明显差异;(3)整体看,2010—2019年间处于风险区、高风险区和危险区的地区比例超过了稳定健康区、稳定亚健康区和非稳定风险区的比例,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未来仍需持续重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蔡玉梅
土地多功能时空格局分析能够为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及提升多功能整体效应提供参考。研究基于三生功能理论,通过划分土地多功能类型和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投影寻踪法、空间自相关等揭示了2005、2010和2015年湖南省122个县(市)土地多功能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生态保育功能平均水平最高,农业生产功能次之,旅游功能相对较低;除生态功能有所下降外,其他各项功能呈现上升趋势,经济生产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居住就业功能提升幅度明显;(2)湖南省多功能性水平呈增加趋势且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单项功能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并表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居住就业功能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南东部的长株潭地区及京广高速公路沿线县(市),而生态保育功能高值区则主要分布于湘西、湘南、湘东南等山地丘陵区,研究期间,旅游功能集聚度逐渐提升,农业生产、社会保障居住就业和生态功能集聚度呈减弱趋势;(3)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投影寻踪法客观可靠,信息表征丰富,结果合理,在土地多功能评价方面具有有效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筠 于昊淼 张兆安
近年来,湖南省城市发展迅速,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了解建设用地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控制非理性扩张、更科学的促进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为研究湖南省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先分析了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并以湖南省1996—2011年的经济社会时序数据为基础,定量化的筛选驱动力指标,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湖南省建设用地扩张较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因素中的交通因素、城镇化和城镇人口在所有驱动力因子中对建设用地影响较为明显,将对政策类驱动力加入模型,并提出湖南省建设用地发展应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安子琪 魏建飞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 4~0.399 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 7~0.433 0之间,2020年处于0.052 2~0.426 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安子琪 魏建飞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 4~0.399 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 7~0.433 0之间,2020年处于0.052 2~0.426 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桂香 袁宇新 葛大兵 王成 吕志贤
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建立生物资源消费账户、能源消费账户、污染物消纳账户,运用生态足迹法分析永顺近年来生态足迹、生态安全状况.结果显示:永顺县人均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指数分别由2003年的0.285、1.684增加到2007年的0.379、1.867,生态经济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分别由2003年的1.097、0.963增加到2007年的1.130、1.094.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安全 湖南永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妮笛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采用14个地级市的调查数据与截面数据,运用AHP-DEA模型分析了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律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这一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农村金融运行状况、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地方政府服务水平等是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区域差异的一般要素。因此,构建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农村区域发展,将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瞿理铜
参考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建立农用地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和TOPSIS模型对湖南省2001-2010年农用地生态功能及其变化态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湖南省农用地生态功能整体不断增强,从一般上升到优良状况,农用地生态功能建设的重点是林地和耕地。农用地生态功能中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和生态景观功能等子功能在不断提升,但支持功能出现适度下降,未来应该重点加强农用地支持功能建设,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投入,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联芳 刘新平 王克林 周上游 李晓青
在分析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采用“农业生态不安全指数”对湖南省主要农村地域县(市)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沿岸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湘中南的夏秋干旱、中小城市的“三废”污染以及较大范围的重金属污染等是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和挑战。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地域差异明显,长株潭地区总体安全度最高,但该区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程度高,耕地数量下降快,“三废”污染呈加重趋势,都对农业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湘西武陵源山区农业生态安全度较高,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湘南山地丘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杜瑶瑶
为寻求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有效路径,利用改进后的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实现了对2010—2016年湖南省14个市(州)碳排放绩效静态和动态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发现:(1)湖南省碳排放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综合规模效率偏低,经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多数地区的绩效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区域间形成阶梯型差异,长沙市碳排放绩效居于全省前列,其次为常德市和张家界市,余下地区稳定在0.6左右。(3)2010—2016年整体碳排放绩效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其中TFP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化一致,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赖于技术创新。(4)五大能源区域中,湘东地区碳排放绩效较高,其次为湘北地区和湘南地区,湘中地区与湘西地区受到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制约。应注重各市(州)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技术创新驱动力,协调各地区发展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红梅 李明贤
准确评价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有助于了解财政支农支出的实际效果,发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升财政支农支出绩效。以2008-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财政支农支出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分析全省和市(州)层面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探讨各地区提升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整体较高,6年综合技术效率均值都在0.8以上,且逐年略有提升。从市(州)层面看区域间差异较大,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0.637,且大部分地区纯技术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较低,这在湘中和湘东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需要在维持现有支出规模的基础上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工业生态效率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湖南省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效率及其比较分析——基于SE-SBM模型及2004—2014年的数据
基于ARIMA模型的湖南省卫生总费用趋势预测及分析
组织理论视角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整合模型研究——基于湖南省IT企业的实证分析
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基于ELES模型
基于潜力模型的国土经济空间差异性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Hedonic模型的城市地价空间结构分析——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有效性评价——对湖南省11个地级州市政府的实证分析
基于DEA-Tobit模型的财政支农效率分析——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