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1)
2023(16575)
2022(14524)
2021(13529)
2020(11386)
2019(26470)
2018(26132)
2017(51040)
2016(27556)
2015(31071)
2014(30925)
2013(30282)
2012(27742)
2011(24735)
2010(24616)
2009(22293)
2008(21314)
2007(18191)
2006(15713)
2005(13073)
作者
(77621)
(64696)
(64080)
(61341)
(41401)
(31177)
(29088)
(25453)
(24722)
(22957)
(22301)
(21681)
(20454)
(20143)
(20067)
(19629)
(19261)
(19136)
(18573)
(18511)
(15944)
(15687)
(15622)
(14836)
(14441)
(14308)
(14226)
(14187)
(12903)
(12826)
学科
(113198)
经济(113076)
管理(77896)
(73426)
(60251)
企业(60251)
方法(56032)
数学(49885)
数学方法(49115)
(30100)
中国(28430)
(26879)
地方(25266)
(24249)
业经(23817)
农业(20525)
理论(18691)
(18308)
贸易(18298)
(17672)
环境(17536)
(17338)
财务(17254)
(17218)
财务管理(17216)
技术(16975)
(16657)
企业财务(16254)
(14950)
(13861)
机构
学院(382460)
大学(382223)
管理(154891)
(148305)
经济(144945)
理学(135920)
理学院(134388)
管理学(131615)
管理学院(130940)
研究(121361)
中国(88678)
(80190)
科学(77923)
(65762)
(61555)
业大(59456)
(59240)
中心(56763)
(54979)
研究所(54512)
财经(54236)
(51016)
师范(50536)
(49539)
北京(49440)
农业(48400)
(44888)
经济学(44805)
(44512)
师范大学(40970)
基金
项目(274358)
科学(216635)
基金(199666)
研究(197488)
(174090)
国家(172708)
科学基金(150062)
社会(124181)
社会科(117698)
社会科学(117664)
(108410)
基金项目(106584)
自然(100066)
自然科(97787)
自然科学(97765)
自然科学基金(95975)
教育(91898)
(90601)
资助(82767)
编号(80575)
成果(62830)
重点(61215)
(59898)
(57701)
(56782)
课题(55168)
创新(52973)
科研(52752)
教育部(51499)
大学(51126)
期刊
(151611)
经济(151611)
研究(104264)
中国(69012)
学报(60269)
科学(56060)
(54494)
管理(53474)
(49336)
大学(45971)
学学(43336)
教育(41324)
农业(38116)
技术(35101)
(27209)
金融(27209)
业经(26213)
财经(25155)
经济研究(23993)
(21371)
问题(21316)
图书(19921)
(19577)
资源(19563)
统计(19284)
科技(18227)
技术经济(18215)
(17931)
(17853)
理论(17275)
共检索到533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进涛  谭术魁  汪文雄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研究湖北省12个城市2002—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SI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沿长江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聚集带,而鄂西北、鄂东南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2002—2006年间,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基于DPSIR模型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解释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相关性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揭示出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间、空间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术魁  朱祥波  张路  
运用计量地理模型、信息熵的方法,分析湖北省17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研究土地利用信息熵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市州的土地利用多样化差异较大,多样化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东部偏高、中部均匀、西部较低的递进结构;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具有明显的区位意义,林地、草地、其他土地一般,园地不显著;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空间格局呈现高信息熵区域主要聚集在东部、中高信息熵区域位于中部、中低和低信息熵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递进规律。土地利用信息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密切关系,与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具有紧密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才学  温槟荧  柯新利  
基于2006-2014年湖北省16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资源禀赋三方面构建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湖北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16个主要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006年以西南、东北地区往省内中部地区递减;2008年其区域差异变化不大;2010年则从西南-东北走向往边缘化发展;2012年呈现以武汉市、宜昌市为耕地非农化高压中心并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了两条共同发展的平行线;直至2014年,武汉市耕地非农化压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危小建  江平  马国庆  
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土地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利用格局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比不同地区格局特征规律对加深土地利用格局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以邻接的湖北省宣恩县和咸丰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基于局地因子、自相关因子和邻域因子的3种Logistic模型的模拟参数的一致性和异质性来对比研究两地的格局分布规律。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宣恩县和咸丰县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存在共同的驱动因子和聚集效应,具有共性;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驱动因子在作用方向,大小方面存在差异,邻域因子在邻域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特征。研究结果对加深理解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琼   金贵  
土地资源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物质实体,如何从自然和人文系统理解并预测土地利用对于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基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建立综合反映产业发展与供需关系的土地利用CGE模型,开展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情景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经济与环境的权衡关系显著;(2)低挑战的SSP1和不均衡发展的SSP4两种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发展趋势相较平稳,而区域竞争SSP3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存在明显突变,环境账户土地面积减少10.68%,加剧了生态安全风险;(3)中间的SSP2和化石燃料模式的SSP5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大波动,但环境账户土地面积呈现小幅上升,是较为兼顾经济生态的土地利用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及分析思路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设计和高质量国土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苗  陈银蓉  周浩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与土地利用碳减排的双赢,是我国土地管理者的期望。先是测算了湖北省3个中心城市1996~20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值,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假定,最后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计量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土地利用资本集约阶段,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作为碳源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效果明显大于保育农用地等碳汇的碳吸收量效果;不同土地集约利用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呈动态变化,技术进步将成为改变两者正相关关系的关键;在土地利用的资本集约阶段,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霍瑜  张俊飚  陈祺琪  丰军辉  
本文以不同土地规模经营为视角,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相关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和探讨了不同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户具有"两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其中较大土地规模样本组利用意愿最高,中等规模组次之,小规模组最低。影响农户"两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农户对生产结构的感知是影响不同土地规模农户技术利用意愿的共同因素,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差异性因素来看,性别、兼业情况、环境感知、经济效益感知均对较大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感知对中等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对中等规模农户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乔佳  宁小李  卢雅洁  
为深入了解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以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信息熵权法对2003—2012年间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集约度由0.40提升至0.47,区域间差异日趋缩小;从空间上看,呈现"中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程度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祖涛  冯兵  谢雄标  冯忠垒  王莹  
民生满意度评价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的终端体现,对于改善转型绩效、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民生满意度为视角,从居民生计、公共服务、民生环境、文化消费4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群决策及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顾客满意度评价法对黄石这一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进行测度并进一步揭示被调查群体的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民生满意度的黄石市转型绩效测度值为4.17,总体上处于"优秀"等级水平,但在某些局部指标上仍略显不足;2)黄石市转型绩效存在由被调查者特征而引起的群体和区域差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家庭年经济收入群体对转型民生满意度评价不同,并呈现一定规律;从区域差异来看,铁山区、大冶市等传统老矿区依托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支持,转型民生满意度绩效值相对较高,西塞山区、下陆区、黄石港区等中心城区历史包袱沉重、转型升级民生满意度暂时落后,以阳新为代表的农业县市,民众对于转型的认知和感受相对滞后,转型升级民生满意度居末;3)黄石市转型的民生满意度赋值与其物质产出绩效具有一致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祖涛  冯兵  谢雄标  冯忠垒  王莹  
民生满意度评价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的终端体现,对于改善转型绩效、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民生满意度为视角,从居民生计、公共服务、民生环境、文化消费4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群决策及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顾客满意度评价法对黄石这一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进行测度并进一步揭示被调查群体的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民生满意度的黄石市转型绩效测度值为4.17,总体上处于"优秀"等级水平,但在某些局部指标上仍略显不足;2)黄石市转型绩效存在由被调查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卞兴云  冉瑞平  贾燕兵  
结合山东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出发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山东省地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和区域变化情况,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而2006年比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稍有下降;(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沿海城市向内地递减,尤其以山东省西南部边缘城市集约度水平最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济南和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玲霞  赵微  王丽娜  张丽丽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熊浩宇  
城镇土地合理利用需要正确处理与自然条件限制、生态环境质量、国民经济发展等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在城市功能中的作用,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在土地绝对量已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合理和有效利用,保证土地相对增量,一直是解决人地关系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掘城镇内部闲置土地、未利用土地以及土地立体空间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经济效益,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同时通过对不同确定权重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方向,提供土地利用决策服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叶青青  刘艳芳  刘耀林  孔雪松  李纪伟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区域层次的问题,尝试从县、市域两级层次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湖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区域社会经济中心导向性比较显著;湖北省集约利用程度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分布在东部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冷点区域分布在西部的恩施以及中部的襄阳、随州、荆门、天门和荆州等地市;湖北省集约利用程度受到县域和市域两个层次影响,县域层次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影响,市域层次则受财政收入和二三产业比重的影响明显。研究结论: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区域层次因素对建设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