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1)
- 2023(11662)
- 2022(10034)
- 2021(9511)
- 2020(8146)
- 2019(19118)
- 2018(18844)
- 2017(36534)
- 2016(19254)
- 2015(21335)
- 2014(20791)
- 2013(19924)
- 2012(17848)
- 2011(15728)
- 2010(15656)
- 2009(14025)
- 2008(13227)
- 2007(11141)
- 2006(9594)
- 2005(8140)
- 学科
- 济(78508)
- 经济(78436)
- 管理(55258)
- 业(48966)
- 企(41085)
- 企业(41085)
- 方法(38037)
- 数学(33912)
- 数学方法(33219)
- 农(19953)
- 中国(18333)
- 财(18160)
- 学(16659)
- 业经(16199)
- 地方(15120)
- 环境(14462)
- 农业(13242)
- 理论(13171)
- 贸(12118)
- 贸易(12108)
- 和(11994)
- 易(11766)
- 务(11578)
- 制(11569)
- 技术(11566)
- 划(11545)
- 财务(11514)
- 财务管理(11485)
- 企业财务(10886)
- 土地(9515)
- 机构
- 学院(253396)
- 大学(252898)
- 管理(103739)
- 济(100861)
- 经济(98868)
- 理学(90329)
- 理学院(89385)
- 管理学(87346)
- 管理学院(86893)
- 研究(81919)
- 中国(61862)
- 京(53745)
- 科学(51431)
- 财(44482)
- 农(40594)
- 业大(39410)
- 中心(39386)
- 所(39378)
- 江(37156)
- 研究所(36169)
- 财经(36076)
- 经(33027)
- 北京(33017)
- 范(32582)
- 师范(32250)
- 农业(31489)
- 院(30946)
- 经济学(30252)
- 州(28885)
- 技术(27327)
- 基金
- 项目(184198)
- 科学(146383)
- 基金(134650)
- 研究(133117)
- 家(118373)
- 国家(117484)
- 科学基金(102028)
- 社会(84460)
- 社会科(80271)
- 社会科学(80248)
- 省(72349)
- 基金项目(71074)
- 自然(67313)
- 自然科(65764)
- 自然科学(65749)
- 自然科学基金(64495)
- 教育(61977)
- 划(61094)
- 资助(55142)
- 编号(53789)
- 重点(41960)
- 成果(41586)
- 部(40309)
- 发(39218)
- 创(38922)
- 课题(36332)
- 创新(36289)
- 科研(35665)
- 国家社会(35582)
- 教育部(34611)
- 期刊
- 济(102782)
- 经济(102782)
- 研究(66009)
- 中国(50858)
- 学报(38526)
- 管理(38006)
- 科学(37070)
- 农(35458)
- 财(35064)
- 大学(30253)
- 学学(28313)
- 教育(27707)
- 技术(25916)
- 农业(24534)
- 融(18028)
- 金融(18028)
- 业经(17721)
- 财经(16844)
- 经济研究(16223)
- 统计(14528)
- 经(14518)
- 业(14308)
- 资源(13819)
- 问题(13324)
- 策(13257)
- 技术经济(12834)
- 图书(12563)
- 科技(12384)
- 版(12005)
- 决策(11847)
共检索到361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博 韩琳琳 韩飞
评价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18个省份)土地生态安全是解决中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并利用DPSI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测算"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土地生态安全值。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同样为较不安全,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就各省份而言,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较高,西藏及上海较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博 韩琳琳 韩飞
评价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18个省份)土地生态安全是解决中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并利用DPSI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测算"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土地生态安全值。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同样为较不安全,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就各省份而言,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较高,西藏及上海较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亮雄 钱馨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验证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统计上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实际GDP,该影响效应能持续7年左右,并在2~3年后达到峰值。自2003年以来,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合共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仅约为2%,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8%,中国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同时,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越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梁金跃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57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2015年国家风险的面板数据,并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国家风险评价模型,对各国国家风险及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新加坡和卡塔尔等国在长期国家风险波动性及风险水平方面均优于其他国家,而乌克兰等国却表现不佳;不同地区(除西亚中东外)国家风险水平从2012—2015年均呈下滑趋势,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东道国投资环境大体有向好趋势,其中,中东欧地区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最低;东南亚地区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表现较好,两者风险特性具有互补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翊烜 扈钟方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首先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十七个亚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之后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其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具体实证发现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显著,除贸易便利化外,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也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本文认为,中国在稳定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同时,需要推动中亚、西亚和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增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君军
自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升了进口贸易的战略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中国各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数据,首次编制了各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汇率波动对中国自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汇率水平值的变动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更大;(2)从地区层面看,汇率变动对中国各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3)门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较大的汇率波动率对实际进口的抑制作用较大。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一带一路 进口贸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伊 高彪 张双
文章采用2005-2016年间面板数据,分析了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双边贸易潜力,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贸易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或地区GDP与双边贸易流量成正比,而空间距离与双边贸易流量成反比;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对双边贸易流量存在正向影响;APEC成员国对双边贸易流量有正影响;不同沿线国家与江西贸易潜力不尽相同,潜力释放空间各异。在此基础上,就与不同沿线国家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以便更大程度地提升双边贸易潜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潜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俊 李金叶
提升贸易效率是我国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和分析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贸易效率特征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外贸依存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拥有共同边界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合作,而地理距离阻碍贸易往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畅通"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区域来看,我国在亚洲大洋洲地区和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东欧和中亚地区贸易效率偏低。从东道国发展程度来看,在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值最高,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增速最快,转型经济体不断缩小与发展中经济体间贸易效率差距。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影响差异明显,发展中经济体门槛值最小,发达经济体次之,转型经济体门槛值最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海波 李伏安 钟伟
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布局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7年18家中资商业银行已进入的2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方法对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双边贸易额以及东道国的政局稳定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客户追随是主要动因;地理距离、文化相似性等因素也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略显不足;而东道国的经济与银行业发展水平两个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进一步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所有国家的评价得分,提出了布局策略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敏 刘清杰 刘倩
文章根据"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1996-2015年间的数据,采用动态门槛面板模型检验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其一,总体来看,政治稳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二,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政治稳定差异化的经济影响;其三,政治稳定的经济效应具有三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 807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高于2 807美元的第三和第四门槛区间国家,政治稳定性显著地刺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政治稳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正在日益显著。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释放政治稳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硕 何彬
本文以200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并分为整体样本及地区样本,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具有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并且混合垂直型投资是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导模式。该种投资模式意味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沿线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复合式的跨国生产供应链,从而使得对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形成互补,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德才 贾青 康柳婷 柳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成为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相关研究甚少。选择13个"一带一路"国家2006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门限(DPT)模型,在考虑了GDP、政府公信力等7个控制变量的影响后,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对我国对其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存在积极的门限效应,"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也显著影响着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由此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作为投资指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平平 侯佳敏
现有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普遍忽略了中国在第三国投资的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在42个"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估计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第三国效应的具体表现,实证发现:(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普遍表现为"互补效应"。(2)人民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3)传统研究方法未考虑第三国效应探讨汇率变动对OFDI影响,计量结果存在正偏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全球化能够有效抑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足迹吗?——来自动态门槛面板模型的经验证据
基于深度学习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模拟与预测——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为例
金融包容性对收入差距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基于“一带一路”沿线79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丝路文化竞争力评价——基于CFCS-TOPSIS模型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与3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物流效率综合评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中国OFDI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女性就业吗?——基于国别面板样本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