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7)
2023(12609)
2022(10715)
2021(9990)
2020(8410)
2019(19526)
2018(19333)
2017(37477)
2016(20098)
2015(22330)
2014(21901)
2013(21211)
2012(19008)
2011(16853)
2010(16827)
2009(14913)
2008(14291)
2007(12000)
2006(10122)
2005(8355)
作者
(55973)
(46587)
(46328)
(44327)
(29674)
(22589)
(21037)
(18484)
(17709)
(16505)
(15928)
(15842)
(14773)
(14504)
(14452)
(14196)
(13811)
(13770)
(13451)
(13243)
(11461)
(11352)
(11308)
(10742)
(10454)
(10290)
(10226)
(10034)
(9393)
(9240)
学科
(80302)
经济(80221)
管理(56643)
(52173)
(43635)
企业(43635)
方法(41116)
数学(36966)
数学方法(36284)
中国(20788)
(19492)
(19008)
(17525)
地方(16596)
业经(16195)
环境(15628)
理论(13752)
农业(13061)
(12683)
技术(12653)
财务(12624)
财务管理(12599)
(12427)
(12148)
贸易(12142)
(12017)
企业财务(12012)
(11947)
(11732)
(10108)
机构
学院(273063)
大学(271381)
管理(109413)
(106845)
经济(104552)
理学(96229)
理学院(95103)
管理学(92970)
管理学院(92473)
研究(88144)
中国(64062)
(58679)
科学(57747)
(46570)
(44457)
业大(43463)
(43105)
中心(41551)
研究所(40082)
财经(38648)
(38304)
北京(36061)
(35458)
(35423)
师范(35026)
农业(34976)
(33190)
经济学(32716)
(30531)
经济学院(29710)
基金
项目(202520)
科学(161495)
基金(149330)
研究(142207)
(131969)
国家(130998)
科学基金(113977)
社会(91055)
社会科(86528)
社会科学(86505)
基金项目(79817)
(79353)
自然(76973)
自然科(75222)
自然科学(75204)
自然科学基金(73821)
(68023)
教育(66360)
资助(61014)
编号(55627)
重点(46447)
(44058)
(43196)
(42692)
成果(42037)
创新(39937)
科研(39685)
计划(38551)
课题(38451)
国家社会(38185)
期刊
(104366)
经济(104366)
研究(70643)
中国(46568)
学报(43950)
科学(41691)
管理(37964)
(37525)
(35568)
大学(33765)
学学(32159)
教育(26604)
农业(26080)
技术(25965)
(18143)
金融(18143)
财经(17911)
业经(17504)
经济研究(16916)
(15376)
问题(15198)
统计(14991)
资源(14904)
(14878)
(14070)
科技(13453)
技术经济(13444)
(13116)
决策(12421)
现代(11858)
共检索到369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曾曾   赵志龙   于法稳   张贵祥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论文对2010—2020年北京16个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由较低升至中等。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一直在海淀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也一直以海淀区为中心,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中心城区是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其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要高于非中心城区,城市扩展情况、建设用地面积、财政支出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道路里程等因素是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2030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和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高者恒高”“热点恒热”局面。论文深入探究北京城市韧性的演化特征,对于厘清首都城市韧性发展规律、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曾曾   赵志龙   于法稳   张贵祥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论文对2010—2020年北京16个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由较低升至中等。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一直在海淀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也一直以海淀区为中心,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中心城区是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其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要高于非中心城区,城市扩展情况、建设用地面积、财政支出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道路里程等因素是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2030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和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高者恒高”“热点恒热”局面。论文深入探究北京城市韧性的演化特征,对于厘清首都城市韧性发展规律、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党云晓  
以北京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宜居性客观评价的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宜居性由服务设施因子、环境健康因子和城市安全因子3个维度构成,且对城市宜居性的贡献度依次递减;(2)各宜居主因子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服务设施因子呈明显的内高外低特征,环境健康因子呈东部、北部高和西部、南部低特点,城市安全因子呈多中心分布格局;(3)北京城市宜居性总体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且北城要明显优于南城,非参数计量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城市宜居性的距离衰减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4)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瑞  王秀兰  冯仲科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首次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了北京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北京市1988-2004年间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扩展类型以及城市扩展的导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20年一直处于城市扩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地形、环境、卫星城、交通干线及政府等方面导向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佩玉  毛熙彦  黄贤金  漆信贤  
根据城市韧性属性评估中国城市韧性水平,从城市系统长期互动关系出发,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 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探究城市韧性演化特征,对比不同韧性水平城市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韧性处低水平均衡状态,仍需整体提升。(2)在受到不确定干扰时,高韧性城市抗干扰力强,波动响应程度较小、持续期较短。(3)高韧性城市系统动态互动传导灵活,低韧性城市系统内部协调互动水平较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日辉  陈思懿  王涛  
韧性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的有效手段,而既有研究对城市副中心韧性城市建设的探讨相对有限。基于国内外研究和当前实际,将数字技术与韧性城市建设进行融合,并从社会韧性、环境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四个维度,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系统分析了四个维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讨论数字平台对韧性城市各个维度的优化和嵌入路径,以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兵  唐方方  白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很多污染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城市居民的行为造成的,也就是说,城市居民的环境行为会直接对环境状况的改善或恶化起作用,因此对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以往对环境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居民的特征,构建了包括环境行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外界因素、个性变量为结构变量并构造结构变量间关系的城市居民环境行为模型,然后通过在北京的五个小区发放并回收311份问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VPLS、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观测变量分析、模型测评属性评价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茂军  苏海威  霍婷婷  
通过BR方法和标准方差椭圆的方法,解析了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认知扭曲,着重讨论了系统扭曲和系统扭曲的特点。分析发现:①北京城市空间认知的绝对扭曲结构表现为顺时针向心集聚,呈现出磁石效应,城市中心区明显小于城市郊区的差异可以用报酬假说中的城市中心吸引力较高解释。其中,绘图提示中的天安门发挥着组织北京城市认知空间的核心效能。②北京城市空间的系统扭曲较小,规则的环状路网发挥着城市居民空间认知基准线的作用,导致了高相似拓扑结构,小方向偏转的扭曲效果,折射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鲜明特色。③具体到北京城市内各地点,位置认知差异性显著。集中性方面,郊区小于中心城区,远离环路地点小于环路及其附近地点;主导方向方面,郊区较中心城区明显,提示环路较非环路地点明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陈  石楠  
从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不同时期影响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市空间分化以身份、地位为基础,同时受制度与宗教的制约,形成皇族、贵族集聚于中心地带,底层阶级集中于城墙附近与外城(南城)的格局;近代北京城市在半殖民地化的社会过程中,经济地位成为空间分化过程的主导因子,城市空间呈现"中上层居住在中心,贫民迁居在外围"的圈层结构;现代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等多因子交互作用,城市空间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均质化发展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空间贫富分异态势演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娟  李吉跃  王继强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择8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季(5—10月)选择天气晴朗之日,用压力室法和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阔叶树种的水势和导水率变幅大于针叶树种,水势和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所测树种中导水率变幅的大小为国槐>女贞>黄栌>旱柳>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木质部栓塞程度大小和树种有关,环孔材树种比导率的昼夜变幅高于散孔材,其大小为黄栌>国槐>旱柳>小叶黄杨,月均木质部栓塞程度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针叶树种,即无孔材.阔叶树木质部栓塞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秋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欣葵  
北京城市更新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精华保护与重点建设阶段、分散性破坏与城市运行瘫痪阶段、建设性破坏与整体风貌衰变阶段、整体创造和渐进式改造阶段。北京城市更新的特征是,城市更新实践偏离理论指导,城市更新实践的成功之处是延续和优化传统国都的城市功能和布局,适应经济发展优化旧区功能,创设新功能区,保持了城市中心的繁华和活力,但现代化建设破坏传统城市的尺度和风貌,长期忽视居民生活条件而致居住设施衰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丰硕  刘垚  齐磊  曹翰  隋金玲  
【目的】探讨北京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特征,为北京市未来绿化隔离带建设及冬季城市鸟类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北京市六环内的城市绿地鸟类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似度指数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使用SPSS 22.0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绿地间群落特征的差异。研究涉及绿地共40处,根据绿地地理位置、功能结构等特征,分为郊野公园(n=18)、城区公园(n=7)、带状绿地(n=10)和校园绿地(n=5)4种类型。【结果】共记录到12目30科57种鸟,共8 853只,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共35种(61.40%),雁形目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炳春  齐鑫  王庆山  
城市化进程提升促使城市环境污染加剧、能源消耗激增、人口密度过大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代谢失调。为精准预测北京市城市代谢变化趋势,论文通过能源消费量及人类活动时间指标测算了1980—2016年北京市体外能代谢率,表征城市代谢程度。据此运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预测了2017—2022年北京各部门体外能代谢率。结果表明:①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城市代谢预测模型精度较高,能够对北京各部门体外能代谢率进行更为精准的预测;②2017—2022年间,北京第一产业和总体外能代谢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在2017年达到峰值,第二、第三产业及生活部门体外能代谢率将呈现增长趋势。③除第一、第三产业和总体外能代谢率外,历史变化的时间扰动幅度先小后大。④对各部门体外能代谢率EMRT的影响贡献度最大的因子为第二产业体外能代谢率EMR2,最小的为第一产业体外能代谢率EMR1。论文研究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优化城市管理方案、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烨  李桂君  李玉龙  常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交通、住房压力大等问题非常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和能源等因素的协调发展。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北京市的城市发展现状,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理论框架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合理确定指标权重。选取了2001—2014年北京市城市发展指标数据,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柳丹  邓佳丽  吴雅  霍小森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暴雨、地震、台风等极端事件频繁出现,给我国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对于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了包括43个指标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与云模型进一步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模型。通过应用模型,对我国的31个省份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得出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并最终得出城市综合韧性等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