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2)
- 2023(18826)
- 2022(16223)
- 2021(15067)
- 2020(12435)
- 2019(28903)
- 2018(28717)
- 2017(55006)
- 2016(29986)
- 2015(33796)
- 2014(33781)
- 2013(33157)
- 2012(30703)
- 2011(27643)
- 2010(27703)
- 2009(24940)
- 2008(23989)
- 2007(20939)
- 2006(18424)
- 2005(15952)
- 学科
- 济(124362)
- 经济(124233)
- 管理(83648)
- 业(78893)
- 企(63875)
- 企业(63875)
- 方法(54194)
- 数学(47317)
- 数学方法(46522)
- 中国(35471)
- 农(34265)
- 地方(32073)
- 业经(27926)
- 财(27713)
- 学(26924)
- 农业(23389)
- 环境(22032)
- 理论(20676)
- 贸(20571)
- 贸易(20554)
- 制(20303)
- 易(19826)
- 和(19596)
- 技术(19269)
- 银(17614)
- 银行(17570)
- 融(17280)
- 金融(17277)
- 务(17156)
- 财务(17060)
- 机构
- 学院(416465)
- 大学(414945)
- 管理(164196)
- 济(161979)
- 经济(158237)
- 理学(142049)
- 研究(141002)
- 理学院(140396)
- 管理学(137487)
- 管理学院(136750)
- 中国(104069)
- 科学(89950)
- 京(89604)
- 财(72241)
- 所(70584)
- 农(69848)
- 中心(64831)
- 研究所(64558)
- 业大(64098)
- 江(64018)
- 财经(57734)
- 范(57614)
- 师范(57018)
- 北京(56250)
- 农业(54365)
- 经(52448)
- 院(52235)
- 州(50851)
- 经济学(47617)
- 师范大学(46039)
- 基金
- 项目(290053)
- 科学(227762)
- 研究(210619)
- 基金(207867)
- 家(181725)
- 国家(180204)
- 科学基金(155074)
- 社会(130813)
- 社会科(123800)
- 社会科学(123763)
- 省(115891)
- 基金项目(110515)
- 自然(102384)
- 自然科(99992)
- 自然科学(99969)
- 自然科学基金(98093)
- 教育(97825)
- 划(96856)
- 编号(86782)
- 资助(85943)
- 成果(68975)
- 重点(65359)
- 发(64558)
- 部(62754)
- 课题(60531)
- 创(60002)
- 创新(55963)
- 科研(55446)
- 教育部(53459)
- 大学(53233)
- 期刊
- 济(178163)
- 经济(178163)
- 研究(119649)
- 中国(83446)
- 学报(65882)
- 农(62787)
- 科学(61258)
- 管理(60010)
- 财(54229)
- 教育(51192)
- 大学(50075)
- 学学(46950)
- 农业(43780)
- 技术(40089)
- 融(34109)
- 金融(34109)
- 业经(31135)
- 经济研究(27700)
- 财经(26707)
- 问题(24113)
- 业(23120)
- 经(22832)
- 图书(22809)
- 资源(21156)
- 技术经济(20613)
- 科技(20379)
- 统计(19743)
- 版(19255)
- 理论(18618)
- 现代(18461)
共检索到612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霞 路正南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况、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确保低碳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科学、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相关理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婧 汤争争 刘学敏 卢一富
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济源市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济源市"十一五"时期低碳城市的建设状况,对济源市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DPSIR模型 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献士 李相佑 王殿茹
低碳经济是一种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和节约资源要求的经济类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基于DPSIR框架模型的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2005—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响应因子指数大幅增加,说明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措施方面较有成效。但是,影响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增长表明了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存在,生态负荷在增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丹 董晓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环境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基于DPSIR概念模型,结合AHP-熵值法构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8—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对徐州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近8年徐州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在波动中增长,整体呈现明显转好趋势;徐州市交通系统面临的显性压力是促使其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政府及公众的行动响应是提升绿色交通综合水平的关键因素;公交车标台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人均GDP、公众绿色出行认同度,同时作为重要指标和主要限制性因素,应成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重点关注的方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艳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陕永杰 王海燕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选取反映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21项评价指标,构建了以非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NREI)、经济可行性指数(EI)和非社会可接受性指数(NSI)为评价指数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三角模型,对无锡市区2001—2009年土地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三角模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②无锡市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由2001年的相对差可持续发展为2009年的强可持续,趋势由一般可持续转变为很强可持续,说明无锡市区土地利用日趋合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锋 傅利芳 刘若宇 刘娟 吴从新
为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文章构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组合评价模型:首先,选择因子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三种单一客观赋权评价方法作为组合评价模型的基础;其次,运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进行事前相容检验;再次,建立了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模型,并且使用Kendall协同检验进行事前检验;最后,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了事后一致性检验。运用此组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江苏13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具有较为明显的协调一致性;经过组合得到的评价结果整体排名比较稳定,组合评价方法和原始的单一评价方法之间存在显著的...
关键词:
城市低碳水平 一致性 组合评价 评价指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泉 蔡珠 封士伟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LMDI模型对江苏省2003~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研究,并对江苏省10个地级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碳减排效果显著,碳排放正处于向拐点迈进的平稳期,能源效率的减排空间不断缩小,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多极化现象。因此,推进结构要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伊 张蓉 尹海钊
本文基于PSR框架模型型,结合当前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结现状,从压力从、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构建了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重,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2003-2012年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并采用协调度函数测度发展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低碳城市化发展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水平提升有限;提升过程中压力—状态—响应三大系统间的协调度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是存在不均衡、不和谐的情况。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江苏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培培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相互关联,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结合SPSS19.0软件,对江苏省13市2010-2014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5年间,江苏省13市协调性指数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协调性指数较大的城市所占份额增加,协调性相似城市在空间上更趋于集中;②江苏省13市具体可被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南京、苏州、无锡,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二、三等级。协调性水平总体呈现出由苏南向苏北、由中心城市向边缘城市衰减的空间格局;③经济发展、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是影响江苏省13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传浩 仲伯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低保户最低生活需求,过高又不利于激励低保户的再就业,可见低保标准的确立十分关键。因此,文章对江苏省2007年调整后的13个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优选模型,认为在调整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据此文章又对13个城市当期和未来三年的低保标准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俊凤 花盛 刘友兆 孟展
土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基于改进的灰靶模型和改进的熵值法,从土地整治应具备资源经济的实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的力度、促进环境友好的程度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江苏省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为后续土地整治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从评价结果来看,江苏省土地整治基本处于可持续状态,但区域间的差异较大,苏北明显好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其中徐州达到Ⅳ级高度可持续的全省最高等级;土地整治的单层面可持续性表明,全省土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能力的可持续性均在Ⅱ级水平以上,但多数存在社会和谐与环境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慧 张永亮 毕军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对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年为2020年)进行探讨,并通过设定基准情景(BAU),低碳经济政策情景(LES),以及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情景(ICS)三种政策情景对江苏省未来中长期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层面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是有可能的,通过采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到2020年,江苏省的能源需求将比基准情景减少2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0%,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
关键词:
低碳发展 基准情景 低碳经济政策情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