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3)
2023(14224)
2022(12032)
2021(10878)
2020(9157)
2019(20684)
2018(20085)
2017(38441)
2016(21028)
2015(22966)
2014(22388)
2013(21880)
2012(19989)
2011(17711)
2010(17094)
2009(14730)
2008(13801)
2007(11477)
2006(9650)
2005(7533)
作者
(60240)
(50401)
(50182)
(47495)
(31967)
(24539)
(22580)
(19776)
(19447)
(17549)
(17265)
(17186)
(16141)
(15592)
(15536)
(15373)
(15292)
(14951)
(14623)
(14334)
(12600)
(12135)
(11973)
(11548)
(11408)
(11187)
(10935)
(10831)
(10309)
(10113)
学科
(81568)
经济(81487)
管理(57594)
(53199)
(42196)
企业(42196)
方法(39436)
数学(35666)
数学方法(35185)
(23457)
(20158)
地方(19632)
中国(18917)
(18870)
业经(17815)
环境(17153)
农业(16286)
(14949)
贸易(14944)
(14488)
技术(12819)
(12598)
财务(12564)
财务管理(12540)
(12223)
(12183)
(11856)
企业财务(11850)
理论(11198)
(10342)
机构
学院(283820)
大学(283229)
(110729)
管理(110217)
经济(108553)
理学(97959)
理学院(96782)
管理学(94756)
管理学院(94248)
研究(93205)
中国(66514)
科学(63236)
(57680)
(57373)
业大(50872)
(46985)
(46412)
农业(45617)
中心(44294)
研究所(43481)
(41080)
财经(39275)
(37392)
师范(36861)
(36002)
(34569)
经济学(34203)
北京(33908)
(32095)
经济学院(31352)
基金
项目(215724)
科学(170252)
基金(158750)
研究(147897)
(142244)
国家(141139)
科学基金(121121)
社会(95173)
社会科(90303)
社会科学(90279)
(86977)
基金项目(86100)
自然(82709)
自然科(80838)
自然科学(80809)
自然科学基金(79350)
(73036)
教育(67940)
资助(62924)
编号(56572)
重点(49341)
(46480)
(46369)
(45724)
创新(42900)
计划(42867)
科研(42807)
成果(42199)
国家社会(40069)
教育部(39182)
期刊
(107865)
经济(107865)
研究(70299)
学报(54819)
(50454)
科学(48008)
中国(47411)
大学(40713)
学学(39034)
管理(36222)
(35362)
农业(34774)
教育(23555)
技术(23394)
(19401)
金融(19401)
业经(19149)
(18720)
财经(17860)
经济研究(17022)
(16169)
资源(15628)
业大(15448)
(15315)
问题(15185)
科技(14991)
农业大学(13003)
技术经济(12740)
统计(12647)
(12114)
共检索到382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税伟  吴朝玮  付银  
目的 通过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碳素储量,揭示各碳素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有助于为减少茶园温室气体排放和建设生态茶园提供决策支撑。方法 运用反硝化分解(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DNDC)模型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茶园土壤碳素进行模拟和研究。结果 (1) 经过参数率定的DNDC模型对茶园土壤碳素动态循环的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 安溪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土壤肥力较好。凋落物输入碳是茶园土壤碳素输入的主要来源,平均输入量为505.52 kg·hm~(-2),而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CO_(2)排放是茶园土壤碳素输出的重要途径,平均CO_(2)排放量为883.78 kg·hm~(-2);(3) 茶园SOC_(10~20cm)量、凋落物输入碳量、CH_(4)排放量、CO_(2)排放量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安溪县西部的低山与中低山地区;(4) 初始土壤属性中黏粒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安溪县茶园土壤碳素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其中土壤黏粒含量对茶园土壤CO_(2)排放量和CH_(4)排放量的影响最强且负向作用效果明显。结论 安溪县西部等低山和中低山区域土壤肥力较好,但亦应谨慎对待该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问题,可采用合理的茶园管理方式权衡茶园土壤碳素输入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税伟  吴朝玮  付银  
目的 通过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碳素储量,揭示各碳素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有助于为减少茶园温室气体排放和建设生态茶园提供决策支撑。方法 运用反硝化分解(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DNDC)模型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茶园土壤碳素进行模拟和研究。结果 (1) 经过参数率定的DNDC模型对茶园土壤碳素动态循环的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 安溪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土壤肥力较好。凋落物输入碳是茶园土壤碳素输入的主要来源,平均输入量为505.52 kg·hm~(-2),而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CO_(2)排放是茶园土壤碳素输出的重要途径,平均CO_(2)排放量为883.78 kg·hm~(-2);(3) 茶园SOC_(10~20cm)量、凋落物输入碳量、CH_(4)排放量、CO_(2)排放量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安溪县西部的低山与中低山地区;(4) 初始土壤属性中黏粒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安溪县茶园土壤碳素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其中土壤黏粒含量对茶园土壤CO_(2)排放量和CH_(4)排放量的影响最强且负向作用效果明显。结论 安溪县西部等低山和中低山区域土壤肥力较好,但亦应谨慎对待该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问题,可采用合理的茶园管理方式权衡茶园土壤碳素输入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巧珍  戴永务  易祥发  
茶庄园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新载体,是融入了深厚人文文化的新型多元化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以茶庄园为研究尺度,研究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文章基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双重视角,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选取精神、美学等指标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双重维度的感知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项目来源多样,部分项目具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功能。(2)不同评价主体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期望与体验存在差异。经营者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各指标感知重要性评价和绩效评价分别为4.11~4.47(整体均值4.26)和4.06~4.28(整体均值4.17),消费者为3.88~4.40(整体均值4.09)和3.53~3.79(整体均值为3.65)。总体上看,二者的实际体验评价均低于期望值,而消费者的体验值尚未达到“满意”水平,且远低于经营者,表明人们对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具有较高的需求,但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开发与市场需求尚不一致,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3)美学、教育、娱乐与旅游是茶庄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关键价值,其中美学价值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中最容易被感知。(4)经营者感知重要性对消费者感知绩效存在影响,且不同主体感知差异会影响茶庄园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调整资源配置、重点开发多功能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项目、统一文化服务共识项目发展策略、关注并谨慎对待感知差异项目等政策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聘奇  税伟  范冰雄  王武林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与问卷调查对福建省安溪县专业化茶区产业集群进行数据收集,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专业化茶区产业集群集体效率的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并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集体效率较强,集群集体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总体呈现正相关;较大规模的企业因生产要素等优势而享有更多专业性基础服务设施和科研机构支持,在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体现较强的独立性,企业间的合作或竞争具较低程度的依赖性和相关性;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对生产商间的水平联合行动,与集群内部的垂直联合行动,与其他厂商之间的竞争合作双边关系,亦或政府协会所给予的协助支持,都显示出较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辛宜静   刘方   陈祖拥   刘元生   朱健  
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了解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设碳汇茶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区域茶园及周边林地和灌草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用GIS聚类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茶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异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区域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为5.61~80.92 g·kg~(-1),其空间分布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0.47);林地、茶园、灌草地三个区域的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34、29.80、19.65 g·kg~(-1);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评估,发现海拔是影响贵州区域茶园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素,海拔高度的变化明显地影响区域温度及降雨,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中下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降雨的影响。可见,通过调控茶园土壤水热条件,能有效地增加茶园土壤的固碳能力及提升区域茶园的碳汇效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雅玲  许璐璐  葛宏力  王果  
调查了福建省安溪县、永春县和华安县150个铁观音茶园表层土壤和茶叶中的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茶园土壤全锌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62.40和1.16 mg·kg-1,供锌能力中等略偏低;闪长岩类、英安质凝灰岩类和变质岩类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全锌量较高,而花岗岩类、砂岩类和流纹岩类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全锌量较低;凝灰岩类、变质岩类和英安质凝灰岩类母岩上发育的土壤有效锌含量较高;粘重的土壤锌总量较高,但有效性较低;海拔高于800 m的土壤全锌量高于低海拔段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税伟  陈毅萍  吴聘奇  王武林  
农业区域专业化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化农业区域的地方商业环境质量是解释其竞争优势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研究以福建省安溪县专业化茶区为例,以"钻石模型"和"粮仓模型"为基础,构建包括"区域文化"和"外来投资"因素在内的专业化农区商业环境评价的假设模型和4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专业化茶区的商业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最终重构了纳入"地方政府"等5个直接关键要素和包括"区域文化"等3个间接要素的商业环境"粮仓"模型,在茶叶产业成功验证了"粮仓"模型在我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税伟  陈毅萍  吴聘奇  王武林  
农业区域专业化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化农业区域的地方商业环境质量是解释其竞争优势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研究以福建省安溪县专业化茶区为例,以"钻石模型"和"粮仓模型"为基础,构建包括"区域文化"和"外来投资"因素在内的专业化农区商业环境评价的假设模型和4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专业化茶区的商业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最终重构了纳入"地方政府"等5个直接关键要素和包括"区域文化"等3个间接要素的商业环境"粮仓"模型,在茶叶产业成功验证了"粮仓"模型在我国的可推广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商业环境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蕊  林勇  
【目的】研究了不同林龄(1、5、10、15年)茶园土壤和茶叶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①茶树林冠幅、基茎、分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林密度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②不同林龄茶树林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总体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最大,生长年限超过10年以后,土壤养分含量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③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则急剧降低,依次表现为10年生>15年生>5年生>1年生。④土壤和茶叶全硒含量、全硒富集系数和有效全硒富集系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生长年限为10年时达到最大。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茶叶全硒和有效硒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不同林龄茶园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碳(载荷系数为0.689)和全氮(载荷系数为0.702),不同林龄茶园茶叶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浸出物(载荷系数为0.623)和茶多酚(载荷系数为0.726)。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宝财  
以福建省安溪县茶农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计样本茶农投资的技术效率,并分析技术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茶农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时间、茶农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时间的平方项、茶农户主的受教育年限这3个解释变量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茶农户主年龄、茶农主栽品种、是否接受过培训、茶农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茶农家庭拥有的茶园面积、村庄所在地类型虚变量与技术效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茶农家庭拥有的茶园面积的平方项、地区差异则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宛青   肖钊富  
茶文旅协调发展是促进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文旅产业数据,对其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表明:云南30个茶叶重点县的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茶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排前6位的依次是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勐海县、勐腊县;茶文旅三系统和三类双系统呈现不同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其中,茶-文化-旅游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情况居多,但景洪市、腾冲市、思茅区、澜沧县达到了中级协调;旅客周转量、茶产业政策、茶叶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等市场、政策、技术方面的因素对耦合协调发展有极大影响。据此,各县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智明  王彬  祝文烽  王松良  Claude Caldwell  王建明  
以福建省明溪县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耕层土壤(0-20 cm)样品88个,测定其Cd、Cu和Pb等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其农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农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与环境污染.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d、Cu和Pb平均含量分别为0.0119、13.9606和6.8480mg·kg-1,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Cu和Pb等3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为22%-386%,大小排列顺序为Cd>Pb>Cu;在空间分异上,Cd和Pb元素的空间相关性较强,Cu元素的空间相关性较弱;Cd的高含量区集中于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烨欣  甘翠丽  李文  周鹭岚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休闲乡村的发展是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界在省域层面检验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及成因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格局并探索其影响因素,验证示范点选址合理性的同时揭示空间分布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的优化路径与建议,为休闲乡村的深入推进与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文章在利用Arcgis10.7的基础上,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值等参数,从空间分布形态、区域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密度3方面对福建省2014-2020年142个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运用Moran’s I 指数、地理联系率与缓冲区分析等指标和方法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特征。(2)示范点在不同设区市和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福建9个设区市中,逾55%的示范点集中分布在福州、泉州、三明、宁德4市。在闽东南西北中5大地理区域内,闽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闽东地区次之,闽中地区最少。(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厦门北部1个高密度中心,厦门西南部——漳州东北部1个次高密度中心。(4)示范点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影响。地形地貌是自然因素核心要素,人文因素关键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禀赋和客源市场规模。[结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能够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乡村建设应立足自身条件,遵循阶段性发展规律,着重考量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往建设最适宜区去选址与布局;进一步说,福建省及同类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应立足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当地农业发展基础,抓住社会经济发展机遇,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示范区溢出效应,从而推动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晨  曾坚  沈中健  
基于2013—2017年福建省各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其区域环境效率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面板回归分析讨论了其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福建省区域生态全要素效率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但是内部发展质量不高,区域全局性规模无效和技术供给不足是主要限制因素;(2)环境效率在市级尺度上出现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各市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3)经济集聚和扩大科研投入可显著提高区域环境效率,而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开放程度对区域环境效率产生负向影响。最后提出梯度集聚、优化规模,差异发展、适度均衡,转型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建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丹  刘青付  郭雅玲  葛宏力  王果  
对福建省安溪县、华安县、永春县主要铁观音茶生产乡镇的茶园表层土壤和相应茶叶中的镍含量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全镍含量为4.08-123.44 mg.kg-1,平均值19.06 mg.kg-1,绝大部分土壤未受到明显的镍污染,土壤全镍含量与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镍含量为0.12-4.84 mg.kg-1,平均值0.74 mg.kg-1,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叶镍含量为(3.70±1.52)mg.kg-1.茶叶对镍的吸收富集能力随着土壤镍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