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10)
2023(20193)
2022(17176)
2021(15966)
2020(13391)
2019(30461)
2018(30142)
2017(58851)
2016(31731)
2015(35587)
2014(35330)
2013(34729)
2012(31674)
2011(28537)
2010(28798)
2009(26790)
2008(26291)
2007(23500)
2006(20909)
2005(18273)
作者
(90487)
(75710)
(75091)
(71608)
(48000)
(36221)
(33984)
(29593)
(28578)
(27034)
(25583)
(25444)
(23992)
(23934)
(23257)
(23174)
(22441)
(22245)
(21696)
(21618)
(18722)
(18573)
(18364)
(17459)
(16953)
(16750)
(16738)
(16716)
(15229)
(14978)
学科
(133990)
经济(133843)
(111195)
管理(101145)
(91921)
企业(91921)
方法(60511)
(50818)
数学(50495)
数学方法(49708)
业经(37079)
(36835)
农业(33840)
中国(33135)
地方(27356)
(25260)
(25080)
财务(24994)
财务管理(24954)
(24692)
理论(23713)
企业财务(23627)
(23281)
贸易(23271)
技术(23001)
(22619)
(22451)
(21953)
环境(21625)
(20864)
机构
学院(455440)
大学(447803)
(185319)
管理(184419)
经济(181452)
理学(159872)
理学院(158221)
管理学(155294)
管理学院(154467)
研究(145808)
中国(112041)
(93860)
科学(89811)
(84352)
(81185)
(72097)
业大(69146)
(68154)
中心(67917)
财经(67588)
研究所(65502)
农业(62291)
(61563)
北京(58517)
(57898)
师范(57419)
经济学(54886)
(54595)
(53150)
财经大学(49895)
基金
项目(309544)
科学(245542)
研究(228211)
基金(225208)
(194986)
国家(193270)
科学基金(168230)
社会(144898)
社会科(137210)
社会科学(137174)
(122259)
基金项目(118752)
自然(109257)
自然科(106733)
自然科学(106711)
教育(104936)
自然科学基金(104781)
(101282)
编号(94265)
资助(92896)
成果(74694)
重点(68938)
(68062)
(66826)
(65192)
课题(64014)
创新(60459)
国家社会(59434)
科研(58574)
教育部(58506)
期刊
(207137)
经济(207137)
研究(128650)
中国(83149)
(78259)
管理(69176)
学报(67230)
(65184)
科学(64237)
农业(53162)
大学(52406)
学学(49922)
教育(47484)
技术(42352)
(41261)
金融(41261)
业经(39184)
财经(32287)
经济研究(31173)
(27728)
(27622)
问题(27382)
技术经济(23811)
(21780)
统计(21665)
科技(21400)
现代(21142)
商业(20829)
资源(20663)
(20398)
共检索到662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洪华  王荣成  李琳  
生态文明建设下,探讨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表明,生态环境政策对工业与服务业等点源污染的管控效果显著,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存在瓶颈。因此,本文运用DID模型,对洱海流域内政策区和非政策区农业生产方式与水环境指标进行双重差分分析,揭示生态农业政策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下农业生产方式对水环境污染指数的影响效应为-12.59,生态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优化效应显著,其中农业从业人口、肉蛋奶总产量变量对水质污染指数负相关;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与水质污染指数正相关。分析结论:生态农业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对流域内面源污染程度得到缓解,...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辰  陆建忠  陈晓玲  
以洱海流域北部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3个子流域作为实验区,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子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估算,结合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输出系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得到一组适用于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的输出系数.利用该组输出系数,对洱海流域范围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研究表明:氮、磷污染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乡镇污染输出于地域分布中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不同非点源氮污染贡献率依次为大牲畜养殖>农村生活排放>种植业>生猪养殖,不同非点源磷污染贡献率依次为种植业>农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颖  朱丽霞  丁秋贤  余斌  
欠发达地区如何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关键。以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条件,立足"最优化原理",运用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确定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寻求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等在资源环境指标约束下的最适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型增长方案是适合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案,既能使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又能保证近期、中期、远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流域实际,制定重点产业、行业调整规划,优化集成流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为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龚琦  王雅鹏  董利民  
本文利用以农业污染削减和农业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云南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其水污染控制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从建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建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中辉  余斌  张辉  杨振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湖泊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该文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相关统计、调查数据,计算了2006年2014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度了农业面源污染与洱海水环境变化的关联性.研究揭示:1)2014年流域农业污染的总排放量为8 303.63t,折算成等标排放量COD、TN和TP分别为325.85、1371.29和420.10m3/a,表明TN为污染超标的主要影响因子;2)畜禽养殖关联度为0.71,种植业关联度为0.63,表明农业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佳  马琳  臧振华  高健  李俊清  
【目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洱海流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对象,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划定红线区;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将生态红线区作为生态源地,建立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根据生态红线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其划分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和"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3类,面积分别为81.92、656.37和536.0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5%、25.24%和20.62%。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源地,高、中、低3种水平缓冲区,47条生态廊道和14个生态节点构成。其中,高、中、低3种生态安全格局缓冲区,面积分别为359.88、294.9和1 945.42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3.84%、11.34%和74.82%。【结论】本研究根据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选取参评因子划定生态红线,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分提供了实践参考。根据生态红线区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不仅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定及应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超  刘艳红  董战峰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理论、探索机制、制定标准等方面,缺乏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导致对政策实施成效缺少科学认知,影响了补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7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毕节市、遵义市和湖南省沅江流域湘西市、怀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评价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对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显著降低了毕节市和遵义市的工业污染物总量排放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子样本检验、安慰剂检验、变换控制变量,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来可从中小流域逐步推广到更大尺度流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玉庆  徐曙东  高珊  曹明霞  
太湖流域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农业功能已由经济型向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转变。在太湖流域实施生态农业建设,推进传统种植方式的彻底改变,不仅是改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也是加速地区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有利契机。目前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贾立  黄馨  石倩  
本文利用农产品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就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农业发展银行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方差分解反映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效果还不够显著;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农业政策性金融多样化业务的配合比单一进行粮棉油贷款业务的支农作用更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卓  李秉坤  尹航  
本文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数据(RCRE),实证分析农户参保决策、政府农险补贴强度等因素对农业产出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政府补贴模式下的农业保险,对农业收入的激励强度明显不足,对农业产出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而且农险参保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依农业种植结构存在典型差异,主要表现为对粮食产出的挤出效应。其原因在于农户家庭福利实现向务工集中,农户生产重心从粮食种植向非粮产业过度转移。这都使得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严重偏离了政策的预期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修正城乡产品定价扭曲,增加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同时加速探寻政府-保险公司的农险合作模式以提升农险赔付水平,强化农险的收入补偿能力,保证农业保险预期的制度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雪梅  吴凤娇  
本文尝试运用钻石模型剖析福建省生态农业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福建省与其他华东诸省生态农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而言,福建省生态农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较低,仅在高级生产要素及机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应从优化生产要素、拉动需求和拓宽政策导向等方面来提升福建省生态农业竞争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竹芹  张秋虹  
运用中国26个省区数据进行面板模型回归,分析农业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近年来实行的财政支农、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对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产业结构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显著,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过度占用是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农资价格上涨也会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因此,应继续大力执行财政支农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严格控制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耕地的侵蚀,从而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汉光  
在分析农业发展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农发行委托代理关系,结果表明:国家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所有者时,不可避免地给其赋予了多重任务;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制定利润方面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促使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国家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激励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贷款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业发展银行公司治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耿飙  潘亚茹  罗良国  王娜娜  尼雪妹  刘宏斌  
[目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治理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高效利用洱海流域土地资源,急需探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云南省大理州395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土地转出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1)49.87%的农户愿意参与洱海流域上游的土地转出,高出全国17.8%的土地转出比例,且越年轻或越年长的农户越愿意流转土地;(2)户主的年龄、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和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态度3个因素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影响非常显著(P农户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户主的年龄;(3)性别、户主学历、家庭年收入、非农业收入、务农劳动力、耕地规模和有机肥使用情况等变量对农户的土地流转。[结论]最终提出有利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农业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持平  董利民  
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考察了洱海流域1999-2011年城市化水平与非点源水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非点源水污染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城市化水平与非点源水污染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上总磷(TP)的排放会制约城市的发展,而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排放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长期上总磷的排放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作用会增加,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的排放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会增加;存在从化学需氧量总排量、总磷排量、总氮排量到城市化水平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反向的关系得不到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