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3)
2023(7869)
2022(6654)
2021(6218)
2020(5194)
2019(11695)
2018(11339)
2017(22279)
2016(11555)
2015(12700)
2014(12319)
2013(11761)
2012(10326)
2011(9032)
2010(8269)
2009(7132)
2008(6319)
2007(4884)
2006(3663)
2005(2722)
作者
(28722)
(24313)
(23997)
(22820)
(15188)
(11587)
(10983)
(9616)
(9302)
(8353)
(8044)
(8037)
(7622)
(7359)
(7327)
(7131)
(7129)
(7046)
(6859)
(6791)
(5683)
(5637)
(5559)
(5557)
(5447)
(5340)
(5058)
(4937)
(4870)
(4736)
学科
(51007)
经济(50969)
管理(32715)
(29935)
方法(26516)
(24595)
企业(24595)
数学(24580)
数学方法(24227)
地方(12650)
(11497)
(11379)
中国(10728)
业经(9538)
环境(7977)
农业(7966)
地方经济(7890)
(7731)
贸易(7730)
(7580)
财务(7547)
财务管理(7531)
(7498)
技术(7410)
(7322)
企业财务(7181)
(7020)
(6298)
理论(6235)
(5964)
机构
学院(150516)
大学(149464)
管理(64736)
(64115)
经济(63109)
理学(58092)
理学院(57537)
管理学(56511)
管理学院(56222)
研究(43368)
中国(31569)
(28508)
(26452)
科学(26411)
财经(22783)
中心(21934)
业大(21761)
(21077)
经济学(20500)
(19822)
(19370)
经济学院(18801)
(18726)
(18603)
师范(18541)
经济管理(17825)
财经大学(17474)
研究所(17458)
商学(17053)
商学院(16890)
基金
项目(118635)
科学(96596)
基金(89537)
研究(86200)
(77497)
国家(76937)
科学基金(68721)
社会(57786)
社会科(55079)
社会科学(55068)
基金项目(48227)
(46247)
自然(44812)
自然科(43836)
自然科学(43827)
自然科学基金(43003)
教育(40102)
(38830)
资助(35229)
编号(33881)
重点(26717)
(26681)
(25967)
(25727)
国家社会(24959)
成果(24406)
创新(24122)
教育部(23504)
人文(23392)
科研(23383)
期刊
(57125)
经济(57125)
研究(35661)
管理(22206)
学报(20346)
中国(20277)
科学(20122)
(20085)
大学(16648)
(16186)
学学(16045)
技术(14862)
教育(11707)
农业(11509)
财经(10542)
业经(9878)
(9501)
金融(9501)
经济研究(9418)
(9043)
问题(7964)
资源(7847)
统计(7602)
技术经济(7319)
(7173)
科技(7111)
理论(7013)
(6702)
商业(6655)
实践(6478)
共检索到189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陆明  柴红玲  唐丽华  徐爱俊  
为充分发挥森林防火GIS和视频监控系统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特点,以视频视线的可视域分析为基础,基于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机和镜头等参数,提出了基于DEM的视频可视域提取算法,实现了视频可视域的提取及在DEM上的同步跟踪,以及防火GIS和视频监控系统间的联动。利用浙江省临安市森林防火GIS和锦城街道的DEM,分别对摄像机和镜头等在不同参数下进行实验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DEM的视频可视域提取算法与视频监控设备的参数有密切的联系,跟踪效果基本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波  胡治国  吕小晴  
网络视频解码的基础是码流的管理和视频流的解析。所设计的基于局域网的视频解码算法采用了码流的三级缓冲管理机制 :由接收缓冲区负责存储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码流 ,工作缓冲区直接向视频解码提供所需数据 ,中间缓冲区负责以上 2个缓冲区的中转。码流的解析首先从复合流中提取视频流 ,然后从视频流中读取一定位数的数据进行解码。为了保证视频解码过程的随机开始 ,在解码开始前 ,要求服务器先发送有关信息以便得到解码所需的必要参数 ,再接收码流并从找到的第 1帧I图像开始解码。为了正确解出紧跟在第 1帧I图像后面的B图像 ,系统构造了前向预测图像数据。抖动处理提高了图像显示的质量和速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镀光  王克林  陈洪松  李新  王书功  
在水文模拟中,地形指数ln(α/tanβ)作为反映地形信息的物理指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基于DEM的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对红壤丘陵区地形起伏平缓的小流域进行地形指数的提取。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分别使用目前常用的D8方法(单流向法)和多流向法。结果表明:与多流向法相比,D8方法的计算值较为离散,分布曲线较粗糙,平均值略高,方差和偏态系数也较大;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ln(α/tanβ)的分布曲线大致相似。对于仅需要ln(α/tanβ)频率分布的水文模型(如TOPMODEL)来说,可以用单流向法取代多流向法来计算ln(α/tanβ)的频率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晓猛  张建云  占车生  刘九夫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新良  庄大方  贾绍凤  胡云峰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基于水文站网和水资源信息的空间化水循环数据库是研制开发全国水循环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和基础 ,为了与全国水文站网的观测资料相匹配 ,水循环数据库的结构将按流域组织 ,因此快速、有效地自动提取全国流域是所有工作进展的前提。为了从数字高程数据中自动提取全国流域 ,以提高基于GIS的全国水资源信息获取的效率 ,从DEM的特性出发 ,提出了一种从DEM中自动提取全国流域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利用 1:2 5万DEM数据 ,首先将全国流域划分为 14大流域片 ,并在每一流域片内分别提取流域。提取过程如下 :首先对DEM数据进行填洼和削峰 ,然后确定每个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 ,再根据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力宇  吴锦忠  
河流特征提取是流域生态恢复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数据资料,是领域综合利用和开发必要自然地理要素获取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基于SRTM DEM数据对汾河流域特征提取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汾河流域范围提取、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提取、划分汾河流域子流域要素提取3个核心层次。利用ARc GIS水文模块分析工具,通过对汾河流域的SRTM DEM数据进行处理、填洼,水流定向的方法,提取出汾河流域地理要素特征;再通过计算汇流累积量,确定集流阈值,提取河网等路径,进而提取出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流域子流域划分,以及进行其他流域水文分析处理;最后对提取精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9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提取汾河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庆艳  余新晓  胡淑萍  肖洋  李金海  武军  
该文详细介绍了ArcGIS9.2中的水文分析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从原始DEM数据提取河网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研究区域选取位于北京山区的红门川小流域,采用1∶10000的比例尺、10m分辨率的DEM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应用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9.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流域水文信息特征的提取;并利用SWAT模型运行水文响应单元(HRUs)的生成,共生成了25个子流域和92个HRUs。经分析,得到的研究区域河网特征以及研究区其他常用的流域特征信息,与实际河流水系特征基本吻合,因此应用DEM划分的流域结果是合理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爱俊  方陆明  楼雄伟  
以森林火灾远程视频预警监控工程为依托,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可见光视频图象进行研究,提出森林火灾识别算法,并进行处理。分析了基于视频的森林火灾火焰特征,指出火焰特征主要包括颜色变化、面积变化、边缘变化、形体变化、闪动规律和整体移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频图像中的森林火灾区域检测方法与森林火灾识别方法;根据图像区域分割匹配算法,以火焰颜色特征和面积变化为火灾判别依据,统计疑似火灾区域面积,定时地对其进行两两匹配,实现对森林火灾图像的实时检测和识别。经实际验证,该算法的查全率与查确率分别达到72.22%和92.86%。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笑盈  魏大威  
文章阐述了"数字人文"背景下的知识展示诉求,归纳了知识可视化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不同需求的知识可视化模型;以国图公开课的视频内容为例介绍可视化模型应用,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提取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信息,基于特征描述、关系描述、演进描述三种需求构建关键词词云、实体共现矩阵、地理标签云图和时间轴标签云图。需求知识可视化模型为数字资源整合与知识挖掘提供了解决方案,有利于推进知识资源在纵深层面的组织与利用,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子彦  张万昌  邰庆国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流域水系是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基础与关键。然而由于DEM存在分辨率的限制和误差,而且一个流域水系河网的形成是该流域范围内的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结果,并非仅取决于空间高程分布,因而由此提取出来的河网往往和真实河流分布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选择山东沂沭河流域的临沂子流域为试验区,基于该地区100米分辨率的DEM提取该流域的河网。在提取河网的过程中,引入了该地区的河道矢量图层,对主要河流进行河道强迫,通过基于高程的修正和基于流向的修正两类方法理念,利用若干不同的强迫方案,在试验流域DEM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强迫作用下的河网提取。通过比较并分析不同方案的强迫效果,证明了强迫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崇亮  王卷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DEM产品提取水系等数据已经变得不再困难,但是,目前无论在水系自动提取方面还是自动分级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论文分析了自动提取河网水系与流域边界,以及河网水系分级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1)水系自动提取中的洼地处理、平地区域流向处理等;(2)河网水系自动分级方法中的参数单一,准确性较差,并且缺少水系实体之间的互相关联关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特征建立水系分级模型以解决分级问题的构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秦飞飞  唐丽华  
根据手电筒光束照射障碍物形成光圈的过程和摄像机的参数建立摄像机视域的数学模型,利用Janus算法,对视域中心点坐标进行求解;利用圆的正多边形逼近算法,对过视域中心点且垂直于中心视线的平面的边界点坐标进行求解;再次利用Janus算法,提取摄像机视域在数字高程模型上的对应边界点;最后,以浙江省临安市三桥乡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编程实现此算法,并旋转摄像机进行同步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摄像机视域与数字高程模型的同步跟踪显示,从而实现了视频监控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信息联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丰利  程朝华  周晓芳  邱瑾  徐从宇  
为实现对监所安保巡查的事件监管,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的RFID视频匹配算法。算法用RFID信息标记事件,提取对应视频文件,形成针对事件的RFID视频匹配结果。算法对前端获取的RFID信息和视频文件初始化,形成事件信息列表和视频信息列表;通过匹配过程,生成事件所对应的RFID视频匹配文件,并形成相应的RFID视频匹配信息列表。算法结合了视频技术和R FID技术的优势。通过在监所的安保履职监管系统中运行该算法,可有效定位到监所安保巡查事件。对提高监所安保履职和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月辉  周锐  冯秀  胡志斌  牛剑锋  谭振军  
利用GIS视域分析功能,基于地形特征,对辽宁省猴石国家森林公园内可达景点、不可达景点和游道的视域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游道的视域特征以游道上间隔50m的75个样点来表征。结果表明:公园内可达景点分布较为合理,一类位于游道两侧山坡上,视野开阔,90%景点的视域面积达100hm2以上;另一类分布在近游道两侧,视域面积40~70hm2。不可达景点可视性良好,75%的景点视域面积达100hm2以上,观赏价值充分体现;游道分布较为合理,全程可观赏到公园总面积的41.71%,游道内的平均视域面积为(61.96±23.52)hm2。视域内地形呈一定程度起伏,平均高差350m,兼具一览无余的豁达之美与峰回路转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彦妍   张磊  
[目的/意义]知识类短视频是当前信息用户广泛使用的信息资源。本文旨在从沉浸体验视角探索用户在观看知识类短视频时的采纳意愿形成机制。[研究设计/方法]以沉浸理论和信息采纳模型为基础,采用对照实验、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PLS-SEM模型分析知识采纳行为的形成机制。[结论/发现]沉浸体验对感知有用性和知识采纳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并负向调节视频质量对感知有用性的正向影响、正向调节感知有用性对知识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用户在高技能、高沉浸状态下,知识采纳同时受感觉体验和知识内容路径影响;在高挑战状态下,只受知识内容路径影响。[创新/价值]将沉浸理论引入知识采纳研究,提出了短视频知识采纳意愿形成模型,发现了沉浸体验、知识采纳和图像认知之间的复杂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