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60)
2023(19310)
2022(16584)
2021(15348)
2020(12893)
2019(29636)
2018(29198)
2017(56102)
2016(30872)
2015(34498)
2014(34148)
2013(33474)
2012(30640)
2011(27437)
2010(27221)
2009(24732)
2008(23964)
2007(20596)
2006(17927)
2005(15110)
作者
(90328)
(75209)
(74849)
(70898)
(47841)
(36359)
(33932)
(29553)
(28740)
(26726)
(25639)
(25367)
(24106)
(23512)
(23233)
(23190)
(22777)
(22363)
(21687)
(21512)
(18845)
(18375)
(18355)
(17193)
(16877)
(16636)
(16569)
(16525)
(15199)
(15174)
学科
(119591)
经济(119463)
管理(85327)
(80908)
(66745)
企业(66745)
方法(57225)
数学(50261)
数学方法(49419)
(32984)
中国(29938)
(28778)
(28195)
业经(27469)
地方(25880)
农业(22384)
(21451)
贸易(21439)
(20785)
理论(20692)
环境(19985)
(19566)
技术(19118)
(18608)
(18430)
财务(18343)
财务管理(18305)
企业财务(17248)
(16860)
(16284)
机构
学院(430726)
大学(430672)
管理(166498)
(163237)
经济(159718)
理学(146045)
理学院(144292)
研究(144011)
管理学(141046)
管理学院(140280)
中国(103785)
科学(95593)
(91196)
(79547)
(73343)
业大(72014)
(71394)
研究所(68000)
中心(65406)
农业(63073)
(62070)
财经(58682)
(57792)
师范(57060)
北京(56344)
(53533)
(52750)
(50353)
经济学(48901)
技术(47828)
基金
项目(308728)
科学(240967)
基金(222617)
研究(216996)
(198123)
国家(196509)
科学基金(167225)
社会(134746)
社会科(127552)
社会科学(127515)
(122100)
基金项目(118280)
自然(112791)
自然科(110215)
自然科学(110182)
自然科学基金(108177)
(103825)
教育(101169)
资助(91987)
编号(87472)
重点(70117)
成果(69201)
(66471)
(65803)
(64305)
课题(60820)
创新(60062)
科研(59870)
计划(59017)
大学(56559)
期刊
(169324)
经济(169324)
研究(116104)
学报(78977)
中国(77605)
(71179)
科学(69177)
管理(59074)
大学(58601)
学学(55508)
(53547)
农业(49074)
教育(48275)
技术(38277)
(30877)
金融(30877)
业经(29208)
经济研究(27333)
财经(27299)
(26080)
(23424)
(22771)
问题(22354)
科技(22124)
图书(21770)
业大(21693)
资源(20265)
技术经济(20129)
统计(20077)
(18677)
共检索到603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傅为忠  黄小康  
从工业绿色转型的角度,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形成示范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雪  司孟慧  张汉飞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工业绿色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关系,对建立绿色高效工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保险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证券业集聚水平较低和过高都会制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都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思齐   吴群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综合铁路联系相比,高铁联系对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铁路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产出的增长,进而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影响。高铁联系在促进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产出增长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4)城市对外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依托铁路网络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以推动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世帅  曾刚  杨阳  苏灿  陈鹏鑫  
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12~2018年的绿色创新绩效进行了测度,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研究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绿色创新绩效参差不齐,差距明显;绿色创新绩效整体有所提升,即新的知识技术等促进了绿色经济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说明技术进步仍然是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的主要手段,从2012~2018年绿色创新绩效动态发展来看,更印证了提升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追求技术进步和在现有资源禀赋下对技术的利用情况的协调欠佳。(2)城市群城市间绿色创新绩效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整体上“东高西低”。绩效水平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集聚,呈“Z”字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江苏省绿色创新绩效水平整体表现较为突出,安徽省多数城市绩效较差。(3)产业结构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较显著,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区域提升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增强区域间信息的通达性能够带来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鲍涵  滕堂伟  胡森林  丁娟  
绿色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分异事关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选取2006~2017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SBM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利用Theil指数、Hurst指数等刻画绿色创新效率时空特征,并选择Tobit模型从“自然-经济-政策”3个维度系统定量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波动性上升,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区域协同发展态势明显。(2)长三角地区部分核心城市周围出现效率“洼地”,高效率分布区由自然禀赋优越区域向技术水平、产业结构高水平区域转变。(3)长三角中部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有逆持续下降风险,东部沿海地带及江苏省外圈各市成为主要持续增长区域,呈带状和环状分布。(4)经济要素和政策要素较自然要素对绿色创新效率的解释度更高,城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等因素的作用尤其明显,但各因素的作用均呈现出阶段性差异。这为制定因地制宜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政策、促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堂伟  潘雅君  王胜鹏  鲍涵  
绿色创新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应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DEA模型测算了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通过引力模型构建了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关联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关系、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区域异质性明显,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2)区域内形成了整体结网复杂、局部线程稠密的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而溢出效应有待提升;(3)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范围未发生明显偏移,基本呈“大集聚、小分散”分布态势;(4)技术基础、产业结构、环境质量的差异以及地理距离等因素成为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网络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胜  温作民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与能源消耗的增长,以及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导致了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以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能源消耗量、能源技术进步率、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变动率为影响因素在对IPAT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2006-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结论是长三角地区能源技术进步率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减排作用还不能抵消人口与GDP的快速增长的影响,受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变动比率逐步增加的影响,碳排放量受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影响呈逐年减小趋势,能源技术进步率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茂森   刘荣庆  
数字经济和绿色创新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区域差异以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的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稳定,空间背景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大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随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范式逐步向需求、市场、产业和竞争为导向转变,科技金融已不仅仅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具,而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本文在对科技金融概念与特性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三个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利用引力熵模型,通过对"科技金融区域发展指数"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建立一个基于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引力"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城市的科技金融"引力值"进行测度,为该区域科技金融非均衡发展现象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我国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家峰  李佳楠  陈红喜  周洁  
基于绩效评价理论,结合高校科研创新的特点,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08—2017年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整体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评价;探究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水平不高,全要素生产率(Tfpch)呈下降趋势;高校政策环境、对外联系程度、教师职称结构等因素,对于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战略等方面,提出提升长三角高校科研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吴先华  郭际  胡汉辉  
本文以邓宁的区位优势理论为基础,选择劳动力工资水平、市场容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制度变迁和进出口商品总值等关键变量,利用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面板数据对这些变量与FDI的流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简要推断了FDI的类型,得出了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文杰  史煜瑾  朱青  张文新  丁俊翔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沿途城市将高铁站点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橄榄球模型,通过测算长三角地区26个高铁站点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场所(功能)价值,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进行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杭州东站、南京南站、宜兴站等8个站点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大部分高铁站点偏离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规划建设主体应兼顾高铁站点建设存在的潜力与风险,规划中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高铁站点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时中  丁雨洁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依据绿色化测量指标和极值熵值法,系统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指数,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城市间绿色化指数截面差异明显。②子系统指数呈现稳步增长的时序动态演变特征;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和绿色治理子系统分别呈现"快速"上升、"直线"式上升、"平稳"增长和"波浪式"上升态势。③截面上,2016年各子系统绿色化水平和200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演变轨迹差异化明显。④26个城市绿色化波动类型分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⑤经济增长、城镇化、科技发展、环境保护显著促进绿色化水平提升,而工业化和资源消耗显著抑制了绿色化发展。据此,提出推进绿色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一鸣   吴群   王健  
研究目的:从全局和局部双重视角探究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面板Tobit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其空间分布格局由“中心低、四周高”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江浙沪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线性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且江苏的增幅要高于其他省份。(2)全局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引导工业用地资源流向高技术绿色企业,实现选择优质企业、优化工业结构、优化制度环境,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3)局部视角上,地方政府差别化价格供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在苏中、浙西南、皖南表现正向作用,与全局视角一致;在苏北、皖北、皖中表现出Ⅰ型负向作用,这源于非预期的挡板效应;在苏南、浙东北、沪表现出Ⅱ型负向作用,这源于工业政策优惠弱化效应。研究结论:虽然全局视角显示整体影响效果为正,但是局部视角显示部分区域存在抑制作用,可通过改进地方产业发展导向来引导差别化价格供地政策进一步释放积极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明   王洁  
采用2001~2020年全球高精度PM_(2.5)卫星反演数据集,结合空间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等方法,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及气象因素对PM_(2.5)的影响程度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 GTWR模型考虑了时间尺度,在拟合效果方面优于传统的全局回归(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2)地理探测器的探测q值能较为准确的定量说明各驱动因素对PM_(2.5)的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期各因素q值呈现波动式变化,其中年末人口、公路货运量、年末用电量、气温的影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3)GTWR拟合结果显示,各因素对PM_(2.5)的影响均存在正负效应,其中年末人口和气温正向效应显著,而公路货运量、年末用电量和相对湿度负向效应显著,其余因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此外回归系数的区域性变化特征表明各驱动因素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