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9)
- 2023(15683)
- 2022(13656)
- 2021(12876)
- 2020(10734)
- 2019(25024)
- 2018(24575)
- 2017(47109)
- 2016(25298)
- 2015(28660)
- 2014(28216)
- 2013(27748)
- 2012(25381)
- 2011(22948)
- 2010(22350)
- 2009(20336)
- 2008(19621)
- 2007(16449)
- 2006(14131)
- 2005(12037)
- 学科
- 济(102914)
- 经济(102800)
- 管理(70921)
- 业(66518)
- 企(54762)
- 企业(54762)
- 方法(50798)
- 数学(44952)
- 数学方法(44364)
- 中国(27825)
- 农(26629)
- 财(24992)
- 学(22224)
- 业经(21724)
- 贸(19969)
- 贸易(19961)
- 易(19454)
- 地方(18464)
- 农业(17753)
- 制(16780)
- 环境(16553)
- 和(16064)
- 理论(16009)
- 务(15813)
- 财务(15742)
- 财务管理(15711)
- 技术(15550)
- 企业财务(14915)
- 银(14440)
- 银行(14395)
- 机构
- 大学(360700)
- 学院(356143)
- 济(146665)
- 经济(143934)
- 管理(142918)
- 理学(125663)
- 理学院(124264)
- 管理学(121921)
- 管理学院(121303)
- 研究(121034)
- 中国(89128)
- 京(76333)
- 科学(75432)
- 财(63424)
- 所(59489)
- 农(56226)
- 研究所(55161)
- 中心(54016)
- 业大(53687)
- 财经(52704)
- 经(48402)
- 北京(47975)
- 江(47684)
- 范(47436)
- 师范(46992)
- 经济学(45171)
- 农业(44339)
- 院(44306)
- 经济学院(40918)
- 财经大学(39801)
- 基金
- 项目(255278)
- 科学(202354)
- 基金(188817)
- 研究(184391)
- 家(165528)
- 国家(164268)
- 科学基金(141475)
- 社会(117718)
- 社会科(111693)
- 社会科学(111663)
- 基金项目(100376)
- 省(96342)
- 自然(93013)
- 自然科(90940)
- 自然科学(90914)
- 自然科学基金(89291)
- 教育(84567)
- 划(82722)
- 资助(77752)
- 编号(73263)
- 成果(58321)
- 部(57391)
- 重点(57279)
- 发(53821)
- 创(52941)
- 课题(49916)
- 创新(49555)
- 国家社会(49377)
- 教育部(49318)
- 科研(49306)
- 期刊
- 济(148495)
- 经济(148495)
- 研究(101711)
- 中国(59872)
- 学报(57466)
- 科学(54059)
- 管理(50431)
- 农(49770)
- 财(46276)
- 大学(43920)
- 学学(41393)
- 教育(36064)
- 农业(35478)
- 技术(30328)
- 融(25565)
- 金融(25565)
- 财经(25085)
- 经济研究(24966)
- 业经(23060)
- 经(21453)
- 问题(19540)
- 业(18815)
- 图书(17788)
- 资源(16977)
- 科技(16973)
- 技术经济(16955)
- 版(16619)
- 理论(16432)
- 贸(16036)
- 统计(15606)
共检索到496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宇 刘毅
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能源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对能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DEA-ESDA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空间集聚状态以及冷热点区域格局的演化,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2科技投入低和基本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部分省市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能源投入松弛、人力资源投入松弛、资本投入松弛和多种要素投入松弛四类;3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基本一致,而规模效率受制于资源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刘玉玉
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出各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高,欠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低;②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1年内经历了先缩小后变大的过程,到2007年差异总体上在扩大,水资源利用水平相似地区之间差异在缩小;③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它的存在与演变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名勇 潘东阳 吴昭洋 何玉凤
[目的]通过对20112015年间全国以及各区域层面的农村减贫效率进行测度,探讨其空间差异及变化特征。[方法]文章采用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测算农村减贫效率值,并借助探索性数据分析法(ESDA)对农村减贫效率的空间差异和变化展开分析。[结果](1)我国农村减贫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投入的潜力,纯技术效率整体偏小是造成综合技术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2)省际农村减贫效率在20112015年整体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并表现出西高东低的阶梯形空间布局;(3)农村减贫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正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伟 张华 许淑婷
提高能源效率是辽宁省突破能源困局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测算各地级市2000-2012年的能源效率值,分析辽宁省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运用ESDA空间分析技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验证辽宁省能源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最后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获得辽宁省能源效率各区域类型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①在时空分异特征方面,辽宁各地级市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有沈阳、大连和抚顺;②在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方面,全省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格局上所呈现的一定的集聚态势显示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差异正在呈缩小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安全
借助较为前沿的基于理想点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ESDA探索技术对全国30省份以及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的空间差异性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较高的地区为浙江、北京、广东、福建、江西和上海地区;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存在差异,并且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我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在整体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东、中和西部地区的空间相关性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循环经济的高值集聚区主要位于东部,而低值集聚均位于西部地区。同时,三大区域内部的集聚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交叉效率 空间差异 ESDA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杨廷瑜
低碳效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脱碳视角更多关注各省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资源碳排放的背离程度。论文使用2011—2020年全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各省份CO_(2)净排放量和地区实际GDP之间的脱钩弹性系数对中国各省份进行脱碳视角分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从省域角度计算全国的低碳效率,运用核密度函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各省份在脱碳视角下的低碳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存在低碳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但低碳效率时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三大碳排放类型省份空间差异性整体保持由大到小的演变趋势,低碳成长型省份空间差异变化幅度最小。未来,全国各省份要充分发挥低碳自主性,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继续转变产业结构、多手段增加森林碳汇,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增汇保驾护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杨廷瑜
低碳效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脱碳视角更多关注各省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资源碳排放的背离程度。论文使用2011—2020年全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各省份CO_(2)净排放量和地区实际GDP之间的脱钩弹性系数对中国各省份进行脱碳视角分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从省域角度计算全国的低碳效率,运用核密度函数和泰尔指数研究各省份在脱碳视角下的低碳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存在低碳效率总体不断提高,但低碳效率时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三大碳排放类型省份空间差异性整体保持由大到小的演变趋势,低碳成长型省份空间差异变化幅度最小。未来,全国各省份要充分发挥低碳自主性,不断调整能源结构、继续转变产业结构、多手段增加森林碳汇,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增汇保驾护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符新伟 周玲 段捷
以中国高校研发投入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两个方面,对2007—2015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研发投入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的高校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近邻效应显著。根据Moran散点图,31个省(区、市)可划分为HH(高高)、HL(高低)、LL(低低)、LH(低高)和跨象限5种类型,其中位于LL类型的区域数量最多,且多为西部地区。
关键词:
高校 研发投入 时空分异 ESDA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尹君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通信等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输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00—201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效率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城市效率呈现出与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城市行政等级和规模等级相一致的空间格局,综合性城市和专业型城市间的效率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10年间,中国城市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演变态势,总体有所降低,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投入不足是中国城市要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是中国城市效率格局分布与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城市发展效率 DEA ESDA 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华 李久林 储金龙
城市效率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皖江城市带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建立DEA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交叉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进行效率分析,采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皖江城市带城市效率的演化过程及空间差异。得出以下结论:近年皖江城市带各城市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呈现大规模递增的态势,但城市效率普遍偏低,稳定性不强,并呈波动型发展的态势;传统工矿型城市的城市效率要低于综合型城市;城市效率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城市效率与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皖江城市带显著性不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歆 郑潇潇 Raheel Akhtar Kathia 梁松
中原经济区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5省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特征,研究了总体空间分异状态。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值整体不高,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资源环境压力过大。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只在个别年份显现非常弱的集聚分布空间格局,郑州和洛阳等中心城市功能不强,难以通过"涓滴效应"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动力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尹君
基于2009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南北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两大"DEA有效"极核;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及提高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体现出"阶梯型"发展和两极"俱乐部趋同"的态势。基于DEA-ESDA的研究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问题,并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研究提供案例参考和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侯玲玲
[目的]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对粮食生产中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可以精确把握粮食生产效率,为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7—2018年6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BM-DEA和Fare-Primon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动特征进行测算及比较。[结果]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分别为0.793和0.744;机械投入、农药投入和水资源投入的平均冗余率较高,分别为28.693%、26.670%和21.578%。剩余混合效率即投入产出混合比例优化是造成冬小麦-夏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中小幅上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低生产效率客观存在,应通过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推广,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来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根据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而且当前节能任务艰巨的事实,提出了进行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因素分析的必要性。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要在短期内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必须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提升煤炭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偏最小二乘回归 截面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嘉敏
在生态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2000~2010年中国29个省份和3个区域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结果显示,不同省份和区域的能源效率有巨大的差别。相比于其他省市,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安徽、河南和湖南能源效率值总大于1;东部能源效率居首,中部次之,西部最后。东部、中部和西部节能减排侧重点不同,中部以煤炭节能为主,西部以天然气节能为主;东部和中部以CO2减排为主,西部以SO2减排为主。针对这种现状,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