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6)
- 2023(12565)
- 2022(10711)
- 2021(10245)
- 2020(8598)
- 2019(20291)
- 2018(19959)
- 2017(37932)
- 2016(20302)
- 2015(23233)
- 2014(23028)
- 2013(22924)
- 2012(21137)
- 2011(19221)
- 2010(18764)
- 2009(17426)
- 2008(17139)
- 2007(14858)
- 2006(12547)
- 2005(11091)
- 学科
- 济(89651)
- 经济(89566)
- 管理(58002)
- 业(54259)
- 方法(44941)
- 企(43470)
- 企业(43470)
- 数学(40775)
- 数学方法(40332)
- 中国(24259)
- 农(22908)
- 财(22095)
- 贸(18191)
- 贸易(18184)
- 易(17768)
- 学(17262)
- 业经(16883)
- 地方(15330)
- 农业(15207)
- 制(14974)
- 环境(14008)
- 和(13982)
- 务(13932)
- 财务(13886)
- 财务管理(13853)
- 企业财务(13147)
- 银(12596)
- 银行(12569)
- 融(12226)
- 金融(12223)
- 机构
- 大学(296258)
- 学院(293574)
- 济(128716)
- 经济(126452)
- 管理(115842)
- 理学(100902)
- 研究(100304)
- 理学院(99774)
- 管理学(98122)
- 管理学院(97574)
- 中国(76879)
- 京(62345)
- 科学(61173)
- 财(55458)
- 所(50009)
- 农(48505)
- 中心(46667)
- 研究所(46061)
- 财经(45645)
- 业大(43675)
- 经(41780)
- 经济学(40881)
- 江(40823)
- 北京(39122)
- 农业(38581)
- 范(37403)
- 经济学院(37105)
- 师范(37039)
- 院(35995)
- 财经大学(34204)
- 基金
- 项目(203424)
- 科学(161493)
- 基金(151768)
- 研究(145301)
- 家(133250)
- 国家(132282)
- 科学基金(113747)
- 社会(94556)
- 社会科(89907)
- 社会科学(89876)
- 基金项目(80394)
- 省(76579)
- 自然(74358)
- 自然科(72610)
- 自然科学(72585)
- 自然科学基金(71326)
- 教育(66447)
- 划(65861)
- 资助(62599)
- 编号(56994)
- 部(46597)
- 重点(46107)
- 成果(44918)
- 发(43670)
- 创(42080)
- 国家社会(40637)
- 教育部(39891)
- 科研(39818)
- 创新(39601)
- 人文(38326)
- 期刊
- 济(129817)
- 经济(129817)
- 研究(80438)
- 中国(52088)
- 学报(46085)
- 科学(43383)
- 财(42911)
- 农(41909)
- 管理(39853)
- 大学(34342)
- 学学(32270)
- 农业(29159)
- 技术(25378)
- 教育(23705)
- 融(22730)
- 金融(22730)
- 财经(22445)
- 经济研究(22084)
- 业经(19760)
- 经(19329)
- 问题(17887)
- 业(17049)
- 资源(16438)
- 贸(16148)
- 统计(15470)
- 技术经济(15066)
- 图书(14564)
- 世界(14107)
- 国际(13772)
- 策(13697)
共检索到41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刘玉玉
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出各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高,欠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低;②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1年内经历了先缩小后变大的过程,到2007年差异总体上在扩大,水资源利用水平相似地区之间差异在缩小;③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它的存在与演变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伟 张华 许淑婷
提高能源效率是辽宁省突破能源困局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测算各地级市2000-2012年的能源效率值,分析辽宁省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运用ESDA空间分析技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验证辽宁省能源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最后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获得辽宁省能源效率各区域类型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①在时空分异特征方面,辽宁各地级市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有沈阳、大连和抚顺;②在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方面,全省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格局上所呈现的一定的集聚态势显示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差异正在呈缩小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宇 刘毅
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能源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对能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DEA-ESDA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空间集聚状态以及冷热点区域格局的演化,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2科技投入低和基本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部分省市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能源投入松弛、人力资源投入松弛、资本投入松弛和多种要素投入松弛四类;3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基本一致,而规模效率受制于资源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李红新
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9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与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其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这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研究发现,水资源利用的规模冗余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同库兹涅茨理论相吻合,而技术冗余率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从而为人们利用规律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谢巍 姜楠 陈丽新
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根据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年到2006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用水相对效率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安全
借助较为前沿的基于理想点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ESDA探索技术对全国30省份以及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的空间差异性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较高的地区为浙江、北京、广东、福建、江西和上海地区;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运行效率存在差异,并且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我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在整体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东、中和西部地区的空间相关性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循环经济的高值集聚区主要位于东部,而低值集聚均位于西部地区。同时,三大区域内部的集聚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交叉效率 空间差异 ESDA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名勇 潘东阳 吴昭洋 何玉凤
[目的]通过对20112015年间全国以及各区域层面的农村减贫效率进行测度,探讨其空间差异及变化特征。[方法]文章采用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测算农村减贫效率值,并借助探索性数据分析法(ESDA)对农村减贫效率的空间差异和变化展开分析。[结果](1)我国农村减贫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投入的潜力,纯技术效率整体偏小是造成综合技术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2)省际农村减贫效率在20112015年整体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并表现出西高东低的阶梯形空间布局;(3)农村减贫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正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刘乐 范斐
产业用水增长质量评价应该耦合水资源约束、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等因素。在构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业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计算了1997—2007年中国各地区产业用水规模边际、技术边际与结构边际,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然后计算出中国各地区1997—2007年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以此来评价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状况。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模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总体和局部都呈现提高的态势,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区域空间差异明显,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雪洁 吴佳禾 闫文凯
寿险业的发展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多年来我国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粗放式的发展并未带来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快速提升。本文利用情景依赖DEA模型区分了29家寿险公司2007—2009年的不同层级、相对效率变化及吸引程度与进步程度,从而更细致地刻画了寿险市场的竞争格局。研究表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效应、经营模式和产品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市场品牌效应是影响中国寿险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因素,中小型内资及合资公司应走创新、专业化、差异化之路,加大对消费者、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小型寿险公司及创新产品倾斜,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增大保险代理人员数量,鼓励国有寿险公司向中西部和农村市场转移和继续...
关键词:
寿险企业 情景依赖DEA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长琪 齐亚伟
引入TOPSIS思想,利用改进的DEA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技术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技术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与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特征的匹配。结果表明:中国技术相对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技术效率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对地区经济趋同有促进作用;技术相对效率与经济发展呈现出二元空间负相关性,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技术效率的扩散能力和经济辐射范围有限,技术效率尚不能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源,经济发展也不是技术效率提升的唯一因素,通过技术扩散效应的充分发挥改善技术效率是关注的重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力 韩光中 谢贤健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之基,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源,其利用效率的高低,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以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 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年度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DEA模型估算了耕地利用效率,并通过全局Moran’I、趋势面分析、G*i指数从全局和局部分析了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借助GWR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间,耕地利用效率高值区的城市数量在不断扩大。在空间分布上,耕地利用效率稳定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省内的达州-德阳-成都-甘孜一线。重庆市耕地利用效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四川省持续保持高利用效率,且变化幅度不大;而贵州有下降的趋势,云南省则保持低效率利用状态。(2)西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主要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趋势呈现出从西向东递增,以及由南向北倒"U"型递增态势。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分异显著,具有相对高值(低值)耕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呈现较强的组团式集聚分布态势,冷热点空间极化现象较为明显,界线分明,层次清晰,且随着时间变化,冷热点区域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有由"组团式"向"条带式"分布转变的趋势。(3)西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复种指数,耕地质量和灌溉指数的影响程度相当,人均GDP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逐年增加,地形因素的影响逐年减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尹君
基于2009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城乡统筹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各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南北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两大"DEA有效"极核;规模效率是当前制约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全省普遍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及提高城市化水平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各区域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体现出"阶梯型"发展和两极"俱乐部趋同"的态势。基于DEA-ESDA的研究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问题,并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研究提供案例参考和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建军 陈浩
本文使用DEA方法的C2 R模型 ,以北京、上海、广东星级酒店为例 ,计算分析其相对效率 ,为酒店业的效率评估提供了定量研究方法 ,并通过对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相应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尹君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通信等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输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00—201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效率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城市效率呈现出与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城市行政等级和规模等级相一致的空间格局,综合性城市和专业型城市间的效率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10年间,中国城市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演变态势,总体有所降低,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投入不足是中国城市要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是中国城市效率格局分布与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城市发展效率 DEA ESDA 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华 李久林 储金龙
城市效率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皖江城市带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建立DEA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交叉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进行效率分析,采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皖江城市带城市效率的演化过程及空间差异。得出以下结论:近年皖江城市带各城市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呈现大规模递增的态势,但城市效率普遍偏低,稳定性不强,并呈波动型发展的态势;传统工矿型城市的城市效率要低于综合型城市;城市效率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城市效率与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皖江城市带显著性不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