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1)
- 2023(12685)
- 2022(10808)
- 2021(9744)
- 2020(8249)
- 2019(18546)
- 2018(18238)
- 2017(35614)
- 2016(18492)
- 2015(20580)
- 2014(20383)
- 2013(20123)
- 2012(18372)
- 2011(16654)
- 2010(16545)
- 2009(15131)
- 2008(14097)
- 2007(12549)
- 2006(11190)
- 2005(9653)
- 学科
- 济(106324)
- 经济(106246)
- 业(61051)
- 管理(52714)
- 农(46697)
- 方法(40980)
- 企(40184)
- 企业(40184)
- 数学(37449)
- 数学方法(37041)
- 农业(31106)
- 地方(23990)
- 业经(23031)
- 中国(21611)
- 财(18578)
- 技术(17264)
- 学(15626)
- 制(15069)
- 地方经济(14059)
- 环境(14052)
- 贸(13700)
- 贸易(13695)
- 发(13499)
- 易(13272)
- 策(12271)
- 体(12052)
- 融(11391)
- 金融(11390)
- 和(11209)
- 银(11185)
- 机构
- 学院(270775)
- 大学(264754)
- 济(129864)
- 经济(127790)
- 管理(109688)
- 理学(95832)
- 理学院(95001)
- 管理学(93558)
- 管理学院(93067)
- 研究(89109)
- 中国(67617)
- 农(56442)
- 京(52527)
- 财(51707)
- 科学(51386)
- 业大(43238)
- 所(43022)
- 农业(42919)
- 中心(42604)
- 财经(42394)
- 经济学(40786)
- 研究所(39183)
- 江(38765)
- 经(38698)
- 经济学院(36684)
- 经济管理(33299)
- 范(32135)
- 师范(31866)
- 北京(31854)
- 院(31156)
- 基金
- 项目(187082)
- 科学(149849)
- 研究(138768)
- 基金(138139)
- 家(118974)
- 国家(117985)
- 科学基金(103208)
- 社会(93466)
- 社会科(88656)
- 社会科学(88628)
- 省(74255)
- 基金项目(73513)
- 自然(63968)
- 自然科(62508)
- 自然科学(62496)
- 教育(61970)
- 自然科学基金(61356)
- 划(60154)
- 资助(55424)
- 编号(55122)
- 部(42659)
- 发(42534)
- 重点(41673)
- 成果(41384)
- 国家社会(39873)
- 创(39735)
- 创新(37328)
- 教育部(36852)
- 人文(36700)
- 课题(36607)
- 期刊
- 济(145398)
- 经济(145398)
- 研究(76316)
- 农(58560)
- 中国(48331)
- 农业(39982)
- 财(38219)
- 管理(37499)
- 科学(37129)
- 学报(36374)
- 大学(29779)
- 学学(28935)
- 技术(28096)
- 业经(27587)
- 融(24188)
- 金融(24188)
- 经济研究(22408)
- 财经(21259)
- 问题(19965)
- 教育(18779)
- 业(18736)
- 经(18421)
- 技术经济(17491)
- 世界(15567)
- 统计(15372)
- 农村(14214)
- 村(14214)
- 经济问题(14103)
- 策(14054)
- 农业经济(13947)
共检索到391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杰 王新宇
研究一个行业内各独立单元生产效率评价的方法发展较快,目前,生产效率的测度方法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参数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方法和随机边界法;另一种是非参数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和指数法。目前对于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同样也是从上面两种方法进行的,大多数采用DEA方法来描述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状况,但是这些描述基本上是静态的。本文运用DEA和指数相结合的曼奎斯特生产效率指数来对我国西部区域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静态和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匡远凤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纪珂
在文化发展的初期,人类从依靠采集渔猎为生的社会进展到刀耕火种型的农业社会是第一次农业革命,其起点是工具和火的发明创造和技术进步。后来进展到役使家畜耕田,出现第二次农业革命,其起点是对牧畜的驯化和畜力利用技术的发明和进步。到十八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能源出自煤炭的水力,面粉机、纺织机也相继发明,使生产的效率陡增。机器代替人力的技术进步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红玲,徐桂祥,胡中立
农业经济增长中广义技术进步的度量方法研究王红玲徐桂祥胡中立ABSTRACTThispaperhasmadedetaileddiscussiononrestrictivefactorsanddificultpointsinmeasurementofge...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 贾世民 王金霞 李振藩 朱宗元 刘琦圣
作者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测定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乌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0-1992年为18.6%,而1987-1992年进展较大为21.51%;在科技进步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化肥,良种占47.6%;对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预测期望值为36%-43%。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桂庭 朱希刚 曹世杰 黄仁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在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工农业年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增长战略任务。1978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农村各项政策,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为探索如何翻番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了研究农业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我们对江苏省徐州和淮阴地区及安徽省宿县地区近几年的农业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三个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基本条件比较接近。在1978—1984年间,农业经济以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焕章 王培志
论述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定的经济原理,评析了四种常用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方法。并依据农业边界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七五”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32-33%之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葛秀峰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农业全要素生产函数,并利用1978—2007年甘肃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诸要素对甘肃农业增长的影响程度;通过对索洛余值法的扩展应用就不同发展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甘肃农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以生物技术进步为主、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技术的使用,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发展基于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农业增长 产出弹性 贡献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岳平 钟世川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业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替代弹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关键词: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偏向 农业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关键词:
曼奎斯特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志颖 李岩
基于我国31个省域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将农业技术进步划分为机械型、生物化学型和专利型,采用个体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机械型、生物化学型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均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其中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大于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而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又优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且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显著性较低。最后,文章从深化机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加强专利型农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高水平农业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基于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的路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其本质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西部农业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局面。在农业科技进步因素中,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的变化、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人数的变化、农村村办水电站及农用机械总动力的变化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加强农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经济增长 贡献 实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秋霞 高齐圣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阶段性划分,将我国1979-2006年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分为四个阶段;采用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分别测算了不同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呈逐步增长的态势。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农业政策改革的成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文举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将1990~2004年间中国各省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变化三个部分,分析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相对趋同测试探讨了中国地区差距的演化历程及其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都促进了中国各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资本深化的贡献最大;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增长差距在此期间显著地扩大了,其中,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是其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的省际差异却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