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1)
2023(15736)
2022(13558)
2021(12624)
2020(10491)
2019(24058)
2018(23760)
2017(46395)
2016(24971)
2015(27921)
2014(27742)
2013(27275)
2012(24613)
2011(22205)
2010(21876)
2009(19878)
2008(18949)
2007(16449)
2006(14348)
2005(11932)
作者
(70362)
(59292)
(58301)
(55593)
(36954)
(28416)
(26363)
(23379)
(22297)
(20409)
(20060)
(19767)
(18344)
(18194)
(18084)
(17679)
(17548)
(17409)
(16777)
(16597)
(14632)
(14187)
(14185)
(13589)
(13210)
(13014)
(12970)
(12757)
(11848)
(11682)
学科
(105775)
经济(105673)
(74109)
管理(68159)
(52001)
企业(52001)
(49111)
方法(48161)
数学(42845)
数学方法(42307)
农业(32725)
业经(25795)
中国(24965)
(23776)
地方(23531)
(20938)
(17468)
(17003)
贸易(16998)
(16505)
环境(16398)
技术(16205)
理论(15016)
(14815)
财务(14747)
(14737)
财务管理(14716)
(14392)
企业财务(13956)
(13518)
机构
学院(350288)
大学(346670)
管理(142975)
(141408)
经济(138571)
理学(125943)
理学院(124633)
管理学(122400)
管理学院(121791)
研究(113052)
中国(83724)
(72279)
科学(72105)
(71705)
(59217)
业大(58915)
农业(55631)
(55388)
中心(53149)
研究所(51091)
(49315)
财经(49040)
(45743)
师范(45352)
(45006)
北京(43880)
经济学(41814)
(41021)
(39923)
经济管理(39715)
基金
项目(253093)
科学(200308)
研究(184868)
基金(184800)
(161188)
国家(159853)
科学基金(138288)
社会(117706)
社会科(111353)
社会科学(111322)
(99716)
基金项目(99171)
自然(90239)
自然科(88118)
自然科学(88100)
自然科学基金(86494)
教育(83747)
(82884)
编号(76144)
资助(74849)
成果(58637)
重点(56326)
(55767)
(54940)
(52597)
课题(50668)
创新(49136)
国家社会(48670)
科研(48468)
教育部(47471)
期刊
(149687)
经济(149687)
研究(94688)
(72041)
中国(60610)
学报(55614)
科学(52427)
农业(49558)
管理(46804)
大学(43116)
(42384)
学学(41108)
教育(34008)
技术(30753)
业经(30647)
(27416)
金融(27416)
(23506)
财经(22304)
经济研究(21872)
问题(20981)
(19012)
(17886)
资源(17564)
科技(17421)
技术经济(17078)
理论(16172)
图书(15946)
业大(15516)
现代(15387)
共检索到485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晓林  吴次芳  刘婷婷  
研究目的:对中国"七五"到"十五"期间区域农地的生产效率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2R模型和BC2模型。研究结果:(1)传统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地综合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较高,农业生产具有优势。(2)规模收益值的计算结果显示,东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投入结构存在着问题,西部地区投入不足。(3)从时间序列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在"十五"期间各地区的农地生产效率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存在较大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本文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以及HR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对于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效率情况,并基于效率协调原则提出了农地制度发展的方向及需注意的问题,给农地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点。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农地流转对"三农"发展的效率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地区不平衡性,农业增产效率最大,农民增收效率次之,农村发展效率最差;东部发达地区的流转效率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但东部地区效率协调情况较差。未来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体现农地流转的效率多维性,从效率协调的视角给经济效率框定一个不能逾越的"条件极值",建立政府监督农地流转的制度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论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效率指标,并利用2001—2008年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得到各省以及4个地区历年农地非农化效率,结果表明:省域农地非农化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波动下降、保持平稳三种趋势,4个区域唯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高于0.6,全国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为0.489,表明8 a中我国多耗用了51.1%(将近91 455.75 hm2)的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由于初始年份的低效区与高效区在效率变动趋势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省域及4个地区之间农地非农化效率出现趋同的现象。对农地非农化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蕴含着"权利二元"的土地制度是过度农地非农化与农地非农化配置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戚焦耳  郭贯成  陈永生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戚焦耳  郭贯成  陈永生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详细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0.143,处于很低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低下;流转户(包括转出和转入)整体比无流转户效率高,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且转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要比转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更为显著。因此,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政府要增加生产服务性投入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效率;多创造农地流转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转出土地,让其拥有最优比例的生产要素从而改善生产效率;鼓励种田能手转入土地以实现规模经营来进一步提高农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文雄  余利红  刘凌览  杨钢桥  饶中一  罗冰  
农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地整治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本文以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的22个县(市、区)农地整治为对象,收集并整理其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其效率进行评价,包括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超效率,判断其DEA有效性,提出农地整治DEA无效地区的标杆选择方法,确立出DEA有效地区为农地整治的备选标杆,运用投影分析法找出DEA无效地区与标杆间的效率差距并分析原因,进一步提出向标杆学习的持续改进方法并对改进的效果进行检查。研究表明: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的效率整体较高,其中DEA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惠春  祁艳  
本文利用江苏省1315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存在显著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率较欠发达地区低34.78个百分点;由于不同地区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性质不同,其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兼业程度对发达地区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面积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推进农地抵押贷款试点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在发达地区应着重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在欠发达地区应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雲泰  黄贤金  陈志刚  彭佳雯  
基于DEA和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方法研究分析2000~2008年我国省域和区域层面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各项平均效率水平一般,超过80%的省份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状态;(2)农地非农化效率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农地非农化平均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而生产效率的明显改善得益于技术进步;(4)东部和东北地区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上升显著。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要素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现象,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本文针对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区域农业生产所产生的负外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采用调查得到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表明,农地城市流转对周边农业生产的负外溢效应主要包括土地细碎化导致的外部损失和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存在不稳定预期而导致的外部损失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价格机制和决策机制以形成有利于社会福利优化的农地城市流转秩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当前,农地规模远小于人均农地的最优经营规模,农地规模的集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政府需要做的是,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飞  
本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区)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金融效率进行评价,测度了各省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效率及金融业各项投入指标的相对有效度,并对各大区域的金融效率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价结果揭示了金融效率的地区差异,并得出了一定的政策结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桂元  王莉莉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媛媛  逯宇铎  木仁  
[目的]通过设定精饲料数量、劳动力等5个投入指标和主产品产量、净利润等2个产出指标,分别对我国各省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和散养四类养殖规模下的奶牛养殖效率及偏序关系进行测算,总结传统奶源带区域奶牛养殖效率发展特点,帮助无效率地区确定学习对象以实现效率优化改进。[方法]运用DEA-CCR模型测算2009—2019年中国四类奶牛养殖规模下各省区生产效率,利用基于偏序集理论的CCR模型测算相同养殖规模下各省区的偏序关系,并形成偏序关系图。[结果]2009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以发展大、中规模为主,到2019年两种规模有效率养殖省区占比均超过32%,且中规模养殖地区在高效养殖的稳定性方面表现更好。传统奶源带区域中,大城市郊区已无小规模和散养形式,其大、中规模养殖的效率在各区域中都表现优异;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小规模养殖和散养效率最高;地处中原的山西省、西北的新疆和甘肃以及南方的广西等地都是养殖效率表现突出的省区。[结论]因奶源带区域内部各省区发展的同质性较低,无效率省区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方面须更多地进行跨区域经验学习,具体优秀示范养殖省区有:大规模养殖下的新疆、甘肃、河北、北京、山西、湖北等;中规模养殖下的黑龙江、山西、天津、北京、吉林等;小规模养殖下的黑龙江、湖南;以及散养方式下的新疆、吉林、湖南、山西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颜聪聪  车斌  
将地貌特征内生化,对新疆85个县市按照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戈壁、沙漠7种主要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从要素投入角度研究新疆种植业生产效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选取2017年新疆各县市种植业生产数据,分析各地貌区种植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统计噪声和管理无效率均显著影响种植业生产效率,有必要剥离这3种要素;新疆种植业生产效率整体不容乐观,对第一产业的过度依赖反而加重了第一产业的负担;各地貌区种植业生产效率差异明显。新疆种植业要素投入严重过剩是生产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建议因地施策,引导过量生产要素有序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