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6)
2023(12355)
2022(10522)
2021(9682)
2020(8210)
2019(18711)
2018(18394)
2017(35506)
2016(18960)
2015(21147)
2014(20803)
2013(20204)
2012(17854)
2011(15944)
2010(15538)
2009(14234)
2008(13454)
2007(11621)
2006(9874)
2005(8473)
作者
(52288)
(43872)
(43473)
(41202)
(27284)
(20972)
(19829)
(17163)
(16607)
(15281)
(14953)
(14711)
(13645)
(13585)
(13337)
(13305)
(13095)
(13051)
(12456)
(12391)
(10544)
(10510)
(10375)
(9853)
(9820)
(9694)
(9435)
(9354)
(8755)
(8571)
学科
(74999)
经济(74892)
管理(61698)
(55397)
(47391)
企业(47391)
方法(38634)
数学(34765)
数学方法(34240)
(22889)
(19439)
中国(17678)
(17582)
业经(16910)
(14679)
财务(14612)
财务管理(14580)
企业财务(13846)
环境(13363)
(12903)
地方(12627)
农业(12626)
技术(12606)
(12230)
(12025)
贸易(12020)
(11709)
(11642)
银行(11610)
(11584)
机构
大学(262926)
学院(262163)
(108913)
管理(107926)
经济(106800)
理学(94581)
理学院(93659)
管理学(92051)
管理学院(91565)
研究(80982)
中国(60652)
(53226)
(51152)
科学(48884)
财经(41278)
(40734)
业大(40243)
中心(39070)
(38007)
(37653)
(37537)
研究所(34712)
经济学(33733)
北京(32141)
农业(31969)
(31587)
师范(31214)
财经大学(31062)
经济学院(30577)
(30068)
基金
项目(189438)
科学(151851)
基金(140877)
研究(136755)
(122568)
国家(121618)
科学基金(106757)
社会(89903)
社会科(85583)
社会科学(85556)
基金项目(75247)
(74320)
自然(69632)
自然科(68078)
自然科学(68063)
自然科学基金(66858)
教育(64002)
(62402)
资助(56552)
编号(53571)
(42795)
重点(42685)
成果(41339)
(40517)
(39501)
(39258)
国家社会(38143)
创新(37971)
教育部(37350)
科研(36879)
期刊
(109338)
经济(109338)
研究(70246)
中国(47685)
(41228)
管理(39390)
学报(39360)
科学(37049)
(35119)
大学(31455)
学学(29856)
技术(25488)
教育(24034)
农业(24015)
(20457)
金融(20457)
财经(20229)
业经(17749)
经济研究(17399)
(17302)
问题(14428)
技术经济(13506)
统计(13225)
(12733)
(12630)
科技(12576)
(12435)
理论(12110)
财会(11982)
资源(11887)
共检索到365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秋莲  黄愿  
针对目前机械加工车间制造系统能源效率评价需要基于大量的机械加工试验来分析能量消耗,需要基于经验公式来获得能源效率指标,以及没有实现基于能效评价后的能效优化等问题,基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提出一种制造系统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指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机械加工车间制造系统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使用能源效率优化分析方法构建能源效率函数关系,从而提出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定量科学方法。最后以某变速箱装配车间为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评价及优化方法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商传磊  张悟移  陈俊营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发现,在静态角度:(1)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仅为0.64,总体呈现出"东高、中次、西低"的现状;(2)通过对我国能源效率最低的云南省做投影分析发现,云南省的能源效率有75%的提升空间。在动态角度:(1)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在这十年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了3.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2)能源效率下降趋势呈现出"中快、西次、东慢"的现状;最后,对改善和提升我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以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霄  屈小娥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进一步将技术效率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小。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行业技术进步、R&D投资增加、产权结构对提高轻、重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起积极作用;外商资本进入对轻工业行业提高能源效率起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关聚  
运用随机前沿技术测度了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了能源结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2003-2010年制造业能源效率呈现先上升后停滞的阶梯形变化特征,行业间能源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分层聚类分析将制造业大体归纳为6类能源效率水平,重工业能源消耗量大且能源效率高,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制造业能源消费少且能源效率低。能源结构显著影响能源效率,增加煤炭消费量对能源效率有显著负影响,增加电力、石油的消费对能源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从制造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和价格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金颖  成云雪  
运用在C2R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超效率DEA模型,以能源消费量、劳动力、资本存量作为输入指标,以GDP产出作为输出指标,分析了1998~2008年河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有效提升河北省的能效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提高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破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改进了两步随机前沿模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合并数据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的外部需求作为工具变量,甄别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制造业集聚抑制了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进,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出口企业、国有企业和较低集聚水平地区的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没有带来企业中性技术进步,也没有带来企业专利质量的显著提升,而且制造业集聚抑制了能源体现式技术进步,促进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还加剧了资本相对于能源的要素技术进步偏向。本文对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如何切实改进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微观基础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国红  倪梦雪  
针对制造企业的特点,设计了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效率评价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证实DEA方法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效率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江  谭涛  杨珂  杨君  
在中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下,科学评价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考虑了指标之间的不可分性,使用NUSBM模型和ML指数测算了中国30省份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同时采用三阶段NUSBM-ML指数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纳入框架进行分析,并将采用SBM-ML指数测算的结果、Hybrid-ML指数测算的结果与本文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增长23%,技术进步具有重要贡献,而技术效率下降是制约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内部主要原因。(2)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东-中-西"的格局,中部与东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3)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了4%,外部环境水平偏低制约着整体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比中部地区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水平的影响。(4)评价全要素能源效率时忽视指标之间的不可分性会高估评价结果。最后建议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改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内部方面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而外部方面则要通过环保措施、调整结构、价格机制、吸引外资、强化研发等举措改善不利的环境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师博  沈坤荣  
本文将知识存量纳入生产函数,运用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基于市场分割的视角检验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05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在东部水平最高且较为平坦,但在中西部却展现出螺旋型的演进态势。对能源利用效率模式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低效率高投入的河北、山西和四川省应是国家实施节能计划的重点地区。(2)表面上看,能源禀赋相对充裕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分割扭曲了资源配置,阻碍了地区工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从而造成全要素能源效率损失。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尤济红  高志刚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角度,以劳动力、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费总量为投入端,实际GDP为产出端,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新疆1995—2010年间生产活动的DEA超效率值,并对其变化历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0年间,新疆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缓慢波动的态势,以1999年为分界点,前后年的能源效率均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总体来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不十分明显,而且呈周期性变化特点。因此,提高新疆能源利用效率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万里洋  董会忠  
通过构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测度模型,选取2006—2014年全国31省市制造型企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测度各地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与聚类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检验全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总体呈不断攀升之势,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按照效率值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间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青海、甘肃、西藏水资源效率值最低;水资源量与制造业需求增速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情况下,东部地区制造业环保形式不容乐观,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万里洋  董会忠  
通过构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测度模型,选取2006—2014年全国31省市制造型企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测度各地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与聚类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检验全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总体呈不断攀升之势,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按照效率值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间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青海、甘肃、西藏水资源效率值最低;水资源量与制造业需求增速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情况下,东部地区制造业环保形式不容乐观,中部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仍需提高,西部地区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亟需加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弘媛  丁一兵  
本文基于2001~2014年中国17个制造业的数据,从理论机制和实证研究层面探究了全球价值链双向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制造业基于后向参与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存在污染转移效应和低端锁定效应,会抑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第二,中国制造业基于前向参与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存在规模效率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环境规制效应和生产转移效应,会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正U型影响。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早日突破"低端锁定"的困局,有效提高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绿色环保的"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