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2)
2023(14581)
2022(12774)
2021(11753)
2020(9912)
2019(23029)
2018(22575)
2017(44544)
2016(23525)
2015(26465)
2014(26152)
2013(25736)
2012(23368)
2011(20844)
2010(20437)
2009(18419)
2008(17756)
2007(15036)
2006(12841)
2005(10603)
作者
(65198)
(54506)
(53876)
(51189)
(34446)
(25970)
(24588)
(21472)
(20550)
(19029)
(18493)
(18006)
(16936)
(16866)
(16732)
(16209)
(16176)
(16170)
(15468)
(15360)
(13288)
(13068)
(12989)
(12303)
(12057)
(11954)
(11750)
(11677)
(10827)
(10732)
学科
(100696)
经济(100596)
管理(68749)
(66492)
(55655)
企业(55655)
方法(51988)
数学(45702)
数学方法(45176)
(25447)
(25126)
贸易(25115)
(24615)
(24334)
中国(22633)
业经(22262)
地方(20381)
(18233)
农业(16780)
(16539)
财务(16471)
财务管理(16437)
技术(16247)
理论(15679)
企业财务(15548)
(15051)
环境(15007)
(14561)
产业(14278)
(13122)
机构
大学(331913)
学院(331501)
(139168)
管理(138115)
经济(136589)
理学(121986)
理学院(120814)
管理学(118792)
管理学院(118220)
研究(102810)
中国(73703)
(67802)
科学(62006)
(59801)
财经(50131)
业大(48970)
(48348)
(48195)
中心(47195)
(45851)
(44747)
研究所(44431)
经济学(42619)
北京(41716)
(41274)
师范(40908)
经济学院(38957)
(38314)
农业(37882)
财经大学(37746)
基金
项目(238160)
科学(188951)
基金(175127)
研究(174540)
(151140)
国家(149971)
科学基金(131081)
社会(111966)
社会科(106483)
社会科学(106457)
基金项目(93508)
(92423)
自然(85356)
自然科(83415)
自然科学(83398)
自然科学基金(81904)
教育(79969)
(76997)
资助(72504)
编号(70598)
成果(54723)
(53117)
重点(52593)
(50570)
(50014)
课题(47098)
创新(46649)
国家社会(46417)
教育部(46299)
人文(45805)
期刊
(137665)
经济(137665)
研究(91535)
中国(50732)
学报(48433)
管理(48233)
科学(45125)
(44011)
(42138)
大学(37907)
学学(35975)
教育(30868)
农业(30037)
技术(29265)
业经(24010)
财经(23660)
经济研究(23322)
(23221)
金融(23221)
(20205)
问题(19426)
(18206)
技术经济(16349)
商业(16151)
理论(15684)
科技(15663)
统计(15613)
图书(15335)
(15083)
(14388)
共检索到452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中昭  陈志  时海宁  
本文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选取具有国家特征的产业内贸易的投入产出评价指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方法把产业内贸易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可充分体现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内在运行机理。本文分析的基点在于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效率问题,以期探讨产业内贸易效率变动原因和规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鹏  
本文利用Kandogan方法测算东亚七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贸易角度研究该地区的产业分工形态。认为是产业特征、要素禀赋及国内政策差异导致东亚地区各个产业分工形态迥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文章以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SITC三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MIIT指数和CHM指数测度中国自加入WTO后(2001~2014年)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发展演变的过程、结构和水平。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4年,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尤为显著,特别是SITC5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SITC6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较为突出,初级产品SITC0~SITC4类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STIC7~SITC9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SITC5和SITC6类产品低;根据CHM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于SITC0~SITC4类初级产品来说,贸易结构主要是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对于SITC5~SITC8类制成品来说,贸易结构主要是低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且中国在中国与南非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优势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静  王鹏  
Greenaway和Milner细分法很好地刻画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是评判一国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研究文献,本文针对我国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提出了8个假设命题,并利用2001~2005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人均收入差异、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生产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文章以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SITC三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MIIT指数和CHM指数测度中国自加入WTO后(20012014年)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发展演变的过程、结构和水平。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4年,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尤为显著,特别是SITC5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SITC6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较为突出,初级产品SITC0SITC4类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STIC7SITC9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SIT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徐康宁  韩剑  
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将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4332类商品划分为173个产业,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玉华  刘春香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利用现有统计数据 ,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本文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 ,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 ,今后我国应该丰富农产品品种、发展农业规模经济 ,以扩大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结论之二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表明我国农产品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我国农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趋同 ,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经常不一致的现实进一步佐证了该结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武齐  陈万华  
近年来,中加两国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七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长久以来在中加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文章对中加机电产品最近10年的贸易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对中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测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中加机电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利用的FDI、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正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爱军  林琳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薄晓东  张希栋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然形成,产业内贸易也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并研究的热点。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并涌现出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本文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实证检验方法的文献进行了述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锐凌  邹建华  韩永辉  
本文利用1992~2009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我国在组装环节和低端零部件的生产方面拥有优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FDI是促进我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其他解释因素则有所不同,验证了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在解释我国产业内贸易方面存在不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静  逯宇铎  
由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研究概况,引出对中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2009年中欧服务贸易数据测算出GL指数和MIIT指数,发现了各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同态势。选取人均GDP、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不平衡程度作为自变量,即影响因素,但均未表现出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强的相关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静  逯宇铎  
1.人均GDP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关性。从测算结果来看,人均GDP差异与GL指数和MIIT指数几乎不相关,这似乎与Linder(1961)的假设相冲突。尽管中欧之间的人均GDP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两者的许多服务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在近年来迅速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对中国的消费结构做进一步的洞察,也就是要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区域和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李季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