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3)
2023(13498)
2022(11381)
2021(10725)
2020(9248)
2019(21436)
2018(21055)
2017(40182)
2016(21561)
2015(24687)
2014(24447)
2013(24414)
2012(22567)
2011(20435)
2010(19966)
2009(18424)
2008(18030)
2007(15772)
2006(13261)
2005(11680)
作者
(63031)
(53154)
(52704)
(50366)
(33293)
(25376)
(24233)
(20745)
(20073)
(18645)
(17980)
(17730)
(16631)
(16588)
(16514)
(16414)
(16174)
(15867)
(15124)
(15094)
(13077)
(13002)
(12890)
(11942)
(11902)
(11896)
(11615)
(11445)
(10681)
(10619)
学科
(96988)
经济(96900)
(58037)
管理(57906)
方法(47394)
(45836)
企业(45836)
数学(42795)
数学方法(42322)
(25733)
中国(25257)
(21955)
业经(19995)
(19347)
贸易(19341)
(18876)
(18009)
地方(17288)
农业(16996)
(15702)
技术(13871)
(13701)
财务(13659)
财务管理(13625)
环境(13597)
(13407)
产业(13238)
(13091)
银行(13031)
企业财务(12913)
机构
大学(314581)
学院(313632)
(137811)
经济(135478)
管理(121796)
研究(108176)
理学(106220)
理学院(105071)
管理学(103258)
管理学院(102684)
中国(80548)
科学(66459)
(65786)
(57974)
(56157)
(54453)
研究所(50166)
业大(49750)
中心(49595)
财经(47780)
农业(44642)
(43917)
经济学(43893)
(43684)
北京(41070)
经济学院(39851)
(38659)
(38610)
师范(38235)
财经大学(35732)
基金
项目(218062)
科学(172031)
基金(161057)
研究(154539)
(142117)
国家(141054)
科学基金(120583)
社会(100196)
社会科(95298)
社会科学(95272)
基金项目(84946)
(83717)
自然(78653)
自然科(76882)
自然科学(76857)
自然科学基金(75550)
(71023)
教育(70689)
资助(66729)
编号(60071)
重点(49414)
(49046)
(47539)
成果(47349)
(45580)
国家社会(42990)
创新(42763)
科研(42375)
教育部(41898)
课题(41216)
期刊
(139744)
经济(139744)
研究(86464)
中国(54310)
学报(52192)
(50084)
科学(48097)
(44511)
管理(42723)
大学(39491)
学学(37611)
农业(34651)
技术(27714)
教育(25958)
经济研究(24022)
(23912)
金融(23912)
财经(23611)
业经(22117)
(20491)
(19673)
问题(19330)
(17000)
统计(16942)
技术经济(16602)
(15460)
世界(15161)
(15000)
科技(14447)
国际(14231)
共检索到443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道和  池泽新  刘滨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5年我国茶叶产业中的绿茶和红茶的TFP变动及其对茶叶产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98—2003年我国绿茶TFP的年均增长率为1.61%,2001—2005年红茶TFP增长率为3.53%;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绿茶TFP增长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茶叶生产和流通制度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茶叶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是茶叶TFP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玉梅  
本文对土地生产率与中国茶叶出口关系进行国际比较,以探讨中国茶叶出口优势削弱的根本原因。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生产前十国与出口概况的比较分析和茶叶土地生产率与茶叶出口关系的相关回归分析,笔者发现世界茶叶土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世界茶叶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茶叶土地生产率是世界前十国最低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茶叶土地生产率与出口关系是世界前十国最显著的国家。最后得出维持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恢复茶业经济在中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坚持国内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大力提高中国茶叶土地生产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许咏梅  苏祝成  
文章先对中国茶叶生产成本—出口价格进行了国际比较,接着对中国茶叶企业竞相出口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红茶出口亏本;绿茶出口价格与成本持平,没有利润;越南成为中国绿茶潜在竞争对手,日本对中国绿茶不构成威胁。得出结论:中国茶叶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价格低廉是促销的一种方式。斯里兰卡红茶品质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中国茶叶出口企业获取赢利主要是从流通领域的“垄断定价”着手,其中绿茶赢利高于红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FDI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到的影响一直是存在较大争论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由此认为FDI的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会在短期内得到体现,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长期趋势性过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娅楠  缪东玲  程宝栋  
文章在分析林业利用外资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成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林业利用外资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TFP在总体上平稳发展,个别地区出现上升;28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均TFP增长率约为16.7%,效率变化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FDI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FDI滞后一期对林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林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且不显著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后根据现实解释回归模型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双红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3-2017年间我国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三大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行业异质性,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次是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与零售业最低;三大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有明显的异质性,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则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制约;文化产业的三大子行业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异,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文化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差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婧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茶叶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分析,进而提出了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霍尚一  林坚  
本文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1992—2007年影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茶叶进口国的GDP、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双边真实汇率、贸易伙伴国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及与中国间距离是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茶叶仍有出口到发达国家(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的市场潜力。最后,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推广应用HACCP体系、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扩大中国茶叶出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建兴  陈富桥  
文章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1996-2007年我国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研究期间我国茶产业TFP平均增长0.70%,平均技术进步率为1.42%,平均技术效率为72.05%,但都呈逐步下降趋势;TFP增长的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的变化和规模报酬率出现一定的退步,阻碍TFP的增长;各省份TFP增长有差异,其中四川省的TFP增长速度最快,而湖南省和陕西省的TFP成负增长;我国茶叶的劳动产出弹性逐年增大,而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变小,且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成凤  龙明慧  李光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宏伟  李桂芹  陈红  
本文测算了197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对三次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次产业TFP存在差异。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率(TRE)模型测算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率,分析中国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趋势为正,应把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晓兰  
文章基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造纸产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1国的造纸产业的生产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环境规制的特征,通过应用Malmquist方法测算了环境规制之下中国以及其他10个国家2000-2008年的生产率及其成分,并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管制后11个国家的造纸工业平均全要素生产效率是下降的;具体每个国家而言,考虑环境管制后美国、奥地利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比不考虑环境规制要高,而其他八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则是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炜  严夏  
运用2000年至2009年高技术产业相关面板数据,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即技术进步指数和综合效率改善指数,并由此对高技术产业R&D的生产率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的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部分行业生产率发展波动较大,而另一部分则相对稳定。整体来看,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各指数表现较稳定,同时发现2000-2004年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而2005-2009年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来看,主要支撑动力是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诚  
本文使用序列DEA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978至2008年30年间各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结果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轻微下降的态势,只是在1986至1996年间出现过较为明显的上升,技术效率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基本同步。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仍然较为粗放,对投资的依赖逐渐加重,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TFP变化基本一致,而西部地区呈现出一定的追赶态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宗尧  乐嘉锦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经济中扮演着核心产业的角色。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上海市软件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基于DEA距离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上海市软件产业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测度和年际分析,同时,本文分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区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市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表现较好。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托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对微弱;从地域上来看,中心城区和远郊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好于近郊区,而带来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最后,总结了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