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4)
2023(14564)
2022(12239)
2021(11317)
2020(9599)
2019(22361)
2018(21859)
2017(41480)
2016(22077)
2015(25191)
2014(24970)
2013(24866)
2012(23188)
2011(21154)
2010(20781)
2009(19429)
2008(18889)
2007(16531)
2006(14324)
2005(12869)
作者
(64001)
(53946)
(53742)
(51133)
(34121)
(25876)
(24453)
(21036)
(20329)
(18946)
(18524)
(18033)
(16888)
(16874)
(16798)
(16743)
(16021)
(15938)
(15390)
(15366)
(13211)
(13207)
(12973)
(12321)
(12214)
(12131)
(11696)
(11436)
(10858)
(10610)
学科
(115602)
经济(115502)
管理(62642)
(58541)
方法(48987)
(46605)
企业(46605)
数学(44277)
数学方法(43802)
中国(28214)
(26415)
(24491)
地方(24368)
业经(21111)
(20967)
(20006)
贸易(19998)
(19422)
农业(17754)
环境(17506)
(17392)
(15195)
金融(15191)
(15131)
地方经济(15128)
(14838)
银行(14809)
(14790)
财务(14745)
财务管理(14710)
机构
大学(327223)
学院(326021)
(151416)
经济(148842)
管理(126061)
研究(114144)
理学(109269)
理学院(108094)
管理学(106363)
管理学院(105767)
中国(86521)
(67870)
科学(67091)
(64472)
(56932)
财经(52592)
(52292)
中心(52202)
研究所(51989)
经济学(48686)
(47877)
业大(46781)
(46015)
经济学院(43827)
北京(42707)
农业(41221)
(40577)
(40557)
师范(40161)
财经大学(39079)
基金
项目(219838)
科学(174632)
基金(163666)
研究(158175)
(142874)
国家(141796)
科学基金(122078)
社会(104808)
社会科(99627)
社会科学(99600)
基金项目(86230)
(83076)
自然(77917)
自然科(76164)
自然科学(76141)
自然科学基金(74812)
教育(71847)
(70404)
资助(67551)
编号(61202)
(50123)
重点(49722)
成果(48583)
(48502)
(45453)
国家社会(45127)
教育部(43320)
创新(42776)
科研(42657)
课题(41763)
期刊
(162669)
经济(162669)
研究(95699)
中国(56783)
(49864)
学报(49073)
(46675)
科学(46626)
管理(45368)
大学(37516)
学学(35747)
农业(31945)
技术(28805)
(28058)
金融(28058)
经济研究(27747)
财经(26793)
教育(24817)
业经(23606)
(23171)
问题(21682)
(18858)
统计(18347)
技术经济(18155)
(17823)
世界(17156)
国际(16349)
(16093)
资源(14756)
决策(14738)
共检索到475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龙  胡晓珍  
本文运用熵权法构造了各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DEA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并对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整体上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呈波动型上升趋势,且由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条件与特征不同,全国总体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但东部与中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表现出俱乐部收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毅  刘亦文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度我国各地区19962014年绿色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地区差异,引入空间计量技术研究绿色技术效率的收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特征表现为东高西低,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范围内绿色技术效率水平不存在β绝对收敛,经济发展水平、R&D投入、科技进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能源强度对各区域绿色技术效率的收敛有显著影响,剔除这些变量的影响,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范围内的绿色技术效率的增长随时间趋于收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毅  刘亦文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度我国各地区1996~2014年绿色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地区差异,引入空间计量技术研究绿色技术效率的收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特征表现为东高西低,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范围内绿色技术效率水平不存在β绝对收敛,经济发展水平、R&D投入、科技进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能源强度对各区域绿色技术效率的收敛有显著影响,剔除这些变量的影响,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范围内的绿色技术效率的增长随时间趋于收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然后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依次递减;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整体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偏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时,传统经济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绿色经济效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存在,但影响各省区绿色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河  张玲梅  
运用SBM-DEA模型对我国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合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7—2019年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整体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非均衡发展现象;东部和西部间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最大;并且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造成的。(2)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绝对β空间收敛与条件β空间收敛均十分显著,该结论在三大区域也适用。此外,各区域空间收敛性影响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的作用存在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河  张玲梅  
运用SBM-DEA模型对我国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合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7—2019年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整体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存在非均衡发展现象;东部和西部间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最大;并且绿色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造成的。(2)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绝对β空间收敛与条件β空间收敛均十分显著,该结论在三大区域也适用。此外,各区域空间收敛性影响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的作用存在差异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举  
本文构建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中国地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发展水平无关且省际差异大的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各省工业增长的首要源泉是资本深化,其次是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各省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源于资本深化差异,其次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差异;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低估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可能被高估、低估或无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盖美  刘丹丹  曲本亮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长青  李子伦  马方  
经济增长效率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运用SFA技术对1981-201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属于要素驱动型增长,资本对GDP的贡献远高于劳动力;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效率的提高;考察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空间仍很大;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特征,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收敛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卫斌  陈彬  
文章引入非参数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衡量创造GDP过程中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并对绿色指数的地区差异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地区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2)绿色指数与能耗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与人均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十一五"前三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指数并没有收敛,反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发散趋势。文章所测度的GDP绿色指数及其变化情况可以作为衡量"节能减排"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绿色经济效率凸显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σ收敛、β收敛与俱乐部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式分布格局;第二,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基尼系数呈现增加趋势,上游区域基尼系数表现出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绿色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下游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σ收敛,上游区域存在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各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因此,要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协同产业规划与环境治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绿色经济效率凸显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σ收敛、β收敛与俱乐部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式分布格局;第二,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基尼系数呈现增加趋势,上游区域基尼系数表现出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绿色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下游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σ收敛,上游区域存在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各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因此,要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协同产业规划与环境治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  周中林  肖祎平  
文章选取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10年的得分数据,建立了"绿色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体系,采用组合DEA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管理效率水平,并提出了改进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管理效率水平整体偏低,绿色管理规模较小是主要原因;由于监管政策的偏重,造成我国商业银行在"退出两高贷款"、"环境信息披露"、"采取环境措施"方面做得较好,但在"环境政策制定"、"环境部门设置"、"加入环保准则"以及"对外倡导环境理念"四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大绿色管理规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洪燕  乔朋华  
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绿色创新是基于目前能源与生态约束下中国工业创新的必经之路。文章采用DDF模型,分析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技术缺口比率以及全局参比下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Malmquist指数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间异质性明显,多数效率前沿省份都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各地区TGR呈上升趋势,地区间技术缺口比率差距逐渐缩小;样本期内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显示中国大部分省份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是提高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为技术驱动,而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低省份多为效率驱动,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较高的省份为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化共同驱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