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7)
2023(14357)
2022(11758)
2021(11144)
2020(9197)
2019(20972)
2018(20693)
2017(39690)
2016(21195)
2015(23870)
2014(23459)
2013(23119)
2012(20995)
2011(18933)
2010(18557)
2009(16999)
2008(16412)
2007(14114)
2006(12414)
2005(10861)
作者
(59195)
(50230)
(49424)
(47087)
(31234)
(23762)
(22290)
(19588)
(19099)
(17272)
(17248)
(16797)
(15537)
(15504)
(15341)
(15298)
(14691)
(14346)
(14338)
(14153)
(12380)
(12152)
(12054)
(11574)
(11359)
(11260)
(10788)
(10622)
(9958)
(9958)
学科
(93614)
经济(93515)
(61262)
管理(53019)
(48031)
方法(40331)
(39170)
企业(39170)
数学(36487)
数学方法(36056)
农业(31731)
中国(27178)
业经(23362)
(20409)
(17877)
贸易(17868)
(17507)
(17412)
(17260)
地方(16603)
(14929)
(13846)
环境(13839)
银行(13813)
(13309)
(13175)
金融(13173)
(13020)
技术(12980)
(12635)
机构
学院(299753)
大学(298301)
(133011)
经济(130913)
管理(115397)
研究(105239)
理学(100871)
理学院(99793)
管理学(98041)
管理学院(97502)
中国(81714)
(65956)
科学(63755)
(62316)
(55607)
(52287)
农业(50781)
业大(49346)
中心(48463)
研究所(48181)
财经(45487)
(42435)
经济学(42100)
(41978)
(38831)
北京(38477)
师范(38464)
经济学院(38165)
(37374)
财经大学(33885)
基金
项目(210908)
科学(168427)
基金(157657)
研究(153450)
(138739)
国家(137624)
科学基金(118093)
社会(101303)
社会科(95852)
社会科学(95827)
基金项目(83519)
(79817)
自然(75573)
自然科(73860)
自然科学(73840)
自然科学基金(72520)
教育(68729)
(67950)
资助(63295)
编号(60380)
(48247)
重点(47902)
成果(47184)
(46708)
(43945)
国家社会(43772)
创新(41340)
教育部(41138)
科研(40698)
课题(40691)
期刊
(142452)
经济(142452)
研究(84628)
(67236)
中国(56132)
学报(47927)
科学(46458)
农业(46047)
(40235)
管理(38587)
大学(37601)
学学(35870)
(28792)
金融(28792)
业经(27812)
教育(25172)
技术(24882)
(22958)
经济研究(22185)
财经(22108)
问题(20449)
(19087)
世界(17633)
资源(16185)
(15866)
(15079)
农村(14619)
(14619)
技术经济(14403)
农业经济(14255)
共检索到43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雲泰  黄贤金  陈志刚  彭佳雯  
基于DEA和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方法研究分析2000~2008年我国省域和区域层面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各项平均效率水平一般,超过80%的省份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状态;(2)农地非农化效率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农地非农化平均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而生产效率的明显改善得益于技术进步;(4)东部和东北地区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上升显著。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要素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现象,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论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效率指标,并利用2001—2008年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得到各省以及4个地区历年农地非农化效率,结果表明:省域农地非农化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波动下降、保持平稳三种趋势,4个区域唯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高于0.6,全国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为0.489,表明8 a中我国多耗用了51.1%(将近91 455.75 hm2)的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由于初始年份的低效区与高效区在效率变动趋势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省域及4个地区之间农地非农化效率出现趋同的现象。对农地非农化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蕴含着"权利二元"的土地制度是过度农地非农化与农地非农化配置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秀清  
本文通过考察土地征用过程中农地非农化的价值演变机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假设买卖双方要价能力相等,获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补偿标准。同时对可转移农地发展权价值进行测度。从现有土地估价技术条件出发,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价值近似替代理论最优补偿值,为解决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应用案例表明该补偿理论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秀清  
通过考察土地征用过程中农地非农化的价值]变机理,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假设买卖双方要价能力相等,获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补偿标准。同时可转移农地发展权价值得以测度。从现有土地估价技术条件出发,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价值近似替代理论最优补偿值,为解决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应用案例表明该补偿理论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模型,并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农地非农化进行检验,发现该期间我国农地非农化在空间配置上存在效率损失,如果将中部地区14.24%和西部地区3.66%的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到东部地区,将能够达到全国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的效率最优。然而,上述结论只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原配置的帕累托改善,而不是农地非农化的社会最优配置,因为最优配置还涉及其他方面效率的改善。所以,本文结论进一步指出,在现阶段农地资源存在过度非农化的情况下,对上述指标的调控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要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伶俐  王定祥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中农地非农化配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均存在失灵,并且政府失灵引致的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远大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是农地非农化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即使是两者协同发挥作用也难以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只有引入政治协商制度,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有机耦合和协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中国要构建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位一体"的农地适度非农化机制,还需要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质量考核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传兴  高士亮  张良悦  
中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所带来的耕地快速流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基于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1985—2010年中国耕地的流失与粮食净进口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3个粮食主产区是耕地快速流失被迫调整的结果。城镇化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固然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偏向发展战略却加速和放大了这一结果。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行政管理方式,则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耕地违法开发上的政策博弈便会继续延续,只有将其置于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框架加以补偿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以土地发展权推进主体功能区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工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城市化与工业化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而现阶段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就是农地资源的非农化。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农地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地进行保护。将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由两难的境地转变为双赢的局面,对于现阶段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农地保护政策的执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寻找合理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出发,提出了合理的农地非农化度的概念,并将其与实际非农化过程结合起来,把现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数量细分为代价性损失、过度性损失Ⅰ和过度性损失Ⅱ。然后通过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土地资源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边际效益曲线,计算出1989~2003年间中国农地非农化的代价性损失比例为33.4%,...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胜超  王良健  刘敏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8年农地非农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运用Moran’sI指数测度出我国农地非农化与其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空间效应为一种趋同效应,省际间农地非农化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估计结果,通过对比得出,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政府收益、城市化水平、耕地资源禀赋对农地非农化存在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地非农化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地保护政策对农地非农化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张紫芬  
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雄  赵梓羽  张安录  
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构建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模型,并选取我国中西部5个样本地区测度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以农民实际获得的征地补偿测算的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均值总体上偏低,且在时间序列上配置效率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这也说明当前的征地补偿标准难以保障农民征地前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农民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不仅期望经济上实现成本收益的平衡,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农民也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强烈愿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陈雯  
根据效率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计算省级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区域梯度差距;在产出效益的基础上计算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建设用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则在农地利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文章应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区域1989~2001年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24倍,西部地区的1.39倍。文章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肖尧  吴晓忠  
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地资源非农化配置,虽然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采用面板数据DEA技术,测度我国省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在充分考虑农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后发现,我国目前农地非农化效率普遍较低,且存在东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的区位效应。实现农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亟需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资源补偿机制,减少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等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研究目的:计算并比较现阶段全国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农地非农化配置方式的效率损失以及农地非农化的过度性损失,以期对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关系的协调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边界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大陆31个省市的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共计12年的数据计算了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低效产生的效率损失和农地非农化过度性的损失。研究结果:虽然现阶段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效率损失在逐渐减少,但中国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阶段共计过度性农地非农化184234hm 2,占这两阶段农地非农化总数量的11.2%,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牟燕  钱忠好  
研究目的:测度2003—2008年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并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揭示提升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政策含义。研究方法:比例分析法、变异系数分析法、泰尔指数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3—2008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6年平均值为18.50%,2003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20.69%,2008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11.45%;(2)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平均值最高的地区与最低的地区相差35.18%,2003—2008年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有所上升。研究结论:(1)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