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60)
2023(19492)
2022(16729)
2021(15781)
2020(13198)
2019(30119)
2018(29665)
2017(56433)
2016(30475)
2015(34249)
2014(33533)
2013(32761)
2012(29566)
2011(26636)
2010(26490)
2009(24473)
2008(23529)
2007(20149)
2006(17412)
2005(14953)
作者
(84203)
(70077)
(69611)
(66190)
(44547)
(33594)
(31611)
(27459)
(26547)
(24692)
(23749)
(23601)
(22009)
(21993)
(21766)
(21388)
(20815)
(20539)
(20012)
(19975)
(17198)
(17147)
(16832)
(15924)
(15628)
(15464)
(15391)
(15253)
(13989)
(13702)
学科
(122634)
经济(122509)
管理(88832)
(81883)
(68518)
企业(68518)
方法(57325)
数学(50331)
数学方法(49525)
中国(34155)
(31990)
(29334)
业经(27020)
(25389)
地方(24889)
(23086)
贸易(23072)
(22460)
(21607)
技术(21552)
农业(21358)
环境(21247)
理论(20733)
(19553)
(19225)
银行(19182)
(18496)
财务(18408)
财务管理(18372)
(18320)
机构
学院(420400)
大学(419836)
(170514)
经济(167111)
管理(166812)
理学(145497)
理学院(143906)
管理学(141034)
管理学院(140281)
研究(140078)
中国(105723)
(88969)
科学(87021)
(74884)
(68726)
(64363)
中心(63508)
研究所(63168)
业大(61775)
财经(61070)
(58625)
北京(56105)
(55824)
(55575)
师范(55074)
经济学(52127)
(51678)
农业(50371)
(48028)
经济学院(47043)
基金
项目(295330)
科学(233926)
研究(215709)
基金(215561)
(188186)
国家(186702)
科学基金(161266)
社会(137117)
社会科(130045)
社会科学(130011)
(114469)
基金项目(113403)
自然(104980)
自然科(102602)
自然科学(102579)
自然科学基金(100703)
教育(100129)
(96677)
资助(89014)
编号(87421)
成果(69292)
重点(66492)
(65175)
(63302)
(62582)
课题(60091)
创新(58468)
国家社会(56986)
科研(56395)
教育部(56211)
期刊
(178081)
经济(178081)
研究(119407)
中国(77934)
学报(64480)
管理(60999)
科学(60859)
(57572)
(56115)
大学(49465)
教育(48021)
学学(46580)
农业(40621)
技术(38523)
(33608)
金融(33608)
经济研究(30134)
业经(29656)
财经(28958)
(24886)
问题(22590)
(22317)
图书(20713)
技术经济(20452)
科技(20432)
统计(20139)
资源(19511)
(18993)
(18646)
理论(18422)
共检索到599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丛日杰  韩洁平  
文章从行业生态系统和生态效率等理论出发,结合新常态下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我国高耗能行业的主要特征及发展状况。在综合考虑技术创新、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能源、经济、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出我国各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高耗能行业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对区域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省际间高耗能产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寻找原因。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给出我国高耗能行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俊娜  赵涛  张欣  
"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大部分源于六大高耗能行业,为实现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本文以六大高耗能行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基于Ghosh投入-产出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方法,以2007年对称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研究了不同行业生产技术变化对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文章首先,论述了Ghosh与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Ghosh模型的具体应用,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技术系数变化对整体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大多数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对本行业生产技术变化最为敏感。最后,将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基于Leontief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腊芳  李细梦  王绍君  
文章从行业聚合度和区域集中度两个方面,综合识别了我国高耗能行业的产业集群现状,并对所识别出来的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关系、发展趋势及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高耗能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集群数量减少,二是集群内产业数量增加,说明高耗能行业产业间联系增强,正在逐渐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状循环经济发展模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湘兰  
文章基于自愿披露理论的视角,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绿色创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绿色创新的水平越高,而具体的作用机制可能分为正向与负向两条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滨  
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σ趋同的方法分析了若干典型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差距并无明显缩小趋势,能源技术区域扩散并不明显。本文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角度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朋林  王小丹  
从分析能源互联网建设对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影响机制的视角出发,利用DEA-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2014—2018年东中西三大地区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值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同时通过构建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能源互联网建设和其他因素对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三大地区这种影响的差异。结论表明,在现阶段,全国和地区间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对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均存在负向影响,能源互联网的正向影响机制尚未显现。根据上述结论,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王建军  
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郑云峰  高宇宁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关于真实储蓄的计算框架,考虑过度能源消耗、矿产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因素,计算了中国高耗能行业的真实增加值、真实资本存量和真实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结论为:行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导致行业在使用端的自然资本损耗分布与生产端分布不一致。在投入产出视角下,高耗能行业是相对低能耗、低矿耗和低排放的行业。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行业,在生产环节大量补贴了下游行业产出环节的自然资本损耗。从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结果看,上游行业在生产环节为下游行业的产出环节补贴了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有效地控制上游行业的生产端的自然资本损耗将大幅影响下游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节能减排治理应当从"谁排放,谁负责"的生产导向政策转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真玲  
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采用超效率DEA的方法,对中国2003年~2012年间30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生态效率的全面评估,从中探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时空特征,构建MAlMquist指数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考察影响区域生态效率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并没有呈现东、中、西的区域格局,而是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东、西、中的发展趋势。从影响生态效率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收益来看,技术进步已成为生态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规模收益呈现递减趋势。最后针对以上研究提出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明  李丽蓉  曹紫荆  
文章以我国高耗能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环境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且引入媒体关注变量,进一步检验了媒体关注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耗能行业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该作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得以实现;分样本检验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对于财政补贴水平低、所在地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媒体报道特别是负面媒体报道在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对于实现高耗能行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间的协调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对于持续发挥媒体治理功能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马裕泽  郑新园  宋志成  王永利  
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高耗能行业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公众环境关注、企业环境绩效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耗能行业,社会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环境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滞后效应;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公众环境关注度对国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绩效在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负相关关系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且资产规模大、负债水平低以及非国有企业的中介效用更强。研究从外部非正式规制视角分析了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弥补了管制理论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的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马裕泽  郑新园  宋志成  王永利  
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高耗能行业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公众环境关注、企业环境绩效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耗能行业,社会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环境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滞后效应;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公众环境关注度对国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绩效在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负相关关系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且资产规模大、负债水平低以及非国有企业的中介效用更强。研究从外部非正式规制视角分析了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弥补了管制理论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的不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文彬  李方一  
基于我国多年份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模型,对高耗能行业总体及各个分行业19972012年的增加值增长趋势与动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以投资为主的内需增长一直是高耗能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因,而进口增长与增加值率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动因。20022007年,出口扩张和技术变化对高耗能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强,但在2007年后出口的贡献大幅下降,技术变化导致高耗能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下降,最终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增加值率不断下降。基于动因分解结果,从需求侧角度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郎威  陈英姿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度量工业内部十个高耗能行业产出和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四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动态关联关系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十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灰色关联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存在动态变化,行业间能源使用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同时,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逐渐由高污染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过渡。为使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生产、引进、调配环节上下功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对高耗能行业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健  杨佳伟  崔海洋  
采用2012~2013年统计数据建立两阶段网络DEA模型,首先对中国30个省级微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中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比较,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生态效率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区域内部省域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具有此特点,东部高生态效率区域省级之间的差距较大,中西部低生态效率区域各省之间的差距较小;最后在全国宏观层次上对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