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1)
2023(15567)
2022(12903)
2021(11953)
2020(10175)
2019(23814)
2018(23922)
2017(45897)
2016(25253)
2015(28832)
2014(28812)
2013(28173)
2012(25666)
2011(22798)
2010(22810)
2009(20956)
2008(20581)
2007(18171)
2006(15538)
2005(13503)
作者
(72106)
(60595)
(60113)
(57297)
(38241)
(29133)
(27681)
(23871)
(22831)
(21519)
(20485)
(20232)
(19239)
(18947)
(18859)
(18450)
(18399)
(17968)
(17412)
(17353)
(14889)
(14826)
(14708)
(13913)
(13593)
(13500)
(13460)
(13259)
(12207)
(12081)
学科
(104720)
经济(104620)
管理(68953)
(65699)
(53278)
企业(53278)
方法(49326)
数学(43999)
数学方法(43268)
(28781)
中国(27690)
地方(24284)
(24193)
业经(22314)
(21861)
贸易(21850)
(21242)
(20755)
农业(19108)
理论(16944)
(16863)
(15558)
(15484)
财务(15484)
财务管理(15445)
环境(15400)
技术(14901)
企业财务(14487)
(13454)
银行(13416)
机构
学院(353114)
大学(351336)
(139341)
管理(136356)
经济(136214)
理学(118241)
理学院(116878)
研究(115279)
管理学(114317)
管理学院(113670)
中国(85382)
(76025)
科学(74161)
(61128)
(60734)
(57850)
业大(55641)
中心(54548)
研究所(53071)
(52932)
财经(49516)
农业(47912)
北京(47299)
(46839)
师范(46339)
(44900)
经济学(42550)
(42375)
(42209)
技术(38861)
基金
项目(245161)
科学(192225)
基金(176188)
研究(175640)
(154432)
国家(153187)
科学基金(131728)
社会(109673)
社会科(103925)
社会科学(103893)
(97641)
基金项目(93569)
自然(87306)
自然科(85256)
自然科学(85238)
自然科学基金(83626)
(82432)
教育(82059)
资助(72799)
编号(71821)
成果(56994)
重点(55647)
(53120)
(53119)
(50637)
课题(50057)
科研(47462)
创新(47359)
计划(45586)
大学(45276)
期刊
(146262)
经济(146262)
研究(95719)
中国(65308)
学报(56595)
(53867)
科学(51825)
(48448)
管理(47493)
大学(42912)
学学(40307)
教育(37819)
农业(36627)
技术(34167)
(26645)
金融(26645)
业经(24943)
经济研究(23391)
财经(23347)
问题(21562)
(20675)
(20094)
统计(18910)
技术经济(17893)
(17562)
资源(17465)
(17336)
图书(17029)
(16292)
科技(16098)
共检索到504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曲冰  冷嘉伟  
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从集约化概念和测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集约化街区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用于南京新街口片区的实例分析和讨论中,构建从指标体系到空间评价、再到形态引导的操作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程  黄春晓  李鹏飞  王超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总结了中心区在不同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层面上的分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包括空间公共性、功能业态、环境设计、人群差异等因素。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欢欢  周年兴  谢引引  尹上岗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大数据,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PageRank算法,对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显著的方向偏移性规律,慢行网络形成了"核心—边缘"网络模式;②慢行行为空间中心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与传统的商业集聚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③慢行行为空间遵循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④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明显的通勤慢行行为与商业中心辐射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史宝刚  尹海伟  孔繁花  刘佳  
垂直绿化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绿化用地不足矛盾的重要绿化类型,可较为有效地降低以热岛效应为代表的热环境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文章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为例,将建筑尺度上有较多研究基础的垂直绿化降温效应上推至街区层面,依据垂直绿化的适建性构建其建设情景,基于ENVI-met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垂直绿化的降温效应整体的、可能的特征或态势做出判断。结果表明:依据适建性所构建的3种垂直绿化建设情景,整体降温效应均呈现出早晚时间段好于中午的特征,在水平空间上降温效应随距离呈函数衰减的特点;相同面积不同建设布局的垂直绿化降温效果较为相似,但其内在降温特征存在差别;在仅考虑对研究区空气温度降低方面,垂直绿化降温效能偏弱,其整体的降温效能为部分的简单叠加。研究弥补了街区尺度上进行垂直绿化生态评价方面定量分析之不足,研究结果可为规划实践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垂直绿化的推进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王昌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宗财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CBD范围界定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实地调研的数据,采用墨菲指数法、商业办公租金等值线法定量界定新街口CBD的范围,并将其划分为硬核和核缘两部分,旨在为新街口CBD的发展提供范围支撑,并以此提出CBD范围界定的量化方法,期待为国内CBD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进社  吴颖  张锦宗  
以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沿线的婚纱摄影、电气五金、乐器和服装四种同类商品集聚型商店为例,探讨了该布局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效应。论文认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较大的份额是这类布局模式产生的基本原因;搜寻成本的存在和商家与消费者间交流产生的信息溢出效应有利于这种集聚;相对于分散型模式,同类商品集聚型布局模式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它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商家和消费者都获利;同类商品集聚型布局模式更适应于产品有差异且类别众多的商品,不应与其他的布局模式形成对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玉培  甄峰  孙鸿鹄  
在梳理城市健康资源概念基础上,利用POI数据与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城市健康资源,并从街区尺度研究南京中心城区健康资源的空间分布、集聚及所处环境特征,揭示健康资源的空间特征,为未来健康资源的空间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1)城市健康资源种类丰富,城市新型健康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特别是康体保健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合理配置传统健康资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居民对新型健康资源的需求;(2)健康资源由于本身社会经济属性或者自然属性的空间差异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类型多样的特征,可能存在健康资源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序君  陈沧杰  王美芳  
虚拟社区实体化作为虚拟社区发展的新趋势,是虚拟社区的产业化发展表现,在空间上表现为"网络实体街区"的形成。近年来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中国许多互联网发达城市陆续出现"网络实体街区",并伴随着城市更新运动,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通过对虚拟社区实体化驱动力机制的探索,揭示网络实体街区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并对南京西祠街区、淘淘巷、杭州四季星座三个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亚琦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冬  王泽烨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洁玉  吴翔华  
从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确立协同度评价体系,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协同度模型,并以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测度该项目治理系统的协同度,识别治理中的薄弱点并分析成因,最后从参与机制、更新机制和加强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活力塑造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妍  徐永战  陆磊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