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0)
- 2023(13966)
- 2022(11863)
- 2021(11177)
- 2020(9357)
- 2019(21773)
- 2018(21550)
- 2017(41009)
- 2016(22117)
- 2015(25031)
- 2014(24553)
- 2013(23826)
- 2012(21753)
- 2011(19227)
- 2010(19090)
- 2009(17242)
- 2008(16363)
- 2007(14248)
- 2006(12282)
- 2005(9983)
- 学科
- 济(92766)
- 经济(92693)
- 管理(65091)
- 业(57684)
- 企(47701)
- 企业(47701)
- 方法(42718)
- 数学(38086)
- 数学方法(37418)
- 地方(27491)
- 农(25553)
- 中国(21813)
- 财(20524)
- 业经(19913)
- 环境(19751)
- 农业(17351)
- 学(17334)
- 和(14910)
- 划(14881)
- 理论(14560)
- 技术(14453)
- 地方经济(13766)
- 制(13683)
- 贸(13408)
- 贸易(13398)
- 务(12931)
- 易(12868)
- 财务(12863)
- 财务管理(12838)
- 企业财务(12074)
- 机构
- 学院(296137)
- 大学(291542)
- 管理(119969)
- 济(114610)
- 经济(112009)
- 理学(104490)
- 理学院(103333)
- 管理学(101181)
- 管理学院(100633)
- 研究(93255)
- 中国(69114)
- 京(61288)
- 科学(59731)
- 财(49966)
- 江(47563)
- 中心(45928)
- 农(45926)
- 所(44706)
- 业大(44676)
- 研究所(41180)
- 范(40551)
- 财经(40183)
- 师范(40146)
- 州(37869)
- 北京(37081)
- 经(36497)
- 农业(35540)
- 院(35370)
- 经济学(33802)
- 技术(32773)
- 基金
- 项目(214977)
- 科学(170788)
- 研究(157825)
- 基金(154433)
- 家(134073)
- 国家(132974)
- 科学基金(116313)
- 社会(99494)
- 社会科(94237)
- 社会科学(94208)
- 省(88453)
- 基金项目(82886)
- 自然(76627)
- 自然科(74768)
- 自然科学(74755)
- 教育(73708)
- 自然科学基金(73350)
- 划(72617)
- 编号(64748)
- 资助(62558)
- 成果(49704)
- 重点(48936)
- 发(47491)
- 部(46371)
- 创(45560)
- 课题(45110)
- 创新(42509)
- 科研(41373)
- 国家社会(40364)
- 教育部(39769)
共检索到422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育军 黄贤金 肖思思 王舒
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绿当量、人均生态足迹赤字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表征指标,借助DEA模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和资源投入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苏州市1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而言绩效良好,DEA有效年份占30%,弱有效年份占20%,无效年份占50%,并且无效年份的效率指数都在0.97以上;(2)导致苏州市最近5年生态环境建设DEA无效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投入不足,生态用地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刚性约束;(3)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要素投入比例,各种生态环境指标值都将有所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将显著改善;(4)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绩效下降还受...
关键词:
DEA模型 生态环境建设 绩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莹 林文鹏 宗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定量化可持续评价的重要理论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产品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增加了污染物账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计算了南通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改进模型下的南通市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都是稳步增长的,改进后的模型变化较小;(2)南通市2000~2013年生态承载力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南通市连续14年出现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308 6 hm~2/人上升到0.587 7 hm~2/人,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可见,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南通市生态不安全状况,从土地结构、能源消费等方面提出减少生态足迹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000—2007年间江苏省与全国的建设程度差异,同时总结2007年度江苏省13个地市的发展阶段差异。鉴于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 江苏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子芳 邓文敏 朱卫未
为研究江苏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文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分别运用SBM模型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对江苏省13地市2007-2016年的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平均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值仅为0.72,整体有待改进;江苏南北生态环境治理差距较大,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现两极化;从静态分析角度来看,江苏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苏整体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下降,主要是因为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从动态分析角度来看,江苏环境治理TFP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勇 唐薇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道路里程数、年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作为物流发展水平的参数,GDP值作为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通过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研究苏州市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良性互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尤其要大力推动以道路和物流园区为代表的物流设施的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增加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勇 唐薇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道路里程数、年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作为物流发展水平的参数,GDP值作为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通过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研究苏州市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良性互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尤其要大力推动以道路和物流园区为代表的物流设施的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增加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磊 潘慧玲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经济与环境两个子系统的关联耦合。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构建了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规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耦合的要素与时序规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勇炜 施生旭
基于PSR模型框架构建了包含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下30项具体指标在内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江苏省2010-2014年的生态文明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态势良好。同时,要从创新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生态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 PSR模型 指标体系 江苏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施春军 王国存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通过比较并借鉴苏州市在征地补偿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具体做法,反思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不当做法,依照征地补偿相关理论的要求,切实修改和完善征地补偿的法律法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条件,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并且给他们提供长期稳定全面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征地 失地 补偿 集体土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燕丽 杨语晨 杜栋
针对政府评价标准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探究基于DPSIR模型、熵权和正态云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发现我国总体生态环境绩效水平不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建立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生态环境诉讼以及政府生态环境绩效评价等为内容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体系。
关键词:
环境绩效 DPSIR 云模型 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跃 史安娜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江苏省2004年各区域投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分析了非DEA有效单元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DEA有效单元采取增加理想决策单元的方法进行二次评价。同时本文对各区域1999—2004年投入产出效率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时间序列评价,从而揭示出各区域投资环境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南京一直是DEA有效单元,镇江的投资有效性有所改进,常州则显示出微弱的下降;苏中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升势;苏北地区除盐城一直是DEA有效单元外,其余各市一直居于下游。根据评价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各地区投资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成升魁 袁正 李静 戴忱
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然背景,但是流域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太湖流域污染足迹模型,以流域上游常州市为例,通过定量分析与模拟污染物排放,综合评估水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7年常州市最大污染足迹为69960.75hm2,总污染足迹为167190.37hm2,人文驱动力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常州市市区以及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的中心城镇;②常州市水环境演变的直接人文驱动力主要是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常州市有机物、氮和磷污染足迹分别为34814.01hm2、62415.61hm2和69960.75hm2,有机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伟 顾月华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升全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制度、体制、规模、资源配置、学校布局、发展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在区域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理念。本文以东部较发达地区苏州市的实践作为分析对象,探索区域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义务教育均衡统筹发展的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鹏 黄贤金 陈志刚 濮励杰 李宪文
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扬州市各自选择了2个村的基础上,运用对24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数量经济模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下的农户行为对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决策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农业土地利用正在逐步由传统的大田作物向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地类转化;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这一转化;同时,农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政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最后从区域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深化农村土地产权的物权化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及积极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洋
本文通过典型抽样选取江苏苏州建设中的特色小镇进行实地调研,对苏州特色小镇建设现状的优劣势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苏州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综合评价当前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指出苏州特色小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苏州 特色小镇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