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51)
- 2023(16808)
- 2022(14591)
- 2021(13662)
- 2020(11368)
- 2019(26294)
- 2018(25955)
- 2017(50023)
- 2016(26989)
- 2015(30099)
- 2014(29913)
- 2013(29093)
- 2012(26294)
- 2011(23527)
- 2010(23379)
- 2009(21287)
- 2008(20271)
- 2007(17581)
- 2006(15161)
- 2005(12717)
- 学科
- 济(107723)
- 经济(107617)
- 管理(81662)
- 业(77019)
- 企(65989)
- 企业(65989)
- 方法(53106)
- 数学(46464)
- 数学方法(45673)
- 农(27154)
- 中国(26927)
- 财(26112)
- 业经(24175)
- 地方(23454)
- 学(22448)
- 技术(21938)
- 理论(19548)
- 农业(18539)
- 制(17379)
- 和(17229)
- 环境(17206)
- 务(17177)
- 财务(17087)
- 财务管理(17052)
- 贸(17026)
- 贸易(17015)
- 易(16466)
- 企业财务(16141)
- 划(15605)
- 银(14906)
- 机构
- 学院(373655)
- 大学(372967)
- 管理(153113)
- 济(144295)
- 经济(141155)
- 理学(134345)
- 理学院(132903)
- 管理学(130145)
- 管理学院(129474)
- 研究(117918)
- 中国(86357)
- 京(78344)
- 科学(75781)
- 财(63630)
- 所(57291)
- 农(57219)
- 业大(57006)
- 中心(54716)
- 研究所(52876)
- 江(52805)
- 财经(52343)
- 范(49432)
- 师范(48949)
- 北京(48704)
- 经(47734)
- 农业(44836)
- 院(43974)
- 州(43359)
- 经济学(42923)
- 技术(40919)
- 基金
- 项目(268226)
- 科学(212428)
- 研究(194571)
- 基金(194476)
- 家(169839)
- 国家(168469)
- 科学基金(146330)
- 社会(122162)
- 社会科(115831)
- 社会科学(115798)
- 省(106550)
- 基金项目(103433)
- 自然(96942)
- 自然科(94781)
- 自然科学(94762)
- 自然科学基金(93016)
- 教育(91276)
- 划(89479)
- 资助(80087)
- 编号(79317)
- 成果(62021)
- 重点(60275)
- 创(58561)
- 部(58428)
- 发(56982)
- 课题(54667)
- 创新(54129)
- 科研(51380)
- 教育部(50204)
- 大学(49980)
- 期刊
- 济(147602)
- 经济(147602)
- 研究(101443)
- 中国(67613)
- 学报(57973)
- 管理(55821)
- 科学(54262)
- 农(49878)
- 财(47827)
- 教育(44738)
- 大学(44493)
- 学学(41800)
- 技术(36966)
- 农业(35368)
- 融(26196)
- 金融(26196)
- 业经(25453)
- 财经(24181)
- 经济研究(23785)
- 经(20632)
- 科技(19717)
- 技术经济(19380)
- 图书(19269)
- 业(19039)
- 问题(18759)
- 统计(18630)
- 策(17798)
- 资源(17580)
- 版(16976)
- 理论(16853)
共检索到518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国旺 李柏洲
文章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与C2R模型,可以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效率 评价 DEA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郗玉娟 谢静思
[目的 /意义]以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解析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库的知识如何转移到企业层面并被企业整合与利用。[方法 /过程]通过对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回顾,以区域知识库为起点,根据知识流动决策过程和组织学习过程,构建基于区域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是一项复杂过程。该过程的顺利实施以区域知识库为知识源,即实现知识资源的聚集。同时,通过组织学习促进知识流动,实现知识从区域知识库层面到企业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斌 刘蔚然 钱福良
本文在分析传统DEA模型内在缺陷的基础上,使用交叉效率模型计算2009-2013年我国各省(市)的区域创新效率及排名,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DEA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我国各省(市)分别按照东、中、西和投入规模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的平均创新效率为0.5701,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省和区域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本文对如何提高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交叉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伟红 王春和 陈敬霞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建立政策经济收益的灰色评价模型———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改进的灰色多项式模型,对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政策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敏
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特征、主体和结构进行了综述,然后介绍了三螺旋模型理论的提出和主要观点,并分析了三螺旋创新模型的三阶段及其在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利用方面产生和变化的四个步骤,最后阐述了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倩倩 陈业华 李风燕
在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准确有效地预测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对于提高地区整体创新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依据价值链理论,创新过程可分为科技创新过程和产品创新过程。文章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共享投入DEA模型,通过模型求解预测不同地区的创新效率。选择我国30个省份的科技创新过程效率、产品创新过程效率以及整体创新效率进行预测,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将预测结果与以往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共享投入DEA模型 创新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健 杨佳伟 崔海洋
采用2012~2013年统计数据建立两阶段网络DEA模型,首先对中国30个省级微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中观层次的生态效率进行比较,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生态效率自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区域内部省域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具有此特点,东部高生态效率区域省级之间的差距较大,中西部低生态效率区域各省之间的差距较小;最后在全国宏观层次上对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DEA 区域生态 生态效率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裘莹 张曙霄
鲜有文献关注离岸ITO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拟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引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中国各省域内企业、高校和政府等技术创新主体的要素投入及其相互合作对当地离岸ITO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企业与高校投入技术创新合作的资金对离岸ITO发展均没有正面影响;企业研发人员和高学历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离岸ITO发展显著正相关,且贡献度很高;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离岸ITO发展有滞后的正面影响;离岸ITO发展还受到区位因素的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永波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地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必要构建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产业创新资金筹集机制、产业创新人才机制、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构成的产业创新运行机制,并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
关键词:
创新 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系统 运行机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唐书林 肖振红 刘强 苑婧婷
超网络现象是以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演化的体现。本文引入了合作创新和标准化协同对协同创新的贡献率概念,通过刻画监管部门激励与创新主体努力投入建立了双重线性分离契约模型。研究发现:(1)收益分享率是风险偏好、努力成本系数和协同创新不确定性的递减函数;(2)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有效降低超网络不同任务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创新主体在不同任务间切换的积极性;(3)只有当高水平创新主体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双重线性分离激励契约才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收益;(4)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合理控制合作创新风险,但会影响创新主体对标准化协同的风险偏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永红
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经济 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洁平 文爱玲 闫晶
工业生态创新效率是衡量工业活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创新效益的重要指标,要求发展兼具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文章在生态创新及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生态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EA-BCC模型,对2007~2013年我国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态创新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我国工业生态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工业企业 生态创新效率 DEA-BCC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尹航 李柏洲
工业系统的运行效率影响着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增值模式、成长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测度了区域工业系统发展所承载的生态、环境和能源资源成本;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超效率混合DEA模型的评价体系,该模型能够同时处理满足锥性和不满足锥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去除决策单元的自限制条件,可以获得决策单元相对效率指数的绝对排序,避免了因评价指标较多而造成的过多决策单元被判定为相对有效,继而致使评价模型失效;评价体系力求突出评价指标的精练性、统计数据的可获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操作性,以黑龙江省1998~2006年度的统计资料为数据分析基础,剖析了评价体系的操作程序和分析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展昭 唐朝阳
对"熵"在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中的本质含义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视角分别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评价模型和功能绩效评价模型,基于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在"结构-功能"二维分析框架下,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呈现出与功能绩效完全相反的"西高东低"的态势,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结构绩效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在功能绩效方面,北京、广东、上海及天津等仍然是第一梯队,其中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其功能绩效目前稳居全国第一,而北京和上海等省份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绩效近几年呈现下滑的发展趋势;通过区域创新系统"结构-功能"二维视角的分析,发现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和功能绩效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功能绩效的提升往往是以牺牲结构绩效为代价的,且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对复杂性科学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所拓展;另一方面,对我国各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深度合作及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熵值法 全局视角 区域创新系统 绩效评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雪 陆平
构建"研发-商业化过程"创新链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30个区域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区域工业创新效率差距及变化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从区域轴的横向比较看,2015年我国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等区域工业具有较高的研发过程效率,而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等区域具有较高的商业化过程效率,我国多个区域在创新资本投入上存在相对冗余;从时间轴的纵向比较看,近年来我国多数区域工业在商业化过程效率方面有所下降,而在研发过程效率方面有所提升,四川、江西等区域的研发过程效率提升较大,河南、湖北等区域的商业化过程效率提升较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