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71)
- 2023(19604)
- 2022(16848)
- 2021(15693)
- 2020(13028)
- 2019(30189)
- 2018(29872)
- 2017(56950)
- 2016(30563)
- 2015(34579)
- 2014(34511)
- 2013(34010)
- 2012(31466)
- 2011(28581)
- 2010(28713)
- 2009(26358)
- 2008(25532)
- 2007(22183)
- 2006(19713)
- 2005(17626)
- 学科
- 济(141874)
- 经济(141734)
- 管理(85720)
- 业(81380)
- 企(66222)
- 企业(66222)
- 方法(59192)
- 数学(51881)
- 数学方法(51103)
- 中国(38756)
- 农(34916)
- 地方(31413)
- 财(29854)
- 业经(29819)
- 学(27907)
- 贸(24592)
- 贸易(24574)
- 易(23810)
- 农业(23583)
- 制(23139)
- 理论(21300)
- 环境(20537)
- 银(20307)
- 银行(20264)
- 和(20202)
- 融(19975)
- 金融(19973)
- 技术(19818)
- 行(19525)
- 务(18016)
- 机构
- 大学(438879)
- 学院(437877)
- 济(185970)
- 经济(182283)
- 管理(171030)
- 研究(152951)
- 理学(147736)
- 理学院(146101)
- 管理学(143303)
- 管理学院(142532)
- 中国(115245)
- 京(94358)
- 科学(92274)
- 财(81853)
- 所(76595)
- 研究所(69720)
- 农(69209)
- 中心(68315)
- 财经(65594)
- 业大(63249)
- 江(63157)
- 北京(60448)
- 经(59749)
- 范(58145)
- 师范(57596)
- 经济学(56906)
- 院(55475)
- 农业(53841)
- 州(51205)
- 经济学院(50980)
- 基金
- 项目(295656)
- 科学(233550)
- 研究(216333)
- 基金(215220)
- 家(187691)
- 国家(186165)
- 科学基金(160136)
- 社会(137680)
- 社会科(130632)
- 社会科学(130596)
- 省(114071)
- 基金项目(112884)
- 自然(103397)
- 自然科(101069)
- 自然科学(101046)
- 教育(100115)
- 自然科学基金(99215)
- 划(96293)
- 资助(90057)
- 编号(87380)
- 成果(70530)
- 重点(66399)
- 发(65783)
- 部(65673)
- 创(61131)
- 课题(60790)
- 国家社会(57183)
- 创新(57087)
- 教育部(56697)
- 科研(56086)
- 期刊
- 济(206832)
- 经济(206832)
- 研究(132767)
- 中国(86210)
- 学报(66579)
- 管理(65118)
- 科学(63041)
- 农(62970)
- 财(60880)
- 大学(51294)
- 教育(49937)
- 学学(48224)
- 农业(43994)
- 技术(41287)
- 融(38612)
- 金融(38612)
- 经济研究(34418)
- 业经(32500)
- 财经(32420)
- 经(27918)
- 问题(26347)
- 业(23544)
- 技术经济(22937)
- 统计(21949)
- 图书(21752)
- 贸(21152)
- 世界(20424)
- 科技(20089)
- 理论(19669)
- 策(19626)
共检索到654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良伟 杨力
科学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窗口分析法以及Malmquist指数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将经济发展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定位了制约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探讨了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来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层面,考察期内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谨夫
本文选取环渤海经济圈3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首先,采取BC~2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30个主要城市,从投入产出角度,通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指标来具体评价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发现各城市投入产出方面与最优值存在的差距;其次通过超效率模型(SE—DEA)对该区域3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综合排名,最后得出改进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洪超 蒋伏心 路璐
本文利用江苏省2010-2015年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国民经济数据(GDP),选取公路、水运、农业、建筑业、工业、服务业等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市间以及同地区内部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南京、徐州、苏州等市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配置较为高效的城市,其近几年的资源配置一直处于有效状态;无锡、常州、盐城、连云港等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属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很强波动性;南通、泰州、扬州、淮安、宿迁以及镇江的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效率增长较为缓慢,且配置效率长期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配置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洪超 蒋伏心 路璐
本文利用江苏省2010-2015年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国民经济数据(GDP),选取公路、水运、农业、建筑业、工业、服务业等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市间以及同地区内部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南京、徐州、苏州等市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配置较为高效的城市,其近几年的资源配置一直处于有效状态;无锡、常州、盐城、连云港等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属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很强波动性;南通、泰州、扬州、淮安、宿迁以及镇江的交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佟继英 关军
本文在分析环境经济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碳排放、耕地投入、科教投入等指标,构建了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社会支付意愿(WTP)货币化加权方法来降低投入产出指标的维度,从而建立了环境经济效率测算WTP-DEA模型,并对2005-2014年中国30省份环境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环境经济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环境经济效率略低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环境经济效率则低于全国水平;提出并验证了以松弛变量与投入原始值的比值为投入低效性度量参数的方法;通过将WTP-DEA模型与未降维的DEA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WTP-DEA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更高的可区分度。最后,...
关键词:
环境经济效率 社会支付意愿 DEA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佟继英 关军
本文在分析环境经济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碳排放、耕地投入、科教投入等指标,构建了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社会支付意愿(WTP)货币化加权方法来降低投入产出指标的维度,从而建立了环境经济效率测算WTP-DEA模型,并对2005-2014年中国30省份环境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环境经济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环境经济效率略低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环境经济效率则低于全国水平;提出并验证了以松弛变量与投入原始值的比值为投入低效性度量参数的方法;通过将WTP-DEA模型与未降维的DEA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WTP-DEA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更高的可区分度。最后,...
关键词:
环境经济效率 社会支付意愿 DEA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学周 马萱
文化产业在中国逐渐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但存在整体实力偏弱、集约化程度不高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尤其在产业运营效率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通过利用文化产业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2000~2009年10年间,表演团体、画廊画店、剧场影剧院、文化经营机构、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分类行业的发展效率,研究结果对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 文化产业 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使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虽然,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率是同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3倍,但是,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是以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所换来的。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本文在传统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测量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规制限制变量,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改良与升级,使模型更接近于现实发展状况。同时,根据所提出的模型,分析了我国主要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状况,根据测算结果将所研究的资源城市按照发展效率分为六大类,并对每一类的资源城市发展状况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
绿色经济 发展效率 非参数条件 资源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在TFP分析框架下,通过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效率与TFP,分析1996—2010年间其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与效率变化特征,并对改善产业投入产出要素进行了定量调整。研究表明:1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时序变化上,总体效率偏低,未能挖掘已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潜力,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应加大技术要素的投入;空间格局演变上,各省区技术效率值小于0.5的省份达到12个,占到全国的38.7%,产业高效发展的潜力挖掘空间较大;且技术效率无效省份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情况,各省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投入、产出要素做出定量调整。2高新技术产业Malmquist效率指数:平均技术进步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大于1,年均增长达9.6%和2.7%,表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注重先进技术要素的投入;但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3%,影响了TFP的提高;各省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除桂、渝外均得到改进,且TFP上升得益于进步率的提升,规模效率变化的影响有限。地区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技术效率变化和TFP变化的差异却不断减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维达 温家隆 张满银
基于2006—201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因素分解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水平也是促进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调控对生态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外商投资则对生态效率无明显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冯艳飞 向万宏
构建改进型引力模型,对我国东中部十省飞地经济吸引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十省飞地经济发展能力各不相同,作为飞出地的江苏和广东省,作为飞入地的安徽省吸引力最大;产业结构和距离是影响飞地经济的重要因素,这为飞地的区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飞地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飞地经济 引力模型 结构相似系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子坚 苏新华
循环经济是包含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复杂经济系统,客观、有效的循环经济效率评价体系是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构建了评价西部各省区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动态DEA模型对西部各省区市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对西部十一省区市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分析影响循环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非DEA有效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最后提出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效率评价 动态DEA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仲云云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很多,而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特别是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较少。文章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2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1978-2007年度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实现效率的策略,最后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四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省际间效率差异及东-西部与东-中-西部的地带间效率差异较大;四个因素对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迥异,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升发展效率,实现经济高效快速增长。
关键词:
超效率DEA模型 区域经济 发展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青
文章运用四阶段DEA-Tobit方法,基于金融效率评价指标,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各省金融效率得分进行测算时,四阶段DEA-Tobit方法与经典DEA方法所测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外部环境因素对金融效率的测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西部省份的金融综合效率最低,东部省份最高。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提高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灵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碳排放控制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双重压力。本文基于Tapio模型对2000-2016年间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测度并分析,结果显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整体呈现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状态,部分年份由于宏观上追求经济快速复苏而呈现扩张负脱钩和增长连结状态。随着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等相应政策的实施,脱钩弹性近年来持续下降。在脱钩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构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等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