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1)
2023(16511)
2022(13823)
2021(12838)
2020(10619)
2019(24439)
2018(24349)
2017(47428)
2016(25559)
2015(28840)
2014(28805)
2013(28169)
2012(25338)
2011(22609)
2010(22386)
2009(20380)
2008(19536)
2007(17116)
2006(15044)
2005(12740)
作者
(72563)
(60735)
(59848)
(57210)
(38060)
(29129)
(27202)
(24062)
(22981)
(21107)
(20514)
(20357)
(18858)
(18802)
(18606)
(18302)
(18077)
(17960)
(17412)
(17174)
(15019)
(14694)
(14600)
(14002)
(13584)
(13460)
(13399)
(13128)
(12163)
(11979)
学科
(105567)
经济(105451)
(76166)
管理(70402)
(54776)
企业(54776)
(49034)
方法(48410)
数学(42539)
数学方法(41934)
农业(32582)
业经(27177)
中国(27050)
(24918)
(21680)
地方(21020)
(18582)
(17195)
贸易(17187)
(16712)
技术(16604)
理论(16223)
环境(16008)
(15732)
财务(15653)
财务管理(15617)
(15398)
(15013)
企业财务(14818)
(14461)
机构
学院(359244)
大学(356987)
管理(145557)
(143383)
经济(140414)
理学(127590)
理学院(126303)
管理学(123888)
管理学院(123275)
研究(115633)
中国(86337)
(74587)
科学(73428)
(73337)
(61570)
业大(60223)
(56763)
农业(56447)
中心(54219)
研究所(52168)
(51278)
财经(50547)
(46823)
师范(46407)
(46293)
北京(45954)
经济学(42346)
(41787)
(41504)
经济管理(39895)
基金
项目(255462)
科学(201710)
研究(186736)
基金(186157)
(162068)
国家(160713)
科学基金(139178)
社会(118265)
社会科(111849)
社会科学(111818)
(100446)
基金项目(99442)
自然(90837)
自然科(88731)
自然科学(88713)
自然科学基金(87081)
教育(84928)
(83527)
编号(77150)
资助(75747)
成果(60236)
重点(56609)
(56091)
(54709)
(52831)
课题(51558)
创新(49336)
科研(48931)
国家社会(48775)
教育部(47857)
期刊
(153627)
经济(153627)
研究(98974)
(73020)
中国(64754)
学报(57877)
科学(53713)
农业(49865)
管理(48987)
(45042)
大学(44998)
学学(42670)
教育(36754)
技术(32065)
业经(30970)
(29569)
金融(29569)
(23768)
财经(23304)
经济研究(22636)
问题(21664)
(19801)
(18654)
科技(17697)
图书(17675)
技术经济(17558)
资源(16788)
理论(16596)
业大(16087)
统计(15981)
共检索到505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险生  郭忠兴  
论文运用DEA方法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效率指标,并利用2001—2008年间省级层面数据,测算得到各省以及4个地区历年农地非农化效率,结果表明:省域农地非农化效率呈现波动上升、波动下降、保持平稳三种趋势,4个区域唯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高于0.6,全国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值为0.489,表明8 a中我国多耗用了51.1%(将近91 455.75 hm2)的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由于初始年份的低效区与高效区在效率变动趋势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省域及4个地区之间农地非农化效率出现趋同的现象。对农地非农化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蕴含着"权利二元"的土地制度是过度农地非农化与农地非农化配置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雲泰  黄贤金  陈志刚  彭佳雯  
基于DEA和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方法研究分析2000~2008年我国省域和区域层面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各项平均效率水平一般,超过80%的省份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状态;(2)农地非农化效率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农地非农化平均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而生产效率的明显改善得益于技术进步;(4)东部和东北地区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上升显著。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要素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现象,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胜超  王良健  刘敏  
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8年农地非农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运用Moran’sI指数测度出我国农地非农化与其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空间效应为一种趋同效应,省际间农地非农化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估计结果,通过对比得出,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政府收益、城市化水平、耕地资源禀赋对农地非农化存在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地非农化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农地保护政策对农地非农化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对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模型,并对我国1989-2003年间的农地非农化进行检验,发现该期间我国农地非农化在空间配置上存在效率损失,如果将中部地区14.24%和西部地区3.66%的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到东部地区,将能够达到全国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的效率最优。然而,上述结论只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原配置的帕累托改善,而不是农地非农化的社会最优配置,因为最优配置还涉及其他方面效率的改善。所以,本文结论进一步指出,在现阶段农地资源存在过度非农化的情况下,对上述指标的调控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要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曲福田  冯淑怡  诸培新  陈志刚  
本文在考察中国农地非农化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市场结构及其价格形成机制,认为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不合理及其价格扭曲是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原因。形成这种土地市场结构的深层原因则是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我们运用苏南G市的数据对土地市场发育、土地产权和土地管理体制与农地非农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张紫芬  
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雄  赵梓羽  张安录  
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构建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模型,并选取我国中西部5个样本地区测度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以农民实际获得的征地补偿测算的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均值总体上偏低,且在时间序列上配置效率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这也说明当前的征地补偿标准难以保障农民征地前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农民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不仅期望经济上实现成本收益的平衡,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农民也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强烈愿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肖尧  吴晓忠  
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地资源非农化配置,虽然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采用面板数据DEA技术,测度我国省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在充分考虑农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后发现,我国目前农地非农化效率普遍较低,且存在东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的区位效应。实现农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亟需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资源补偿机制,减少土地价格的行政干预等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曲福田  
研究目的:计算并比较现阶段全国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农地非农化配置方式的效率损失以及农地非农化的过度性损失,以期对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关系的协调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边界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大陆31个省市的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共计12年的数据计算了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低效产生的效率损失和农地非农化过度性的损失。研究结果:虽然现阶段农地非农化市场配置效率损失在逐渐减少,但中国1989-1996年和1999-2002年阶段共计过度性农地非农化184234hm 2,占这两阶段农地非农化总数量的11.2%,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孟平  
农地对于农民来讲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亦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农地的转居农民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将可能在生存、就业和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用来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现行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缺陷。为了弥补这些制度缺陷 ,在重新安排相关制度时 ,应当允许农民从农地非公共目的的转让中取得一定收益 ,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伶俐  王定祥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中农地非农化配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均存在失灵,并且政府失灵引致的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远大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是农地非农化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即使是两者协同发挥作用也难以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只有引入政治协商制度,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有机耦合和协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中国要构建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位一体"的农地适度非农化机制,还需要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质量考核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铖  
农地非农化可以归纳为公益性农地征收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两种方式,对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农地征收制度内生于相应的宏观制度环境,伴随着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农地征收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历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宏观制度环境出现转折性的变化,农地非农化制度必须随之实现立法理念、具体内容与路径的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凯  冯献  
研究目的:揭示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区间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和门槛效应模型,在确定土地市场化水平基础上,分不同区域和出让区间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水平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是分区间性的,到达一定门槛值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在出让价格提高过程中,都经历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正向作用区间;(3)"高价位陷阱"反映了较高出让价格区间下,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产生促进,而导致过度非农化的情况。研究结论: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需把握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和作用区间,合理有效利用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秀芝  陈会广  陈利根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