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5)
2023(14570)
2022(12455)
2021(11502)
2020(9860)
2019(22564)
2018(22412)
2017(43389)
2016(23553)
2015(26495)
2014(26354)
2013(26014)
2012(23797)
2011(21389)
2010(21116)
2009(19514)
2008(19275)
2007(17316)
2006(14859)
2005(12752)
作者
(67084)
(56759)
(56154)
(53434)
(35354)
(27531)
(25741)
(22264)
(21342)
(19819)
(19230)
(19076)
(17641)
(17444)
(17430)
(17425)
(17287)
(16591)
(16180)
(16147)
(14051)
(13800)
(13666)
(13056)
(12828)
(12650)
(12500)
(12373)
(11391)
(11375)
学科
(102307)
经济(102210)
(69146)
管理(62777)
(48990)
(47394)
企业(47394)
方法(46249)
数学(41570)
数学方法(40998)
农业(32389)
(24966)
业经(23881)
地方(23639)
中国(23370)
(19886)
(17878)
(17118)
贸易(17114)
(16587)
(15819)
财务(15772)
财务管理(15732)
环境(14863)
企业财务(14657)
技术(14162)
(13702)
(13459)
(13456)
银行(13427)
机构
学院(332903)
大学(327509)
(135417)
经济(132560)
管理(129337)
理学(112814)
理学院(111600)
管理学(109466)
管理学院(108879)
研究(107673)
中国(82762)
(72209)
科学(68989)
(67505)
(59127)
农业(56047)
业大(55981)
(54236)
中心(53041)
(50078)
研究所(49608)
财经(47828)
(43520)
(43272)
师范(42842)
北京(41045)
经济学(40794)
(39678)
(38584)
经济学院(37158)
基金
项目(231141)
科学(182668)
基金(168164)
研究(167240)
(146874)
国家(145645)
科学基金(125542)
社会(106177)
社会科(100375)
社会科学(100345)
(92781)
基金项目(90067)
自然(82199)
自然科(80234)
自然科学(80213)
自然科学基金(78757)
(77087)
教育(75856)
编号(68771)
资助(67758)
成果(53679)
重点(52163)
(51087)
(50711)
(47988)
课题(46300)
科研(45090)
创新(44944)
国家社会(43922)
教育部(42685)
期刊
(146285)
经济(146285)
研究(88199)
(71886)
中国(59611)
学报(52950)
科学(49005)
农业(49000)
(46402)
管理(40675)
大学(40399)
学学(38555)
技术(29986)
业经(29950)
教育(29083)
(28591)
金融(28591)
(24286)
财经(22190)
经济研究(21252)
问题(21220)
(18991)
(18203)
统计(17683)
资源(17477)
技术经济(16918)
(15876)
科技(14917)
世界(14905)
农村(14858)
共检索到472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建华  
农作物的成本效率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以大豆为例,利用DEA的成本效率模型对2004—2008年大豆的成本效率进行测度,并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变异系数比较了大豆主产区的不同成本效率特征,并分析了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对成本效率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的成本效率并不高,配置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调整资源配置以提高成本效率。另外,大豆主产区之间的成本效率相差较大,应调整大豆生产区域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菁  张琅  袁佳子  
目前我国的收入保险主要以是"产量保险+价格保险"的形式呈现,费率厘定采用自然灾害责任和价格责任单独计算损失率后相加的方法,与实际的收入保险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结合美国收入保险的定价经验,探讨了适合我国现状的收入保险产品类型,研究收入保险产品的定价技术,对影响收入保险的要素进行论证,并完成了东北地区粮食集中产区——辽宁省级、地市级费率厘定的全流程分析,为收入保险试点做好定价储备工作。建议我国现阶段发展以目标价格进行赔付的收入保险(RP-HPE)产品为主,试点时以地市作为承保单元进行展业;统一全国各省农作物产量数据发布口径及明确各省发布机构,以省级产量数据为基础,积累地市级、县级产量数据;利用收入保险助推农产品价格改革,用收入保险替代现有的价格支持政策,先从玉米、大豆收入保险开始着手试点。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展凯  孙钰祥  
收入保险能够同时保障产量和价格两方面风险,同时合乎WTO贸易协定的绿箱政策规则,正逐步成为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力推的主要产品类型。结合国际实践经验,以中国2001—2019大豆种植数据为基础,使用Copula函数等方法,对是否附加收获期价格期权条款的两种收入保险方案(RP-HPO和RP-HPE)的费率水平和赔付分布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大豆收入保险在75%~100%的保障程度下,RP-HPO方案费率水平在2.4%~12.1%之间,RP-HPE方案费率水平在2.4%~11.4%之间,费率上升幅度有限;无论是HPE方案还是HPO方案,设定适当的保障程度都能够避免小额赔付进而降低费率水平;但是随着保障程度的降低,价格期权的风险管理作用也随之下降。政府在制定区域政策性收入保险方案时,应当在引导农户采用HPO方案进行投保的同时匹配以较高的风险保障水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崔斌  王东波  黄水清  
[目的/意义]我国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分析古代农作物的时间分布与发展演化情况对优化现代农业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一套深入典籍文本内容的农作物时间分布及演化特征分析方法流程,主要包括语料获取与数字化、分词与实体关系抽取、时间分布特征分析、演化特征分析4部分,并选取15本史书中的《食货志》文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基于《食货志》文本的分析结果得到历史学、经济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相关研究资料的佐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基于典籍文本的古代农作物时间分布及演化特征分析提供借鉴。但未来还需要在提高自动化水平、扩大研究样本、细化事件类型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方法流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振伟  张海林  黄晶  陈阜  
本文利用FAO56灌溉分册推荐的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京郊地区20个站点近46年10种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计算了需水量与亏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以2006年北京种植结构为基础,对自然状态下的农田水量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种主要农作物的多年平均需水量在308.6-729.2mm之间;除冬小麦外,其他作物的需水量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量在0.49-1.17mm之间,而亏水量变化则表现为夏玉米、春玉米、大豆、水稻和花生等作物显著上升,每10年上升1.10-1.45mm;10种主要农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多年平均总需水量为1293.8×106m3,蔬菜、春玉米、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分别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莉  吴文斌  杨鹏  唐华俊  周清波  李正国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晓峰  
区域产量保险设计初衷,旨在应对以个体实际损失为理赔依据的传统型农业保险所面临的挑战,包括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管理成本偏高、服务效率偏低等问题。目前区域产量保险在美国和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实践,其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糖料蔗是广西最主要的经济作物,由于传统型农业保险的缺陷在广西糖料蔗表现尤为突出,导致糖料蔗种植保险推广面临较大阻力。区域产量保险应用于广西糖料蔗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挑战,且有赖于一系列限制条件的满足,需要科学制定风险区划、制定客观的理赔依据、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秀萍  张思竹  张焱  
老挝北部九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在此,搜集了老挝北部9省2003年至2005年的资料,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状况,借此对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进行区域布局,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平跃鹏  臧淑英  
论文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MOD09Q1及2013年四五月的MOD09A1为数据源,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利用TIMESAT软件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应用分段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构NDVI时序曲线,并获取7个物候特征(PhENOlOgy,以下简称Ph,包括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生长季长度、NDVI振幅、NDVI左导数、NDVI右导数、生长季期间的NDVI积分)。结合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中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和实地采样样本数据,根据2013年多种地物平滑后的NDVI曲线特征,将年NDVI最大值低于0.5的水体和建设用地掩膜去除...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茹  乌吉斯古楞  张学福  
[目的/意义]从知识流视角揭示研究前沿核心主题与发展主题知识吸收与扩散过程,分析其演变规律及关键节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深入开展前沿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共被引理论获取研究前沿核心文献和施引文献集合,通过主题聚类识别前沿核心主题和发展主题两类知识节点;其次,对知识节点进行向量化表示,通过计算知识节点间相似度构建知识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依据知识节点类型和节点关联关系识别研究前沿知识流动的6种类型;再次,利用EChart平台对主题演化状态进行可视化;最后,以“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研究前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并结合近年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内容、相关前沿发布情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核心主题和发展主题,从知识流的视角对主题演化状态进行分析,能够识别前沿主题演化路径及发展的关键节点,有助于探索研究前沿可能的创新切入点,开展前瞻布局,把握前沿机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Upmanu Lall  
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已成为当前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农作物生产水利用效率(CWUE)较低的国家如何提高其CWUE,减小区域CWUE差异,也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87个国家1990-2007年的相关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建并估计了CWUE模型;在洲间、洲内和全球各国间三维度对CWUE差异进行方差分解,并分析差异及其因素值的变化情况、差异因素的贡献份额及其变化情况;列出各区域内部CWUE较低的国家现时改善CWUE、减小区域CWUE差异时应关注的重要因素,包括该区域(各洲或全球范围)内CWUE差异的最主要贡献因素、波幅较大或波幅不断变大的因素、以及贡献份额波动幅度较大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惠杰  王猛  尹小刚  姜雨林  文新亚  陈阜  
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变化特征,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内有效降雨量、需水量(ETc)与缺水量(W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花前有效降雨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花后有效降雨呈下降趋势,大豆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呈现暖干趋势;在大豆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长白山区的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文章基于中国2000—2015年数据,构建出中国主要农作物碳排放、碳存储和碳效率模型,对中国6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和13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农作物CO_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 806.54万t增加到2015年的13 559.96万t,年均增长1.52%,这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所致。(2)中国农作物固碳量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236 265.27万t上升到2015年的321 903.02万t,年均增长2.08%,这与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密切相关。(3)中国农作物CO_2的生产效率平稳增长,由2000年的5.67kg/kg增长到2015年的7.19kg/kg,年均增长率为1.60%,这与农作物种植技术进步进而致使农作物经济产量不断增加有着必然联系;经济效率由2000年的每千克7.80元攀升到2015年的每千克21.88元,年均增长7.12%,主要是因为价格和经济产量的不断提升;生态效率相对较为平稳,由2000年的21.86kg/kg增加到2015年的23.74kg/kg,年增长率为0.55%,其原因是农作物固碳量大于碳排放量,在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农作物"碳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永强  董权瑶  韩瑞玲  
采用1999—2019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评估各省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定量分析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的影响及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能够促进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植物新品种保护能强化这一效应;且上述结论在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高、中等水平地区作用更为显著,低水平地区的FDI技术溢出对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未产生显著影响并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具有抑制作用,但二者共同作用能有效提升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