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6)
- 2023(11476)
- 2022(10026)
- 2021(9328)
- 2020(8283)
- 2019(19288)
- 2018(19198)
- 2017(36800)
- 2016(20072)
- 2015(22876)
- 2014(22845)
- 2013(22647)
- 2012(21037)
- 2011(18948)
- 2010(18694)
- 2009(17360)
- 2008(17088)
- 2007(15125)
- 2006(12927)
- 2005(11218)
- 学科
- 济(83672)
- 经济(83585)
- 管理(57174)
- 业(53856)
- 企(44327)
- 企业(44327)
- 方法(43076)
- 数学(38246)
- 数学方法(37776)
- 农(22153)
- 财(21270)
- 学(20282)
- 中国(19460)
- 地方(16689)
- 业经(16629)
- 贸(15612)
- 贸易(15609)
- 环境(15265)
- 易(15110)
- 农业(14679)
- 制(13899)
- 务(13533)
- 财务(13490)
- 和(13454)
- 财务管理(13454)
- 企业财务(12762)
- 理论(12619)
- 划(11902)
- 技术(11652)
- 融(11511)
- 机构
- 大学(289218)
- 学院(288589)
- 济(114889)
- 经济(112492)
- 管理(110356)
- 研究(99425)
- 理学(96021)
- 理学院(94910)
- 管理学(92967)
- 管理学院(92474)
- 中国(72927)
- 科学(65498)
- 京(61117)
- 农(57565)
- 所(52112)
- 财(50544)
- 业大(49541)
- 研究所(48010)
- 中心(46395)
- 农业(45874)
- 江(43437)
- 财经(41010)
- 北京(37838)
- 经(37189)
- 州(37043)
- 范(36600)
- 师范(36080)
- 院(36000)
- 经济学(34874)
- 经济学院(31611)
- 基金
- 项目(201663)
- 科学(157392)
- 基金(146731)
- 研究(138957)
- 家(130999)
- 国家(129965)
- 科学基金(110076)
- 社会(86619)
- 社会科(82019)
- 社会科学(81994)
- 省(79879)
- 基金项目(78138)
- 自然(75349)
- 自然科(73527)
- 自然科学(73498)
- 自然科学基金(72186)
- 划(67967)
- 教育(64402)
- 资助(61154)
- 编号(54594)
- 重点(46447)
- 部(44252)
- 发(43272)
- 成果(43132)
- 创(41720)
- 科研(40214)
- 计划(39902)
- 创新(39097)
- 课题(38159)
- 大学(37019)
- 期刊
- 济(120095)
- 经济(120095)
- 研究(75676)
- 学报(54036)
- 中国(52110)
- 农(50370)
- 科学(47500)
- 财(39999)
- 大学(39595)
- 管理(38837)
- 学学(37763)
- 农业(34379)
- 教育(25750)
- 技术(25023)
- 融(22351)
- 金融(22351)
- 财经(19955)
- 业经(19898)
- 业(19351)
- 经济研究(19016)
- 经(17071)
- 问题(16209)
- 版(15624)
- 统计(14467)
- 业大(14296)
- 资源(14108)
- 技术经济(14069)
- 科技(13652)
- 策(13079)
- 理论(12992)
共检索到411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金星 管廷贤 布仁代 李荣才 靳茜 道尔洪·毕亚克 张希永 刘兴义 任金龙 赵莉
蝗虫是新疆天然草地的重要害虫,其丰度受植被覆盖度、植被种类组成和海拔等多种生态因子影响。综合研究植被特征和环境因子能够较好地解释蝗虫和生境间的适应性。基于博州7种草地类型优势蝗虫分布和组成的研究结果,获取相关数据,进一步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蝗虫丰度与10个生态因子间关系,以明确植被(群落特征、覆盖度和优势植被种类组成)和海拔对蝗虫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植被覆盖度、植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草地类型间差异显著(P 0.05),菊科、禾本科、藜科和其他科植物优势度在前6种草地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基于CCA分析表明海拔和覆盖度对蝗虫丰度影响较大,植物群落均匀度对蝗虫丰度影响最小。基于DCA分析将25种蝗虫分为6个群落(群落Ⅰ~Ⅵ),其中群落Ⅰ和群落Ⅱ主要分布于荒漠类草地类型,其丰度受藜科植物优势度较大;群落Ⅲ~Ⅴ主要分布于草原草甸类,其丰度受豆科和禾本科植物优势度影响较大;群落Ⅵ主要分布于低地草甸中。整体而言影响蝗虫丰度的最为重要的生态因素是海拔,而影响6个群落丰度的重要生态因子不同,且与其所分布的草地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惠惠 徐云虎 曹广春 格希格都仁 刘朝阳 贺兵 额尔登巴图 王广君 张泽华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类型中,羊草生物量损失率与草原蝗虫群落丰富度指数负相关,与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相对多度正相关。在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类型和克氏针茅富含杂类草的草原中,克氏针茅生物量损失率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相对多度呈正相关。【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所构成的栖境条件影响蝗...
关键词:
植被类型 蝗虫群落 生态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靖 韩天虎 代健聪 刘长仲
【目的】研究祁连山中段高山草原蝗虫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生态关联性。【方法】于2011-05-09,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周边草场中设置12块样地,在样地内采用方框取样器和样方框(1 000mm×1 000mm)对蝗虫群落和植物群落进行系统随机抽样调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法对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群落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排序。【结果】①捕获蝗虫成虫3 148头,隶属6科,10属,共12种;小翅雏蝗、狭翅雏蝗、永宁异爪蝗和宽须蚁蝗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捕获成虫总数的34.78%,18.43%,14.52%,11.76%;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宇 李警民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特征值与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一年12月亚洲经向环流指数(IM,60E—150E)、当年3月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当年5月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副热带高压、东亚季风等与内蒙古草原蝗虫的发生面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在发生趋势上相关密切,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对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草原蝗虫 大气环流 发生面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宇
文章分析研究了锡林郭勒草原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对蝗虫卵的生存、孵化出土以及蝗蝻摄食和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首次寒潮天气出现的时间越早,对蝗卵的影响越大,冬季低温能减少蝗虫卵的成活率,春季至夏初的温度升高,不仅提高蝗虫卵孵化率,而且能促进蝗蝻和初龄成虫的成活。
关键词:
温度变化 蝗虫卵孵化 蝗蝻成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发源 颜亮东 赵梦凡 刘洁
通过分析青海环湖山地、盆地草原蝗虫(卵)主要发育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择平均气温距平、降水距平百分率、越冬期积雪覆盖日数等主要影响因子,将高寒草原蝗虫在不同发育期的发生发展气象适宜程度和气象风险分别划为4级,根据综合气象风险等级阈值,构建高寒草原蝗虫暴发成灾气象风险等级指标及预报方程。将预报结果与历年蝗虫实际发生面积和发生密度资料进行对比,平均预报准确率在7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原蝗虫灾害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 刘钦 黄琴 张华雨 李宗峰 张世强 邓洪平
应用Levins、Mac Arthur-Levins和Pearson指数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位的优势乔灌木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CCA排序研究。结果:1)崖柏为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种,其重要值最大(0.225 1),生态位最宽(6.704 2),且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大(Oij>0.123 7),表明乔木层中的崖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竞争优势。2)崖柏在灌木层中生存状况堪忧,其重要值(0.170 1)虽排在第1位,但其生态位宽度(1.853 0)仅排在第19位
关键词:
崖柏 重要值 生态位 CCA排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鸿岩 姚亚林 孙嵬 董辉 丛斌 钱海涛
研究科尔沁丘陵草甸草原3种蝗虫对植物高度的选择,明确该区蝗虫群落层次利用特征。采用田间罩笼方法观察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高度选择情况,比较3种蝗虫以及同种不同性别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的差别,分析蝗虫对植物高度选择与蝗虫体重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星翅蝗体重极显著高于素色异爪蝗(p<0.01),极显著低于亚洲小车蝗(p<0.01);亚洲小车蝗、短星翅蝗和素色异爪蝗在30cm以上植物高度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平 塔娜 严毓骅 石旺鹏
对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后1-10年的草场中5种主要蝗虫种群中微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病能在蝗群中长期传播,蝗虫种群的感病率和感染指数呈波动趋势,随着施用后年限的增加,波幅变动范围趋于稳定。感染率波幅范围为20%-80%,感染指数为10%-41%;鼓翅皱膝蝗、白边痂蝗和毛足棒角蝗种群对微孢子虫病的感染指数,不同年份波动较大,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流行群体;而在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种群中引入微孢子虫4年后,感染指数下降,但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感染群体。
关键词:
草原蝗虫 蝗虫微孢子虫 疾病传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枫 朱立志
以牧民收入作为主要考察对象,采用分位数回归对甘南牧区的牧户生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与纯牧区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存在较大不同。农牧交错区牧民收入在不同分位点上受到家中有无外出务工人员、家中常住人口数量、距离集贸市场的远近、放牧牲畜的数量、有无科技培训、有无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纯牧区牧民收入只受家中常住人口数量的显著影响。总体看来,牧民对补贴和放牧依赖度高,难以转变生计结构,为促进增收需倡导舍饲养殖,转变原有粗放的牧业生产结构,谋划牧业发展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毅斌 宗刚
对已有的利用生态足迹计算高寒草原圣域生态承载力的文章进行了综述,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方法本身和计算中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适当修正。在此基础上,以普兰县为例,具体地对该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草业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保障,研究草业生产并划分其优势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基于可获得性的统计数据及指标,尝试使用粗略的11项指标以评价我国草业生产的区域优势。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0个省、市、区2010年和2011年的生产优势进行评价,以了解草业发展优势现状,并为其政策取向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陕西、新疆、贵州和黑龙江等省区综合得分排名在前,具有明显优势,可将我国草业生产优势区划分为三个,即西北优势区、西南优势区和东北优势区,中部、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不具优势,草业生产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和地域性特征。对此,建议出台相...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草业 生产 优势区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梓晗 吕世杰 杨溢文 闫宝龙 王忠武 刘红梅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受到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的共同调控,但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却鲜为人知。为探讨放牧强度对优势种群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CK(对照区)、MG(中度放牧)和HG(重度放牧)的3个试验处理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和优势分析方法,得到初步结论如下。各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基于绝对数量关系,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放牧强度响应较为敏感,基于相对数量关系和综合数量关系,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MG处理区下变化幅度较大,均匀度指数在HG处理区下变化幅度较大。在不同处理区内,优势种群优势排序不因数量关系的相对与绝对发生变化,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排位则受相对与绝对数量关系的影响较大。伴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群落优势种群与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以通过调整其关联强度来适应放牧强度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军 张盼
《巴黎协定》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都将碳汇机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草原碳汇开发管理在气候治理中的作用逐渐彰显。鉴于草原碳汇协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主体、跨区域性强的特点,论文选取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央、地方两级政府作为博弈主体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跨区域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参与成本、环境收益以及经济效益情况,中央政府的监管实施成本、罚金额度以及生态补偿力度,都会影响中央、地方两级政府草原碳汇管理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进跨区域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草原碳汇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