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1)
2023(10666)
2022(9123)
2021(8532)
2020(7477)
2019(17366)
2018(17218)
2017(33012)
2016(17944)
2015(20294)
2014(20128)
2013(19888)
2012(18256)
2011(16228)
2010(15869)
2009(14558)
2008(14201)
2007(12496)
2006(10306)
2005(8765)
作者
(50976)
(42996)
(42714)
(40876)
(27186)
(20888)
(19619)
(16954)
(16249)
(15065)
(14713)
(14410)
(13554)
(13468)
(13441)
(13278)
(13054)
(12753)
(12382)
(12271)
(10591)
(10508)
(10374)
(9852)
(9767)
(9665)
(9467)
(9295)
(8580)
(8564)
学科
(74561)
经济(74490)
管理(48795)
(48230)
方法(39618)
(39437)
企业(39437)
数学(35540)
数学方法(35080)
(19205)
(19088)
中国(17108)
(15676)
地方(15233)
业经(14882)
(13362)
贸易(13358)
(12894)
农业(12804)
(12553)
财务(12509)
财务管理(12480)
企业财务(11802)
(11525)
(11498)
理论(10861)
环境(10810)
技术(10590)
(9718)
银行(9690)
机构
学院(251699)
大学(251283)
(101383)
管理(99912)
经济(99304)
理学(87612)
理学院(86629)
管理学(84885)
管理学院(84426)
研究(80211)
中国(59484)
科学(51910)
(51296)
(44872)
(42818)
业大(39739)
(39689)
中心(39171)
(37066)
财经(36924)
研究所(36709)
农业(34031)
(33533)
(32602)
师范(32225)
(31904)
经济学(31433)
北京(31006)
(29542)
经济学院(28748)
基金
项目(179644)
科学(142397)
基金(132361)
研究(126375)
(116187)
国家(115310)
科学基金(99849)
社会(80318)
社会科(76327)
社会科学(76306)
基金项目(71447)
(70921)
自然(67369)
自然科(65858)
自然科学(65839)
自然科学基金(64629)
(59844)
教育(58880)
资助(53903)
编号(50658)
重点(40752)
(39729)
成果(39207)
(38241)
(37506)
科研(35688)
创新(35130)
课题(34120)
计划(33991)
教育部(33859)
期刊
(100509)
经济(100509)
研究(65031)
学报(40686)
中国(40634)
科学(37523)
(36531)
(35600)
管理(33309)
大学(30408)
学学(29009)
农业(24850)
技术(23008)
教育(21059)
(18191)
金融(18191)
财经(17504)
业经(17015)
经济研究(16166)
(14916)
问题(14223)
(13898)
统计(13309)
技术经济(12665)
(12472)
资源(12463)
(12098)
商业(11590)
理论(11589)
科技(11312)
共检索到344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帆  徐建刚  周亮  
选取广州作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百度地图API获取广州市区27 037个餐饮类POI点的空间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入DBSCAN空间聚类算法,将其识别为397个集群,其在空间特征上呈现以天河南集群为主中心、以北京路及江南西两个集群为副中心的"一主两副"空间结构。根据集群的规模划分为6个等级,发现不同等级的集群在数量上符合中心地理论模型,并随宏观至微观呈现由基于K=3的市场原则向基于K=4的交通原则的转变。根据紧凑率、延伸度、密度及集中度等空间形态指标,将集群划分为街道型、片区型、单体—片区型、单体型四类。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城市餐饮业集聚特征规律,为深入认识城市实体空间提供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春山,马跃东,邓世文,阎小培  
通过实地抽样调查,摸清了广州市区近3年建筑竣工的商品住宅分行政区、分地段、分类型空置状况并分析其原因。认为广州市房地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要忽视商品住宅的空置问题,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化现有空置住宅,以利于广州市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璇  崔海山  刘志根  
以2014、2017年广州市区餐饮POI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餐饮店的时空变化及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2014—2017年广州市区餐饮店总体呈现由"双核"向"多核"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②2014—2017年各类餐饮店在不同区域的集聚程度不同,空间差异性特征表现明显:粤菜馆占主导地位,高密度集聚区增多,川、湘菜馆的发展变化较小,快餐厅和外国餐厅的集聚范围不断扩大,东北菜馆的集聚区减少。③交通站点、居民区、写字楼、工业园、地价与餐饮店的相关性显著,且影响程度不同:餐饮店与交通站点、写字楼、居民区的相关性较强,与工业园的相关性较弱,且在中高等级地价区集聚较多。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餐饮业区位选址及发展规划需综合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嘉雯  
基于行为主义视角,通过对30多家韩国餐馆、40多位韩餐经营者、250多位韩餐消费者的实地访谈,系统分析了韩国餐饮业的商业空间布局特点及其集聚机制。研究表明:五道口地区韩国餐饮供应与消费的商业空间正在形成组团式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六大韩餐集聚组团,韩餐供应的内部空间呈现出"外餐厅、内酒吧"的双重圈层结构,餐厅与酒吧的隔离性较强,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群体空间分异。区位选择及决策是韩餐集聚的主要因素,餐饮定位影响着韩餐集聚的内部空间结构;组团式布局特点的形成源于韩国人群体意识和"围合"思想,这种意识和思想在异乡得到加强;不同消费群体对韩餐的认知程度影响着韩国餐饮空间的发展变化,外餐厅、内酒吧的圈层结构以及酒吧餐厅的分异本质上反映出中韩两国生活习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和较大的社会距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史焱文  朱纪广  
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获取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4个年份餐饮业POI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主城区餐饮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餐饮各行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郑州市主城区餐饮业集聚特征显著,但集聚程度减弱,餐饮网点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拓展和沿道路延伸的特征;(2)餐饮业呈多中心化分布态势,中心城区形成集中连片的集聚核心,外围城区正形成新的集聚中心;(3)餐饮各行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正餐服务多中心集聚发展,快餐服务单中心集聚,饮料及冷饮服务在空间上表现出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倩琼  郑行洋  刘樱  周春山  
以广州为例,研究大都市区域农村聚落类型、空间布局特征及形成机制,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采用2013年广州市农村聚落现状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广州市行政范围内1 109个行政村划分为8类农村聚落类别,即生态型、农耕型、农—工混合型、工业发展型、工业主导型、人口规模凸显型、外来人口集聚型、商服型,分析了各类农村聚落的特征。其次,通过GIS分析工具将聚类结果与空间数据相关联,探究广州农村聚落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1)市域层面上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圈层特点,以主城区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倩琼  郑行洋  刘樱  周春山  
以广州为例,研究大都市区域农村聚落类型、空间布局特征及形成机制,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采用2013年广州市农村聚落现状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广州市行政范围内1 109个行政村划分为8类农村聚落类别,即生态型、农耕型、农—工混合型、工业发展型、工业主导型、人口规模凸显型、外来人口集聚型、商服型,分析了各类农村聚落的特征。其次,通过GIS分析工具将聚类结果与空间数据相关联,探究广州农村聚落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1)市域层面上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圈层特点,以主城区为核心,由外向内农村聚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各区层面以各自的行政中心为内核呈现圈层结构,农村聚落发育水平由外圈层向内圈层不断发展,发展程度受城市副中心发展状况的影响;(3)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其周边农村聚落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乡村工业化、城市扩张、流动人口集聚、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管理因素等方面对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莹  李全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构建人口活动强度模型,对动态人口与餐饮业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分析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可显著识别出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和9个三级中心;餐饮业分布与动态人口的空间匹配程度总体较好,工作日时匹配程度高的区域占比稍高于休息日.匹配程度为较差和差的区域依具体类型不同而散布在大型商圈外围、传统中小型商圈、旅游点、复兴街区和新兴街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启瑄  王录仓  乔杰  黄淑娟  车磊  
新数据环境为"情感转向"、"以人为本"的空间研究提供支撑,以餐饮业为代表的城市消费空间,是理性与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以兰州市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相关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物象"与"意象"视角分析其地理与情感空间特征;从"经济"与"情感"视角研究其空间形成机理与顾客决策机制。结果表明,地理与情感空间分别呈组团式、多极化与圈层式、单极化的空间结构,二者无明显关系;消费水平、人口分布、住宿、购物、娱乐设施、道路交通、旅游景点对餐饮业空间格局具有一定影响;59%的顾客对兰州市餐饮业持满意态度;口味、服务、价格、环境、区位及可达性对顾客决策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晓梅  赖正均  
餐饮企业竞争激烈,但对餐饮企业竞争要素方面的研究却仍然停留在描述阶段。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餐饮企业和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餐饮企业竞争要素的5个因子:"制度与文化"、"产品与服务"、"营销与供应"、"品牌与声誉"、"规模化经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规模化经营"是餐饮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来源,其次依次是"产品与服务"、"制度与文化"、"品牌与声誉"、"营销与供应"。该研究对于餐饮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良性竞争环境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樱  周春山  黄婉玲  朱倩琼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农村聚落的内容再次成为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大都市区作为快速城镇化和生产生活要素集聚的重点区域,其农村聚落的用地变化快速且复杂,成为了农村聚落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农村土地非农化指数,将2013年广州市农村聚落分为农耕型农村聚落、非农化起步型农村聚落、非农化发展型农村聚落、非农化主导型农村聚落、非农化型农村聚落五种。结合GIS空间分析,对广州市农村土地非农化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市域角度,农村聚落土地非农化总体呈现出围绕大都市内核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由外向内农村聚落土地非农化程度逐步升高。(2)从各区层面,农村土地非农化程度受副中心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显著,近郊区域呈现面状圈层化分布,远郊则表现出沿道路的线状分布特点。(3)从局部尺度,重大基础设施对周边农村聚落的土地非农化发展有较大拉动作用,导致高土地非农化农村聚落点状出现。随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确定村内路网密度、与主城距离、流动人口、村集体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为影响农村土地非农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各因子对大都市区农村聚落土地非农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对如何利用农村非农化进程促进城市发展、优化调控农村土地利用和规划村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博  刘洪杰  田雪婷  李宝林  曹伟宏  
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使城市下垫面发生改变,自然景观的大幅减少与人工建筑的大规模增加,给城市气候与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城市环境气候图作为分析与调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城市环境气候状况的工具与平台,拓展了城市气候信息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应用。针对目前中国华南地区城市环境气候研究缺乏多要素图层、多技术方法综合分析的现状,充分考虑到不同要素对环境气候影响程度的差异,论文结合已有的城市环境气候图的编制方法,选择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的广州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多环境要素、多评估时段、多技术方法的复杂下垫面城市环境气候图系统,利用专业气象插值、遥感反演、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广州市空气质量、热负荷与通风潜力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广州空气质量和热负荷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差异性,通风潜力的空间差异性明显而季节变化微弱。通过进一步叠加分析各环境要素,将广州环境气候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最适宜类型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林地与城间耕地,最不适宜类型位于天河、越秀、荔湾的城市核心区以及白云、增城的工业密集区,形成"北优南劣"的环境气候空间格局。最后,以环境气候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各气候类型所在区域的简要规划措施,为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与建设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逸靖  千庆兰  
通过对广州市样本众创空间内、外环境的实地观察、创客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获取一手资料,运用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众创空间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众创空间具有增长迅速、多个等级、多种模式、定位相异、水平参差的整体特征;(2)创客对广州众创空间内部、外部环境营造满意度最高的分别是基本生活设施的齐全度和整体环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众创空间的营造和建设应更加关注创客的行为特征与需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瑞宽  李九全  
探讨城市中实体书店的空间格局,对于优化城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取西安市的实体书店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西安市城七区539个实体书店POI点的空间数据,利用DBSCAN聚类算法识别集群,揭示西安市城七区实体书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安市城七区的实体书店已经形成5个不同等级的空间聚类,各个聚类所在区域的通达性较好,噪声点分布零散。(2)实体书店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街道的实体书店空间布局差异较大。(3)不同因素对实体书店的空间布局影响差异较大。其中,路网密度、公交站点密度、人口密度、商品房平均价格以及距最近高校距离与实体书店分布呈现正相关关系;距最近地铁站距离、距最近公共图书馆距离、距城区最近4A级以上景区距离与实体书店的密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各项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慧超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