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0)
2023(12892)
2022(11426)
2021(10710)
2020(8932)
2019(20785)
2018(20674)
2017(40370)
2016(21612)
2015(24236)
2014(24010)
2013(23420)
2012(21142)
2011(18816)
2010(18243)
2009(16262)
2008(15398)
2007(12989)
2006(10904)
2005(8992)
作者
(59417)
(49432)
(48916)
(46519)
(31308)
(23631)
(22373)
(19590)
(18827)
(17294)
(16921)
(16417)
(15359)
(15358)
(15240)
(14910)
(14818)
(14723)
(14031)
(13897)
(12107)
(11809)
(11763)
(11320)
(11151)
(10824)
(10802)
(10665)
(9825)
(9806)
学科
(83945)
经济(83853)
管理(61375)
(58128)
(49028)
企业(49028)
方法(43507)
数学(38261)
数学方法(37713)
(21525)
(20839)
中国(20390)
业经(18495)
(17982)
地方(16488)
理论(14629)
农业(14491)
(14330)
贸易(14325)
(13924)
(13882)
财务(13854)
财务管理(13827)
技术(13627)
(13547)
环境(13336)
企业财务(13114)
(12757)
(11704)
(10890)
机构
大学(296156)
学院(293792)
管理(122766)
(114574)
经济(112122)
理学(108277)
理学院(107163)
管理学(105156)
管理学院(104635)
研究(92062)
中国(66092)
(61562)
科学(58260)
(50042)
业大(45166)
(44208)
(43954)
中心(42455)
财经(41714)
研究所(40625)
(39706)
(38582)
师范(38221)
(38203)
北京(37964)
农业(34636)
(34249)
经济学(34084)
(32604)
财经大学(31555)
基金
项目(214798)
科学(169536)
基金(156841)
研究(156239)
(136125)
国家(135022)
科学基金(117546)
社会(98065)
社会科(92982)
社会科学(92957)
基金项目(84378)
(83923)
自然(78044)
自然科(76263)
自然科学(76244)
自然科学基金(74810)
教育(72299)
(70545)
资助(64319)
编号(63850)
成果(49482)
重点(47505)
(47310)
(44984)
(44959)
课题(42721)
创新(41874)
科研(41476)
教育部(40914)
大学(40569)
期刊
(116614)
经济(116614)
研究(81334)
中国(47546)
学报(46084)
管理(43185)
科学(42481)
(38715)
(37180)
大学(35693)
学学(33508)
教育(32022)
农业(27570)
技术(27048)
业经(19688)
(19144)
金融(19144)
财经(19114)
经济研究(18403)
图书(16250)
(16243)
问题(14984)
科技(14635)
理论(14429)
技术经济(14146)
(13634)
(13429)
实践(13346)
(13346)
资源(13002)
共检索到400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首权  吕红医  韩聪  
梳理1992年以来CNKI,WOS内的中国侗族传统建筑与聚落研究成果,分析领域发展势态、前沿成果与科学范式转型。分析表明:1)研究范式经历“事实-批判-实验”的范式转型,并向“社会释义”范式发展,考察建筑形态在民族互动实践中与文化创造的内涵关系。2)侗族传统建筑研究近年发生从环境量化分析向营造技艺研究的转变,追求从以“人”为中心的民族空间认知到以“物”为对象的建构赋形过程的多维探索。3)保护与开发模式经历从早期“分等分级保护”至“文化空间”,再到而今的释义性保护。同时指出可拓展的相关方向,包括谱系研究与村落生长机制、建筑与聚落形态与价值量化、深入展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鹏  杨瑞霞  
数字环境考古是为了响应信息时代对环境考古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古环境与古文化研究。史前聚落具有文化与环境双重属性,成为包括数字环境考古在内的环境考古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对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聚落考古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红梅  廖邦洪  
随着全球城市化扩张的加剧,乡村聚落景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聚落格局在乡村城镇化的浪潮中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分析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外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包括乡村聚落格局的美学价值、乡村聚落格局演化、研究采用的主要学科与技术,探讨了该领域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鹏  
史前聚落地理伴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和对史前时期自然和社会研究兴趣的增长而兴起。本文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在概括史前聚落地理研究主要内容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史前聚落地理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集中于史前聚落分布研究、聚落选址研究、聚落演化研究、区域环境与史前聚落关系研究、史前聚落与文化因素关系研究、史前聚落相互关系研究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史前聚落地理研究对环境考古学、地理学、聚落考古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项研究仍存在学科联系不紧密、单因素解释模式较为片面、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史前聚落地理必须通过地理学、考古学、第四纪环境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并坚持以人地关系研究为主线,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廖翠程  骆亚卓  陈远泽  
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1-2020年的266篇关于工程项目绩效文献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年代分布及期刊分布,运用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演进过程及研究前沿。结果显示:项目绩效领域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当前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项目绩效的评价与改善,特别是公共工程项目、PPP项目。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PPP模式、合作行为、关系治理等方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体系从陕南传统生态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构形态、结构形式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炼出陕南传统生态聚落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为陕南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最  刘春腊  邓运员  杨立国  
在市镇形态理论、生物基因理论等理论方法的启发下,我国学者在传统聚落的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年来景观基因理论探索与应用的研究文献,分析以下基本问题:①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与产生的理论背景;②从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传统聚落景观区划与群系研究、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与完善、GIS技术在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建立中的探索等方面论述了景观基因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现状;③系统整理了景观基因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其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本研究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的完善和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最后,展望了今后景观基因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印朗川  李伯华  刘沛林  宁东阁  
“景观基因胞”概念原指传统城镇景观的基本单元,是对有机体细胞的类比,所有聚落建筑、构筑物其实都可以看成形态、功能不一的细胞单元,它们共同协作构成聚落文化景观有机整体。文章延续这一概念,并继续与生物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类比。研究认为,景观基因胞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代谢活动;增殖与凋亡;遗传与变异。其中,代谢活动包括空间代谢、物质代谢与功能代谢,遗传方式包括胞扩散、胞变异与胞恒定三种方式。最后,文章选取湘东北及湘东南三个传统聚落——张谷英村、中田村以及上甘棠村,对景观基因胞生物学特征的表达方式进行案例诠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鑫  郭巍  林箐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鹄  
传统聚落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是历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见证。从文化层面上看,应当保护和尊重;从居住现状的层面上看,更需要加以更新和发展。通过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所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等相关策略,旨在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张嫣文  鲁鹏  陈盼盼  张莉  王霞  
选择聚落面积、文化层厚度、重要遗物、重要遗迹四大影响聚落规模等级的因子作为参评因子,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归一化操作,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华夏文明核心区——环嵩山地区在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的聚落规模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一级聚落的面积越来越大,在每个文化时期聚落中所占的比例却是越来越小。(2)各个文化时期的聚落数量有明显的等级分布特点,呈金字塔型层级结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数量越多。(3)裴李岗时期聚落等级规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仰韶时期,聚落规模等级开始出现,龙山时期聚落规模等级进一步分化,夏商时期聚落规模等级最终形成。K-means聚类方法是早期聚落规模等级划分的科学有效的定量方法,可为区域文明化进程及聚落分布形态、聚落功能等问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姜文超   刘玉明   赵熙   刘凯   魏东日   徐东亮  
近年来基于韧性理论的重大基础设施保护研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9-2022年重大基础设施系统韧性领域论文发文量、关键词和突现词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重大基础设施系统韧性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两年更是表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该领域初期以定性研究为主,侧重基于系统外部风险或系统内部脆弱性分析的韧性概念框架和韧性指标体系构建,现阶段聚焦于单一基础设施系统或多基础设施组成的网络系统韧性模型与灾害情境下的仿真模拟等量化研究手段;尽管近十年国内外学者发文量巨大但在重大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研究的对象和维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珊  
高职院校课程评价是优化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发展高职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必然途径。当前有关高职课程评价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对此,运用CiteSpace对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研究态势,可以发现相关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课程评价的内涵演变、类型特色、指标体系和功能作用四个方面,进而提出对我国高职课程评价在内涵属性延伸、类型特色彰显、体系动态调整、功能作用发挥上的前景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