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7)
- 2023(11315)
- 2022(9962)
- 2021(9595)
- 2020(8350)
- 2019(19742)
- 2018(19531)
- 2017(37349)
- 2016(20108)
- 2015(22994)
- 2014(23104)
- 2013(22853)
- 2012(21250)
- 2011(19179)
- 2010(19035)
- 2009(18057)
- 2008(17882)
- 2007(15584)
- 2006(13333)
- 2005(11988)
- 学科
- 济(85333)
- 经济(85244)
- 管理(57741)
- 业(55348)
- 企(44386)
- 企业(44386)
- 方法(43903)
- 数学(39718)
- 数学方法(39258)
- 中国(23701)
- 农(23089)
- 财(22583)
- 贸(17903)
- 贸易(17895)
- 易(17459)
- 业经(16950)
- 制(16254)
- 学(15555)
- 农业(14471)
- 地方(14118)
- 务(14045)
- 财务(14000)
- 银(13972)
- 财务管理(13961)
- 银行(13946)
- 行(13311)
- 企业财务(13217)
- 融(12843)
- 金融(12840)
- 和(12425)
- 机构
- 大学(290307)
- 学院(288201)
- 济(123081)
- 经济(120669)
- 管理(115192)
- 理学(99722)
- 理学院(98683)
- 管理学(97013)
- 管理学院(96462)
- 研究(93574)
- 中国(73223)
- 京(60354)
- 财(57619)
- 科学(55594)
- 所(46285)
- 财经(46218)
- 农(45701)
- 中心(44692)
- 经(41993)
- 研究所(41904)
- 业大(41849)
- 江(41547)
- 经济学(37942)
- 北京(37915)
- 农业(36281)
- 范(36072)
- 师范(35721)
- 经济学院(34497)
- 财经大学(34458)
- 院(33499)
- 基金
- 项目(191236)
- 科学(150932)
- 基金(140518)
- 研究(138747)
- 家(121837)
- 国家(120870)
- 科学基金(104102)
- 社会(88355)
- 社会科(83870)
- 社会科学(83847)
- 基金项目(74377)
- 省(73469)
- 自然(67825)
- 自然科(66249)
- 自然科学(66229)
- 自然科学基金(65045)
- 教育(64430)
- 划(62510)
- 资助(58288)
- 编号(57181)
- 成果(45769)
- 部(43420)
- 重点(42864)
- 发(40362)
- 创(39696)
- 课题(37685)
- 科研(37557)
- 教育部(37461)
- 创新(37135)
- 国家社会(36784)
共检索到421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双进 崔福鑫 孙淑敏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保持价格总水平平稳运行,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不同层面分析2023年CPI运行特征及背后原因;接着,从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生猪价格低位回升、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翘尾因素、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等五个方面,分析研判2024年CPI走势变化。研究发现:(1)2023年CPI涨幅比上年明显缩小,CPI八大类价格“六涨一平一降”,猪牛羊肉价格降幅扩大,旅游价格涨幅扩大;(2)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生猪价格低位回升、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是影响2024年CPI上涨的主要因素;(3)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减缓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压力、翘尾因素,是影响2024年CPI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CPI运行走势及其影响因素,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二是提质增效降本稳步推进;三是供应链物流引领转型发展;四是一流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六是物流网络布局均衡发展;七是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八是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我国物流业也面临一系列比较紧迫的问题,结构调整叠加有效需求偏弱,物流需求仍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企业占比较高,企业经营普遍承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低于GDP增速,短期内行业新动能难以撬动存量大市场,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需要妥善应对。我国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尽管经过多年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工作,但是无论从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等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市场主体、方式手段、主要环节、政策措施等微观方面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进一步推动降本的难度仍然较大。为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物流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的现实,通过激发物流需求侧变革动力、再造物流全链条组织方式、用好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供应链韧性安全,打造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激发产业升级新活力。可以预计,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大盘稳定,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二是结构调整,需求贡献持续分化;三是提质增效,物流降本仍有空间;四是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五是市场导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韧性安全,保供稳链更为迫切;七是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八是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提速;九是绿色低碳,物流社会价值提升;十是多方合力,行业共治统筹协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郑葵方 温婉
<正>2023年资金利率中枢较2022年有所上行,但债券收益率曲线大幅平坦化下行,信用利差全线收窄,等级利差多收窄。展望2024年,预计资金利率中枢将先抑后扬,债券收益率上半年将低位震荡,下半年将震荡上行。高等级信用利差将低位震荡,等级利差分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正>2023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推进银行间市场产品机制优化,做好金融大文章,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稳健推进双向开放,积极做好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持续推动银行间本币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昊
<正>2023年美国实体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展现出了相当强的韧性,但美国金融系统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利率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信息安全风险持续高企的状况贯穿全年。正如我们在2023年初展望中所预计的,美国银行业净息差的扩大、贷款规模的增长及信贷质量的提升在2023年放缓或逆转;债券投资浮亏问题及商业地产板块风险隐患等导致不同银行的业绩出现了显着差异,区域中小银行遭遇了更多负面因素挑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正>编者按:回望2023年,受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下降、金融脆弱性攀升,全球银行业继续在跌宕起伏的形势中“负重前行”。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盈利普遍下滑,银行业“强监管”加速推进;欧元区银行业虽经历了瑞士信贷事件、德银资产遭遇抛售等黑天鹅事件,但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增长态势,整体表现良好;英国主要大型银行保持了经营韧性,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韩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创下历史新高,但一系列“灰犀牛”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金宇 祝养豹
<正>2023年,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但加息幅度显著放缓,美债收益率高位盘整,美元指数几度起伏,人民币汇率总体表现出较强韧性,有效发挥了自动稳定器作用。展望2024年,全球通胀压力继续缓解,美联储和欧央行等货币当局大概率启动降息周期;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对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逐步回升态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曾学文
2023年,全球经济在缓慢增长中温和复苏,日本经济也出现回暖迹象,日本银行业表现有所改善,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资本充足率维持高位,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业绩和估值持续修复。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短期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日本经济温和复苏有望持续,货币政策可能回归正常化并启动加息进程,日本银行业发展有望继续向好,但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韦东篱
<正>2023年仍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年,俄乌冲突还未结束,巴以冲突接踵而至,局部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受上述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叠加高通胀、货币政策紧缩等其他因素,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回落,经济增速连续两年下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振龙 镐鑫
<正>英国银行业综述银行业在英国金融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伦敦是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和重要的离岸金融市场,银行业是英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英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约为英国经济产出的四倍),全球排名第六、欧洲第三。英国银行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英国银行资产的47%以英镑计价,银行的跨境贷款与借款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4%和16%,均位列首位。英国银行大致分为本地大型银行、外资银行及挑战者银行(Challenger Banks)。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金正轩 冯宜量
<正>2023年利率互换交易量较2022年大幅增长,其中一年期及以下的利率互换交易较为活跃。2023年,利率互换市场自3月初开始一路走牛,经过8个阶段,年末5年期FR007互换收益率已自年内高点下行近60BP,同时互换收益率曲线逐步平坦化。展望2024年,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稳增长政策托底、债市资产荒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预计利率互换市场将保持低位震荡的态势,而收益率曲线也将进一步平坦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玉洁
<正>1876年,朝鲜王朝与日本签订《江华岛条约》,在此之后的1878年设立的日本第一银行釜山分行成为韩国第一家银行,韩国本国的第一家银行则是1899年成立的大韩天一银行(现为友利银行)。此后,随着银行设立越来越多,银行条例等制度也陆续颁布,韩国银行业开始发展。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银行体系,是执行日本产业政策和侵略政策而掠夺资源的一种手段。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毛磊
<正>2023年,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社融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数据高开低走,波动剧烈。直接原因在于融资结构单一,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轮流支撑;根本问题在于金融资源供给强而需求弱,引致“M2—M1”“M2—社融”“人民币贷款金融机构口径—社融口径”三大“剪刀差”。综合经验测算与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当前实体经济内生需求低迷,社融的货币政策传导中介效应明显减弱,金融资源边际增长率有所下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正>一、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提升跨境外汇服务能力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自2023年1月3日起,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时间从北京时间23:30延长至次日3:00,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市场更多交易时段。延长交易时间有助于拓展境内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促进在岸和离岸外汇市场协调发展,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
回顾与展望:2023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概况——基于对202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
近十五年我国高职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核心期刊数据的分析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2—2012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
经济持续复苏趋好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2022年CPI走势分析及2023年预测
2018年黄金市场回顾及展望
我国PPP的发展回顾及2015年展望
当前价格形势及今明两年价格总水平分析与预测
我国物流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展望
2023年我国商贸物流运行分析和2024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