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23)
2023(18234)
2022(15583)
2021(14757)
2020(12221)
2019(28636)
2018(28275)
2017(54267)
2016(28998)
2015(32748)
2014(32486)
2013(32104)
2012(29196)
2011(26080)
2010(26041)
2009(23867)
2008(23045)
2007(20055)
2006(17671)
2005(15375)
作者
(81040)
(68004)
(66990)
(64244)
(42742)
(32379)
(30497)
(26792)
(25637)
(23801)
(22936)
(22815)
(21222)
(21220)
(20832)
(20713)
(19931)
(19837)
(19467)
(19207)
(16719)
(16663)
(16239)
(15564)
(15170)
(15158)
(14833)
(14796)
(13669)
(13377)
学科
(121473)
经济(121335)
(83000)
管理(77459)
(59292)
企业(59292)
方法(53555)
(53436)
数学(47372)
数学方法(46786)
农业(35820)
中国(33318)
业经(29762)
(28289)
(24321)
地方(23407)
(22375)
贸易(22363)
(21844)
(21832)
理论(17972)
技术(17759)
(17673)
银行(17630)
环境(17344)
(16892)
(16878)
(16870)
财务(16796)
财务管理(16757)
机构
学院(405679)
大学(404462)
(168734)
经济(165423)
管理(160816)
理学(140099)
理学院(138650)
研究(136540)
管理学(136182)
管理学院(135468)
中国(104868)
(85285)
科学(83182)
(77946)
(73411)
(67061)
业大(63836)
中心(63394)
研究所(61331)
农业(59703)
财经(59380)
(57432)
(54548)
北京(53677)
(52887)
师范(52399)
经济学(50920)
(49124)
(46278)
经济学院(46038)
基金
项目(281616)
科学(222028)
研究(207758)
基金(205628)
(179112)
国家(177591)
科学基金(152758)
社会(132507)
社会科(125334)
社会科学(125299)
基金项目(108815)
(108260)
自然(97925)
自然科(95683)
自然科学(95657)
教育(94531)
自然科学基金(93936)
(90776)
编号(85392)
资助(84363)
成果(68388)
(62792)
重点(62607)
(60463)
(58113)
课题(57542)
国家社会(55327)
创新(54267)
教育部(53899)
科研(53562)
期刊
(183075)
经济(183075)
研究(117599)
(77622)
中国(77122)
学报(64026)
科学(60035)
管理(55804)
(54500)
农业(53320)
大学(50053)
学学(47299)
教育(42974)
(36088)
金融(36088)
技术(35639)
业经(34010)
经济研究(28620)
财经(28181)
(26018)
问题(24756)
(24162)
(20850)
图书(20241)
技术经济(19629)
世界(19374)
科技(19069)
理论(18460)
资源(18024)
统计(17848)
共检索到58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红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不断下降的事实,文章提出益贫式增长的概念及测度方法,根据CHNS调查的微观家庭收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1989-2009年贫困和不平等变动的变动趋势,判断这段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益贫性,农村贫困人口是否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好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文章基于中国滇黔桂的农户面板数据,用不同方法测量了2003~2009年样本农户收入与消费的亲贫增长。经验研究发现:(1)从收入角度,西南民族地区既是绝对意义的亲贫增长,又是相对意义的亲贫增长;(2)从消费角度,在绝对意义上的亲贫增长存在,相对意义亲贫增长不存在;(3)对于最为贫困的穷人,亲贫增长的影响比较低,经济增长对于西南民族地区减贫效应逐步递减,顽固性贫困现象突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李谷成  蔡根女  冯中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优势发挥殆尽后,到底是什么因素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命题。本文在利用全国和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形成的村域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一问题,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工业化、非农化选择了一条建立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本地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了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就业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增长的关键是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部门的再配置与自由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永丽  宋健  
根据4次甘肃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Shapley分解法、Kakwani&Pernia指数法等对样本农户近10年来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增长大幅度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缓解了农村的贫困状况,但对深度贫困人口的减贫作用相当有限;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大部分时期的经济增长都不是益贫式的增长。要减少贫困,不仅要通过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带动相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还要通过各种精准扶贫措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尽最大可能带动深度贫困人口脱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永丽  宋健  
根据4次甘肃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Shapley分解法、Kakwani&Pernia指数法等对样本农户近10年来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增长大幅度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缓解了农村的贫困状况,但对深度贫困人口的减贫作用相当有限;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大部分时期的经济增长都不是益贫式的增长。要减少贫困,不仅要通过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带动相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还要通过各种精准扶贫措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尽最大可能带动深度贫困人口脱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锦春  范从来  
本文构建风险冲击、农村家庭资产和持续性贫困的分析框架阐释风险冲击造成农村家庭持续性贫困的成因,将CHNS数据库中1989—2015年1146户农村家庭作为样本,在测度农户分类资产指数的基础上揭示风险冲击对持续性贫困的影响,论证了个体异质性风险冲击下农户风险应对方式的差异。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对摆脱持续性贫困的作用显著优于农业资产和商业资产积累,不同生产性资产配置农户风险应对机制的差异是导致低资产农户陷入持续性贫困的根本原因。因此,探索实施贫困家庭资产账户建设,加强生产性资产帮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与教育扶贫事业发展均有助于实现农村贫困家庭的长效脱贫。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春红  解垩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本文采用财政流动剖面和财政流动矩阵两种方法测度了中国农村的财政流动,并计算了中国农村各类公共转移支付的反贫困效率。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和税费系统减少了农村不平等和贫困;虽然税费表现出了累退特性,但转移支付和税费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是累进的;从政府转移支付的各种类看,五保户补助、无保障老人补助、低保、特困户补助及退耕还林补助这些种类的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的瞄准较好,其减贫效率相对较高,溢出效应也相对较小;把养老金作为公共转移支付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发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雷  白军飞  张彩萍  
我国农村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其膳食健康状况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分析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和健康膳食指数(HEI),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回归、门槛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评估我国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对比分析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影响差异,从膳食健康视角评估当前贫困线标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贫困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贫困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明显高于非贫困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低估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从膳食健康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应提升至3 159元,高于当前的贫困线标准(2011年为2 300元)。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仍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膳食健康的重要途径。如果计划对贫困人口的营养状况进行政策干预,现有的贫困线有必要进行上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慧敏  罗庆  许家伟  
笔者根据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家户微观面板数据,借助双变量Probi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同贫困线标准下,家户贫困发生率均逐年下降,且随着经历贫困次数的增多,贫困户数目不断减少,相邻年份中仅有部分家庭持续处于贫困状态;同时,家户脱离贫困与陷入贫困的状态同时存在。回归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村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到最近小学的距离、到最近火车站的距离等因素对下一年份家户贫困状态的边际效应影响显著;由于贫困标准不同,其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志安  付正淦  邱国庆  
文章重点关注间接税减缓相对贫困效果,并基于CFPS2012年与2018年微观数据测算模拟表明:匿名评价下中国间接税整体K指数为负值,具有逆向调节的收入再分配与减贫效应,加剧了总体贫困广度、深度以及强度,但现阶段结构性减税使间接税归宿的累退性、平均税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减小了城乡相对贫困倍差;非匿名评价下居民家庭税前收入位置与间接税负担率呈现“U”型关系,且低收入群体位于拐点左侧,这使部分家庭收入减损流入相对贫困阶层。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自发推动“益贫式增长”收入再分配格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师慧丽  
本文利用中国8省农村1420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三个理论假说。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整体上,中国农户消费行为能够很好的用PIH/LCH来描述,但是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响;②对于流动性约束组的农户来说,存在消费的过度敏感现象;而对于非流动约束组而言,则消费行为很好的遵循PIH假说;③根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流动性约束平均使得农户消费增长率提高1%~2%,农户相对避险系数为1.7~2.1左右;④本文尝试使用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IV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内生性可能会使得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产生对流动性约束对消费增长影响的高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勇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士德  朱克朋  
劳动力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向城镇和发达地区大规模流动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相伴随的特征化事实。区别于已有研究聚焦劳动力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城镇和发达地区增长贡献度的研究偏向,本文着重聚焦劳动力外流给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结合作者在广东等7个省所开展的微观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劳动力外流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福利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除正向效应外,智力外流导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动力丧失,陷入增长困境;学界所预期的劳动力外流给欠发达地区带来的回波效应更大而扩散效应并不显著;长期以来的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福利受损;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刚性的形成与固化进一步拉低...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华山  王志伟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