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2)
- 2023(14790)
- 2022(12507)
- 2021(12087)
- 2020(10145)
- 2019(24001)
- 2018(23864)
- 2017(44578)
- 2016(24314)
- 2015(28263)
- 2014(28305)
- 2013(27911)
- 2012(25970)
- 2011(23376)
- 2010(23395)
- 2009(21660)
- 2008(21565)
- 2007(18860)
- 2006(16122)
- 2005(14340)
- 学科
- 济(103636)
- 经济(103531)
- 管理(69862)
- 业(64991)
- 企(53536)
- 企业(53536)
- 方法(51475)
- 数学(46029)
- 数学方法(45259)
- 中国(28862)
- 农(26419)
- 财(25253)
- 学(21773)
- 贸(21316)
- 贸易(21305)
- 易(20802)
- 业经(20111)
- 制(18232)
- 环境(17665)
- 地方(17164)
- 农业(17073)
- 理论(16423)
- 和(16311)
- 务(15845)
- 财务(15778)
- 财务管理(15732)
- 银(15297)
- 银行(15262)
- 融(14912)
- 金融(14909)
- 机构
- 大学(351866)
- 学院(349751)
- 济(147155)
- 经济(144304)
- 管理(134980)
- 研究(119559)
- 理学(116748)
- 理学院(115457)
- 管理学(113097)
- 管理学院(112458)
- 中国(91427)
- 京(74880)
- 科学(73167)
- 财(64837)
- 所(60283)
- 农(58203)
- 中心(55426)
- 研究所(55020)
- 业大(52288)
- 财经(52272)
- 江(50468)
- 经(47633)
- 北京(47321)
- 农业(45969)
- 经济学(45694)
- 范(45129)
- 师范(44650)
- 院(42890)
- 经济学院(41193)
- 州(39984)
- 基金
- 项目(235492)
- 科学(185570)
- 基金(172847)
- 研究(168756)
- 家(151634)
- 国家(150473)
- 科学基金(128942)
- 社会(106787)
- 社会科(101280)
- 社会科学(101250)
- 基金项目(90370)
- 省(90116)
- 自然(84917)
- 自然科(83028)
- 自然科学(83006)
- 自然科学基金(81508)
- 教育(79426)
- 划(77237)
- 资助(73006)
- 编号(67505)
- 成果(54511)
- 重点(53565)
- 部(53067)
- 发(50008)
- 创(48709)
- 课题(46527)
- 科研(45923)
- 创新(45662)
- 教育部(45548)
- 国家社会(44841)
共检索到514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小敏 付加锋
针对我国提出的2020年单位GDP的CO_2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构建了能源SAM表和CGE模型,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利用CGE模型的宏观平衡与政策分析能力,估算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执行难易程度。模拟结果显示:①产业结构调整对节能贡献有限,主要节能量来源于产业能源强度下降,高能耗行业仍是今后调控的主要对象;②完成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有一定把握,但仍需要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延续性和出台新的保障措施。对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通过技术进步,严格调控高耗能行业,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兼顾行业减排潜力差异,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减排贡献,从长期来看,最根本的要依赖技术进步与创新。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能源强度 CGE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友国
选择强度约束还是总量限制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有关气候变化协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比较了碳排放强度约束和总量限制的绩效,并进一步结合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要素-能源替代不确定情形下这两种约束对中国经济总量、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及边际碳减排成本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的碳强度约束是一个合适且有诚意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国际气候变化协议应当允许发展中国家采用可调节的碳强度减排目标。
关键词:
强度减排 总量减排 不确定性 CGE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剑波 罗志鹏 李峰
本文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预期下推导预测出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同时,建立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验证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直接预测。研究结论为:(1)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误差(MSE)为0.0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33%,表明模型泛化能力十分优秀,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框架下,中国碳排放强度将在2030年达到0.9237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2.9755吨/万元下降68.96%;(2)在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分析中,预估中国2030年碳排放强度能够下降至0.9840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2.9755吨/万元的碳排放强度下降66.93%;(3)将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碳排放强度预测值与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的表现更佳,两个模型对于2030年碳排放强度值的预测相差0.0603吨/万元,对于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幅预测相差2.03个百分点,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稳健性。
关键词:
碳达峰 碳排放强度 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关键词:
碳排放 减排路径 CGE模型 模拟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关键词:
碳排放 减排路径 CGE模型 模拟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燕 曲建升 邱巨龙 刘谨
本文基于国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需求,对高排放强度省区2010-2020碳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选取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分析了2005-2010年碳排放的基本状况和碳排放强度降低原因,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强度和减排目标设定了6种不同的2010—2020年碳排放情景,并就2020年40%~45%减排目标与北京、上海、宁夏、内蒙古、山西、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目标下的6种发展情景中,2020年,甘肃省人均碳排放量为11.26tCO2~14.73 tCO2/人;能源强度为1.383吨标煤/万元~1.529吨标煤/万元,相对2005年降低3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静华 贾仁安 涂国平
本文基于能源消费强度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7年间,能源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煤、石油、电力三种能源消费强度的两因素分解贡献值比较和三大产业间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贡献份额比较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效率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煤的消费强度与中国能源的消费强度变化一致,提出了降低第二产业重点耗能产业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和优化经济结构三大管理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发根 单葆国
对2020年、2030年中国能源供需格局进行了情景分析,研究了绿色发展情景与常规发展情景下的能源供需总量、结构、布局、流向和流量等要素。研究发现:2030年之前中国能源需求将保持增长,能源供应面临较大压力;一次能源结构趋于清洁化和低碳化,但煤炭仍将是第一大能源;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逐渐取代工业成为终端用能的增长主力,但工业仍是能源消费的第一大行业;"三华"仍是全国能源消费重心,能源流将持续扩大,保持自西向东、由北往南、陆海进口的基本流向。
关键词:
能源需求 供应 结构 布局 能源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士春 张文文 戴利俊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征收10元/吨、20元/吨、30元/吨和40元/吨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利用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来衡量碳税的减排效果,最后,模拟保持居民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分析碳税的"双重红利"。研究结论表明:碳税是一种可行的政策选择,能够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除政府收入和消费增加,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GDP、名义GDP和居民福利均产生负效应;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降低,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受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碳税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能源强度效应的抑制作用并减弱了经济产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保持居民福利不变,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米国芳 刘广为
本文列举出近年来研究碳排放强度的代表性文献,从中选取经济增长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四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四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规模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平稳性不足;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并用方差分解分析三种影响因素的贡献度,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最为显著,能源强度次之,能源结构最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瞿小松 邓翔 余子楠
近年来,碳排放交易体系逐渐在各国建立,已成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一个动态CGE模型对《巴黎协定》所采用自主贡献方案下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交易模式下的全球减排效率。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规模越大,全球减排成本越低。如果能够建立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自主贡献方案下2030年的全球减排成本仅占GDP的0.15%,各国福利都将得以提升。
关键词:
碳交易 减排 巴黎协定 效率 CGE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瞿小松 邓翔 余子楠
近年来,碳排放交易体系逐渐在各国建立,已成为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一个动态CGE模型对《巴黎协定》所采用自主贡献方案下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交易模式下的全球减排效率。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规模越大,全球减排成本越低。如果能够建立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自主贡献方案下2030年的全球减排成本仅占GDP的0.15%,各国福利都将得以提升。
关键词:
碳交易 减排 巴黎协定 效率 CGE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勇 王恩东 毕莹
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既是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国际承诺,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政策约束下的碳排放达峰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气候保护函数的七部门CGE模型,模拟评估中国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经济影响,包括对综合经济的影响和对各部门进出口及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越大;三种碳排放达峰情景下,政府收入及储蓄均有明显下降,对其余经济指标基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碳排放达峰对建筑业产出影响较小,其他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勇 王恩东 毕莹
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既是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国际承诺,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政策约束下的碳排放达峰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气候保护函数的七部门CGE模型,模拟评估中国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经济影响,包括对综合经济的影响和对各部门进出口及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越大;三种碳排放达峰情景下,政府收入及储蓄均有明显下降,对其余经济指标基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碳排放达峰对建筑业产出影响较小,其他部门产出略有增长。综合来看,2030年是中国碳排放达峰的最佳时间点。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碳排放达峰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郭晓慧
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需求用途结构和品种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合理营养标准的视角确定人均食物需求,预测了2020年中国主要粮食用途和品种的需求数量。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约6.1亿吨;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饲料用粮预计达到2.98亿吨,将取代口粮在中国粮食用途中排第一位;玉米需求量预计达到2.3亿吨,将超过稻谷成为未来中国粮食消费的最主要品种。
关键词:
粮食 需求结构 预测 营养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中国以及30个省域的灰色关联分析
2000—2020年中国畜牧业区域碳排放公平性与排放效率
1990—200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省域聚类分析
1992年中国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的误差分析
环境规制与碳排放:“倒逼效应”还是“倒退效应”——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2012年中国“985”大学效率评价——基于DEA-Tobit模型的教学-科研效率评价与结构-环境影响分析
中国碳减排政策的模拟分析——基于中国能源CGE模型的研究
基于改进STRIPAT模型在碳排放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碳排放许可的初始分配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2020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