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1)
- 2023(15311)
- 2022(12857)
- 2021(12386)
- 2020(10496)
- 2019(24696)
- 2018(24432)
- 2017(45859)
- 2016(24588)
- 2015(28232)
- 2014(27956)
- 2013(27711)
- 2012(25559)
- 2011(22972)
- 2010(23059)
- 2009(21188)
- 2008(21055)
- 2007(18808)
- 2006(16003)
- 2005(13823)
- 学科
- 济(104125)
- 经济(104019)
- 管理(69260)
- 业(66633)
- 企(52646)
- 企业(52646)
- 方法(51343)
- 数学(46099)
- 数学方法(45394)
- 农(30058)
- 中国(29828)
- 财(25928)
- 业经(21241)
- 贸(20796)
- 贸易(20784)
- 农业(20305)
- 易(20290)
- 学(19405)
- 地方(19219)
- 制(18095)
- 理论(16266)
- 务(15730)
- 环境(15693)
- 财务(15661)
- 财务管理(15625)
- 和(15610)
- 银(15229)
- 银行(15196)
- 企业财务(14783)
- 技术(14702)
- 机构
- 学院(350249)
- 大学(350222)
- 济(148021)
- 经济(145149)
- 管理(136049)
- 研究(117925)
- 理学(117735)
- 理学院(116466)
- 管理学(114191)
- 管理学院(113544)
- 中国(90029)
- 京(73942)
- 科学(71405)
- 财(66017)
- 所(58650)
- 农(58347)
- 中心(55209)
- 研究所(53547)
- 财经(53035)
- 业大(52085)
- 江(50751)
- 经(48460)
- 北京(46679)
- 经济学(46501)
- 农业(45980)
- 范(44802)
- 师范(44333)
- 院(42552)
- 经济学院(42087)
- 州(40415)
- 基金
- 项目(238398)
- 科学(188066)
- 基金(174322)
- 研究(172923)
- 家(152860)
- 国家(151637)
- 科学基金(130052)
- 社会(110150)
- 社会科(104479)
- 社会科学(104450)
- 省(91883)
- 基金项目(91286)
- 自然(84495)
- 自然科(82598)
- 自然科学(82571)
- 教育(81402)
- 自然科学基金(81108)
- 划(78198)
- 资助(72842)
- 编号(69531)
- 成果(55947)
- 重点(54283)
- 部(53848)
- 发(51025)
- 创(49820)
- 课题(48302)
- 创新(46666)
- 国家社会(46385)
- 教育部(46325)
- 科研(46166)
共检索到51042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颖 李善同
本文构造了一个含有详细居民分组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各类家庭的劳动力供给行为等进行了深入刻画。通过分别在长期和短期的时间框架下进行模拟分析,我们发现降低转移成本、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是促进基础设施发挥减贫作用的关键环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昕宇 马昱
本文基于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运用熵权TOPSIS测算农村基础设施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农村基础建设能力较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不同转换机制下的非线性影响,均呈现单门限特征,对减贫质量影响呈现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4056;对减贫数量影响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大,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3440,转换过程较快。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明 邵学峰
基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基建布局和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构建动态递推CGE模型模拟分析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劳动报酬比重、资源利用效率等经济转型发展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报酬占比提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研究结论对发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效应、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转型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骆永民
本文综合采用因素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通讯、环保这三类基础设施的城乡差距越大,工农业人均产出、城乡生活水平以及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差距就会越大,并且农民获取工资收入的机会越少。除此之外,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经济效应还不同程度地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本地区的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越大,相邻地区的工农业人均产出差距就越小。这说明,本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会导致相邻地区的农产品涌入本地市场,从而有利于相邻地区的农业发展而不利于本地农业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劲光 高静美
本文在回顾我国扶贫发展战略与贫困变化逻辑的基础上,利用1987—2006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于贫困以及与贫困密切相关的农村人均收入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我国扶贫战略的发展是随着贫困概念内涵的变化而变化的;(2)基础设施的数量(存量)方面和质量方面对于贫困和农民收入的相关影响都非常重要,二者应同时受到关注;(3)基础设施数量与质量独立指标的实证效果与其综合指标的实证效果间存在着差异,综合指标的拟合效果优于独立指标的拟合效果;(4)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及质量的改进同时起到降低贫困、提高农村收入并改变收入构成的作用,但对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却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慧玲 徐妍
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它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紧密相连,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少贫困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选取我国1988-2014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减贫效应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及减贫效应之间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交通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互为双向关系,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减贫效应之间是单向关系,交通投资对农民收入呈现出较强地正向影响,但农民收入的增加缺乏对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的冲击效应。产业
关键词:
交通投资 设施建设 产业结构 产业扶贫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应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产业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全国层面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本地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尤其是公路基础设施;(2)地区层面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东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均高于中部,且铁路的产业创新效应高于公路,而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鑫 刘兰娟
文章基于当前复杂的经济现实,构建了用于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转型的CGE模型,模拟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劳动报酬、资源利用效率等经济转型因素的变化。结果显示:增加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对上海的直接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但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报酬占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对经济转型有一定的正向贡献。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经济转型 CGE 模拟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玮 毕超
基础设施会通过溢出效应对能源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但尚缺乏相关的经验证据。本文运用处理非线性关系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确实具有非线性溢出效应并显著为负;(2)三类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具有低影响和高影响两种状态,其大小最终会随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加平滑的转向高影响状态,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高、低影响状态间有较大差异;(3)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目前仍处于低影响状态。建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的负向溢出效应,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的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伦盛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省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科技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投融资效率的提高;剔除环境、误差因素,我国各省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投资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因此,建议通过拓宽融资途径,扩大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规模来提高融资规模效率,通过提高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和技术水平来提高投资纯技术效率,同时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与科技发展水平来改善投融资环境从而促进投融资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基础设施 投融资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裴馨 高远东
基于搜寻与匹配模型,从理论上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之后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省级数据相匹配,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工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作匹配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工资提升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从个体异质性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上网和健康劳动力的工资提升;从行业及技能异质性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提升,并抑制传统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提升,且在不同行业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仅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刚毅 桂雪梅 李春雷
长期以来,中国生猪价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显著现象。然而,信息对生猪价格波动产生的具体影响尚待深入探究。基于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这一自然实验设定,实证检验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养殖户对生猪价格的反应敏感性增强,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呈现出加速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养殖主体的分化现象加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异质性分析则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引发生猪价格的整体大幅波动和负向大幅波动,而对生猪价格的小幅波动和正向大幅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为养殖户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伍文中
基础设施存量很难代表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味地以基础设施投资来比较各地基础设施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特别是在中国各级政府偏好固定资产投资的背景下,应该引入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这一核心概念。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源于一些文献对政府行政效率的估计,通过比较投入和产出变量,清晰地将对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评估"嫁接"到关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估计上。以此为基础,采用DEA分析中国各省2001~2008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继而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GDP、FDI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基础设施 DEA 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姣姣 薛惠锋
实现投资效益稳步增长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关键。本文以影响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益的复杂多因素为视角,选取资金、人力为投入指标,行业生产总值、人员工资为产出指标,通过构建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益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益分别进行纵向测度与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全国水利基础设施总体投资经济效益呈稳定上涨态势,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仅有6个省市水利基础设施投资达到规模效应,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匮乏,而东、中、西部地区投资绩效呈"东部领先、中部赶超、西部发展"的基本态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伏玉林 苏畅
基于三要素的成本函数,本文利用1996—2010年20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以能源、交通以及邮电通讯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产业部门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要素投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基本设施投入不仅具有降低行业平均成本的作用,而且对行业成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劳动投入,要素投入更加向资本和中间品倾斜。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