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35)
- 2023(10690)
- 2022(8992)
- 2021(8561)
- 2020(7160)
- 2019(16616)
- 2018(16197)
- 2017(30617)
- 2016(15983)
- 2015(18254)
- 2014(17509)
- 2013(17275)
- 2012(15802)
- 2011(14182)
- 2010(13353)
- 2009(12029)
- 2008(11240)
- 2007(9161)
- 2006(7664)
- 2005(6577)
- 学科
- 济(68555)
- 经济(68485)
- 管理(44188)
- 业(40195)
- 方法(35269)
- 数学(32407)
- 数学方法(32045)
- 企(31901)
- 企业(31901)
- 中国(19965)
- 农(17088)
- 财(15957)
- 贸(14851)
- 贸易(14844)
- 易(14582)
- 业经(12898)
- 学(12346)
- 农业(11250)
- 制(11020)
- 环境(10525)
- 地方(9901)
- 银(9692)
- 银行(9667)
- 融(9577)
- 金融(9575)
- 务(9473)
- 财务(9441)
- 技术(9437)
- 财务管理(9415)
- 和(9404)
- 机构
- 大学(223827)
- 学院(219805)
- 济(101682)
- 经济(100262)
- 管理(87725)
- 研究(78473)
- 理学(77031)
- 理学院(76273)
- 管理学(75022)
- 管理学院(74638)
- 中国(60048)
- 京(46929)
- 科学(46031)
- 财(42181)
- 所(37671)
- 农(36693)
- 中心(35989)
- 财经(35059)
- 研究所(34876)
- 业大(33158)
- 经济学(33051)
- 经(32594)
- 经济学院(29917)
- 农业(29247)
- 北京(29230)
- 院(28917)
- 江(28708)
- 财经大学(26800)
- 范(26218)
- 师范(25854)
- 基金
- 项目(160816)
- 科学(128894)
- 基金(122713)
- 研究(114148)
- 家(108927)
- 国家(108177)
- 科学基金(93148)
- 社会(76601)
- 社会科(72914)
- 社会科学(72897)
- 基金项目(64169)
- 自然(60700)
- 自然科(59387)
- 自然科学(59365)
- 自然科学基金(58339)
- 省(58219)
- 教育(51923)
- 划(51085)
- 资助(50545)
- 编号(42414)
- 部(37714)
- 重点(36641)
- 发(34453)
- 国家社会(34128)
- 创(33853)
- 成果(32716)
- 教育部(32620)
- 创新(31902)
- 科研(31734)
- 中国(31052)
共检索到310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艳芬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使能源使用安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鉴于经济、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复杂关系,本文在拓展可计量均衡模型(CGE)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概念,构建能源CGE模型和能源使用安全测度框架,将能源的最终需求、初始能源转换矩阵、能源生态足迹转换率和本区域的能源生态承载力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比能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分析能源使用安全状况。对中国1962年至2002年能源使用安全测度,结果显示,这40多年里,从人均和总量水平来看,能源生态承载力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能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能源人均生态承载力的下降速度快于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林秀 邹艳芬 魏晓平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的巨大环境影响使能源使用安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鉴于经济、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复杂关系,本文在拓展可计量一般均衡模型(CGE)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通过计算能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中国1962—2005年的能源使用安全进行测度和评估,分析中国能源使用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一国在倡导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节约会部分被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抵消掉。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效率影响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不同能源种类能源效率提高4%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煤炭、石油和电力在七部门的加权平均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分别为32.17%、33.06%和32.28%,说明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在我国显著存在。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回弹效率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本文构建了中国的能源环境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环境反馈机制,详细划分能源部门,并利用该模型模拟分析减少重工业出口退税、征收化石能源从价资源税以及经济结构变动的节能减排效果和宏观经济影响。基于数量模拟结果,本文认为征收化石能源从价资源税是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由于其对宏观经济也将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其征收必须结合各种补贴形式,同时必须建立一个合理透明的能源价格机制。另外,中国必须长期有步骤分阶段地降低重工业比例,提高第三产业比例,短期内可逐步取消重工业的出口退税。
关键词:
能源环境CGE模型 节能减排 政策模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国家之一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鉴于迅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 ,2 1世纪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任务是 :在不断扩大资源国际化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进口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及及早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星 马树才 朱连洲
通过构建中国能源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碳税和碳排放变量,细化出能源部门,并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设定节能减排基准情景,针对碳减排、碳税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三个不同的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冲击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单一的能源政策总有不足之处,要么减排效果欠佳,要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倩 姚兰 胡国松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一轮变革,能源供应和生产格局同时呈现"多极化"、"多元化"局面,能源权力中心分散化越明显。作为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的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面临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运输安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能源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更复杂、能源外交等诸多挑战。本文从协调能源消费大国之间关系,加强能源进口供给多元化和油气进口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能源安全的区域战略布局,高效开发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等方面,提出了世界能源新格局下我国加强能源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社会发展 优化配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士春 龙如银
采用DEA方法测度中国1995~2011年间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并拓展STIRPAT模型,通过Tobit回归分析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能源和碳排放效率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经济增长和节能技术是影响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经济增长会降低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工业化水平对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过统计上不显著。人口规模与能源和碳排放效率负相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云亨 方恺 叶瑞克
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类似,人类对于能源安全也呈现一定的需求层次演进特征。满足基本生活的能源需求属于最低层次,解决能源贫困后将会致力于以合理的价格确保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进而追求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在能源安全领域面临着重大挑战,既要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又要兼顾增加能源供应总量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的双重目标。尽管中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与成熟的市场条件有利于能源转型,不过为了克服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元目标取舍、转型期漫长以及政府与市场角色之争等难题,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科技创新以及能源治理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费与进口国,能否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化石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无论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还是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能源合作 石油 天然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费与进口国,能否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与中国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化石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无论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还是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能源合作 石油 天然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29个省份的能源生产率。研究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提高2.89%,转折点发生在2002年。在此之前,能源技术变化是能源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之后,能源技术效率变化推动了中国能源生产率的稳步上升。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生产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技术变化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呈现"高能效一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低能效一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部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均得到提升,最佳实践省份越来越多,但是省份之间的追赶效应只有0.36%。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唐静媛 娄宇
为顺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能源发展质量成为当前能源经济关注的重点。文章首先利用2015—2019年中国省级数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运用最小角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构建能源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基尼系数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各年份的静态能源发展质量指数;最后运用TOWA算子确定时间权向量,测度五年间各地区的动态能源发展质量指数。结果表明:2015—2019年受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的影响,全国能源发展质量的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各地区之间的能源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上海、江苏、北京、天津和广东的静态能源发展质量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云南、贵州、宁夏等省份则处于落后位置,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动态能源发展质量水平位居全国前三,而贵州、广西和云南位列最后三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张光明 朱莹莹 段星宇
基于新常态和WSR系统方法论,建立了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人理因素的重要作用,接着采用DEMATEL法修正各级指标的初始权重,提升了各层次评价指标间的独立性。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改进AHP-FCE法实证评价了上海市能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上海市能源安全处于一般水平,特别要重视事理与人理指标水平的提升。研究成果有利于分析能源安全不足,促进能源安全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生玲 郝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导致能源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又面临较多挑战。国内能源开发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较晚,能源战略储备不完善等问题也很突出。本文在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消费最优化模型,并综合考虑本国能源与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之间、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之间这两个关键的替代关系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得出了中国能源消费的最优跨期消费路径。当前能源消费中的很多问题,包括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都源于实际能源消费量严重偏离了这一"最优路径"所规定的消费水平。因此,为了有效缓解乃至从根...
关键词:
能源缺口 能源安全 新能源 能源供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