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4)
2023(16735)
2022(14437)
2021(13647)
2020(11398)
2019(26244)
2018(25810)
2017(50834)
2016(27132)
2015(30403)
2014(30111)
2013(29446)
2012(27023)
2011(24134)
2010(24229)
2009(22507)
2008(21146)
2007(18508)
2006(16256)
2005(14323)
作者
(74519)
(61787)
(61142)
(58585)
(39495)
(29488)
(28199)
(24234)
(23653)
(22126)
(21046)
(20730)
(19442)
(19356)
(19355)
(19025)
(18502)
(18208)
(17685)
(17679)
(15155)
(15022)
(14907)
(14180)
(13926)
(13788)
(13551)
(13514)
(12307)
(12018)
学科
(103868)
经济(103756)
(80640)
管理(80133)
(66663)
企业(66663)
方法(49263)
数学(43032)
数学方法(42460)
中国(33689)
(30415)
(29605)
金融(29603)
(29447)
银行(29414)
(28803)
(28248)
业经(24187)
(23595)
地方(22716)
(20435)
财务(20358)
财务管理(20315)
(20005)
贸易(19991)
(19468)
(19460)
农业(19337)
企业财务(19325)
理论(18657)
机构
学院(372059)
大学(371430)
管理(152484)
(151698)
经济(148351)
理学(131680)
理学院(130338)
管理学(128164)
管理学院(127465)
研究(118945)
中国(98876)
(77181)
(73124)
科学(70205)
财经(58481)
中心(57611)
(57007)
(54547)
(53805)
(53239)
业大(51924)
研究所(51762)
北京(48571)
(46796)
师范(46403)
经济学(45622)
(44370)
(43808)
财经大学(43778)
农业(42180)
基金
项目(254382)
科学(201099)
研究(189180)
基金(185650)
(159388)
国家(158036)
科学基金(137802)
社会(119466)
社会科(113317)
社会科学(113288)
(98366)
基金项目(98208)
自然(89279)
自然科(87221)
自然科学(87201)
教育(86984)
自然科学基金(85621)
(82346)
编号(78105)
资助(76980)
成果(62742)
(56534)
重点(56147)
(53901)
(53171)
课题(52799)
创新(49515)
教育部(49208)
国家社会(48732)
项目编号(48562)
期刊
(160274)
经济(160274)
研究(112398)
中国(67911)
管理(55398)
(55210)
学报(52133)
(51703)
金融(51703)
科学(49688)
(48839)
大学(41072)
学学(38791)
教育(38445)
农业(32953)
技术(32600)
财经(28018)
业经(26468)
经济研究(25455)
(23808)
问题(20476)
理论(19516)
实践(17982)
(17982)
图书(17760)
技术经济(17709)
现代(17032)
科技(16809)
(16319)
(16256)
共检索到547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轶群  梁冉  
专利融资是一种备受国家创新战略关注的技术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信用违约风险则是该模式运作过程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信用违约互换(CDS)工具与策略,主要研究专利融资信用风险期望违约概率与实际违约概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参数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概率通常会低于期望概率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风险溢价与期望收益也呈现正相关性,即系统可以通过标准化分析工具调控实际概率,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容忍稍大的风险,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东海,谢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占雷  李瑞  徐勇强  
互助担保融资中借款方违约导致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问题制约着企业间融资渠道的顺畅。为分析借款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互助担保融资的借款方为研究对象,基于傅立叶定律非稳态传染模型,引入借款方的营运能力、信用风险强度、偿债能力、信息披露程度等变量进行仿真验证。研究发现,借款方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信息披露程度与其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成反比,借款方信用风险强度与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成正比。文章丰富了企业间互助担保融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研究方法,为企业间互助担保融资风险传染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企业风险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伟  翟伟静  
提出了一种高违约率下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评价方法,基于专家群体对评价指标赋值类型的不同引入多属性决策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评价为例,分析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特征,构建了以定量的财务指标与定性的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上述方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阐述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书彬  
随着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自身对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内在需求,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国外金融机构常用的风险度量KMV模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具体特征,对KMV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动态违约距离估计最优违约距离,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141家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违约特征,并以此建立的信用评级结果分布良好,能够较好地适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度量要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斌  张颖雪  
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开始,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目前,对内部评级法中信用风险核算变量违约率(PD)的核算的研究更为深入,模型发展更为成熟,基于违约模型的内部评级法日趋成熟,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日益凸显。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主要测算变量违约率(PD)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违约模型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文忠桥  曾刚  王芳  郭卫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丁岚  骆品亮  
本文以logistic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初级学习器,以SVM作为次级学习器,构建基于Stacking集成策略的评估模型来预测P2P网贷中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构建模型时采用10×10折嵌套交叉验证方法以克服交叉学习现象。通过爬虫技术抓取人人贷的交易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单一的logistic回归、决策树或者SVM模型,基于Stacking集成策略的预测模型能显著降低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比例,提高预测正确率。本研究对P2P网贷平台的违约风险预警具有应用参考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丁岚  骆品亮  
本文以logistic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初级学习器,以SVM作为次级学习器,构建基于Stacking集成策略的评估模型来预测P2P网贷中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构建模型时采用10×10折嵌套交叉验证方法以克服交叉学习现象。通过爬虫技术抓取人人贷的交易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单一的logistic回归、决策树或者SVM模型,基于Stacking集成策略的预测模型能显著降低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比例,提高预测正确率。本研究对P2P网贷平台的违约风险预警具有应用参考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贾婧  
以2017年上半年违约债券的债务主体为样本研究发现,违约主体的资产负债率并未长期高于行业均值。进一步研究发现,违约主体的短期负债增加额远高于当年长期负债增加额,存在显著的短贷长投融资错配现象。而融资错配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放大了偿债风险、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是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之一。融资错配会给企业带来违约信用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向华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大量以次贷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衍生品的运用,引起美国的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受到重创。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从而避免了迫在眉睫的破产危机,主要是由于其作为大量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交易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宁博  潘越  陈秋平  肖金利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健  罗伟恒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CDS)的推出对于缓解债券市场因刚性兑付打破而带来的流动性匮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信息披露规则下,信用违约互换(CDS)运行中产品固有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不能够被准确识别并防范,其在管理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必须通过配套制度将风险锁定在可控制范围内,契合信用违约互换(CDS)特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成为关键。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管理信用风险的衍生品,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最需要知晓的信息必然是与信用风险高度相关的信息,包括参考实体的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健  罗伟恒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CDS)的推出对于缓解债券市场因刚性兑付打破而带来的流动性匮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我国目前信息披露规则下,信用违约互换(CDS)运行中产品固有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不能够被准确识别并防范,其在管理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必须通过配套制度将风险锁定在可控制范围内,契合信用违约互换(CDS)特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成为关键。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管理信用风险的衍生品,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最需要知晓的信息必然是与信用风险高度相关的信息,包括参考实体的信用风险信息以及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信息。所以,必须以识别并防范信用风险为目标,以"风险相关性"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规则,以此保障信用违约互换(CDS)在我国的规范化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