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2)
2023(15442)
2022(12970)
2021(12214)
2020(10232)
2019(24023)
2018(23618)
2017(45148)
2016(24313)
2015(27859)
2014(27781)
2013(27362)
2012(25326)
2011(22625)
2010(22550)
2009(20897)
2008(20416)
2007(17889)
2006(15154)
2005(13381)
作者
(69302)
(58110)
(57909)
(55217)
(36699)
(27785)
(26420)
(22824)
(21893)
(20631)
(19699)
(19484)
(18361)
(18257)
(18182)
(18015)
(17302)
(17133)
(16771)
(16566)
(14338)
(14267)
(14188)
(13200)
(13079)
(13070)
(12792)
(12636)
(11670)
(11463)
学科
(109278)
经济(109181)
管理(67486)
(66347)
(53293)
企业(53293)
方法(52678)
数学(47419)
数学方法(46733)
中国(29056)
(28405)
(25503)
业经(22296)
(21141)
贸易(21127)
地方(20954)
(20606)
(19925)
农业(18970)
(17710)
(15941)
财务(15878)
财务管理(15840)
理论(15719)
技术(15537)
(15184)
环境(15017)
企业财务(14979)
(14850)
银行(14820)
机构
学院(349014)
大学(348431)
(151662)
经济(148948)
管理(136790)
理学(119056)
研究(117819)
理学院(117744)
管理学(115510)
管理学院(114865)
中国(89046)
(73099)
科学(71020)
(65639)
(58476)
(56320)
中心(54411)
研究所(53471)
财经(53377)
业大(51119)
(49606)
(48638)
经济学(47744)
北京(46023)
农业(44394)
(44039)
师范(43598)
经济学院(43306)
(42597)
财经大学(39727)
基金
项目(238567)
科学(189210)
基金(175543)
研究(172169)
(153376)
国家(152219)
科学基金(131305)
社会(110740)
社会科(105315)
社会科学(105286)
基金项目(92212)
(92205)
自然(85382)
自然科(83503)
自然科学(83482)
自然科学基金(82015)
教育(80155)
(78015)
资助(73341)
编号(68458)
成果(54262)
重点(54250)
(53573)
(52186)
(49952)
课题(47272)
创新(46774)
国家社会(46772)
教育部(46141)
科研(46053)
期刊
(156738)
经济(156738)
研究(98279)
中国(63991)
学报(52171)
(51150)
(49925)
科学(49825)
管理(49591)
大学(40018)
学学(37825)
农业(34547)
教育(34389)
技术(33072)
(27447)
金融(27447)
经济研究(27097)
财经(26138)
业经(24959)
(22641)
问题(21030)
统计(20381)
(20038)
技术经济(18597)
(18266)
(18188)
决策(16585)
世界(16192)
(15854)
资源(15703)
共检索到500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刘乐  范斐  
产业用水增长质量评价应该耦合水资源约束、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等因素。在构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业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计算了1997—2007年中国各地区产业用水规模边际、技术边际与结构边际,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然后计算出中国各地区1997—2007年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以此来评价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状况。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模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总体和局部都呈现提高的态势,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区域空间差异明显,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刘乐  
基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运用全分解模型计算出1997年-2007年中国以及31个地区(台湾、香港和澳门除外)产业用水的规模边际、技术边际与结构边际,分析了中国产业用水边际效应的时空分异规律;通过构建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分析了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时间分异特征,运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在总体和局部都呈现提升的态势,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总体差异在逐年增大,在总体差异的组成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贡献比例较大。导致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存在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为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伟  张华  许淑婷  
提高能源效率是辽宁省突破能源困局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测算各地级市2000-2012年的能源效率值,分析辽宁省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运用ESDA空间分析技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验证辽宁省能源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最后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获得辽宁省能源效率各区域类型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①在时空分异特征方面,辽宁各地级市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有沈阳、大连和抚顺;②在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方面,全省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格局上所呈现的一定的集聚态势显示各地级市能源效率差异正在呈缩小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刘玉玉  
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出各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高,欠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低;②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1年内经历了先缩小后变大的过程,到2007年差异总体上在扩大,水资源利用水平相似地区之间差异在缩小;③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它的存在与演变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李新华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1997—2016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空间变异系数和莫兰指数对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性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科技与创新和民生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程度最大;各省(市、区)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同省域的增速有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和天津增速最快,而新疆、贵州和甘肃增速最慢;我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差距在不断减少,而且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王雪妮  
水贫困评价是当今水科学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水贫困的研究概况,界定了水贫困概念,将水贫困分为自然水贫困和经济社会水贫困两个层面。依据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标框架,适当添加反映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指标,建立了由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个子系统综合而成的水贫困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赋权法对各子系统内部进行加权,并用动态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子系统不同时期的权值,体现了利用社会资源对水资源稀缺的适应性逐渐提高的现实。对1997年-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贫困水平进行计算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自然水资源贫乏但是使用效率较高,东部地区的使用能力和设施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江茹  范新英  
运用时变参数模型,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角度,对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第三产业产值及其占比的增长速度均很快,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落后于第二产业。最后,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提高消费性服务业产值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等建议,强调在努力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效率,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胭胭  鲁丰先  
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Arc 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03—2013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利分配和人民生活、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代价两个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作用较大;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2003—2013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绝对差异年际变化不明显,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则逐年减小,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两级分化现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在河南省西北部呈"厂"字形分布,较低的地区则在河南省边缘地带连片分布。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效率,更应注重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环境的妥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控和干预,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盼盼  滕飞  李世杰  冯德显  
采用河南省2000—2015年各县市人均GDP数据,利用Arc GIS 10. 3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自然断裂法分级、全局空间自相关、Getis-Ord G*i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与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提升较大,低速增长区域越来越少但空间差异性明显;(2)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速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在局部具有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3)经济增长速度冷热点分布总体稳定,热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地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传统农区;(4)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北部快于南部、西部快于东部,东南部传统农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相对加快的趋势,使全省经济增长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博  汤洁  侯克怡  
水足迹强度是表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识别流域水足迹强度时空分布格局,并重点管理水资源低效利用区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最有效手段。文章基于ESDA对辽河流域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解析,并据此对该水流域进行分区管理。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辽河流域水足迹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2,931.65 m3/万元低至2012年的288.15m3/万元,年降幅为5.30%,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空间尺度上,区间发展并不平衡,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地理分布特征,且空间二元结构逐渐明显;在今后的水资源分区管理过程中,不但应重点治理水资源低效利用区,还应该发挥显著区水流域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达到整个水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琼  赵阳  周宇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原则。基于省(市、自治区)级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农民居民生活质量的水平,探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为0.348,总体水平不高。从省际来看,浙江农民生活质量综合得为最高(4.125),黑龙江最低(-1.209),省际之间不平衡性特征明显。从四大区域来看,农民生活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为东部地区(1.589)>西部地区(-0.067)>中部地区(-0.211)>东北地区(-1.013);我国农民生活质量局部空间格局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三种类型。其中高高(HH)型分布在上海,低低(LL)型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区,低高(LH)型分布在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回归系数呈现空间异质性。因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理念;二是各地区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三是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四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晨跃  徐盈之  孙文远  
本文借鉴Kaya恒等式,并应用LMDI-I分解模型,分析驱动中国2003-2014年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人口效应、经济水平效应和用水效率效应的时空演绎特征。研究发现,人口效应是抑制第一产业和促进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经济水平效应对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主要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而用水效率效应则主要表现为负向抑制效应。每个省区的从业人员变动、经济水平变动和用水效率变动共同决定了全国生产用水消耗的变动,在当前特定情况下,地区生产用水消耗的下降与全国生产用水消耗下降存在不一致性,因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晨跃  徐盈之  孙文远  
本文借鉴Kaya恒等式,并应用LMDI-I分解模型,分析驱动中国2003-2014年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人口效应、经济水平效应和用水效率效应的时空演绎特征。研究发现,人口效应是抑制第一产业和促进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生产用水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经济水平效应对三大产业生产用水消耗主要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而用水效率效应则主要表现为负向抑制效应。每个省区的从业人员变动、经济水平变动和用水效率变动共同决定了全国生产用水消耗的变动,在当前特定情况下,地区生产用水消耗的下降与全国生产用水消耗下降存在不一致性,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全国水资源节约的整体目标,需要及时评估各省区对全国水资源节约的贡献度,准确把握中国生产用水消耗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关注那些对生产用水消耗影响较为关键的省区,以尽快实现对水资源消耗总量的有效控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志杰  贺斌  
本文利用SIR传染病模型,建立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相轨分析,对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行为和种群增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与企业种群的增长,有赖于集群内优先掌握知识的企业数量、知识扩散的环境和企业知识吸收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凌雁  翁钢民  赵建强  
以2004~2014年中国省域旅游与综合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为研究对象,经过指标筛选,结合耦合协调度分析(CCDM)、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其协调发展程度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区旅游发展与综合环境的协调性均有所提高,最大值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最小值集中在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各地区的协调性在空间上总体呈现集聚模式,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高-高"集聚中心位于江浙沪一带,且集聚范围不断扩大,溢出效应明显,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广性;"低-低"集聚中心位于西部地区,但范围有所减少;"低-高"集聚类型地区相对不稳定,受溢出效应影响,发展势头良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