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4)
- 2023(16900)
- 2022(14134)
- 2021(13137)
- 2020(11375)
- 2019(26169)
- 2018(26108)
- 2017(50462)
- 2016(27501)
- 2015(30759)
- 2014(30660)
- 2013(30371)
- 2012(27910)
- 2011(25044)
- 2010(25445)
- 2009(24017)
- 2008(24036)
- 2007(21927)
- 2006(19093)
- 2005(16956)
- 学科
- 济(120539)
- 经济(120407)
- 业(104158)
- 管理(87012)
- 企(85475)
- 企业(85475)
- 方法(56451)
- 农(49279)
- 数学(47197)
- 数学方法(46459)
- 业经(34375)
- 财(34332)
- 农业(32704)
- 中国(28657)
- 务(24152)
- 财务(24089)
- 财务管理(24047)
- 制(23444)
- 企业财务(22783)
- 地方(22666)
- 学(21713)
- 贸(21240)
- 贸易(21229)
- 技术(20906)
- 易(20621)
- 理论(20586)
- 和(19397)
- 策(18498)
- 划(17843)
- 体(17310)
- 机构
- 学院(403811)
- 大学(396664)
- 济(166510)
- 经济(163277)
- 管理(159938)
- 理学(138655)
- 理学院(137178)
- 管理学(134528)
- 管理学院(133790)
- 研究(128250)
- 中国(99267)
- 京(82605)
- 科学(80160)
- 农(79287)
- 财(74897)
- 所(65492)
- 业大(63748)
- 江(61804)
- 农业(61512)
- 中心(60718)
- 财经(60214)
- 研究所(59486)
- 经(54594)
- 北京(50952)
- 经济学(50548)
- 范(50071)
- 师范(49521)
- 州(48601)
- 经济学院(45938)
- 院(45439)
- 基金
- 项目(269981)
- 科学(213915)
- 基金(197158)
- 研究(194968)
- 家(171864)
- 国家(170347)
- 科学基金(147609)
- 社会(124374)
- 社会科(117700)
- 社会科学(117663)
- 省(107693)
- 基金项目(104583)
- 自然(97011)
- 自然科(94874)
- 自然科学(94847)
- 自然科学基金(93168)
- 教育(90022)
- 划(89233)
- 资助(80940)
- 编号(79190)
- 成果(62653)
- 重点(60819)
- 部(59588)
- 发(58592)
- 创(58028)
- 课题(53901)
- 创新(53761)
- 科研(52109)
- 业(51298)
- 国家社会(51289)
- 期刊
- 济(186020)
- 经济(186020)
- 研究(109146)
- 农(77263)
- 中国(72512)
- 学报(62252)
- 财(60676)
- 管理(59912)
- 科学(59483)
- 农业(52212)
- 大学(48050)
- 学学(46001)
- 技术(38181)
- 教育(36408)
- 业经(35889)
- 融(35757)
- 金融(35757)
- 财经(29756)
- 业(27947)
- 经济研究(27774)
- 经(25640)
- 问题(25394)
- 技术经济(22398)
- 统计(21116)
- 版(20905)
- 策(19615)
- 商业(18970)
- 世界(18846)
- 现代(18495)
- 科技(18073)
共检索到584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灵稚 苏维词 杨振华
【目的]为分析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农业种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本文利用CCA模型对影响农业产量结构演变的13个驱动因子重要性进行降维排序,并利用PCA模型分析主要驱动因子与农业结构的时序相关性。【结果】(1)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呈现出种植业比重波动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种植业中水稻比重由1949年的75.7%逐步下降至2013年的59.9%,经济作物中水果和烟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3%和10.52%;(2)在对各驱动因子
关键词:
岩溶 农业结构 驱动力 DCA PCA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洋 丁镭 曾克峰
运用水足迹理论对广西2004—2014年水足迹账户进行核算,评估广西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结合LMDI模型计算驱动力的贡献度,对各驱动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水足迹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农业生产水足迹占比较大;广西的用水效率逐年提高,水资源利用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在分解出的驱动力中,人口效应为正向驱动力,人口增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较小;经济效应为正向驱动力,经济增长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最大;效率效应为逆向驱动力,贡献度仅次于经济效应,用水效率提高会使水足迹减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庆 周敬宣 李湘梅 肖人彬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要了解导致环境问题的各种驱动力,更应建立模型来精确描述环境影响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以武汉市为例,应用SPSS软件、以STIRPAT模型为依据,建立了描述环境影响与各驱动力之间精确关系的数个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的增长和人类发展指数的上升是最主要的环境影响驱动力,城市化率、人均GDP等因素对环境也有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有助于减小环境影响;基尼系数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以此为据,就如何改变这些影响因素,以减小环境影响提出了建议。除了人口总量等常规指标,还分析了人类发展指数、城市化率、基尼系数等指标,充实了环境影响驱动力指标体系,更客观反映了造成武汉市环境问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洋 丁镭 曾克峰
运用水足迹理论对广西2004—2014年水足迹账户进行核算,评估广西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结合LMDI模型计算驱动力的贡献度,对各驱动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水足迹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农业生产水足迹占比较大;广西的用水效率逐年提高,水资源利用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在分解出的驱动力中,人口效应为正向驱动力,人口增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较小;经济效应为正向驱动力,经济增长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最大;效率效应为逆向驱动力,贡献度仅次于经济效应,用水效率提高会使水足迹减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玉新
实现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要走环保农业发展的道路。江苏发展环保型农业的主要模式有:脱石油农业模式、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有机、无公害环保农业模式、立体种植模式、复合经营模式等。江苏推进环保农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农业示范项目的带动、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北桦 詹玲
岩溶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治理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岩溶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岩溶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永华
[目的]分析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重要因素,以期为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基于乡村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因素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权重值和农民评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最终确定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重要因素。[结果]在系统层中,权重值最高的是经济因素,权重值最低的是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介于两者之间。在经济因素所包含的指标中,市场供求状况的权重值最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权重值最小;在自然因素所包含的指标中,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权重值较高,植被覆盖度下降的权重值最低;在社会因素所包含的指标中,政府调控粮食流通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最小的是城市化水平。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较大的前5个因子依次是:市场供求状况、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品质、农民经济收入和水资源匮乏。[结论]在该文涉及到的驱动因子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重要因素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经济因素,市场对农产品的供求严重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配置比例。保持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原则,改善农业和农村环境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决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世蓉
[目的]针对复合型休闲农业要素配置的空间布局展开,并探讨复合型休闲农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复合型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为总目标,根据专家问卷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系统、8个要素、34个指标的复合型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系统、各要素和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各配置要素的重要性。[结果]在系统层中,空间结构的权重值达到0.539 6,远高于基本功能系统和附加功能系统的权重。在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权重排序为:斑块>休闲体验>廊道>基质>教育认知>农业生产>生态安全>观光旅游,前5项指标的权重之和达到78.38%。从指标层来看,景观聚集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面积、结构连通性、农产品种类、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超过0.05。居民休闲体验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社会认知需求是复合型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根据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整体空间的斑块结构是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今后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园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和景观协调度方面,研究如何促使园区更好地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打造和谐的农业景观和布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许汀汀 章明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弄清楚引起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贡献程度,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制定相关政策重要依据。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具有统一数据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专家知识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5个内部因子、8个外部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潼南县崇龛镇为例,从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子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外部因子,说明农村居民点在开展区位择优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与自身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因子。且引起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的驱动因子并不一致,说明居民点的变化是复杂的,在开展整治规划工作前应该从多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才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许汀汀 章明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弄清楚引起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贡献程度,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制定相关政策重要依据。借助GIS技术,构建了具有统一数据基础的空间数据库,结合专家知识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5个内部因子、8个外部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潼南县崇龛镇为例,从居民点综合变化、增加、减少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子的贡献程度远高于外部因子,说明农村居民点在开展区位择优的过程中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筠 于昊淼 张兆安
近年来,湖南省城市发展迅速,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了解建设用地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控制非理性扩张、更科学的促进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为研究湖南省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先分析了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并以湖南省1996—2011年的经济社会时序数据为基础,定量化的筛选驱动力指标,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湖南省建设用地扩张较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因素中的交通因素、城镇化和城镇人口在所有驱动力因子中对建设用地影响较为明显,将对政策类驱动力加入模型,并提出湖南省建设用地发展应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文章基于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1992~2012年间驱动三峡库区森林面积和森林平均斑块面积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对森林面积与平均斑块面积均有显著负相关,弹性系数为-0.357和-0.346;林业投资完成额对森林面积与格局均有显著正相关,弹性系数为2.269和0.158。一方面,城镇人口增长引起对住房、交通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加大,导致森林资源受到城镇化建设用地的挤压;另一方面,受宏观林业政策影响,大量非林地转化为林地,森林面积明显增加,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因此,在"后三峡"时期,应注意城镇化发展的规范性、合理性、集约性,同时,更应注重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成果的巩固,有效实施森林资源管理与经营措施,提高森林蓄积量,优化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元赫 李子君 姜爱霞 刘金玉 王硕
基于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从省域、地理区域和县域3个尺度探讨1995—2015年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相对较高,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2)化肥施用强度最高的是鲁东地区,其次为鲁中和鲁西地区;化肥施用强度总差异呈波动性上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原因;3)山东省县域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增强,烟台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热点,济南、淄博、莱芜和聊城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冷点;4)化肥施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农民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数量和化肥价格无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超过第二产业,但工业仍是中西部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乡村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有延滞作用,但对城镇化的平稳推进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长期效应;笔者更倾向于用内生的观点看待中国城镇化。文章建立了基于驱动力演变的城镇化四阶段模型,并提出应以科学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培育区域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濡壕 陕永杰 马霍龙
基于200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土地流转时空演变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各区域土地流转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从2000—2017年,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土地总流转率持续上升,全国的土地总流转率从3.76%上升到16.01%,年均增长0.9%;东、中、西部的土地总流转率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东部>西部,东部的土地总流转率在2010年前大致与全国水平一致; 2000—2017年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土地转入、转出率基本都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在2009年后土地转出高于转入,上升速度较快;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流转政策扶持是全国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地区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化发展及耕地资源禀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土地流转的演变趋势及促进各区域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