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1)
2023(8591)
2022(7182)
2021(6677)
2020(5648)
2019(13212)
2018(12846)
2017(24892)
2016(13168)
2015(14854)
2014(14401)
2013(13940)
2012(12522)
2011(10958)
2010(10478)
2009(9270)
2008(8634)
2007(6918)
2006(5631)
2005(4659)
作者
(33878)
(28538)
(28241)
(26901)
(18207)
(13653)
(12898)
(11135)
(11066)
(9979)
(9857)
(9647)
(8925)
(8922)
(8867)
(8544)
(8516)
(8400)
(8362)
(8292)
(6821)
(6801)
(6792)
(6623)
(6484)
(6465)
(6050)
(5823)
(5570)
(5563)
学科
(54414)
经济(54330)
管理(37780)
(35396)
(29189)
企业(29189)
方法(28747)
数学(26478)
数学方法(26084)
(14437)
(14269)
贸易(14266)
(14148)
(14016)
中国(12523)
地方(11600)
业经(10767)
(9961)
(9857)
农业(9213)
(9033)
(8887)
财务(8847)
财务管理(8826)
企业财务(8358)
环境(8195)
技术(8046)
(7987)
出口(7976)
出口贸易(7976)
机构
大学(175064)
学院(174856)
(75036)
经济(73888)
管理(73108)
理学(64726)
理学院(64075)
管理学(62959)
管理学院(62614)
研究(52641)
中国(39208)
(34629)
(33662)
科学(31005)
(29813)
财经(27759)
中心(26440)
业大(25635)
(25475)
(24968)
经济学(24122)
(23624)
经济学院(22015)
研究所(21824)
(21395)
师范(21141)
财经大学(21002)
(20096)
经济管理(19957)
商学(19564)
基金
项目(131226)
科学(105769)
基金(98810)
研究(95289)
(85493)
国家(84843)
科学基金(75084)
社会(63439)
社会科(60271)
社会科学(60258)
基金项目(52719)
(51181)
自然(49057)
自然科(47935)
自然科学(47923)
自然科学基金(47046)
教育(43974)
(42398)
资助(39883)
编号(37093)
(30028)
重点(29549)
(27902)
成果(27702)
(27694)
国家社会(27039)
教育部(26274)
创新(26180)
科研(26053)
人文(25841)
期刊
(72380)
经济(72380)
研究(44801)
中国(27719)
(26367)
管理(26131)
学报(24331)
科学(23434)
(20835)
大学(19696)
学学(18906)
技术(16398)
农业(14343)
(13768)
金融(13768)
财经(13494)
教育(13156)
业经(12279)
(11496)
经济研究(11446)
问题(10369)
(9156)
资源(8938)
统计(8744)
技术经济(8395)
(8070)
理论(7948)
(7614)
(7564)
财会(7508)
共检索到237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戴黎斌  陈锦辉  田思泉  高春霞  王家启  杜晓雪  王学昉  
长江口是西太平洋最大的河口生态系统和典型的生态群落交错区,预测鱼类生物多样性对评价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结合2012―2013年长江口15个站点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中的回归树算法,构建了长江口鱼种丰富度预测模型。基于1-SE准则,最优决策树的复杂性参数设置为0.067,结果表明,盐度、溶解氧和季节是影响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此外,使用2014年的观测数据对回归树模型预测的长江口鱼种丰富度予以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绝对误差(AAE)值的统计结果显示,回归树模型在春、夏季的预测效能优于秋、冬季,模型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预测能力,表明利用CART算法对长江口鱼种丰富度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楠  凌建忠  
利用2015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调查数据,对春夏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共采获62种、35839尾仔稚鱼,分别属于14目、30科、45属。各月种类数范围为22~36种,从4月到6月,先是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至6月达到高峰期,7月则大幅降低。各月的丰度范围为11.45~114.31 ind/(100 m3);丰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各月主要种类数范围为5~13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优势种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鳀(Engraulis japonic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属(Callionymus sp.)等。优势种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大的更替性。种类数以20 m以浅水域最多,不同水深范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20 m以浅海域的种类数与表层水温的关系在4—6月为显著正相关(r=0.997,P<0.05)。从春季到夏季,仔稚鱼高丰度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转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娇  钟俊生  李联飞  饶元英  刘欢  
为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仔稚鱼群落的影响,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置两个站位点(St.1:N31°35.500′,E121°20.004′;St.2: N31°33.500′,E121°20.000′),于每月大潮期间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按潮汐定时昼夜进行“表、中层”水平拖网采样(涨潮采样4次,退潮采样4次)。全年总计拖网384次,共采集到仔稚鱼51,783尾,隶属于11科32种。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总尾数的87.05%),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占总尾数的3.4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占总尾数的3.16%),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占总尾数的2.16%),香?(Repomucenus olidus)(占总尾数的0.01%)。所采集的仔稚鱼发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前弯曲期,占总数的95.21%,其次为弯曲期4.54%,后弯曲期0.12%,稚鱼期0.12%,卵黄囊期0.01%。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域各月平均密度及不同生态类型的渔获量均受不同程度的“涨退潮”影响,均表现为涨潮平均密度、渔获量大于退潮。长江口南支贝氏?、鲫、翘嘴鲌、子陵吻虾虎鱼、香?五个优势种的体长及发育阶段分布因潮汐而变化,除子陵吻虾虎鱼外,其余4种仔稚鱼的体长分布均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5种仔稚鱼体长的周年分布呈显著月变化;除前弯曲期外,5个优势种均表现出退潮时弯曲期仔稚鱼的平均密度高于涨潮时,退潮时后弯曲期仔稚鱼低于涨潮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氧量、温度与平均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盐度与平均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钧渊  陈锦辉  钟俊生  吴建辉  罗渊政  杜志鹏  陈再忠  
为了探明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2020年11月—2021年8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周边水域设置14个站点,按季度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各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共采到仔稚鱼4 556尾,隶属于8目14科48种。种类组成优势种明显,以凤鲚(Coilia mystus,25.09%)为主,其次为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20.12%)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17.11%)。春夏两季仔稚鱼密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冬两季,夏季密度最高,达0.658 ind./m~3。春季种类数最多,为28种,冬季种类数最少。种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呈相同季节变化趋势:春季最高、夏季其次、冬季最低。春夏季仔稚鱼密度北支高于南支,秋冬季南支高于北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仔稚鱼可分为淡水类群、河口Ⅰ类群及河口Ⅱ类群;夏季可分为河口类群和海洋类群;秋季长江口崇明东滩仔稚鱼大致分为淡水类群、河口类群与海洋类群;冬季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甚少。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显示,夏季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与盐度呈相关关系,与水温、叶绿素、浊度无相关性。文中还对崇明东滩仔稚鱼优势种和群落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探讨。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杨胜龙  张胜茂  康伟  吴祖立  全为民  阮超  
根据2013年3~11月对长江口东滩潮间带湿地鱼类群落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研究共采集到鱼类39种,隶属20科。结果表明,种类最多的科是虾虎鱼科(12种),其次是鳀科(4种),再次是石首鱼科(3种),而鲻科、海鳗科、舌鰨科等各有2种。从鱼类丰度水平来看,夏季最高,达97.05 ind·(net·tide)-1;春季次之,为32.80 ind·(net·tide)-1;而秋季最低,为14.00 ind·(net·tide)-1。总体来说,石首鱼科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瑜  宋献方  Bauer-Gottwein Peter  卜红梅  杨丽虎  张应华  韩冬梅  马英  Davidsen Claus  
适宜的环境流量对于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稳定以及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用水需求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以探讨水资源优化配置条件下长江口适宜环境流量为目的,基于水经济价值分析构建了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了区域缺水量以及环境流量约束的影子成本随长江口环境流量约束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环境流量约束超过临界值后,区域缺水量不断增加,且环境流量约束产生非零影子成本;通过区域供水目标和环境流量约束的影子成本图确定长江口适宜环境流量的上限和下限,得到20%、50%、75%及95%水资源保证率下,长江口适宜环境流量分别为27.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金  黄金玲  陈锦辉  李拜  赵静  高春霞  王学昉  田思泉  
根据2006至201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资源调查,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2017年鱼类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佳GAM偏差解释率分别为69.6%、55.9%、51.4%和47.4%,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的平均效应为0.62~0.88。盐度、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且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有不同的影响机制。总体上,在春、夏、秋季,盐度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夏、秋、冬季,水温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秋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春、秋、冬季,溶解氧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冬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研究表明,2017年夏季鱼类资源密度较高;在长江口南支的自然延伸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在崇明岛向海自然延伸方向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后续研究将对长江口鱼类资源进行不同生态类型区分,以期更加准确地掌握影响各生态类型鱼类时空分布的环境因素及其时空分布信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刘成秀  李曰嵩  潘灵芝  丁丽丽  
基于GNOME溢油模型模拟长江口外锚地发生溢油时的漂移轨迹与扩散情况,先利用FVCOM建立潮流场,并选用主导风作为常风场,一起输入GNOME溢油模型,以中质原油为油种,模拟了100 t溢油量下、一个潮周期内涨急、涨憩、落急、落憩4个时段发生溢油后4 d中的溢油轨迹和最终分布,通过计算1 d的溢油扩散面积及距离来讨论风向与流场共同作用下对油膜漂移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风情形下溢油向西南方向扩散;西北风情形下的溢油均呈螺旋状向南扩散;东南风情形下的溢油除涨急时向北漂移外,其余均在杭州湾近上海海域振荡,部分吸附于上海岸线;1 d中西北风情形下的油膜质心漂移距离大于东南风下,溢油扩散面积上则相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钟俊生  郁蔚文  刘必林  龚小玲  薄欢军  胡芬  丁峰元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1.68%)、少鳞(1.68%)、普氏细棘虾虎鱼(0.99%)、弹涂鱼(0.99%)、黄鳍刺虾虎鱼(0.89%),这10种的个体数占据了总捕获个体数的96%。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中,既生活着洄游性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还生活着近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仔稚鱼。该水域仔稚鱼的种类和平均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趋势。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媛媛  宋超  赵峰  吕杨  杨刚  章龙珍  
为了探明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于2014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23个站点分涨、落潮水平拖网同步检测环境因子,获得仔稚鱼样品357 ind。其中5月份样本125 ind,隶属于5目7科10种,以鲈形目居多,共5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有2种,鲇形目、鯔形目和鲽形目各出现1种;优势种有香斜棘(Repomucenus olidus)、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鮻(liza haematocheila...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邢烁   张成   陈立婧   龚小玲  
为了解长江口江心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于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共采集鱼类3 209尾,分属于9目13科36属46种,以鲤科淡水鱼类为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长蛇(Saurogobio dumeril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IRI均超过1 000,为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分析显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在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这两种鱼类种群规模扩大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会比生态位重叠低的更大;鲢、鳙与其他鱼类生态位重叠较低,在水库内受到的食物、空间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年度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5.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0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8, 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1,与2015—2019年水库的调查相比,青草沙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提升明显,ABC曲线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受外界因素干扰小,总体而言,青草沙水库鱼类更加丰富,群落处于稳中向好的状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单秀娟  陈云龙  金显仕  杨涛  戴芳群  
本研究以2012-2013年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分布为基础,通过动态生物气候分室模型(DBEM)预估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IPCC,RCP2.6、RCP6.0和RCP8.5)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增量分布的变化。在RCP2.6、RCP6.0和RCPS.5这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鱼类资源密度增量、底层鱼类资源密度增量随着时间推移均呈递增趋势,且递增程度和增量重心分布范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而扩大(RCP8.5>RCP6.0>RCP2.6)。鱼类资源密度增量重心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崇明岛沿岸水域,长江口外侧水域资源密度增量相对较低,并且资源密度增量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瑜  韩震  
植被是潮滩湿地的主要地物类型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对1949-1982年4幅航片影像和1995-2008年4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南汇潮滩植被群落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前,分布在海堤外侧自然状态的植被群落随淤涨外延,面积在10 km2以上;20世纪80-90年代,自然冲淤强度减弱,南汇在海堤外侧种植芦苇进行人工促淤,植被处于自然状态与人为影响转换的过渡期,1995年面积达到14.30 km2;2000年以后,人工促淤工程增多,围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超  王思凯  赵峰  宋超  庄平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斌  仝云云  唐文乔  张亚  
长江河口是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栖息密度较高的分布区,崇明岛西部的东风西沙水域是窄脊江豚长江亚种即长江江豚(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活动的热点水域。为了弄清东风西沙水域江豚的种群动态,2014—2016年期间采用目视考察与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显示,6次目视考察(样线224 km)共目击到江豚11群次,计68头次。江豚的遇见率在0.121.14头次/km之间,平均0.37头次/km。专业渔民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