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7)
2023(11618)
2022(9977)
2021(9471)
2020(8205)
2019(19025)
2018(18898)
2017(37122)
2016(20044)
2015(22659)
2014(22756)
2013(22583)
2012(20782)
2011(18732)
2010(18611)
2009(17281)
2008(17031)
2007(15408)
2006(13126)
2005(11290)
作者
(58973)
(50149)
(49418)
(47097)
(31082)
(24108)
(22517)
(19779)
(18770)
(17543)
(16933)
(16889)
(15604)
(15575)
(15419)
(15367)
(15326)
(14414)
(14405)
(14207)
(12460)
(12225)
(12141)
(11459)
(11396)
(11210)
(10980)
(10959)
(10104)
(10093)
学科
(88367)
经济(88291)
(59638)
管理(50620)
(47856)
方法(40415)
(38146)
企业(38146)
数学(36745)
数学方法(36281)
农业(31478)
业经(20718)
(20168)
中国(19463)
(19146)
地方(18483)
(15853)
贸易(15848)
(15442)
(15338)
环境(12513)
(12436)
(12193)
土地(12168)
财务(12150)
财务管理(12117)
技术(11838)
企业财务(11469)
(11304)
(11189)
机构
学院(288040)
大学(282835)
(118308)
经济(115960)
管理(112384)
理学(97702)
理学院(96652)
研究(95740)
管理学(94822)
管理学院(94304)
中国(73460)
(70134)
科学(62397)
(59441)
农业(54185)
业大(53070)
(49882)
(49480)
中心(46779)
研究所(45414)
(43255)
财经(40507)
(36904)
北京(36527)
(35945)
师范(35572)
经济学(35206)
(34526)
农业大学(33994)
(33793)
基金
项目(200704)
科学(156955)
基金(145460)
研究(142574)
(128800)
国家(127741)
科学基金(108506)
社会(89307)
社会科(84292)
社会科学(84265)
(79967)
基金项目(78005)
自然(72430)
自然科(70607)
自然科学(70588)
自然科学基金(69272)
(66790)
教育(63976)
资助(59324)
编号(58439)
重点(45445)
成果(44687)
(44174)
(44116)
(41167)
科研(39515)
课题(39137)
创新(38626)
(38182)
计划(38130)
期刊
(128491)
经济(128491)
研究(73562)
(70281)
中国(52946)
学报(49657)
农业(47528)
科学(46058)
(38093)
大学(37543)
学学(36179)
管理(34246)
业经(28170)
(25096)
金融(25096)
技术(24894)
(23284)
教育(21605)
问题(19313)
财经(18918)
经济研究(18025)
资源(16422)
(16315)
(16192)
农村(14603)
(14603)
技术经济(14460)
统计(14404)
农业经济(14303)
世界(13869)
共检索到410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凤杰  韩文文  单培明  鞠铁男  吴啸  张炳芳  黄善林  
基于2000和2007年TM影像和2015年OLI影像,借助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分析东北山地丘陵地带农林交错区实施退耕还林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3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时期内,研究区林地面积比例均过65%,耕地面积均占总面积20%以上;2)稳定型图谱所占比例最大,散布于整个研究区,其中"林地-林地-林地"是其最大演变类型,"旱地-旱地-旱地"次之;"旱地-林地-林地"是前期变化型的最大变化类型,"草地-草地-林地"是后期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志明  宋戈  鲁帅  王蓓  徐四桂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1992、2003和2014年3期遥感数据,建立以经济生态为主的转换规则,采用MCE模型、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和CA-Markov模型分析研究区22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对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1)19922014年,耕地迅速减少,林地和水域波动变化,草地缓慢减少,建设用地由于耕地的转入不断扩张,未利用地大量转出成为耕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重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移动,两者重心呈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雅雅   李欣欣   余向克   黄中杰  
本研究基于成都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用CA-Markov模型和情景预测模型,通过设置3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预测2030年成都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效应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总体呈现耕地和草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2005—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耕地面积减少最多。(2)3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都出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的趋势。自然发展情景建设用地增加3.39×104hm~2,城市发展情景建设用地增加5.66×104hm~2,生态保护情景建设用地增加1.67×104hm~2,生态保护情景建设用地增速明显低于自然发展情景和城市发展情景。(3)城市发展情景下的总碳效应是自然发展情景的1.62倍,是生态保护情景的3.76倍。建设用地扩张是影响碳效应的主要因素,在城市建设中严格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碧松  张涵玥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采用Logistic回归测度不同影响因子与各地类之间的驱动作用,结合Markov预测构建适用于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并对湖区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区各地类变化幅度呈显著提升趋势,草地是最活跃地类,耕地面积大幅下降,城镇化扩张稳定;(2)不同影响因子对各地类的驱动作用方向与解释能力各不相同,整体解释效果良好,各个ROC检验值均超过了0.81;(3)CA-Markov模型整体Kappa系数>0.85,点对点精度>75%,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其中模型对于林地、耕地及水域变化的模拟效果最优;(4)2010~2025年湖区各地类变化幅度有所扩大,但其变化活跃程度趋向稳定;(5)2010~2025年耕地、林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所致,其它类型转变为居民用地的单向变化趋势显著,湖区城镇化进程大幅加速,主要集中在昌九一体化城市群区域;(6)2010~2025年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湖区各区县城镇边缘地带,城镇化进程中绿地保护措施效果明显,但仍容易造成耕地、林地抛荒等状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云云  畅建霞  王义民  刘泉  樊晶晶  叶定阳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揭示黄河流域未来30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趋势。[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CAMarkov)对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对2020,2030,2040和205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进行预测,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剖析黄河流域2020—205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趋势。[结果]基于CA-Markov模型的黄河流域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模拟误差均小于10%,Kappa指数高达0.872 8和0.897 0,证实了CA-Markov模型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上的可行性及精度的可靠性;未来30年间,黄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耕地和草地将减少约10%,林地将增加约5%,建设用地将增加约150%,且主要集中于宁蒙河段以及中下游地区。[结论]CA-Markov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预测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模拟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剑  许鑫  隋艳晖  
明确海洋经济发展对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对于科学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转移矩阵和CA-Markov模型构建并模拟预测了2003-2031年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带核心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发展时期海洋经济对研究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存在差异,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十三五"至"十四五"末期,海洋经济将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海洋经济全面转入内涵式发展以后,其驱动效应将逐渐减弱。未来海岸带景观格局逐步向良性发展模式转变,但耕地资源的保护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应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海洋经济产业集聚与结构升级,以优化景观空间格局,全面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周全斌  赵晓丽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运用专家知识,结合实际,从农牧交错区的实质出发,定量地计算出我国的农牧交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牧交错区近10年的耕地、草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整个农牧交错区的耕地以变林地、草地为主。耕地的变化以内蒙古的变化为大,主要分布于它的中、东部地区。草地主要以变耕地、城镇为主,分布于内蒙古与东北三省接壤处。最后探讨这种格局的成因。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结构等驱动,主要表现为人文作用。草地变化受人为与自然的驱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草地过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训争  范胜龙  林晓丹  黄炎和  
以2002、2008、2014年龙海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据和Logistic回归模型生成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适宜性图集为基础,借助IDRISI软件平台,运用CA-Markov模块对龙海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粗放发展情景下,龙海市的耕地将被大量侵占,生态用地得不到有效保护,人地矛盾关系愈演愈烈;在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情景下,龙海市未来各用地类型结构的发展将趋于稳定,表明土地利用政策法规的约束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伟科  封志明  杨艳昭  孙小舟  游珍  
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利用ArcGIS9.2软件平台,对1995年和2005年两期L andsat TM、MSS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了西辽河流域10年间隔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资料,分析了西辽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转移规律。研究结果显示:①1995年和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覆被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面积分别占全区的2/5和3/10,10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改变;②西辽河流域绝大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3个地类,三者的变化绝对值约占全区的93.77%;③10年间北方农牧交错带各种土地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转移变化,其中草地是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军涛  
土地利用问题是实现生态脆弱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运用数学模型从区域角度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各种变化 ,对于深入认识生态脆弱区环境变化的原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浩  吴次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浩  吴次芳  
为探究生态脆弱的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典型的农林交错带——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基于1991、2000和2014年3期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Geo Da和GS+等技术手段,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1—2014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变化较为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其他景观类型面积降低,表明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在逐步增强。(2)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5个等级在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和北部的生态风险等级明显高于东部、西部和南部,且生态风险值显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生态风险呈现明显集聚特征。(3)1991—2014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整体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低和较低风险区范围快速缩减,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范围较大幅度扩大,生态风险程度较高的等级由北部和中部开阔的河谷冲积平原向环绕周边丘陵和森林覆盖的低矮山区扩张演变,这与人为活动的干扰密切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及回归分析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总体较高,2003年达到36.5%,且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1986年~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和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与沙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主要特征。其中林地面积增加了44.18×104hm2,主要由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面积以近0.27×104hm2/年的速度增加,主要由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和沙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0.5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文伟  管宇  刘彤  周国模  沈振明  
根据浙江安吉山区2个时期山地资源清查资料获得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成功地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并用Markov链模型预测了该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前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正处在一种荒山、农田、居民点及水域逐渐减少,林地、果园用地逐渐增加的变化状态,而且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最后达到以山区林地78 4%为主体,同时湿地在不断减少的新的土地利用格局。表3参1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彰平  
利用遥感数据、相关专题地图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在GIS的支持下 ,以位于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镇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 ,探讨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生态环境演化的机制 ,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统计分析 ,并从景观生态格局、土地荒漠化和水环境等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