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2)
2023(16500)
2022(14256)
2021(13556)
2020(11289)
2019(26283)
2018(25734)
2017(49604)
2016(26600)
2015(30292)
2014(30100)
2013(29415)
2012(27040)
2011(24325)
2010(23618)
2009(21611)
2008(20874)
2007(17845)
2006(15446)
2005(13493)
作者
(75113)
(62611)
(61873)
(59074)
(39758)
(29708)
(28341)
(24664)
(23924)
(22000)
(21304)
(21173)
(19717)
(19712)
(19448)
(19281)
(18606)
(18281)
(17887)
(17786)
(15378)
(15217)
(15097)
(14237)
(13924)
(13773)
(13694)
(13569)
(12499)
(12371)
学科
(103375)
经济(103251)
管理(72931)
(67659)
(55745)
企业(55745)
方法(50110)
数学(44333)
数学方法(43764)
中国(29869)
(27280)
(25990)
(25151)
(24390)
银行(24243)
(22909)
(22244)
业经(21803)
(20134)
贸易(20120)
(19634)
(18930)
金融(18922)
地方(18804)
农业(17790)
理论(17117)
(16168)
(16110)
财务(16087)
财务管理(16052)
机构
大学(369633)
学院(365880)
(150169)
经济(147106)
管理(145714)
理学(126472)
研究(125294)
理学院(125114)
管理学(122833)
管理学院(122189)
中国(99920)
(78868)
科学(76569)
(67711)
(61662)
(61014)
中心(57890)
研究所(56747)
财经(55035)
业大(54950)
(51420)
(50463)
北京(49778)
农业(48111)
(47277)
师范(46768)
经济学(46017)
(45974)
(41966)
经济学院(41598)
基金
项目(257526)
科学(202913)
基金(188841)
研究(187209)
(165392)
国家(164092)
科学基金(140950)
社会(118351)
社会科(112194)
社会科学(112166)
基金项目(99702)
(97919)
自然(92192)
自然科(90107)
自然科学(90079)
自然科学基金(88447)
教育(86242)
(83535)
资助(78530)
编号(75267)
成果(60431)
(57578)
重点(57445)
(54051)
(53381)
课题(51667)
创新(49893)
科研(49643)
教育部(49542)
国家社会(49427)
期刊
(154698)
经济(154698)
研究(109491)
中国(68768)
学报(59433)
科学(54575)
(54455)
管理(52363)
(50462)
大学(45449)
学学(42836)
(41570)
金融(41570)
教育(39784)
农业(36668)
技术(31838)
财经(26704)
经济研究(25897)
业经(24219)
(22807)
问题(20139)
(19277)
理论(18764)
图书(18207)
科技(17186)
实践(17074)
(17074)
(16951)
技术经济(16895)
(16620)
共检索到535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体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有效抵御冲击、维护稳定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标——BSSI能更好地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防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演变成银行危机,确保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力和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连军  
本文利用我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了银行去杠杆化的时间、主要方式及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银行业有49%的银行在3年内完成去杠杆调整,去杠杆最大幅度的中位数为5年。第二,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信贷供给速度,提高了债务融资成本与资产收益率。对比产权来看,资本补充能力强的国有控股银行去杠杆幅度更大,而中小银行去杠杆化的方式与渠道都比较有限。第三,长期来看,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破产概率,提高了银行稳定性,但短期内动态面板估计表明,银行去杠杆会显著降低下一期的经营稳定性,相反的,利用留存收益、发行次级债务等主动式去杠杆则会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模型调节效应表明,外部货币政策与银行自身流动性状况都弱化了去杠杆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毛泽盛  万亚兰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并在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实证研究两者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低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相反则降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慧君  顾金宏  
基于阶段理论分析方法,本文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在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也可粗略地看出倒"U"形态,与阶段性理论基本相吻合。此外,在危机期间,外资银行在中国采取的微观战略也是影响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国红  王擎  
对银行业市场力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基于"市场力状态依存"论的观点,尝试分存贷款市场分别考察中国银行业市场力与稳定性的关系。以1995-2012年在中国大陆境内运营的141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样本期间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的Boone指数,将其作为市场力指标;采用随机前沿方法计算中国银行业的"稳定非效率",将其作为银行业稳定性的逆向指标;最后以差分广义矩方法(GMM)估计了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上的市场力与"稳定非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有着不同的市场力,其中贷款市场上的市场力高于存款市场上的市场力。(2)样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蕙  
综合考量样本特征及研究目的,选取Panel Data模型,量化分析2009—2018年近十年间外资战略投资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总体影响,并区分样本金融机构性质,细化研究外资战略投资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类型的异质性影响。在衡量银行体系稳定性时,对Z-score法进行了改进,将风险因素纳入测度过程中。研究发现:(1)外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总体利大于弊,且外资参股份额变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影响依次递减;(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利于被参股银行的稳定性,银行业集中度、利率波动和汇率波动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形成负向影响;(3)从影响程度来说,被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性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银行业集中度和利率波动水平等变量变动相对更为敏感,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最低,而对汇率波动水平变动的敏感度刚好相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晓静  董慧  吴比  林思闪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慧君  顾金宏  
本文基于阶段论分析方法,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的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可粗略地显示倒"U"形态,与阶段性理论基本相吻合。此外,在危机期间,外资银行在我国采取的微观战略也是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飞宇  何望  
西方七国银行体系稳定性之比较冯飞宇,何望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难免发生风险,出现破产倒闭的情景。了解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帮助我们现在的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桂霞  许长新  
本文通过模型对有无存款保险的银行获得相同收益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有相关法律约束的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减小,从而有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凌亢  赵旭  
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表明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本文在分析 Gorton &Winton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性的关系 ,认为银行倒闭是不可避免的 ,虽会带来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但银行体系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大于因银行倒闭而损失的福利。现阶段应把银行体系的效率放在首位 ,建立多种所有制、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促使银行并购、构建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是提高银行效率的关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艳  
把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界定和估算,根据金融稳定的内涵从金融机构平稳运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市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和资产价格平稳四个方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数,并用FG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有滞后期,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