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1)
- 2023(17646)
- 2022(15350)
- 2021(14126)
- 2020(12007)
- 2019(27346)
- 2018(27016)
- 2017(51922)
- 2016(28367)
- 2015(31743)
- 2014(31468)
- 2013(30742)
- 2012(27740)
- 2011(24983)
- 2010(24791)
- 2009(22562)
- 2008(21642)
- 2007(18509)
- 2006(16013)
- 2005(13410)
- 学科
- 济(109961)
- 经济(109844)
- 管理(81379)
- 业(74910)
- 企(62066)
- 企业(62066)
- 方法(54950)
- 数学(48404)
- 数学方法(47606)
- 农(29213)
- 中国(28582)
- 财(26198)
- 学(25671)
- 业经(24125)
- 地方(22104)
- 环境(19982)
- 农业(19808)
- 理论(19521)
- 贸(19399)
- 贸易(19390)
- 易(18816)
- 技术(17806)
- 和(17327)
- 务(17185)
- 制(17121)
- 财务(17096)
- 财务管理(17063)
- 划(16250)
- 企业财务(16123)
- 银(14748)
- 机构
- 学院(398182)
- 大学(397573)
- 管理(157419)
- 济(150921)
- 经济(147587)
- 理学(138519)
- 理学院(136938)
- 管理学(133890)
- 管理学院(133203)
- 研究(130393)
- 中国(93487)
- 科学(87114)
- 京(84158)
- 农(72367)
- 业大(67417)
- 所(65544)
- 财(64881)
- 研究所(60916)
- 中心(59669)
- 农业(57478)
- 江(55891)
- 财经(53984)
- 北京(51887)
- 范(51645)
- 师范(50978)
- 经(49354)
- 院(47875)
- 州(45508)
- 经济学(44948)
- 技术(44076)
- 基金
- 项目(289272)
- 科学(226131)
- 基金(209536)
- 研究(201594)
- 家(186284)
- 国家(184816)
- 科学基金(158189)
- 社会(125926)
- 社会科(119383)
- 社会科学(119350)
- 省(114218)
- 基金项目(111575)
- 自然(107437)
- 自然科(104979)
- 自然科学(104950)
- 自然科学基金(103024)
- 划(96777)
- 教育(93789)
- 资助(86792)
- 编号(80889)
- 重点(65333)
- 成果(62498)
- 部(61955)
- 发(60823)
- 创(60035)
- 科研(56124)
- 创新(56052)
- 课题(55774)
- 计划(55291)
- 大学(53003)
- 期刊
- 济(152599)
- 经济(152599)
- 研究(104765)
- 学报(72337)
- 中国(68295)
- 农(64031)
- 科学(63216)
- 管理(54982)
- 大学(53824)
- 学学(51221)
- 财(47982)
- 农业(44637)
- 教育(41329)
- 技术(35536)
- 业经(26669)
- 融(26494)
- 金融(26494)
- 财经(24903)
- 经济研究(24892)
- 业(23365)
- 经(21296)
- 问题(21247)
- 科技(20849)
- 版(20459)
- 业大(20011)
- 图书(19175)
- 资源(18968)
- 统计(18864)
- 技术经济(18691)
- 策(17652)
共检索到545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秦晓楠 卢小丽
本文针对生态安全系统中影响因素间相互关系研究相对匮乏的现状,引入BP-DEMATEL方法对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DPSIR概念模型为基础建立生态安全系统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把状态维度定义为目标因素,驱动力、压力、影响及响应维度定义为影响因素;通过BP神经网络计算目标因素与影响因素间的权值,求得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关联矩阵;采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BP-DEMATEL方法改进了以往采用调查问卷及专家打分来获取因素间的研究数据,扩展了传统DEMATEL方法的适用范围,BP神经网络计算增强了影响因素与结果评价因素间的关联性。本文对我国三大海域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的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常玉 薛莹洁
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创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网络创新正在引发广泛的社会变革。网络创新环境是网络创新的基础性资源,识别并区分网络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网络创新基础和网络创新社会氛围两个方面构建网络创新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于我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的实际数据,通过建立BP-DEMATE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根据BP神经网络算法得到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关联矩阵,并用DEMATEL方法计算中心度和原因度,提炼出主要影响因素、原因型和结果型影响因素,进而对改善我国网络创新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银戌 贾亚美
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端核心技术的竞争。高技术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部分,是驱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近10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发展规模、产业扩张能力、创新投入及产出效益四方面构建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并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的BP-DEMATEL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及各省份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探析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不平衡,竞争力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竞争力较强;在影响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众多因素中,有效专利数是关键的原因型因素,出口是关键的结果型因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银戌 贾亚美
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端核心技术的竞争。高技术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部分,是驱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近10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发展规模、产业扩张能力、创新投入及产出效益四方面构建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并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的BP-DEMATEL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及各省份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探析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不平衡,竞争力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竞争力较强;在影响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的众多因素中,有效专利数是关键的原因型因素,出口是关键的结果型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晓楠 卢小丽
针对现有生态安全研究侧重概念模型要素之间的比较及综合评价,缺乏要素间互动关系及生态安全状况演变趋势预测的研究现状,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为基础,构建适用于中国沿海城市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原始DPSIR概念模型为基础,提出了7组因果关系假设,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测度,发现"沿海城市生态安全响应对状态起到正向作用"的研究假设被拒绝,论文根据各组假设的因果关系结果构建出中国沿海城市生态安全DPSIR概念模型。同时研究以沿海城市DPSIR概念模型内因果链及要素间的作用系数为基础,构建了生态安全作用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状态进行预测仿真。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天戈 张杰 时卉
基于2004—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9个省份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东部沿海城市群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和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面板Tobit模型对城市生态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体上,东部沿海四大城市群生态效率前期下降后期波动,综合效率仍有31.2%的提升空间,生产效率区域间差异趋向收敛,环境治理效率出现明显的城市群间分异,综合效率主要受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在生态效率的时间演进上,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呈“U”型,山东半岛城市群呈倒“U”型,长三角城市群缓慢下降;在空间演进上,标准差椭圆和生态效率的空间演进都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影响因素上,经济密度和科技水平会对综合效率、生产效率和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综合效率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区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天戈 张杰 时卉
基于2004—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9个省份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东部沿海城市群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和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面板Tobit模型对城市生态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体上,东部沿海四大城市群生态效率前期下降后期波动,综合效率仍有31.2%的提升空间,生产效率区域间差异趋向收敛,环境治理效率出现明显的城市群间分异,综合效率主要受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在生态效率的时间演进上,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呈“U”型,山东半岛城市群呈倒“U”型,长三角城市群缓慢下降;在空间演进上,标准差椭圆和生态效率的空间演进都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影响因素上,经济密度和科技水平会对综合效率、生产效率和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综合效率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区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绵峰 叶春明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上海地区14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999-2012年间,上海人均生态足迹以2010年为转折点呈现倒U形发展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并逐渐趋向平稳,人均生态赤字处于稳定水平但依然很高。以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ARIMA模型对14年间上海人均总生态足迹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演变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预测了未来5年内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快速转型使得上海地区生态状况逐渐好转。在预测基础上,将上海与部分省份的情况对比并进行了综合
关键词:
ARIMA模型 生态足迹 生态文明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军华 景琪
文章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包含海洋经济支持系统、海洋社会支持系统、海洋生态支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态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将其应用到我国沿海城市。结果表明:(1)近7年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支持系统健康质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逐渐朝着优化的方向推进;(2)沿海省市经济质量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海洋科技滞后的因素;(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恶劣对海洋生态经济水平的破坏是多角度的,社会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水平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融合,进而对尚不明确的海洋生态经济质量健康状况进行复合评价。
关键词:
海洋生态经济 健康评价 综合指数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盛美娟
以服务外包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席卷全球。我国沿海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烟台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烟台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是:从战略高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托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政企合力,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拓宽国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使两者相互促进;加快成立并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以提高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
关键词:
服务外包 产业竞争力 钻石模型 金融危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俊 谭传凤 常旭
在阐述世界经济发展走势及城市带功能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应加强沿海城市带的建设。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出中国东部沿海已基本具备了城市带发展条件的结论。最后,提出中国沿海城市带分段培育的基本构想,并对北部哈大城市带、中部京沪城市带和南部粤南城市带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城市带 中国沿海 培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杜亚楠
设置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我国沿海53个城市的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旅游发展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等空间传导机制对近距离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且通过地理位置对邻近沿海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国内旅游对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大于入境旅游。进而对我国沿海城市旅游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金生 李发浩
基于2002—2019年中国49个地级及以上沿海城市面板数据,测算沿海城市经济活力水平和贸易便利化指数,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对沿海城市经济活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2年以来,沿海城市经济活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但城际差距逐渐扩大;(2)贸易便利化能够提高沿海城市经济活力水平;(3)当创新能力超过门槛值时,贸易便利化对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将显著增强;(4)工资水平、金融规模是贸易便利化影响沿海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渠道;(5)贸易便利化对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在南方沿海城市,以及较大规模、较高行政级别和较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沿海城市中表现更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别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略微移动;人口分布趋于均匀,从人口密度方面看,2010年较2000年在空间上人口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提出了优化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GIS 沿海城市 人口 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骏 王改芹
为检验环境规制能否推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正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入手,采用我国沿海33个城市2007—2016年动态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U"型关系,拐点值为0.4452,环境规制强度小于拐点值时抑制产业结构升级,越过拐点值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33个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均已越过拐点值且东部沿海地区最高;非正式环境规制中,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水平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密度、外商投资和贸易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向作用且显著性存在区域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