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09)
2023(19468)
2022(16517)
2021(15432)
2020(13064)
2019(29932)
2018(29531)
2017(56728)
2016(30597)
2015(34298)
2014(33817)
2013(33562)
2012(30651)
2011(27480)
2010(27328)
2009(25495)
2008(25290)
2007(22247)
2006(19460)
2005(17610)
作者
(86724)
(72383)
(71664)
(68445)
(45997)
(34301)
(32565)
(28240)
(27449)
(25745)
(24639)
(24516)
(22973)
(22827)
(22248)
(22108)
(21629)
(21199)
(20712)
(20634)
(17890)
(17641)
(17377)
(16522)
(16065)
(16038)
(15971)
(15766)
(14425)
(14154)
学科
(128773)
经济(128599)
(105726)
管理(101472)
(93120)
企业(93120)
方法(58842)
数学(48729)
数学方法(48111)
(39479)
(37559)
业经(35304)
中国(34011)
(28155)
(26789)
财务(26712)
财务管理(26668)
农业(25599)
企业财务(25260)
(23719)
(23511)
贸易(23498)
(22907)
地方(22341)
技术(22239)
(21870)
理论(21847)
(20687)
(20253)
(19550)
机构
大学(438011)
学院(437858)
(183065)
经济(179493)
管理(175818)
理学(151951)
理学院(150341)
管理学(147861)
管理学院(147047)
研究(144355)
中国(111895)
(93079)
科学(86660)
(86250)
(71150)
(69667)
财经(68787)
中心(65198)
研究所(64425)
(63597)
业大(63111)
(62691)
北京(58755)
经济学(55775)
(54554)
农业(54452)
师范(54041)
(52687)
财经大学(51109)
(50568)
基金
项目(294819)
科学(234181)
基金(217252)
研究(216653)
(188294)
国家(186747)
科学基金(162212)
社会(139277)
社会科(132144)
社会科学(132111)
基金项目(114633)
(112826)
自然(104789)
自然科(102432)
自然科学(102408)
自然科学基金(100596)
教育(98841)
(94595)
资助(89560)
编号(86827)
成果(70013)
(66025)
重点(65511)
(62451)
(62103)
课题(59187)
国家社会(58092)
创新(57924)
教育部(57168)
(56478)
期刊
(201664)
经济(201664)
研究(130879)
中国(81419)
(69203)
管理(68603)
学报(65228)
(64232)
科学(62236)
大学(51070)
学学(48280)
农业(44397)
教育(42654)
技术(39136)
(38151)
金融(38151)
财经(34529)
业经(33302)
经济研究(32258)
(29659)
问题(26311)
(24973)
技术经济(22865)
(20752)
现代(20523)
理论(20126)
科技(20089)
(20076)
世界(19900)
统计(19613)
共检索到644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帅邦  
根据已有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原理,借助数学思想构建了一种新的产业集聚测度方法——B系数法,并运用B系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产业集聚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整体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制造业集聚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集聚程度高的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出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分两种情况,依赖资源的产业在资源禀赋高的中西部地区集聚度高,其他产业主要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B系数法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懂的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池仁勇  杨潇  
通过相关文献梳理,从理论上揭示了行业集聚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的联系机理,即行业集聚通过竞合关系、地域文化及生产网络促进技术进步,同时,技术进步推动了行业集聚,并通过浙江省的实证得以验证。实证研究还表明,行业集聚分为大中企业主导型、品牌和市场主导型、外资依存型等类型,它们的技术进步速度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行业集聚速度与技术进步速度的关系也存在三种类型,即准拟合型、滞后型和超越型,解明了行业技术进步的动态原理。研究成果对制定行业集聚和区域主导行业的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晓华  陈阳  张欣钰  
随着城镇化建设、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产业集聚逐渐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区域链条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区位基尼系数(G)和地理集中度(CRn)测算我国制造业21个行业1997—2013年期间的集聚水平,深入分析我国制造业所具有的集聚特征与变化趋势;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探究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关联模式。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呈现倒"U"型演变过程,即1997—2008年集聚水平上升,产业集聚拐点在2003—2008年期间出现,2009年之后制造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态势;(2)制造业地域分布不均,形成以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区的高值集聚块,以广东省为中心的集聚点,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省市递减,同时产业发展水平相似(高高或低低)的区域呈现集聚、片状分布格局,空间结构化严重;(3)制造业以分散—离散和集中—离散两种空间集聚类型为主,产业的空间集聚类型演化集聚与离散相交替,空间集聚类型趋向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晓华  陈阳  张欣钰  
随着城镇化建设、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产业集聚逐渐成为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区域链条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区位基尼系数(G)和地理集中度(CRn)测算我国制造业21个行业1997—2013年期间的集聚水平,深入分析我国制造业所具有的集聚特征与变化趋势;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探究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关联模式。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呈现倒"U"型演变过程,即1997—2008年集聚水平上升,产业集聚拐点在2003—2008年期间出现,2009年之后制造业集聚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度γi系数,对我国18个制造行业1988~2007年的集聚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988年以来我国制造业集聚度总体明显提高,制造业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和上海成为我国制造业主要集聚的省市。但是,2005年以后,随着我国部分制造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制造业集聚度总体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产业分布有所扩散,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基于2007—2017年的地级城市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产业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视角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优势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河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优势城市群,并且我国城市间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工业规模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工业规模还对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分解来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特征,工业规模、房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直接效应大于短期直接效应,工业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短期间接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杰  武翠  
在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不断向中西部省市"迁移"的背景下,本文选取环渤海、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西三角四大经济圈的面板数据,运用响应面优化法,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工业污染的关系,挖掘中西部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重点。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与工业污染关系不可一概而论,需具体区域具体分析;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集聚过程中要尤为注重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和能源消费强度,认真汲取东部沿海地区在工业规模和结构发展上的经验与教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琦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Gini-coefficien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1991,Krugman calculated the Gini-coeffici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U.S.A,while Amiti calculated that in the E.U in 1998.We calculate tha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compared i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Moreover,we also proved the hypothesis that FDI helps to rais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by means of calcula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DI and industrial regional Gini-coeffticient.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威  
产业集聚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 ,并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定量分析 ,揭示了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集聚地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琪  贺灿飞  史进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创业和创业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创业活跃程度也是导致中国城市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城市层面上探讨创业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利用2001-200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估计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控制住劳动力成本、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潜力、工业贷款、人力资本、地理区位、城市等级等重要影响因素和区域与时间固定效应,探讨企业所在城市的组织环境——包括空间集聚和市场结构——对城市创业精神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以及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有利于企业家创业,而国有企业较多的地区,市场经济环境较差,使创业受到限制;此外,对于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创业受到集聚和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同时,组织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因新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妮娅  陈潜  
基于经纬度坐标数据与DO指数方法,文章从静态与动态两个互补视角综合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在静态分析上研究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四位数)的集聚态势与空间特征;在动态分析上考察了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的动态变化与布局模式。研究发现:(1)56%的制造业行业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现为集聚,且超过80%的行业集聚发生在50km的短距离上;(2)城市规划的土地功能分区政策并没有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集聚造成较大影响;(3)小型企业是大多数行业集聚的主体,约半数行业的企业分布模式是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集聚;(4)在动态行为演进上,约64%的行业空间分布模式保持稳定,少数行业的新进企业趋向于在原有企业周围集聚,部分行业集聚区发生转移;同时发现,共聚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而非知识密集型行业,这意味着中国的产业空间分布还处在一个由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成本驱动的集聚状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培  晏维龙  郭晓飞  
为了深入分析工业分制造业地理集聚对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笔者在一个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6年~2010年36个二位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提升排放总量和降低排放强度增速的双重作用,即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工业集聚过程中的市场集中度、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对制造业碳排放发挥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建峰  符育明  
本文提出了识别经济集聚中马歇尔外部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制造业数据。通过考察制造业集聚水平和产业间专业化分工的协同演进过程,本文一方面发现两者具有替代关系,验证了马歇尔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后果的理论假说;另一方面证实了马歇尔外部性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空间不断集聚的基本因素。本文还发现市场化改革是实现马歇尔外部性的积极力量。本文的结论为我国企业选址、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闫逢柱  乔娟  
文章在一个简单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01~2008年两位数水平的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C-D函数,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影响方向、程度、机理不仅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而且与产业集聚度高低及其变化方向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也有明显的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丹萍  毛江楠  
文章以中国15个制造业1999-2008年的数据为对象,以反映制造行业国际竞争力的RCA指数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衡量行业地理集聚度的C4指数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利用固定影响的变系数模型对C4指数与RCA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近90%的制造行业而言,两者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文章提出了如何通过发展产业集聚提升制造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