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7)
- 2023(9365)
- 2022(8085)
- 2021(7649)
- 2020(6738)
- 2019(15770)
- 2018(15730)
- 2017(30301)
- 2016(16550)
- 2015(18838)
- 2014(18919)
- 2013(18691)
- 2012(17145)
- 2011(15227)
- 2010(14838)
- 2009(13667)
- 2008(13409)
- 2007(11827)
- 2006(9608)
- 2005(8202)
- 学科
- 济(68023)
- 经济(67960)
- 管理(45842)
- 业(45005)
- 方法(37723)
- 企(36958)
- 企业(36958)
- 数学(34337)
- 数学方法(33848)
- 财(18184)
- 农(17638)
- 中国(14947)
- 学(14437)
- 业经(13036)
- 地方(12890)
- 贸(12674)
- 贸易(12671)
- 易(12313)
- 务(12186)
- 财务(12122)
- 财务管理(12091)
- 农业(11653)
- 企业财务(11474)
- 制(10635)
- 和(10134)
- 技术(9777)
- 理论(9725)
- 环境(9589)
- 银(8844)
- 银行(8805)
- 机构
- 学院(233872)
- 大学(233734)
- 济(93664)
- 管理(92575)
- 经济(91832)
- 理学(81113)
- 理学院(80295)
- 管理学(78700)
- 管理学院(78280)
- 研究(74308)
- 中国(54740)
- 科学(48914)
- 京(47827)
- 农(42697)
- 财(41298)
- 业大(39610)
- 所(37694)
- 江(36954)
- 中心(36066)
- 研究所(34927)
- 财经(34104)
- 农业(33820)
- 经(30952)
- 北京(29115)
- 经济学(28965)
- 范(28485)
- 师范(28075)
- 院(27767)
- 州(27041)
- 经济学院(26481)
- 基金
- 项目(166979)
- 科学(130222)
- 基金(121334)
- 研究(116207)
- 家(107646)
- 国家(106799)
- 科学基金(91025)
- 社会(72507)
- 社会科(68790)
- 社会科学(68769)
- 省(66837)
- 基金项目(64729)
- 自然(61892)
- 自然科(60462)
- 自然科学(60441)
- 自然科学基金(59347)
- 划(56105)
- 教育(54335)
- 资助(50579)
- 编号(46324)
- 重点(38040)
- 部(36817)
- 成果(36071)
- 发(35395)
- 创(34744)
- 科研(33579)
- 创新(32575)
- 计划(32513)
- 课题(31692)
- 教育部(31219)
共检索到319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董晨 夏凯
森林立地条件影响着林木的生长。为了充分挖掘立地因子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杭州市临安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分方程法构建了基于Richard理论方程的地位指数模型;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75条置信度在80%以上、支持度在10%以上的因子关联规则,并从中提取了20条"林分因子-立地因子"规则。结果表明:影响临安区杉木用材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级、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林下植被种类和林下植被覆盖度,各类规则揭示了杉木林分立地因子和立地质量、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林分因子和林龄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以及隐含的关联关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勇平 劳勤 余国信 宋志强 贺汉良
通过杉木生长截段与地位指数相关性的回归分析,证明生长截段法作为浙江省杉木人工中幼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手段是切实可行的。生长截段法有助于解决浙江省大面积杉木中幼龄林的立地评价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起测高度为胸高上方第2轮枝以上的5个完整节间长度作为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精度最高。为实际应用,文中还编制了用这种生长截段间接或直接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数表,建立了数量化生长截段回归模型及得分表。
关键词:
杉木 森林生境 质量评价 生长截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宾 张茂震 丁丽霞 于晓辉
【目的】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目的在于建立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理论模型。【方法】提出1个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以最大胸径生长率指标为立地评价指标,以浙江省1994-2009年国家森林资源清查(NFI)数据为基础,从NFI复位样木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529个杉木人工林样地优势木最大胸径生长率;结合易于获取的纬度、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等立地因子,基于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结果】模型统计检验值为14.723,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606,达极显著水平,模型效果较理想。基于NFI的最大胸径生长率是立地质量评价的合适指标;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坡度、纬度、海拔等立地因子对最大胸径生长率贡献依次减弱。【结论】基于NFI和数量化理论Ⅰ的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总体指标合理,克服了传统立地质量评价对年龄的依赖,能有效利用NFI历史数据,适用于同龄林和异龄林;构建以最大胸径生长率为指标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能对研究区立地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可对现有杉木人工林生产力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无林地的生产潜力进行预测。图3表6参2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宇浩 孙益群 董晨 胡彦蓉 高威芳
【目的】研究浙西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立地质量,探究影响人工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杉木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庆元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木数据,利用广义代数差分法,构建了杉木人工林地位指数模型,以此为因变量,使用随机森林算法从二类杉木小班数据中筛选出影响杉木林地位指数的主导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地位指数得分值确定立地质量等级,对庆元县杉木小班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结果】以Richards为基础构建的广义代数差分方程最符合庆元县杉木人工林的生长过程,其决定系数(R~2)为0.969,均方根误差(E_(RMS))为1.778,平均绝对误差(E_(MA))为0.400,且模型的多形曲线符合杉木林生长的生理学意义。通过随机森林的因子选择得出:影响杉木人工林地位指数的主要立地因子有地貌、腐殖质厚度、土层厚度,与传统的偏相关系数法相比,基于随机森林的因子选择具有更大的贡献度和更合理的因子非线性关系解释性。结合小班数据,以地貌、腐殖质厚度、土层厚度等3个立地因子将小班划分为17个立地类型,通过计算得分可知研究区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及以上。【结论】基于广义代数差分法的地位指数模型适用于浙西南杉木人工林,与基于置换的因子选择方法筛选出的主导因子相结合能够对立地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图4表4参2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琴 谢树 段爱国 陈仕昌 韦家国 罗星乐 莫运勇 黄开勇
[目的]探讨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影响,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龄28~3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上、中、下不同坡位以及不同坡向设置63块标准样地,调查林分生长量及林分基本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拟合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当林分密度相近时,立地指数越高,培育相同年限所获得的单株材积、蓄积量和大径材出材率越高;同一立地条件下,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大径材出材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蓄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立地指数相同时,密度对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大于树高,立地指数不同时林分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结论]在立地指数达22及以上的立地条件下培育杉木大径材,可通过3次间伐进行密度控制,林分最终保留密度宜为650~1 000株·hm-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可 赵天忠 蓝海洋 李维
为研究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用材林的森林质量,对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类,以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各森林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据此合理构建了小班尺度的用材林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林木因子、林下植被、土层条件和地形条件4个评价方面,并根据因子分析法的数据计算了指标权重。基于所得指标体系,提出了以小班为尺度的森林质量指数即小班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将乐国有林场明头山工区和余坊工区共325个小班的质量指数,并得到了小班质量指数较优的各经营类型小班的树种比例和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1)幼龄林阶段的小班质量指数较低,中龄林、近熟林阶段逐渐升高,到成熟林、过熟林阶段则达到稳定。2)在各龄组下,明头山工...
关键词:
森林质量评价 小班尺度 因子分析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霓虹 高萌 李丹 刘立臣
针对生物量影响因子量化研究较少、方法单一及区域生物量评价不足且基于单个树种生物量模型进行评价时工作量过大的问题,以孟家岗林场的三类小班清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与生物量水平相关的11个因子,利用C5.0算法进行生物量决策树建模,并进一步利用Apriror算法进行生物量强影响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结果表明:生物量决策树模型的分类预测精度为88.78%,生物量影响因子的量化结果分别为树高(0.348)、胸径(0.225)、林分类型(0.196)、龄级(0.162)、郁闭度(0.134)、坡度(0.096)、海拔(0.074)、坡向(0.065)、立地类型(0.052)和坡位(0.037);得到707条置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世国 林思祖 林大辉
合适的伴生树种是杉木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应用Apriori算法从杉木混交林野外调查数据中挖掘出杉木与其伴生树种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合适的伴生树种,提供杉木伴生树种选择的新途径.
关键词:
Apriori算法 杉木 伴生树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维 黄朗 杨浩 游文彪 朱光玉
【目的】研究立地因子对湖南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随机效应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以解决杉木立地质量评价的问题。【方法】基于湖南杉木人工林509块样地实测数据,在统计之林软件中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影响显著的立地因子,将立地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建初始立地类型;通过R语言拟合杉木人工林平均优势木胸径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从4种基础生长模型中筛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应用K-means聚类将参数值相近的立地类型聚类成立地类型组,并将聚类后形成的立地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基础模型中,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导算,得到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结果】1)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的因子包括海拔、坡位、土壤类型和土壤厚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坡位>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海拔。2)4个候选基础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均较低(R~2=0.641 5~0.642 0),选取单分子式(Mitscherlich)(R~2=0.642 0)作为构建立地质量评价的基础模型。3)考虑立地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将不同立地因子及其组合作随机效应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拟,确定系数R~2从0.641 5~0.642 0提高到0.664 2~0.825 8,拟合精度的高低与主导立地因子的显著性紧密相关,其中含立地类型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最高(R~2=0.825 8)。4)以确定系数≥0.95为聚类精度标准将立地类型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含立地类型组的混合模型在便于应用的同时提高了建模的精度(R~2=0.840 9)。【结论】立地因子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将立地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混合模型中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适合于多种立地类型下的立地质量评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辉 颜耀 胡亚楠 黄智军 吴鹏飞 马祥庆
为探讨杉木不同径向生长指标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杉木径向生长敏感性与适应性的差别,采用树轮气候相关分析方法,以6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杉木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材宽度,并利用杉木树轮自回归年表(ARS)分析主要气候因子(月份水平温度和降水)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径向生长均受到温度和降水的显著影响,早材宽度与当年2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晚材宽度与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量化了气候因子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当年7月平均最高温度和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是限制该区域杉木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变化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杉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杉木径向生长对当年9月最高温度的响应稳定性最强.当年10月平均降水量对晚材宽度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杉木年轮生长对上一年气候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晚材生长对当年早期杉木生长气候因子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亚热带地区气候影响杉木径向生长的效应复杂,但ARS年表仍包含丰富的气候信号,研究结果对亚热带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年轮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安鑫 吕建雄 蒋佳荔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轮木材早材黏弹性,探讨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等因子与木材黏弹性之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理解木材黏弹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剖面密度仪、ZEISS Imager A1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 2980)分别测定第3、6生长轮(心材)以及第14、18生长轮(边材)早材的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1)边材(第14、18生长轮)的全干密度比心材(第3、6生长轮)略高,4个生长轮管胞胞壁率无明显差异,微纤丝角随树龄增加呈减小趋势。2)早材的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微纤丝角与弹性模量、贮存模量、损耗模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在本研究测量温度范围内(-120~120℃),4个生长轮早材均出现2个力学松弛过程:一是在10℃附近的α力学松弛过程,关于其分子运动归属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二是在-40℃附近的β力学松弛过程,是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型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引起的。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力学损耗峰温度几乎无差异。4)随测量频率(1、2、5和10 Hz)增加,β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移向高温方向,α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并不随测量频率增加而改变,即无频率依存性。5)与位于边材区域(第14、18生长轮)的早材相比,位于心材区域(第3、6生长轮)的早材发生力学松弛过程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均较大,可能是由于杉木心材相较于边材有更多的抽提物,抽提物的沉积限制细胞壁中分子链段运动所致。【结论】微纤丝角是影响不同生长轮内早材刚度和阻尼的关键因子,心材与边材表观活化能的差异可能是抽提物沉积所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安霞 裴中阳 闫娟娟 赵学林 南培宏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高额住院费用病例的基本特征,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筛选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2018年一次住院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病例进行统计描述,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高额住院病例主要以循环系统、损伤和中毒、肿瘤为主,药品、住院天数、科室和住院费用强关联。结论: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药品费用,加强高额住院费用的日常监控是降低高额住院费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微怡 袁学勇 刘俐 刘继昌
借助Apriori聚类算法,分析快递企业客户的投递需求结构,发现客户订购项目与衍生服务项目的内在联系,以渔业客户订购的快递服务项目为例,说明了Apriori算法的应用过程,旨在探索提高快递企业服务衍生项目推荐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符韵林 徐峰 唐黎明 韦广绥
为了解不同立地类型杉木木材解剖上的差异 ,为杉木速生材的定向培育及材质改良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该文采用宏观、微观的方法 ,以广西国营高峰林场 1 2~ 1 3年生的杉木木材为试材 ,于 2 0 0 1— 2 0 0 3年研究了南带产区不同立地类型 (南坡、山谷、山脊、山顶 )间杉木木材解剖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①生长轮宽度及晚材率差异显著 .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纵向变异随着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而晚材率的径向、纵向变异规律均不明显 .②管胞双壁厚及壁腔比差异显著 ,而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 .各解剖因子径向变异模式相似 ,而纵向变异...
关键词:
杉木 立地类型 木材解剖因子 气干密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贵平 徐金良 徐永勤 陈永辉 沈凤强 徐卢雨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表5参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