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8)
2023(12514)
2022(10722)
2021(9910)
2020(8437)
2019(19157)
2018(18869)
2017(36316)
2016(19650)
2015(21866)
2014(21392)
2013(20541)
2012(18298)
2011(16103)
2010(15801)
2009(14110)
2008(13175)
2007(10987)
2006(9061)
2005(7183)
作者
(56351)
(47161)
(46873)
(44197)
(29442)
(22867)
(21106)
(18867)
(17748)
(16310)
(15811)
(15769)
(14651)
(14522)
(14395)
(14354)
(14211)
(13979)
(13420)
(13408)
(11761)
(11535)
(11219)
(10699)
(10611)
(10409)
(10234)
(10194)
(9645)
(9413)
学科
(76897)
经济(76822)
管理(56007)
(54149)
(45093)
企业(45093)
方法(42050)
数学(38290)
数学方法(37628)
(20025)
(19269)
中国(17377)
业经(16390)
(15309)
(14357)
贸易(14352)
(14000)
地方(13876)
农业(13634)
技术(12990)
(12904)
财务(12847)
财务管理(12821)
环境(12434)
企业财务(12140)
理论(12103)
(11251)
(11116)
(10805)
(9355)
机构
学院(268359)
大学(265558)
管理(108482)
(105174)
经济(103260)
理学(96492)
理学院(95449)
管理学(93340)
管理学院(92881)
研究(84320)
中国(61087)
科学(56860)
(54053)
(50160)
业大(46861)
(44161)
(42157)
农业(40178)
中心(39774)
研究所(39537)
财经(37057)
(36408)
(33984)
(32458)
北京(32419)
师范(31951)
经济学(31920)
(31265)
经济管理(29659)
技术(29280)
基金
项目(202549)
科学(160030)
基金(148654)
研究(138311)
(133245)
国家(132218)
科学基金(113960)
社会(88080)
社会科(83718)
社会科学(83694)
(80880)
基金项目(79460)
自然(78591)
自然科(76888)
自然科学(76869)
自然科学基金(75467)
(68583)
教育(64717)
资助(60843)
编号(53911)
重点(46338)
(43784)
(43084)
(42799)
计划(40521)
创新(40284)
科研(40246)
成果(39267)
教育部(37070)
课题(36884)
期刊
(98096)
经济(98096)
研究(63645)
学报(48208)
中国(43837)
科学(43137)
(42754)
管理(37169)
大学(35916)
学学(34584)
(33906)
农业(29536)
技术(25211)
教育(23342)
业经(17560)
财经(17014)
经济研究(16899)
(16877)
金融(16877)
(16712)
统计(14968)
(14565)
资源(14515)
(14254)
科技(14013)
(13762)
技术经济(13526)
业大(13253)
问题(13009)
决策(12498)
共检索到352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坤慧  延军平  白晶  王晓喆  李建山  田青霞  
选取河南省淮河南北观测站1954-2008年的气候资料,基于SAS数理统计等软件,利用时间序列ARIMA建模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淮河南北气候变化人为影响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象资料通过了统计软件的预处理,证明了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处理气候数据的可能性,在物理技术处理气候数据的基础上提供了另一种处理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淮河南北各站点经模型的比较后均得出较理想的模型,如长垣市的ARIMA(1,1,2)模型通过各项检验且BIC值较小,确定此模型,得其气候变化的人为影响度为51.2%;同理确定其他各观测站平均影响度为54.4%;人为影响度较大的城市位于淮河以北,认为是人为影响度随热量带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张玉凤  汪成博  王婷  延军平  
论文基于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MODIS-NDVI植被覆盖数据,对中国南北过渡带植被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植被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趋势变化上,2000—2019年秦岭—淮河南北植被显著恢复。其中,秦巴山区植被恢复面积占比最高,其次是巫山山区和关中平原;植被退化区面积占比仅为6.4%,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2)在气候因素上,NDVI变化与气温显著相关(P<0.05)面积占比为9.1%,低于降水(13.1%)和日照时数(14.5%)显著区域,无显著相关区域分布面积最广,说明在关键生长季(5—9月),区域水热条件较好,植被年际波动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较少。(3)在驱动因素上,受气候因素和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占比分别为19.2%和30.0%,其中,生态建设驱动绿化区与秦巴山区、大别山生态修复工程,川东、长江中下游撂荒地空间格局一致,说明耕地转为生态用地是区域植被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量化湿润—半湿润地区植被驱动因素,优化生态建设评估模型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坤慧  延军平  白晶  张立伟  王晓喆  李建山  田青霞  
适应度是气候变化下适应性研究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气候变化适应度的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并对淮河南北的小麦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境内的南北气候分界线并非淮河干流区,而是由原位置北移约300 km处的最大支流地带,冬小麦的适应度空间变化大致围绕该分界线呈经向分布。淮河分界线以南地域适应度为62.57%,高于以北地域的56.81%,研究结果表明,欲达到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距离完全适应仍有较大空间需要人为调控,且北部相比较南部其调控压力更大。在年际变化上,随着20世纪80年代气候的突变,各地小麦温度适应度骤增,水分适应度骤减,之后随着气候的日趋稳定,各气候要素的适应度不断上升,但在21世纪初上升速度下降,甚至有降低趋势,表明气候变暖的环境对小麦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勇  花瑞祥  夏瑞  
气候变化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是气候变化与水研究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水质的影响。论文以淮河中上游流域为例,利用德国马普研究所的气候模式(MPI)情景数据驱动已率定好的分布式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未来近期(2020年代)和中长期(2030年代)气候变化对流域出口断面水量水质过程、产流系数和污染空间分布的影响。此外,基于历史典型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频率和时间。研究表明:1)温室气体中等排放A1B情景下,相比于基准年(1990年代),流域降水呈下降趋势,但气温增幅近2℃,势必导致出口断面径流量明显减少和流域蒸散发增加,也导致入河非点源负荷减少;此外气温升高导致水体污染负荷降解速率加快,因此出口断面的污染负荷也有所减少。2)从空间分布来看,未来流域产流系数将有所降低。受气候变化影响较高的地区为沙颍河上游和涡河上游地区。受产流系数降低的影响,流域水污染发生率将有所上升,影响较高的区域位于洪汝河上游、沙颍河上游和贾鲁河等水系。3)在排污水平和闸坝调度规则不变的情况下,2020年代和2030年代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测可能发生时间为2035年7月,约为20 a一遇,低于基准期间约3~4 a一遇。总的来说,相比于基准年,气候变化对淮河中上游流域未来水量水质的影响适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彤  王靖  赫迪  王娜  
为研究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及土壤资料,评价了APSIM-MAIze模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并应用其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6个常用玉米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8d以内;4个品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9%,该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区域春玉米生长季总辐射在南部中区和北部降低最明显,≥8℃有效积温在西部升高显著,日均温度日较差在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宇恒  姚鸣奇  曲晓溪  张卓群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包含碳循环、气候变化因素以及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分析气候变化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理论和数值模拟来深入阐明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负效应,导致产出、消费、投资、资产和福利水平下降,通胀率上升;同时,信贷政策有利于绿色激励作用,而提高碳价则倾向于对棕色产品厂商的约束作用。基于此建议明晰减缓气候变化责任,呼吁采取相应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碳中和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碳密集型产品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积极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加强改善农业、能源等应对气候变化薄弱的环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宇恒  姚鸣奇  曲晓溪  张卓群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包含碳循环、气候变化因素以及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分析气候变化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理论和数值模拟来深入阐明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负效应,导致产出、消费、投资、资产和福利水平下降,通胀率上升;同时,信贷政策有利于绿色激励作用,而提高碳价则倾向于对棕色产品厂商的约束作用。基于此建议明晰减缓气候变化责任,呼吁采取相应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碳中和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碳密集型产品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积极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加强改善农业、能源等应对气候变化薄弱的环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秋洪  千怀遂  俞芬  段海来  
参照已有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冬小麦生理气候阈值,建立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选取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3个县(市)4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对该流域冬小麦气候适宜性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温度适宜性、降水适宜性、日照适宜性的空间分布与温度、降水和日照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一致性,它们和气候适宜性都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降水和温度是影响该流域气候适宜度的重要限制因素,尤其是降水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气候适宜性倾向率主要受日照的影响,以0.002/10 a的倾向率下降;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的适宜性倾向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夏清  章光新  尹雄锐  
乌裕尔河流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径流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探讨气候变化情景下乌裕尔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扎龙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WAT模型对乌裕尔河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乌裕尔河流域的径流量变化过程,尤其是产流量大的站点,模拟效率较高;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影响较为显著,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而且不同水文站径流量减少幅度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玉凤  李双双  延军平  
基于2008~2017年土地利用、社会统计数据,对秦岭—淮河南北城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借助障碍度模型探究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秦岭—淮河南北城市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等级,且呈微弱的增长趋势,说明区域城市生态安全等级"稳定向好";(2)在空间上,城市生态安全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分布格局,高生态安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淮河平原东部;(3)在未来趋势上,有24.2%的城市生态安全呈增长趋势,连片分布于长三角地区、江汉平原,35.2%的区域呈退化趋势,主要位于关中平原、黄河下游西部;(4)在影响因素方面,中国南北过渡带城市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具有一致性,水域(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水资源总量和第三产业比重为主要影响因子,在未来城市生态建设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生态用地比重、保障资源总量可有效提高城市生态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文献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评估研究更为重要。本文基于李嘉图模型的分析视角,系统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欣雨  朱泽群  袁雅欣  姬文翔  宋岑雨  陆洪伟  赵茜蕾  卞庆瑶  孙子墨  宜树华  孙义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是多年生蔷薇科草本植物,在黄河源区分布较为广泛,是青藏高原主要的野生经济植物之一。目前鲜有在区域尺度上刻画鹅绒委陵菜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没有适宜的大范围开展高精度观测方法是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无人机路径规划和信息提取系统(Frag MAP)于2018–2020年在黄河源区获取了> 3 000个观测样本(航拍照片)。基于高分辨率(0.55 mm)航拍照片,人工识别鹅绒委陵菜出现与否作为基础数据(即0, 1型数据集),利用BIOMOD物种分布集成预测平台,结合气候、地形、土壤3类环境数据预测黄河源区鹅绒委陵菜的分布特征,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模拟2050年和2070年源区内鹅绒委陵菜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组合物种分布模型能降低预测的不确定性,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鹅绒委陵菜的空间分布特征。2)鹅绒委陵菜在黄河源区的潜在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南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年降水量和海拔高度。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黄河源区鹅绒委陵菜极适宜生境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在区域尺度上刻画了鹅绒委陵菜分布特征,为高寒草地经济作物的合理管理与利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以及黄河源区生态恢复和高寒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基于秦岭—淮河南北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全国0.5°×0.5°逐月降水格网数据,选取16个极端降水指数,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变化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除长江下游降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降水均呈下降趋势;2极端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上升,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连续性干旱事件增多;在空间上,秦巴山地、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以极端降水强度上升为主,关中平原、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以极端干旱强度上升为主;3在影响因素方面,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厄尔尼诺年,秦岭—淮河南北春季极端降水偏多,夏季和全年偏少;在拉尼娜年,春季极端降水偏少,秋季和全年偏多。就各个区域而言,在厄尔尼诺年,黄河下游、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极端降水呈下降趋势,淮河平原极端降水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和巫山山区响应并不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点点  
气候变化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分支。它运用外部性内部化方法,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长期经济增长动态模型,由此得到“最优”的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路径。然而,最优解中的全球升温路径显著高于《巴黎协定》目标,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弱减排政策提供了所谓的理论支持。这一模型结果的生成并非基于数学模型的“科学性”,而是基于模型与参数的设定偏好,这些设定与偏好反映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新古典缺陷,即成本—效益分析下的机械论思维和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的局限。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出发,设置全面的气候变化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全球气候治理最广泛的共同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