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2)
- 2023(17903)
- 2022(15569)
- 2021(14151)
- 2020(12103)
- 2019(27534)
- 2018(27083)
- 2017(52417)
- 2016(28695)
- 2015(32070)
- 2014(31788)
- 2013(31185)
- 2012(28417)
- 2011(25456)
- 2010(25304)
- 2009(22765)
- 2008(21813)
- 2007(18822)
- 2006(16152)
- 2005(13346)
- 学科
- 济(113007)
- 经济(112886)
- 管理(81981)
- 业(77360)
- 企(63983)
- 企业(63983)
- 方法(58153)
- 数学(51790)
- 数学方法(50994)
- 农(30274)
- 财(27968)
- 中国(27176)
- 学(26069)
- 业经(24710)
- 地方(22631)
- 农业(20617)
- 贸(20542)
- 贸易(20534)
- 环境(20152)
- 易(19917)
- 理论(18929)
- 务(18362)
- 财务(18279)
- 财务管理(18242)
- 技术(18169)
- 制(17638)
- 和(17454)
- 企业财务(17284)
- 划(16225)
- 银(14805)
- 机构
- 学院(402301)
- 大学(401743)
- 管理(159843)
- 济(154938)
- 经济(151709)
- 理学(140864)
- 理学院(139325)
- 管理学(136336)
- 管理学院(135643)
- 研究(129799)
- 中国(93291)
- 科学(86053)
- 京(83840)
- 农(73389)
- 业大(68329)
- 财(67669)
- 所(65177)
- 研究所(60452)
- 中心(59846)
- 农业(57995)
- 江(57027)
- 财经(56214)
- 北京(51586)
- 经(51407)
- 范(51277)
- 师范(50614)
- 院(47787)
- 经济学(46773)
- 州(45930)
- 技术(43998)
- 基金
- 项目(292091)
- 科学(228558)
- 基金(211766)
- 研究(204163)
- 家(187940)
- 国家(186458)
- 科学基金(159835)
- 社会(127509)
- 社会科(120942)
- 社会科学(120907)
- 省(116590)
- 基金项目(112616)
- 自然(108632)
- 自然科(106166)
- 自然科学(106136)
- 自然科学基金(104204)
- 划(97833)
- 教育(95275)
- 资助(88378)
- 编号(81700)
- 重点(65957)
- 成果(63055)
- 部(63033)
- 发(61458)
- 创(60797)
- 科研(57176)
- 创新(56769)
- 课题(56419)
- 计划(55792)
- 大学(53729)
- 期刊
- 济(155121)
- 经济(155121)
- 研究(105915)
- 学报(73253)
- 中国(68856)
- 农(64735)
- 科学(63653)
- 管理(55253)
- 大学(54813)
- 学学(52256)
- 财(50158)
- 农业(44693)
- 教育(41807)
- 技术(35625)
- 融(28478)
- 金融(28478)
- 业经(27613)
- 财经(26258)
- 经济研究(25529)
- 业(23258)
- 经(22376)
- 科技(21064)
- 问题(20517)
- 版(20406)
- 业大(20096)
- 统计(19911)
- 技术经济(19117)
- 策(18630)
- 图书(18564)
- 资源(18385)
共检索到551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翔 夏天
利用吉林省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人均国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ARDL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国民收入对碳排放解释力度最大,其次是工业化水平。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礼刚 庄贵阳
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1985~2010年的统计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碳排放与上述四项影响因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动态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科学制定低碳发展整体方案和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碳排放 VAR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金培 宋晓霞 陈华友 汪官镇 王珍
为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运用BP内生结构突变点检验、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模型和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85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城镇化、技术创新、贸易开放与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人均碳排放,技术创新与人均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而贸易开放会引起环境恶化。短期来看,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所有解释变量均为人均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且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哲 马立平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吉林省2000~2012年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利用GM(1,1)模型对吉林省2016~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各相关影响因素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未来将会以更高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增长。为此,文章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几个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降低吉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北星 陈芳怡 卢超
采用因子分析及回归等方法,以吉林省2001~2012年商品房平均售价及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吉林省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因子分析决策模型。结果表明,由变量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商品房竣工面积、竣工房屋造价、年末总人口定义的经济发展因子和由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定义的价格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商品房竣工面积及房屋造价的波动,均为影响房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商品房价格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决策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厦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选择影响碳排放因素的变量,分析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的协整关系,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4个变量的内在关系。模型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量、能源强度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和人口总量的增长会增加碳排放,而技术进步则会降低碳排放,技术进步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效应较大;短期内各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相互影响。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节能减排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艳君 贾立江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制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能源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了波动特征;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制度因素对节能减排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是逐渐在增大的。
关键词:
状态空间模型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选民 段晓琛
本文在假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EKC曲线的基础上构造了STIRPAT随机模型,利用岭回归分析法对陕西省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五个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因素与碳排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EKC曲线,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将来依然会随人均GDP稳步增长。最后根据陕西省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省市的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建辉 孙钰 郭昭鹏 何焱 范谋远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建辉 孙钰 郭昭鹏 何焱 范谋远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艳
文章在计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2000年-201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造半参数混合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DP、人口总量、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随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增加,刚开始碳排放量的波动不大,随后出现明显快速的增长趋势,慢慢增长的边际作用下降。煤炭消费的增加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到该值超过90%之后出现拐点。最后通过将半参数混合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在充分考虑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条件下,半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是最优的。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半参数混合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平 葛栋栋
依据甘肃省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估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数量、老龄化率、城市化率等人口因素,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和能耗强度与产业结构等技术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人口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3)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二大驱动因素;(4)产业结构是影响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三大因素;(5)能耗强度尽管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磊 张俊飚
利用黑龙江和吉林省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木耳生产规模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禀赋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认知特征和农户外部特征对农户木耳生产规模均有重要影响。户主性别对农户木耳生产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对于女性户主,男性户主的木耳生产规模更大;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和木耳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均对农户木耳生产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木耳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农户木耳生产规模也越大;农户对品种满意程度越高,则木耳生产规模越大,相反,农户对风险越是敏感,生产规模越小;相对吉林省,黑龙江省农户的木耳生产规模更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
关键词:
农户 木耳 生产规模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