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9)
2023(16213)
2022(14193)
2021(13186)
2020(11263)
2019(25717)
2018(25423)
2017(49067)
2016(26769)
2015(29988)
2014(29656)
2013(28942)
2012(26143)
2011(23343)
2010(23093)
2009(20830)
2008(19930)
2007(16951)
2006(14319)
2005(11794)
作者
(78225)
(65219)
(64701)
(61362)
(41259)
(31573)
(29268)
(25942)
(24686)
(22872)
(22040)
(21835)
(20630)
(20367)
(20133)
(19914)
(19892)
(19452)
(18610)
(18594)
(16443)
(15989)
(15687)
(14781)
(14726)
(14339)
(14336)
(14304)
(13180)
(13117)
学科
(101503)
经济(101393)
管理(74906)
(71821)
(59861)
企业(59861)
方法(52775)
数学(46788)
数学方法(46018)
(27161)
(25247)
中国(24614)
(23500)
业经(22388)
地方(19005)
(18854)
贸易(18847)
(18326)
农业(18302)
理论(17666)
技术(16883)
(16755)
财务(16672)
财务管理(16641)
环境(16213)
(15989)
(15922)
企业财务(15720)
(14302)
(13404)
机构
学院(372166)
大学(371322)
管理(148023)
(140640)
经济(137710)
理学(130830)
理学院(129315)
管理学(126420)
管理学院(125780)
研究(120897)
中国(86380)
科学(81446)
(77899)
(69136)
业大(63929)
(61341)
(60684)
研究所(57125)
农业(55137)
中心(55132)
(51193)
财经(50579)
北京(47977)
(47490)
师范(46858)
(46269)
(44224)
经济学(41803)
(41795)
技术(41364)
基金
项目(272566)
科学(212726)
基金(197605)
研究(189343)
(176208)
国家(174823)
科学基金(149247)
社会(117194)
社会科(111086)
社会科学(111055)
(107675)
基金项目(105410)
自然(102281)
自然科(99975)
自然科学(99948)
自然科学基金(98114)
(91559)
教育(88091)
资助(82058)
编号(76260)
重点(61625)
(58588)
成果(58495)
(57267)
(57032)
科研(53393)
创新(53231)
计划(52934)
课题(52182)
大学(49961)
期刊
(139509)
经济(139509)
研究(96538)
学报(68914)
中国(62457)
(61242)
科学(60051)
管理(51408)
大学(50763)
学学(48460)
(45148)
农业(42616)
教育(38192)
技术(32881)
业经(24586)
(24455)
金融(24455)
财经(23245)
经济研究(23227)
(22514)
(19821)
科技(19699)
(19142)
业大(19127)
问题(18290)
资源(17680)
技术经济(17402)
统计(17339)
图书(17328)
商业(16571)
共检索到50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彤  王靖  赫迪  王娜  
为研究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本文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及土壤资料,评价了APSIM-MAIze模型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并应用其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6个常用玉米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8d以内;4个品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9%,该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区域春玉米生长季总辐射在南部中区和北部降低最明显,≥8℃有效积温在西部升高显著,日均温度日较差在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荣生  余海龙  黄菊莹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同心县和海原县气象站1961—201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应用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探讨该区域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呈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波动减少的"暖干型"趋势变化。2)春玉米温度生产潜力呈逐年增加,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中减少的趋势。3)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为5 037kg/(hm2·年),气候生产潜力与年平均降水量有着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与年平均气温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表明降水条件是制约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李维佳  赵博雅  
作物需水量是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了解其历史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对预测农作物用水走势并据此制定合理决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辽西北地区9个气象站1964—2013年的气象及土壤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与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密度函数法获得春玉米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辽西北春玉米净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4—2013年近50年辽西北春玉米需水量基本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递增;净灌溉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珍  李久生  张航  栗岩峰  
【目的】定量评价滴灌均匀系数和土壤空间变异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华北平原砂质壤土上进行4年田间尺度的春玉米滴灌试验,2009及2010年试验中滴灌均匀系数(Cu)设置0.66、0.81和0.99 3个水平,灌水量设置灌溉需水量的50%、75%和100%3个水平;2011及2012年试验中滴灌均匀系数(Cu)设置0.59、0.80和0.97 3个水平,施氮量设置0、120和210 kg·hm-2 3个水平。分别用经典方差分析模型(ANOVA)和空间效应模型(SP)对春玉米产量数据进行拟合。【结果】ANOVA模型表明,均匀系数、灌水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而考虑了土壤空间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新素  龙致炜  宋广鹏  陈长青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嘉  朱金城  赵姣  郑志芳  王璞  廖树华  
作物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紧密相关,各种不同的栽培措施及环境条件会显著影响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而影响产量。利用2007—2009年不同地区、年份和栽培管理措施的5组田间试验资料,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郑单958、中农大4号单株产量与其Logistic模型参数的关系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和0.993,标准误差分别为0.018和0.004。用独立验证试验对模型效果进行了t检验,郑单958和中农大4号的显著水平值分别为0.900和0.379,模型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差异均不显著,RMSE值分别为0.015和0.020。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有关,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王华   刘志娟   巩敬锦   付真真   张太林   张晓龙   沈彦军   杨晓光  
【目的】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发重发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评估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其空间格局变化,为该地区春玉米防旱避灾以及保障其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东北地区春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SIMIP输出的SSP1-2.6、SSP3-7.0和SSP5-8.5 3种气候情景的1981—206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春玉米生育期资料,选取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为农业干旱指标,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选择最优概率理论分布函数进行干旱指数序列的概率估算,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估算得到各点春玉米不同等级干旱风险,构建干旱风险指数,评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风险及未来各等级风险区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1)1981—2014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干旱指数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表现为内蒙古东四盟(57.3%)>黑龙江省(40.6%)>辽宁省(39.5%)>吉林省(38.9%)。(2)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中期干旱指数整体高于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其中,2030s和2050s研究区域春玉米生育前期干旱风险概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生育中期干旱风险概率为特旱>重旱>轻旱≈中旱,生育后期干旱风险概率轻旱>中旱>重旱>特旱。(3)1981—2060年,SSP1-2.6低排放情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将减少,极高和较高干旱风险区明显向西南收缩,2030s和2050s面积占比分别减少5.4%和9.6%、0.8%和2.5%;而SSP3-7.0和SSP5-8.5两个高排放情景下,较高等级干旱风险发生概率增加,且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扩张,2050s面积占比分别增加8.5%和9.7%。【结论】基于干旱风险指数的未来干旱风险时空分布格局中,东北春玉米干旱风险呈现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的特征,且未来SSP3-7.0和SSP5-8.5情景下,较高干旱风险区向东北方向扩张,需关注作物关键生育时期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吕硕  王静  陈阜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1961—20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基于东北三省7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指标,在分析1981—2010年较1961—198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可能种植北界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PSIM-Maize模型模拟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各气象站点逐年的雨养产量,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春玉米雨养产量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得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的气候适宜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1961—1980年相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弘泳  赵俊芳  余会康  
[目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作物冷害分析研究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19812010年中国地面气温0.5°×0.5°格点数据集,以各年代东北玉米生长季(59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之和以及近30年(19812010年)各年代月平均气温之和距平等主要气象要素分析东北气候变化趋势,根据《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 167-2012)行业标准,进一步对1980s2010s各年代各等级东北玉米冷害发生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区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弘泳  赵俊芳  余会康  
[目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作物冷害分析研究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1981~2010年中国地面气温0.5°×0.5°格点数据集,以各年代东北玉米生长季(5~9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之和以及近30年(1981~2010年)各年代月平均气温之和距平等主要气象要素分析东北气候变化趋势,根据《北方春玉米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 167-2012)行业标准,进一步对1980s~2010s各年代各等级东北玉米冷害发生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区划,结合有关东北历史冷害记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东北玉米生长季气候趋暖明显,热量增加,近30年东北玉米各等级冷害发生年数、区域及频率都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东北几乎每年都有冷害发生,20世纪90年代为冷害发生转折点,年代后段(1996~2000年)冷害年数较前段(1991~1995年)明显减少,到21世纪10年代冷害年数进一步减少,轻度冷害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其发生频率也小(0.1~0.2次/年),中度及重度冷害只在局部发生,冷害的显著减少为东北玉米连续丰产增收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玉米冷害减少,但个别年份还发生重度以上冷害(如2002、2003、2009年),冷害发生仍具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娟  冯灵芝  张建康  王云  曹梅  常善刚  
基于1971~2012年榆林市气象数据和玉米产量数据,分析过去42年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玉米生长期内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利用一阶差分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生育阶段气候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42年,玉米生长期内热量资源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生长期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分别增加0.24℃/10 a、0.26℃/10 a和0.32℃/10 a,降水量、光照时数无显著变化。一阶差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全生长期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积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平均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全生长期温度每升高1℃,玉米减产835.5kg/hm2;与降水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宇恒  姚鸣奇  曲晓溪  张卓群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包含碳循环、气候变化因素以及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分析气候变化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理论和数值模拟来深入阐明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负效应,导致产出、消费、投资、资产和福利水平下降,通胀率上升;同时,信贷政策有利于绿色激励作用,而提高碳价则倾向于对棕色产品厂商的约束作用。基于此建议明晰减缓气候变化责任,呼吁采取相应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碳中和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碳密集型产品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积极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加强改善农业、能源等应对气候变化薄弱的环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宇恒  姚鸣奇  曲晓溪  张卓群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包含碳循环、气候变化因素以及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分析气候变化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理论和数值模拟来深入阐明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负效应,导致产出、消费、投资、资产和福利水平下降,通胀率上升;同时,信贷政策有利于绿色激励作用,而提高碳价则倾向于对棕色产品厂商的约束作用。基于此建议明晰减缓气候变化责任,呼吁采取相应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碳中和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碳密集型产品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积极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加强改善农业、能源等应对气候变化薄弱的环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群  耿婷  侯雯嘉  陈长青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亿  王靖  赫迪  唐建昭  
为明确西南地区气候变暖前后春玉米生长季内不利气象条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采用西南地区27个农业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发育期资料和66个气象站点的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暖前后西南春玉米生长季内连阴天、高温、低温及水分盈亏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春玉米生长季内,连阴天主要发生在出苗-七叶和七叶-抽穗阶段,变暖后发生频率分别平均增加12%和15%,但仅11%和14%的研究站点显著增加(P<0.05);(2)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乳熟-成熟阶段,且主要集中在东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